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國學常識:焚書坑儒

本文已影響 1.28W人 

焚書坑儒

國學常識:焚書坑儒

秦始皇腦袋上戴的那個長方木板子叫“冕”,冕垂下來的門簾叫“旒”。旒一條條的,看着像竹簡,上面的珠子一粒粒,瞅着像字,始皇帝眼前總有一篇文章的樣子。作爲一個討厭讀書看字就困的特困生,他很煩。但“冕”是區分大王和臣子的裝逼器械,動不得,於是瞄上了冕的親戚——書簡,燒!

嬴政並不是第一個燒書的混蛋,其太祖秦孝公就燒過書,也就是商鞅變法時代的“燔詩書,明法令”。當年的火不是很大,相當於演唱會歌迷手舉的火機。始皇帝這次,就是紅軍手裏的火把了。領頭的是李斯,上書曰:“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爲城旦。”他同學韓非子在邊上煽風點火裝鐵扇公主,磕磕巴巴起鬨:“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爲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爲師。”

兩個混蛋的話翻譯過來很簡單:大海航行靠舵手,不聽舵手就剁手。威脅領袖及政權的書全部燒掉。始皇帝批示:嗯哪。公元前213年,咸陽一把火燒得那叫一個燦爛,烤紅了長安人民的臉龐,這坨紅暈久久不褪並遺傳千年,西北人臉上特有的高原紅,就是祖宗當年燒書遺留的印記。李斯這廝倡議撕書,最後自己也被撕了,“腰斬於市”,一刀分裂成“木子其斤”。這是扯淡了。實際上韓非子煽風也是扯淡,話是他之前說的,焚書的時候他早死了。

始皇帝到底燒了什麼書?《史記》記載:“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天下有藏《詩》、《書》、百家語者,皆燒之……”燒的是《詩》、《書》、百家語和民間私藏的六國史,即“諸侯史記”。原因很簡單,這些書在大海航的時候罵舵手。除此之外,算卦、醫療、種植業類的書籍不燒,先秦諸子著作也不燒……對了,《樂經》燒了。始皇只燒《樂經》不燒《痛經》,這是與天下女人爲敵!不管怎麼說,燒書是討厭的,摧殘文化事小,影響秦朝人民俗世生活事大。都知道古代是用竹簡清理排泄物的。這一燒,害得秦國人上廁所用土坷垃,菊花蒙塵,舟子震怒。

舟子震怒,嬴政更怒。始皇三十二年,一個叫候生的小子泛着舟子,到咸陽當騙子,拿嬴政當傻子,說自己能找到仙丹。始皇帝巨資購買遊輪讓他出海找,王八蛋找不到藥,天天玩海釣,領帶被海風吹得跟海帶一樣鹹,仙丹還是沒找到。候生不但不懺悔,反倒和自己的同行盧生髮起了牢騷,數落嬴政的`不是。嬴政氏嬴,本姓趙。倆騙子就拿姓開罵:“趙大媽,始皇爲人天性剛戾自用。趙大媽,起諸侯,並天下,趙大媽……”

罵完跑啦!速度很快幾乎是飛——百米內沒腳印。嬴政追不上,邪火無處可發把騙子同行抓了,於是拉開“坑儒”序幕。始皇帝左臂抻焚書幕,右膀拉坑儒幕,整個造型像擁抱明天的文青一樣。公元前213年,由普通青年直接過渡成文藝青年的嬴政,奔往213青年的過程相當迅速,212吉普一樣的速度飛馳到了公元前212年,坑人了。程序還算規範,“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抓到的460多個騙子審完就活埋了。

坑殺的是騙子,但偏偏叫“坑儒”。一個原因是,挖坑前,嬴政的兒子扶蘇說“諸生皆誦法孔子”,漢朝儒生就拼命提起這句,不斷重複儒家被迫害的命運,故意把自己的組織發展悲涼化。在中國,越是這樣越能得到同情和支持。於是始皇帝摘下腦袋上的冕,換上一口黑鍋。到底坑的是不是儒生爭議了幾千年,沒啥可爭的。《史記》寫的是“方術士”,就是跳大神的騙子。當然這些人識字,也許看過孔子著作,但不能說就是儒生。就像兄弟我雖然是金馬影帝,但不能說是天皇巨星。你要強詞奪理說喜歡看孔子的書就是儒生,也沒問題。就像兄弟我喜歡看名著《白潔》,你就說我是色狼,我也不反對。多大點事啊,又不是搶鹹蛋。

不管怎麼說“焚書坑儒”是實打實的殺人、放火,是不對的。更不對的是程序,敗家。既然已經做了壞事,不如科學地做:先坑儒,再焚書。如此坑儒挖出的土,焚書時可以順便燒成磚,用來修補孟姜女哭塌的長城——秦簡節約型社會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