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大綱

本文已影響 3.61W人 

《秋天的懷念》是著名作家史鐵生在母親逝世後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1

《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的一篇散文,文中回憶了自己雙腿癱瘓以後,母親爲使自己走出困境、重樹生活的信心所做的努力,讚揚了深沉的母愛。該文也反思了作者沉浸在自己的遭際中而忽略了母親的病痛與感受,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愧悔。文末也表達了七年後自己對母親的理解和對生活的堅定信念。該文語言質樸、情感真摯、細節感人、意蘊深沉而耐人尋味。本課教學中試圖通過反覆朗讀,注意朗讀時的語氣、節奏,用朗讀反映不同人物特點,從而理解文中關鍵詞句含義,體會字裏行間流露的作者的情感。

教學實施時,發現學生閱讀總浮於字面。如課文第一自然段中描繪母親“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聽”“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等行爲,學生只能籠而統之的理解爲母親對“我”的關心和愛,卻難以體會此時此刻母親內心的複雜的感受。如何引導學生讀進去?我預設情景——讓學生假象自己是母親,反覆讀。實際效果甚微。課後思考原因如下:

1、對學生預設不足。學生剛升入初中,對文本的深入閱讀訓練還少,在閱讀文章時,普遍習慣讀故事情節,難深入文本細細體會。我在備課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這些情況,主觀認爲這些內容不難理解,沒有準備如果學生不能理解該怎麼辦。教學時就顯得手忙腳亂。

2、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的方法單一。就像本課,要讓十三四歲的孩子跟隨文本,走進成人世界,理解這裏母親的這些隱忍的表現,體會母親小心翼翼的情感,最好的辦法不外乎創設情境。那麼此處可以創設什麼情境?如何創設情境?在什麼時候創設情境?這些都值得在思考和推敲。

  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2

《秋天的懷念》是著名作家史鐵生在母親逝世後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中講述了自己雙腿癱瘓後,幾乎喪失了生活的勇氣,是身患重病的母親用體貼入微、深沉無私的愛,使自己明白了生命的意義,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從網上觀看了竇桂梅老師將這節課的視頻,我被竇老師這種語文課堂所感染,在她的課堂上,孩子們受着愛的教育,用自己的感情朗讀着,孩子們就是在與文本對話。我認真的聽着,認真的記着,我想讓我的課堂也能有這種效果,所以,在整理好教案後,我上了這節課,我帶着自己的感情上了這節課。反思執教的過程,我認爲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瞭解背景,走近作者,體會內心。

課前,我佈置學生從書籍、網絡中,瞭解史鐵生的相關資料。上課伊始,我讓學生交流史鐵生的有關資料,當學生得知作者癱瘓才21歲時,我馬上讓學生揣測一下:當一個人的花樣年華都要在輪椅上度過時,會產生什麼想法呢?孩子們馬上體會到作者有死的念頭不足爲奇。言語中,孩子們流露出對作者的惋惜與同情。從而爲下文感受母愛埋下了情感鋪墊。

二、走進文本,感受母愛。

《秋天的懷念》一文主要是通過對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的細緻描寫來刻畫形象的。於是,教學本文時,我就從這些細微處入手,引導學生體會“撲”“抓”“忍”動作背後母親的心情,讓學生感受到母親對作者那種深沉的愛。抓住“央求”“喜出望外”“高興”“敏感”等詞語,讓學生反覆品讀,分析母親心情變化的原因,從而感受到母愛是小心翼翼,母愛是善解人意,母愛是一種擔心,母愛是一種堅持,母愛是一種力量……於是學生終於明白,原來母愛就是平凡中的偉大。 在課上,我學竇老師讓孩子們把自己的感情送進去,再讀,通過多次朗讀,孩子們也融進了文本,感情也自然流露。

三、走出文本,學會感恩。

本文的情感目標是讓學生體會到母親的無私和偉大,從而激發他們感恩之心。課文的結尾我安排了這樣一個說話的環節,讓學生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爲題,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在學生們一字一句的傾訴中,課文的情感目標得到了深化。

我知道,我自己的教學水平還不夠高,駕馭課堂的能力遠沒有名師那樣好,但我在努力,也許我永遠不會成爲名師,但我不會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認真琢磨,用心去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