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暖醫》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本文已影響 3.18W人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暖醫》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暖醫》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暖醫》讀後感1

春風十里好踏青,攜一本美麗的書,尋一處暗香浮動,在疏影橫斜裡埋頭暢讀,便能忘卻所有的疲憊。在這春意盎然的季節裡,這便是我最喜歡的消遣了。近來又尋到一本好書,白劍鋒的《暖醫》,選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一口氣讀完了,內心的感動無可比擬。全書通過辯證思維講述醫者行醫之心,患者求醫之道,現代醫學的極端和盲點以及醫改的利弊分析,通過一個個發人深思的小故事,傳遞了醫患之間的溫暖,給我們帶來一種全新的感受。尤其作為一名醫者,我更認識到醫學不僅僅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是生命與人性的綜合。《暖醫》告訴我們,在用技術服務的基礎上,我們更應該服務患者的心理,一個輕輕的握手,一句美好的祝願,都能為患者增添更多的溫暖,我們不能包治百病,我們可以聊慰人心。

記得曾經有一位老慢支患者,總是半夜裡來就診,輸完液後在輸液床上睡到第二天早上再回去,第二天又是半夜裡來。老人年紀很大了,也沒有家屬陪同。我們很好奇,就詢問他為什麼白天不來看病,晚上多不方便。老人告訴我們他住在地下車庫,很陰冷,天氣一冷就發病,他沒有錢住院,半夜裡來看病就可以在輸液室睡一夜,房間有空調很暖和,而且只要付一次床位費就能睡一整夜。看著這個孤苦伶仃的耄耋老人,我們也很心酸,於是告訴他下次可以早一點來,下半夜有了空床就可以讓他睡,並且不收床位費,早上我們還會幫他打一份食堂的早餐,讓他吃飽了回去。連續兩個冬季老爺子都是這樣在輸液室度過的,後來沒有再來了,也許他已經作古了吧。但我想在他生命最後的時段,他應該是感受到了溫暖,不再是車庫裡的冰涼。

我們做不到吳登雲那樣的大公無私,獻身基層醫療,但我們仍然可以儘自己所能,在行醫道路上多點耐心,多點付出。我們沒有華益慰那樣高超的技術,但我們可以學習華老的仁心,對患者多點友善,多點溫暖。在一個夜急診,一位患者因為排隊時間較長失去耐心,與醫護人員糾纏。當時一位年輕的護士告知他並非急症,不能插隊,那位患者惱羞成怒,在急診室大吵大鬧,嚴重影響其他患者就診。當時我們想通過保安強制調解,這時一位老護士放下手頭的工作,端了一杯水走到病人的面前,跟他道歉說:“對不起,因為我們的問題讓您等的太久,並且沒有給您其他合理的安排,真的很抱歉。今天病人確實太多,我們應該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以後我們會努力解決。

給您造成了麻煩,希望您能諒解。您別生氣了,先坐下來休息會,喝點水,邱醫生那邊人不多了,我幫您去跟他商量。您看好嗎?我們這位小護士對您這個毛病的健康常識非常熟悉,我讓她給您介紹介紹好不好?您再稍坐會。”病人在她的安撫下很快平息了怒氣,並且順利接受就診。就診結束後,患者態度非常客氣,也沒有了其他意見。那位護士再次跟他道歉,並且贈送了幾本健康手冊,其中還有一本自制的急診急危重症分級制度手冊。

事後我們都很生氣,這麼不講理的人還這樣一味地聽從他,以後人人都這樣,還怎麼工作。可是讓我們驚訝的是,那位患者再次來急診就診的時候,主動為上次的事道歉,並且還幫助醫護人員維持秩序,為其他患者做相關宣教,分診制度的熟悉可是跟我們有的一比。那位護士告訴我們,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而且他的禍害遠比一次的吵鬧要大的多,如果能讓他滿意甚至主動理解我們,那遠比爭論有意義的多,同時也節省了我們的急診資源。我們工作再忙,也要擠點時間添點溫度,磨刀不誤砍柴工,用在這裡也是有道理的。

“懸壺濟世醫蒼生,妙手回春解疾疼”,自古作為醫者,救死扶傷乃天職,醫者地位崇高,是生命裡最重要的溫度。然而現代醫學,卻處處可見冰冷,冰冷的機器,冰冷的藥物,冰冷的消毒水味,冰冷的陌生人,一個個冰冷的姓名代號,對於在生命線上徘徊的病患,一切毫無溫度,只能獨自艱難爬行。作為一名急診護士,理智是我一向遵守的信條,在每天繁亂的猶如菜市的環境下,我公正的分配了我的資源和技術,其他,愛莫能助。我也想為自己辯護一句,我並非冷漠無情,多愁善感應付不了我的工作任務。讀完《暖醫》,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所謂溫暖,並非只是技術高超,包治百病,更多的體現在細小的人文關懷,給患者更多面對疾病的勇氣和戰勝疾病的信心。感觸最深的是一位外科專家每每結束手術後總是俯下身對病人說:“對不起,讓您受苦了!”這麼小小的動作,會讓躺在冰冷手術檯上的患者內心多麼溫暖啊!在日益悲憫的行醫道上,《暖醫》為我們點亮了一盞全新的燈,照亮了漫漫醫路。行醫不易,唯有暖醫,才能仁心仁術,使醫患關係走出霧霾,隨春暖而花開。

  《暖醫》讀後感2

醫學要有人的溫度,尊重醫生就是尊重生命。

“暖”是個極溫柔的字,她每天都環繞在你的身邊,暖是無形的,可她卻又有形的存在著,讓我們對生活中偶遇的艱難更加有信心和勇氣。

寒冷的冬季,你來到單位,卻有一群春暖花開般的同事夥伴與你共事,那是暖,悲傷失意時,領導的關懷,家人的懷抱,隨時為你敞開,那更是暖……因為這一個個的“暖”讓每一位醫護有能力增添對患者的愛。

通讀“暖醫”一書,感慨很多,書中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有讓我傷心落淚的案例,百感交集,我想說,我沒有多少華麗的詞語用來抒發我的讀後感,我能做的僅僅是用最最平凡的文字來傳達一些我接收到的訊息和一些真誠的感受。

“暖醫”讓我看到:當中國人熱衷於“滴滴打車”的時候,美國人卻玩起了“滴滴醫生”。由此感慨,未來我們中國醫生也能自由執業的那天,是不是也有這番景象?讓看病難成為一個歷史?我相信,我們的政府一定會主動站在“風口”為創業者“起飛”助一臂之力。

“暖醫”讓我看到:2013年8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率先“吃螃蟹”醫生們嘗試撰寫兩份病歷,一份是冰冷的科研病歷,一份是溫暖的敘事醫學病歷。敘事醫學病歷,記敘著的是每位病人背後那個觸動心靈的故事,醫者把從醫過程中正規病歷之外的細枝末節、心理過程、乃至家屬的感受都記錄下來,使臨床醫學更加富有人性,更加充滿溫情,彌合技術與人性的鴻溝,豐富人類對生死、疾苦的理解和認識,也為緊張的醫患關係“鬆綁”,令醫學人文精神迴歸。

很多人去看醫生,都有傾訴的願望和溝通的渴求,從敘事醫學的觀點來看疾病是一個故事,病人有眼淚要流,有故事要講,有情緒有發洩,有心理負擔要解脫,這個過程就是治療。

時空轉化,讓我想到起我們外二科的馬海青醫師。有一位年輕的腫瘤患者,經歷了3、4次疾病復發再手術,再復發又手術,以及多次放化療,內心有多苦,肉身有多傷,誰能知?向誰訴?作為她的責任護士,我卻常常看到她的主治醫師馬海青在碎片時間裡守在她的病床旁邊,聽她的傾訴,允許她流淚,珍惜她的笑顏。她的堅強,離不開家人的`支援,更離不開一位醫者用暖用心的去陪伴。溫暖患者的心靈,給她心靈的支撐,不然,還會有什麼力量去讓一位足以絕望的人依然樂觀的面對著灰色的有限時光?

還有,也讓我想起了我們外二科的王劍鴻醫師,我夜班的日子裡,總能看見他脫去白大褂卻依然留在病房的身影,他總是會坐在一把小椅子上,陪著的患者一般也都是上了歲數的或者是家裡沒有來人陪的農村人。聊得大都也是些小家常,病房裡傳出來的不是王醫師哈哈笑了就是患者哈哈笑了。

醫者的暖舉,不僅帶給患者了溫暖,也讓我這名普通的臨床護士擁有了一顆“暖護”之心。感動、感謝、感恩陪伴。

“暖醫”讓我看到:在我國,醫患之間鮮有“道德信任”只有“技術信任”,而失去了“道德信任”的基礎,“技術信任”往往脆弱不堪,一旦發生不良醫療後果,這種“信任”就會立即出現戲劇性轉折,而且變成徹底的不信任,治好,醫生是天使,治不好,醫生就是魔鬼。

一個人的名字在我讀完這段話的那一刻,跳入我的腦海,他雖然是為大男士,可笑容甚是甜美。他就是外二科的陳崗醫師,我深有感觸的想說兩個小例子。

鏡頭一:有天晚上,我返單位拿我留在單位的物件,在等電梯的時候,眼角餘光有位白大褂在病房,轉頭一看,是我們的陳崗醫師,夜班的他應該很辛苦,有空閒也是應該要多休息,可他卻正耐心的為一位患者開電視機、調臺。還耐心的說著什麼,病房裡和諧、溫暖。被這一幕感動到的我,立馬拿出手機拍了下來,因為我總是學不會調病房電視的電視臺。

鏡頭二:一天,早晨床邊交接班時,醫生護士巧遇到了同一個病房,一位家屬正在訴說夜班醫生不是她們的主治醫師,也就沒有及時給她們換藥,言語中有些許的不滿意。可是,陳崗作為她們的主治醫師及時的用非常中肯的話語安慰了患者家屬,家屬轉抱怨為理解,也讓作為同事的我覺得他的魅力真的不是一點點,我想,“暖醫”不僅僅是會暖患者,也是能暖同事的吧。

關注病,更關注人,讀懂病,更讀懂人,暖醫,未必能讓每一位病人活得更久,但一定會讓每一位病人活得更好。在德清人民醫院外二科,時時刻刻有暖人畫面。

“一個醫生,只有從內心尊重病人,才能對病人有耐心。”

“做一臺手術,留一個精品,治一名患者,交一個朋友。”

“暖醫”作者白劍峰的一段話讓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熱血在全身湧動,“有時,我常常感恩命運的安排,讓我意外地闖進了醫學圈,在這裡,我更深刻地領悟了醫學與生命,有限與無限,生與死,靈與肉,更加懂得慈悲、謙卑和敬畏,更加豁達與坦然。人生知暫,恰如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再偉大的人,也無法改變自然規律。因此,惟有努力做善良的人,盡力做利他的事,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才能達到人生的自在與圓滿。”

  《暖醫》讀後感3

“只要生命還可貴,醫生就永遠受崇拜”。近日,人民日報高階記者白劍峰的新書《暖醫》由紅旗出版社出版,鍾南山、黃潔夫、馬曉偉、王隴德、張雁靈、趙玉沛6位醫學界大咖聯袂推薦。本書分為醫心、醫道、醫霾、醫改、醫國、醫者六章。作者提出的“尊重醫生就是尊重生命”等觀點,曾在醫生微信圈廣為流傳。本書全綵印刷,裝幀精美,著名漫畫家徐鵬飛專門為本書創作了20餘幅漫畫插圖。近十年,白劍峰曾先後出版《誰在妖魔化醫生》《中國式醫患關係》,韓啟德、高強、陳竺分別作序。這三本書被譽為“醫學人文三部曲”。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新年伊始,我一口氣讀完白劍峰的作品《暖醫》,產生了深深的共鳴。每篇文章都很短,卻深刻道出了醫學哲學及醫學人文的真諦,切中了醫患關係和醫改的時弊。在當今的醫療環境中,每一位醫生都要牢記並踐行希波克拉底誓言;每一位患者也應成為尊重科學、有理智的人。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毫無例外會有一天成為患者。醫暖加患暖,就是暖醫。中國醫院協會會長黃潔夫:《暖醫》是一本醫學人文佳作,充滿了生命的哲理與人生的智慧,呼喚著社會的公平正義和生命的尊嚴。當前,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正處於關鍵時期,而醫務人員的高尚職業情操是確保醫改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希望每一位醫者都能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抽出一點時間,靜下心來,讀讀此書,讓醫療服務的技術手段插上人文的羽翼,增添人性的溫暖,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維護醫學殿堂的聖潔。

中華醫學會會長馬曉偉:《暖醫》講述了日常生活中溫情的醫患故事,揭示了複雜社會背景下的醫患矛盾,以小見大,解剖深刻,理性而不失情感,冷靜而不失熱情。作者秉持客觀公正的第三方立場,既能讓醫生更好地體恤患者,也能讓患者更好地理解醫生,從而促進醫患和諧,推動醫學進步。

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拿到《暖醫》,我一口氣讀完,真的非常感動,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溫暖”。我當過醫生,有辛酸感受;我做過病人,有痛苦體會。作為醫生,我常用法國醫生雷涅克的話告誡自己:當我決心成為醫生那一刻,我的身上就已經掛上了一條看不見的鎖鏈,讓我揹負一生。美國作家愛默生的一句話,讓我銘記在心:只要生命還可貴,醫生這個職業就永遠受到崇拜。《暖醫》讓醫生和患者都感覺到了溫度。《暖醫》中的醫心、醫道、醫霾、醫改、醫國,如同把我帶進了深深的隧道,直到看完第六章“醫者”後,豁然開朗。他用“非典”的故事結束了寫作,而我作為“非典”時期小湯山非典專科醫院的院長,深悟其道理:醫學是人學,醫生和患者需要相互支撐,彼此溫暖。《暖醫》暖的不只有醫生,還有患者。

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這是一本有溫度的書,一本有品質的書,一本有思想的書。作者如同一位暗夜中的提燈人,用敬畏與悲憫的人性光芒,照亮了醫者的路,也溫暖了患者的心。他的筆就是一把手術刀,既犀利,又溫情,捍衛著生命的價值與尊嚴。

北京協和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玉沛:《暖醫》是一本充滿辯證思維的好書,發人深思,耐人尋味。醫生是冷靜的,但並非沒有熱烈的情感;醫生是理性的,但並非沒有人性的溫度。醫學,是一門不確定的科學,也是一門不完美的藝術。這正如一句名言:“我們必須接受失望,因為它是有限的;但千萬不可失去希望,因為它是無窮的。”

窗外,春暖花開。泡杯新茶,讀本《暖醫》,不亦樂乎?春風十里不如你——《暖醫》也。

  《暖醫》讀後感4

拿到白劍鋒老師的《暖醫》,便迫不及待的開始讀了起來,因為我不想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所以讀得比較仔細,也比較慢。

《暖醫》分六章,每章裡面由很多或是小故事,或表明一個觀點,或闡述一個現象組成,篇幅短小精幹,耐看!

我現在讀的是第一章《醫心》,還剩下幾篇沒有讀完,從讀過的這些內容來看,每篇都表明了一個鮮明的主題,尊重醫生就是尊重生命、傷醫辱醫是社會之恥、“草圖醫生傳遞醫學溫暖”、“全國看病中心”病根所在等等,闡述了現在看病難的現象。

尊重醫生就是尊重生命。醫學是一門科學,需要長時間的理論學習及臨床實踐,才能運用的學科,技術含量要求高,專業性強,沒有一個三年五載的學習實踐,就不能稱自己是醫生。當前社會頻繁發生的襲醫事件,讓很多優秀的人不敢學醫,這將會是公眾、社會、國家的不幸,一個三甲醫院,只要停運一天,就有上萬的生命安全得不到健康的保障,必將混亂,也將是大眾的損失。

文中提到,頻頻出現的看病難問題、傷醫現象與國家的醫療體制也有一定關聯,因為醫保的不限制使用,很多常見病、多發病患者都擠到大醫院就診,這也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大醫院的大專家應該看的是疑難雜症患者,小病就應該在當地看。目前國家醫改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開展分級診療,將大醫院的病患分流到基層醫院,緩解百姓看病難問題,這也要求基層醫生提高技術水平,切實為當地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