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三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2.58W人 

乘法分配律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以下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參考。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三篇

  《乘法分配律》教後反思1

乘法分配律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學生較難理解和敘述的定律。因此在本節課教學設計上,我結合新課標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本地區的具體情況,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在不斷的感悟和體驗中學習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曾經說過:“數學教師的首要責任是盡其一切可能,來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我們過去的教學往往比較重視解決書上的數學問題,學生一旦遇到實際問題就束手無策。因此,我在一開始設計了比一比誰的計算能力強開場,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學生很快地按要求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並且能夠輕而易舉地證明兩式相等。接着要求學生通過觀察這個等式看看能否發現什麼規律。在此基礎上,我並沒有急於讓學生說出規律,而是繼續爲學生提供具有挑戰性的研究機會:“請你再舉出一些符合自己心中規律的等式”,繼續讓學生觀察、思考、猜想,然後交流、分析、探討,感悟到等式的特點,驗證其內在的規律,從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猜想能力,又培養了學生驗證猜想的能力。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去發現、猜想、質疑、感悟、調整、驗證、完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與此同時,我還十分注重合作與交流,多向互動。倡導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在數學學習中,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智力、活動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因此,爲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得到發展,我在本課教學中立足通過生生、師生之間多向互動,特別是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啓發與補充來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實現對“乘法分配律”的主動建構。學生在這樣一個開放的環境中博採衆長,共同經歷猜想、驗證、歸納知識的形成過程,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既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又拓寬了學生思維,學生也學得積極主動。

應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是數學學習的目的所在。在練習題型的設計上,它們並不孤立,而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由基本題到變式題,由一般題到綜合題,有一定的梯度和廣度。使學生逐步加深認識,在弄清算理的基礎上,學生能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簡便運算和拓展練習。不僅要求學生會順向應用乘法分配律,而且還要求學生會反向應用。通過正反應用的練習,加深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從課堂反饋來看,學生熱情較高,能夠學以致用。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及和同學的交流合作,解題速度和準確性都很理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本節課有一定的亮點,但其中出現了不少問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沒有預想中那麼高。可能與我相對缺乏激勵性語言有關。也有可能今天的題材學生不太感興趣。但學生不感興趣的材料,教師應該想辦法使呈現的這個材料變得能讓學生感興趣。另外,在回答問題時,個別學生的語言不夠流利、準確。對乘法分配律的敘述稍顯羅嗦,不夠堅定、自信。在這方面有待今後加強訓練和提高。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2

關於乘法分配律早在上學期和本冊教材的前幾個單元的練習題中就有所滲透,雖然在當時沒有揭示,但學生已經從乘法的意義角度初步進行了感知,以及初步體會了它可以使計算簡便。今天的教學就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上午第一節課我在自己班上,後來第二節課去聽了一根木頭老師的課,現在進行對比,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首先,值得向一根木頭老師學習的是,學生的預習工作很到位。課前,學生就已經解決了“想想做做”第3、4題,學生通過解決第三題用兩種方法求長方形的周長,既鞏固了舊知,而且將原來的認識提升了,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進一步感受了乘法分配律。而第4題通過計算比較,突現了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體現了應用價值。我在課前沒有安排這樣的預習,因此課上的時間比較倉促。

其次,我在學生解決完例題的問題後,還讓學生提了減法的問題,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受對於(a—b)×c=a×b—a×c這種類型的題也同樣適合,既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又爲明天學習簡便運算鋪墊。

最後,我覺得在指導學生在觀察比較65×5+45×5和(65+45)×5的聯繫和區別時,可以指導學生從數和運算符號兩個角度觀察,學生得出結論後,其實已經感知到了算式的特點,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創造相同類型的等式,可以是數、字母、圖形的等,值得欣慰的是學生能用各種方式正確表示出來,然後再揭示數學語言,學生的認知產生飛躍。

不足的'是,學生很難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乘法分配律的含義,小組交流時,有些同寫還是充當旁觀者的角色,有待於教師科學地引導。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3

乘法分配律是一節比較抽象的概念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爲學生提供多種探究方法,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

具體是這樣設計的:先創設佳樂超市的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買“3套運動服,每件上衣21元,每條褲子10元,一共花多少元?”列出兩種不同的式子,他們確實能夠體會到兩個不同的算式具有相等的關係。這是第一步:通過資料獲取繼續研究的信息。(雖然所得的信息很簡單,只是幾組具有相等關係的算式,但這是學生通過活動自己獲取的,學生對於它們感到熟悉和親切,用他們作爲繼續研究的對象,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第二步:觀察算式,尋找規律。讓學生通過討論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並作出一種猜測:是不是所有符合這種形式的兩個算式都是相等的?此時,教師不要急於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舉例加以驗證。這裏既培養了學生的猜測能力,又培養了學生驗證猜測的能力。

第三步:應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對於實際問題的解決,進一步拓寬乘法分配律。這一階段,既是學生鞏固和擴大知識,又是吸收內化知識的階段,同時還是開發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階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