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窯燜美味散文

本文已影響 1.86W人 

灌河是一條出海河道,雖蜿蜒上百里,但河道上沒有一個堰塞阻隔,海里的潮汐也會定期迴流,河邊的常住居民熟知潮汛,有“初三潮、十八水,二十兩邊追命鬼”之說。所以又稱灌河爲潮河。

窯燜美味散文

我家東邊已是潮河末端,河水在此與東門河、五圖河、長流河交匯。長年累月的水流潮汐沖刷大量泥沙積澱在河灘上,那是細膩的細黃沙泥。當地人就在岸邊建一窯廠,燒製的磚瓦質地堅硬,光澤亮麗,經久耐用,加上水運便捷,這窯廠燒製的磚瓦很暢銷。

到我三叔進入窯廠做會計時,已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沂河淌大堤早已修築,我們那成了內河。當時我已經上學,放學後就經常到窯廠去玩,看工人們和泥打磚坯、壓瓦坯。他們用三齒扁叉把和好的泥挖成一個個泥卷,在平整的地上撒上幹泥面,像揣面卷一樣把泥揣揉成長卷,切下和磚模木盒差不多的泥塊,然後使勁地摔在磚模木盒裏,拿一個尺把長的三角形木推子在磚模木盒口上來回一推一拉,端起來反扣在撒上幹泥面的地上,磚坯就製成了,等風乾到不粘手時再翻過來用鐮刀修去多餘的邊子,然後一層一層斜着碼成堆,碼的時候磚與磚之間留有手指寬的縫隙以過風透氣,碼好後在磚坯堆頂上苫上草簾,過一段時間磚坯裏的水分就散發得差不多了就裝窯燒製。

裝窯也是技術活,磚坯之間斜碼,要留一定縫隙,讓窯火進得去燒得透燒得勻,而且不會燒粘在一起變成一大塊。制瓦就複雜得多了,泥是一樣和的,瓦模子是鐵質的,一正一反兩片,下面的放在基座上,上面的連在一根粗壯的螺桿上,螺桿的上頭是一個大的類似方向盤的大圓圈鐵壞,工人們分四班,一個人拿刷子往瓦模上塗潤滑油(那會沒有機油,用豆油和菜籽油、棉花油),一個人把泥切成瓦大小的扁片,放到模子上,上面的兩個人使勁地旋動鐵圓圈,螺桿就往下帶動上半部分的瓦模壓下來,巨大的衝擊力把多餘的'泥擠出瓦模子,然後上面的兩個人再往相反的方向旋動鐵圓盤,上面的瓦模子就升起來,一片錚亮的瓦坯就壓成了,另一邊的一個工人就端起瓦模反扣在木條釘成的瓦託上,端到晾瓦房的架子上等着晾乾,晾乾後瓦坯就進窯燒製,燒製的過程和燒磚的程序一樣,也是立着斜排,留有縫隙。

燒窯很有意思,點火後的前一兩天裏,窯頭冒出的煙是黑色的,這是因爲磚瓦里面的水分還很足,窯身沒有燒熱,柴火夾帶着潮氣沒有完全燒盡,黑煙就足,到了一兩天後,窯頭的再冒出的煙就變成白色的,這是窯身燒熱透了,磚瓦里是水汽蒸發出來,等到三四天後,水汽就完全被蒸發盡了,窯頭就看不到煙氣了,但隔着窯看對面的東西時會感覺晃晃悠悠的,那是窯裏的熱氣往上冒時流動,熱氣的密度不同放大對面的東西出現的現象

這時候就是我們燜燒美食的時候了,窯身被燒熱,扒開窯口附近的土埋上山芋,過不了半天再刨出來,山芋的形狀、顏色一點都沒變,味道卻變化很大,一股噴香的山芋香氣撲面而來,高溫把山芋的裏外都蒸透了,還不會燒糊,又不會有一點泥土粘在上面,吃的時候連皮都捨不得扔掉。窯廠的後面是一座油坊,拿小盆接點豆油用滾熱的山芋蘸着吃那味道別提多美了……

除了山芋我們還蒸燜別的東西,把青蛙內臟去掉,用倭瓜的葉子裹起來埋在窯頭土裏,過一會就取出蘸着窯下醬油廠的頭茬醬油特別鮮美。有時也到河裏捕魚摸蝦來蒸燜。有一次幾個知青偷了條羊,把羊皮完整地從羊身上扒下來,再把羊肉剁成塊塞進這個羊皮“口袋裏”放進鹽等佐料,埋在窯頭的土裏燜蒸,噴香的羊肉味隨着風吹到莊上,引來很多狗貓來,也驚動了“窯頭”(窯廠負責人)。幾個小知青被狠狠訓了一頓,但訓完後,窯頭也經不住這羊肉的誘惑,竟連夜撐小船到河北的街上,去買來燒酒和幾個小青年在窯上喝起酒來。那晚我三叔帶我在窯廠值班,他也享到了這頓美味(我跟奶奶生活慣了,不吃狗羊貓這些東西),但那香味真誘人,我真的之前沒有聞過,到現在也沒有聞過,太美了,也從心底佩服這些知青真的會吃。就連羊皮也熟透了,皮上的毛也只用刀一刮就褪了,蘸着醬油吃得每個人嘴丫直冒油……

有一次陰天窯廠的廚房漏雨,把屋裏的柴草全漏溼了,沒法做飯了,一盆糟面又發酵了,眼看就要漫盆漲酸了,做飯的鍋頭就下鹼和麪,揣好後直接埋到窯頭的土裏,過一會雪白的大面卷子就上桌了,一點泥土都沒粘在面卷子上,吃到嘴裏很勁道!

後來,後來就挑河了,窯廠也被挖了,再也吃不到窯燜美食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