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九年級上冊《記承天寺夜遊》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2.09W人 

 教學目標

九年級上冊《記承天寺夜遊》教案設計

1、 反覆誦讀,學習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2、 品味樸素自然、意味雋永的語言。

3、 領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懷的曠達,學習這種達觀心境,培養良好個性。

  導入:

1、古有一人,讀書:閉門書史從,少有凌雲志;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飢;人生態度: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他頻遭貶謫,一生歷典八州,他身行萬里路,過無數窮山惡水,卻都如處天堂。他說:此心安處是吾鄉。他被無數小人中傷,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見盡了人間醜態,卻說:眼前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

這個人是?蘇軾。人有悲歡離合,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永遠記住蘇軾,他的文字、他的人生都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精神財富。當我們處於逆境時,蘇軾帶給我們力量,帶給我們啓示。

2、簡要介紹寫作背景。

  一、自主朗讀,熟悉課文

要求: 1、讀得流暢響亮。

2、讀得層次分明。

3、讀出美感

具體實施如下:

A、生自由讀。--抽一位同學來讀--請同學們進行點評--分角色朗讀課文(男敘事 女寫景 合抒情議論)

 二、小組討論,翻譯全文。

1、翻譯文言文的方法:

留(保留)如地名、人名、年號等 刪(刪除)

補(增補) 換(替換) 調(調整語序)

2、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發現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於是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沒有與自己一起遊樂的人,於是來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於是我們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水藻縱橫交叉,原來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哪夜沒有月光?哪裏沒有綠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閒人。

 三、精讀課文。

1、作者爲什麼夜遊承天寺?

因爲作者被貶,心情鬱悶孤獨,想出去走走;因爲月色很美,正好療救心中鬱悶孤獨。

2、作者所見夜景如何?(找出原文)你讀了有何感受?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麗淡雅,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境界。

4、 夜遊期間,作者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欣然起行(欣喜之情) 念無與爲樂(有點遺憾) 遂(不假思索中有點激動) 尋(急切訪友之情) 亦未寢(與好友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喜悅) 相與步於中庭(一份閒適、一份從容)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爾(有對人生的感悟,有對際遇的無奈)

5、 如何理解“閒人”?

表面是自嘲地說自己和張懷民是清閒的人,閒來無事賞月,實際上有種自豪--月夜處處都有,卻只有情趣高雅的人才能欣賞。

“閒人”包含了作者鬱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但是卻被一貶再貶,流落黃州,在內心深處,他又何嘗願意做一個“閒人”呢?

 附:描寫月的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 張九齡《望月懷遠》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李白 《古朗月行》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境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裏館》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繆氏子《賦新月》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戴叔倫《蘭溪棹歌》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唐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