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長春版八年級下冊《記承天寺夜遊》優質教案

本文已影響 1.3W人 

《記承天寺夜遊》篇幅雖小,寫景抒懷卻有獨到之處,一切都像信手拈來,卻創造了一個明淨悠閒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寫景,運用比喻手法,將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描繪的充滿詩情畫意,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才思和豁達寬廣的胸襟。

長春版八年級下冊《記承天寺夜遊》優質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一些文言實詞的意思,培養獨立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借助工具書讀懂課文;反覆誦讀,進行欣賞、想像訓練,並背誦全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微妙而複雜的感情,其中包含有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

 教學重點:

1. 朗讀,背誦課文

2. 景物描寫,抒情語句的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

作者微妙而複雜的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方法:

1. 反覆朗讀,仔細品味。

2. 創設情境,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水調歌頭》,引出蘇軾

先由學生介紹作者蘇東坡的生平、經歷、作品,教師補充

課件展示有關蘇軾的資料: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散文、詩、詞、書法、繪畫上均有驚人的成就。

散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視百代” 的稱譽。

詩: 他與江西派的開創者黃庭堅並稱“蘇黃”。

詞:他開創豪放派,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

書法:他被尊爲“宋四家”之首。

繪畫:他擅長畫竹,自成一體。

 二 瞭解寫作背景

多媒體顯示:

資料一: 2000年法國《世界報》這樣評論蘇軾:“居廟堂之高,心憂黎民,勤於政務;處江湖之遠,盡職盡責,爲善一方。在朝期間,他直言敢諫,不懼權貴;在貶期間, 他抗洪滅蝗,賑貧救孤,頗多政績。他俯仰無愧於天地,心無名利雜念,遂有閒心領略江山風月 ,寫下無數傳世傑作”。的確 , 蘇軾21歲中進士 ,13歲以前絕大部分時間過着書房生活。他從青少年起便抱有濟世之志,可是仕途坎坷,隨着北宋的政治風浪,几上幾下 ,43 歲(元豐二年) 因作詩諷刺王安石的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後貶官爲黃州團練副使, 這是個閒職,任職上蘇軾備受監視,近乎流放。這期間他在舊城營地闢畦耕種,閒暇時縱情山水,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等不朽篇章。

元豐六年,其友張懷民也被貶黃州,寓居承天寺,《記承天寺夜遊》就寫於這一時期。這篇僅爲80餘字的短文真實地紀錄了蘇軾當時謫居生活的一個片斷。

資料二:

張懷民:1083年被貶黃州,初寓居承天寺。張懷民雖屈居主簿之類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絕不掛懷於貶滴之事,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慼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三 整體感知

多媒體顯示: 文言文四步閱讀法

一讀,找生字,讀準音   二讀,斷句子,明節奏

三讀,看註釋,通文意   四讀,品語言,悟意蘊

1 聽範讀:要求學生聽清字的讀音,句子的停頓和節奏,適當地在書上做標註,還有朗讀時情感的把握。

2 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出文章的韻味。

提示:要根據句子的意思劃分停頓,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讀破,注意語意連貫。

(1)讀準字音: 相與(yǔ) 藻(zǎo) 荇(xìnɡ)

(2)讀出節奏: 念/無與爲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3 組織學生再讀課文: 指名讀、男女生分讀、集體讀。

4 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合作翻譯全文。學生質疑,討論解疑,理解課文內容。

多媒體顯示:

①重點詞的解釋

月色入戶:門   欣然:高興的樣子   念:想

相與:一同,共同  但:只是      耳:罷了

②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庭下如積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學生以學習小組爲單位,進行自主、合作的學習,討論並解決問題,教師作適當的點撥。

5 學生把全文的翻譯齊讀一次

6 學生再讀課文,理解文意及結構,並用四字短語精要地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第一段,尋伴夜遊 第二段,庭院月色 第三段,月下感嘆

 四 合作探究,品析語言,體味意蘊

多媒體顯示:

品味語言的方法: 1 抓住關鍵詞語

2 體會言外之意

3 結合相關背景、作者思想感情

學生閱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作者爲什麼要夜遊承天寺?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2 文中並未明確寫出張懷民是蘇軾知己好友,但讀者都能感受到他倆的親密關係。請你思考,文中哪兩個語句最能體現出他們的這種關係?並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討論並歸納。

從文中“遂至承天寺”可看出蘇軾想找懷民月夜漫步時的不假思索,由此可見二人友誼;而“懷民亦未寢”更是體現出二人的不謀而合、心有靈犀。這也證明兩人乃同道好友。結尾句“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與張懷民的志同道合。

學生把這些句子齊讀一次,體會句子的含義

3 你能找出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嗎 ? 用一個四字短語概括作者所描寫的景物,並簡要分析其寫景的妙處。

多媒體顯示 原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1) 添一添,品意境: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叢中蛙鳴不斷,空中流熒飛舞,村中狗吠雞鳴,幾處納涼處人笑語陣陣。)

你認爲添上這些語句好不好,爲什麼?

(2)刪一刪,品修辭:A、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B、庭下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你認爲刪去原文中的“如”“蓋竹柏影也”,可以嗎?爲什麼?

學生通過思考討論,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煉、準確,描寫的生動,比喻的貼切

教師歸納:文中寫景只用了18個字,就創造出一個空明溢清、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水、藻、荇、竹、柏全是比喻,先是明喻,“庭下如積水空明”,月光如水,本是人們用俗了的句子,而作者卻能翻新意,將整座庭子注滿了水,水本是無色之物,實有其物,看似卻無,月光不正是如此嗎?“空明”二字更是絕妙,用“空”去修飾一種色調,出奇制勝。第二句用借喻,以客代主,索性把庭中當作水中來比喻,說“藻荇交橫”,給人如臨水池之感。最後以“蓋竹柏影也”點透真情,這樣先客後主,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了一片皎潔、恬靜的月色之中。

古人愛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蘇軾借景抒情,表達了他和張懷民的深厚感情。

一學生朗讀這段,其餘的學生邊聽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4 月在古詩裏給人的感覺就是溫柔多情的。要麼是謙謙君子,要麼是窈窕淑女;要麼象徵着團圓;要麼暗示着分離,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淡淡的柔弱的清涼的味道,而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興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學者們常借月抒抒懷。你能說出有關描寫月亮的詩句嗎?

多媒體顯示: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劉禹錫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歐陽修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 ——李白

學生齊讀這些詩句

5 找出文中抒情議論的句子。作者爲何自稱“閒人”,你是怎麼理解“閒人”的含義?你認爲作者當晚是懷着什麼心情來賞月的呢?

“閒人”,即清閒的人,這裏並非是指閒極無聊、無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複雜的意味。首先,“閒人”指具有閒情雅緻的人。作者與張懷民欣賞月夜景緻時感到“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說自己和張懷民是清閒的人,閒來無事纔出來賞月的,實際上卻爲自己的行爲而自豪──月夜處處都有,有了人的欣賞纔有美,只有此時此地的月夜纔是最幸運的,因爲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賞它。其次,“閒人”包含了作者鬱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但是被一貶再貶,流落黃州,不爲俗務所累,可以悠然賞景。當然他又何嘗願意做一個“閒人”呢?賞月“閒人”的自得只不過是被貶“閒人”的自慰罷了。“閒”是相對“忙”來說的,由於貶官謫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時公務纏身。一個“閒”字包含着作者幾多感慨,有貶謫的悲涼,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達觀,還有閒時賞月的欣喜,這使我們看到作者瀟灑的人生,達觀處世的人生哲學。正因如此,作者筆下的月夜纔會那樣空靈,皎潔。作者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6 理解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師補充資料:

多媒體顯示: 蘇軾被貶官杭州 “我本無家更安住,故鄉無此好湖山”

貶官黃州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貶官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師生討論明確:蘇軾擁有樂觀豁達、心胸開闊、灑脫達觀的人生觀

7 學生齊讀課文,當堂背誦

8 教師小結:文中開頭寫誘人的月色穿窗入戶,勾起了作者賞月的情趣,“欣然”二字,寫出了作者內心的喜悅和閒適的心境。接下來的景物描寫把人帶入空明澄清、似真似幻、賞心悅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愉悅之情溢於筆端。文章寓情於敘,融情於景,處處都能感受到作者樂在其中的閒情。

 五 拓展遷移

1 想一想,蘇軾與張懷民步於中庭會有怎樣的對白?他們會談身世遭遇,抒理想抱負,嘆壯志難酬,還是賞月下美景?

我說子瞻兄呀:

懷民兄呀:

2 走近蘇軾內心世界,與作者對話

例:①你雖然被貶,在以後的官場上很難再站起來,也就不可能爲朝廷盡忠了,但是你的愛國心終究不變,那顆忠心既然無法在朝廷中燃燒,那麼就用你的詩,你的詞以及你的那顆心去陶冶人們吧!”

②“何必總汲汲於仕途?仕途的路途上開滿了美麗的玫瑰,玫瑰上總是長滿了刺,倒不如歸隱田園,賞月觀花自在,何必如此悲傷?”

 六 總結全文

這篇短文不足百字,卻膾炙人口,堪稱古代小品文中的傑作。文章通過記事、寫景、抒情議論,以極精煉的語言,創造出詩一樣的藝術境界,表現出作者曠達的人生態度,給人以美感和薰陶。請同學們課後反覆誦讀,深入體會。

 七 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全文

2學完課文後,你有什麼收穫或反思,請寫下來

3以“月”爲話題,寫一篇作文

 八 板書設計

敘事──尋伴夜遊

閒人

記承天寺夜遊  寫景──庭院月色   失意苦悶

曠達樂觀

抒情──月下感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