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一必修一語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本文已影響 3.87W人 

教學目標

高一必修一語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1)體會詩歌深沉真摯的感情

(2)揣摩詩歌語言藝術,培養詩歌鑑賞力

(3)提高學生審美水平

教學重點、難點:

(1)本詩通過記事寫人來抒情,這是區別一般抒情詩的最主要的特色,應作爲學習的重點;

(2) 賞析詩歌藝術特點:一是借敘事抒情,二是對比、反覆、排比等表現方法的運用。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

請大家想想母親每天都爲你和一家人做了哪些事情,一年到頭都爲家裏做着什麼。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歌唱母親,歌頌母愛是詩歌永恆的主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賞析現代著名詩人艾青獻給他的養母——大葉荷(大堰河)的讚美詩:《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介紹作者與背景資料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詩人,代表性作品除了這首詩之外,還有《手推車》、《我愛這土地》、《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等。他母親生艾青時難產,一個算命先生說他命中“克”雙親,於是他被送到本村一個貧苦農婦“大堰河”家撫養。在保姆的懷裏,艾青生活了難忘了五年。5歲被領回家中開始讀書,但依然受到冷遇,不準稱自己的父母爲爸爸媽媽,只准叫叔叔嬸嬸。艾青後來說過他“從小就等於沒有父母”,只有“大堰河”這個貧苦善良的農村婦女深愛着自己的乳兒,給了他溫暖的母愛,他們之間有着割不斷的情緣。

1932年,艾青因爲參加一些愛國活動被反動派關進監獄。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飄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長眠於地下的保姆,便寫下了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都已經預習過課文了,那麼這首詩是一首什麼詩?

——A 抒情詩 B 敘事詩 C 哲理詩 D敘事抒情詩

——帶有一定敘事性的抒情詩。就這首詩的總的傾向而言,作者並沒有向讀者講述有關大堰河的完整的或大體完整的故事,他利用這些片斷的故事或畫面,目的是傾吐對大堰河的深情。所以這首詩是抒情詩,不是敘事詩。

2、默讀課文。思考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開的?課文可以分爲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1—3節)懷念與痛悼。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與我的關係,表現了詩人對乳母的深切懷念與痛悼。

第二部分:(4—8節)眷念與感激。回憶大堰河辛勞又悲苦的一身,集中刻畫了大堰河勤勞、善良的品德,抒發了詩人對她的深切的眷念與感激。

第三部分:(9—11節)同情與控訴。寫大堰河死後的淒涼和家人的悲慘遭遇,詛咒和控訴了黑暗的社會現實。

第四部分:(12—13節)謳歌與讚美。這部分是詩人呈現給大堰河的輓歌和讚美詩,抒發了詩人對大堰河的深切懷念和由衷的讚美之情。

四、分部分研讀課文,鑑賞詩歌。

㈠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朗誦1—3節。

2、 先看第一節,大堰河是不是一條河的名字?——不是,是我的保姆的名字。(註解1)

她連名字姓氏也沒有,以她村莊的名字作名字,這說明了什麼呢?

——她地位低下,身份卑微。

3、從這三節中,我們還還能知道大堰河是個什麼樣的人?

——大堰河又是一個童養媳,後來又是地主兒子的保姆,在養活地主兒子的前提下養活自己。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農村婦女的典型。

誰能說說什麼叫童養媳?——從小被賣到別人家做媳婦的人。

做童養媳的日子好不好過? ——不好過,和做牛做馬差不多。

4、是啊,大堰河就是這樣一位身世悽慘的勞動婦女。詩人對這樣一位婦女有怎樣的感情呢?我們看到第二節。我是地主的兒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長大了的/大堰河的兒子……詩人說他是大堰河的兒子,他是嗎?

——不是,也是。大堰河只是詩人的保姆,所以不是;詩人把大堰河當作母親,所以是。

5、第三節描繪了一些什麼樣的景物?這些景物給你什麼印象?

——被雪壓着草蓋着的的墳墓、關閉了的故居檐頭的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園地、門前的長滿了青苔的石椅,全是冷色調的。這些鏡頭描繪了一種荒涼、寂寞的慘淡景象,暗示大堰河生前的貧困和死後的寂寞,浸透着詩人的傷痛、懷念之情。

㈡學習第二部分。

1、詩歌的第二部分概括了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一生幹過兩種活,在詩人小時候,他是乳母,詩人五歲後她便做了傭工。哪一節突出她的“乳母生涯”,哪一節突出她的“傭工生涯”?(4節,7節)

2、朗讀第四節。同學們看看大堰河干了多少活呀,像一架勞動的機器,沒有一刻空閒的時間。大堰河做了這麼多事情,詩人是用什麼句式把這些連接在一起的呢?——排比。

3、如此勞碌,如此辛苦,但大堰河每每幹完一些活之後,她有沒有休息呢? ——沒有。

她不休息在幹什麼呢?——把我抱在懷裏,撫摸我。

大堰河一直在忙,她一停下活就去抱着詩人艾青,說明她對詩人……——疼愛。

好!無時無刻都關愛着艾青,無微不至的關心着艾青。

4、“大堰河用她厚大的手掌……”那是一雙怎樣的手呢?請你想象、描述一下大堰河的手。

——粗糙的,有力的,比較黑,骨節粗大,很溫暖。

5、是的,這雙勤勞慈愛的手,使一個貧窮的家充滿溫馨,使這個被地主家嫌棄的孩子得到了母愛的補償。這雙手,就成了母愛的象徵。請同學們聯想一下自己,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愛是怎樣的?描述一個細節。

——說得很好!母愛是真摯的、博大的,同學們的感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大堰河。“我”在大堰河家裏得到的就是這樣細緻周到的愛。

6、我們再往後看,“我”回家了,我過上了怎樣的生活?

——富足、豪華、富裕、錦衣玉食……

但是我的心情卻是什麼樣的?從詩歌中找一個詞。爲什麼?

——忸怩不安。——因爲這裏只有豐富的物質,沒有愛。

7、“我做了生了我的父母家裏的新客了。”這句話裏有兩個名詞性的字,十分矛盾,是哪兩個?

——“'家”和“'客”。

對!大家有誰在自己的家像做客嗎?

——沒有。“家”和“客”本是對立的,誰在自己家裏做客呀,能做客的地方不是家。詩人在這裏正是抓住了“家”與“客“的一對矛盾,才表達出一種複雜的辛酸。

8、往下看,仍然在這一節裏,還能不能找出類似的矛盾的寫法?

——“我呆呆地看着母親懷裏的不熟識的妹妹”,這句矛盾。 既然是妹妹,就應該熟識,可是作者卻不熟識。 本是骨肉,卻同陌路。

——“我不認識”與“天倫敘樂”矛盾,不認識怎麼能讀出來呢? 我們可以換句話說,艾青長大後也認識這四個字理解這四個字了,可是他卻…… 從來沒有品嚐過四個字的感情。 艾青從小沒有感覺到那幾個字。也可以這樣說:“上面掛着‘天倫敘樂’”,下面卻根本沒有“天倫敘樂”;雖認識“天倫敘樂”,卻沒有感受過“天倫敘樂”,這是強烈的對比的寫法!家庭裏所發生的事情,卻根本不講天倫,根本沒有敘樂!

9、大堰河家貧窮,但充滿愛,“我”家富有,但缺少愛。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想起這些,詩人的心中充滿了對大堰河的什麼樣的感情?——感激?

對。大堰河流盡了她的乳汁後,又開始勞動,流她的血汗,同學們自讀第7節。?

10、6個句子都是以含着笑開頭的,這幾個句子用的什麼修辭手法?——排比。

大堰河干的活又苦又髒又累,她爲什麼“含着笑”?

——爲能掙錢養家,高興。同時,也表現了大堰河純樸寬厚的性格,她生活沉重,卻非常樂觀;她命運悲慘,但容易滿足,靠雙手吃飯,並無多求。詩人對大堰河是既讚美,又同情。

11、第八節,又一次正面寫大堰河對乳兒摯真的愛。在年節裏,大堰河爲了她的乳兒“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她乳兒畫的關雲長貼在竈邊的牆上,對她鄰居誇獎她的乳兒。這些描寫,已經盡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層,把大堰河心底裏的深情展示了出來:

大堰河曾做了一個不能說的夢

在夢裏,她吃着乳兒的婚酒

坐在輝煌的結綵的堂上

而她嬌美的媳婦親切地叫她“婆婆”

——大堰河對她乳兒的愛原來如此深切真摯,就連夢中也念念不忘!她期盼乳兒長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幸福美滿,她乳兒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滿足,這不是一個母親最美好的心願嗎?這個夢,把大堰河對乳兒的愛推向了高潮,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這個夢是不能說的,因爲這個夢對大堰河來說是非份的,是一種執着的明知不可能實現卻始終不能忘懷的期待。

㈢學習第三部分。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命運所給予她的,卻只有貧困和苦難。她活着,對於世界是無私地贈予,不停的勞作,毫無保留的貢獻她的一切。而直到她死,世界給予她的,是什麼呢?同學們齊讀9—10節。

1、大堰河得到了什麼?

——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幾年”,可是她卻受了“數不盡”的奴隸的悽苦;給她送葬的,只是“四塊錢”的棺材,“幾束”稻草,“一手把”的紙錢的灰——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後報償!

2、這裏,用了一連串的數量詞,有什麼意義?

——數量詞組“四十幾年”、“數不盡”跟“四塊錢”、“幾尺長方”、“幾束”、“一手把”的尖銳對比,突出了詩人對“不公道的世界”的揭發和控訴。詩人強烈的憤慨包含在這組數量詞的對比之中。

3、大堰河生前付出的何其多,死後得到的何其少啊!是誰造成了她的悲劇??

——不公道的社會!?

對。齊讀11節。把詩人的憎恨之情讀進去!

——她死後,丈夫也死去,兒子除了做土匪當炮灰,便只能做夥計當奴隸。詩人自己,終於徹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個階級,而與養育他的那個階級結成了真正的兄弟。

4、我們總結一下大堰河的形象。

——大堰河是勤勞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飯、養雞、餵豬、終日操勞,她又是善良的,她永遠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農活。大堰河又是慈愛的,縱使在終日勞作的疲憊之後,她仍然不忘記同樣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裏,撫摸我。 她還是博大的,她能像親生母親一樣,深愛着她的乳兒。她又是悲苦的,貧苦的,勞累的。多年的貧苦生活過早地奪取了她健康,年僅40多歲就含淚地去了。

5、這就是大堰河。讓我們一起欣賞詩人呈給大堰河的頌歌。同學們齊讀最後兩節。

㈣學習第四部分。

1、這首熱烈、深沉的頌歌,僅僅呈給大堰河嗎?

——還呈給他的兒子們,呈給幹千萬萬的大堰河,也是呈給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可見詩人的感情昇華了,擴大了。一個地主的兒子,卻把心中最深情的頌歌唱給了千千萬萬的大堰河,撲向勞動人民的懷抱,這在30年代是難能可貴的。

㈤顏色——紫色的靈魂

1、“黃土下紫色的靈魂”,爲什麼是“紫色”的靈魂? 這個“紫色”到底指什麼?(討論)

——紫色是一種痛苦的、壓抑的顏色,紫色給人的感覺非常壓抑,不痛快。

——紫色是一種高貴顏色,比如有的足球隊穿的球衣就是紫色的。古代的官服也是紫色的。

——是指苦澀。我曾看過詩人的訪談錄,他在談到這首詩時說過'紫色'是一種冷色調,引起的人的心理反映是苦澀的`。

——紫色是紅色和藍色的混合色,紅色表示大堰河活着時非常有熱情,像火一樣,溫暖世界,是尊貴的,而藍色表示她死後非常安詳。(你的思路非常獨特。並且真的抓住了問題的關鍵。也就是說,不能單純強調紫色只代表一方面,紫色實際上是兩種意義的綜合。)

2、補充一點學術界的觀點:艾青詩中用了大量顏色,艾青用顏色的規律一般是,用暖色調代表光明、溫暖、信念,用冷色調代表苦難、大地、憂鬱等等。紫色是一種冷色調,所以不能僅僅理解爲高貴。

3、我綜合一下大家的意見。剛纔大家的全部意見,無非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強調尊貴、聖潔、熱烈的方面,紫色是高貴、神聖的象徵,“紫氣東來”、“紫禁城”。大堰河身份雖卑賤,但她慈愛、善良、勤勞,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靈魂最高貴、最偉大。一方面強調是苦澀、憂鬱、壓抑的方面,另一種看法,紫色是傷痕的顏色,是凝血的顏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顏色,代表了不幸、苦楚、傷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難一生,結局悲慘,因而稱之爲“紫色的靈魂”。同學們深思一下,這兩種意見矛盾嗎?

——不矛盾。

可以從痛苦角度去理解,體會一下全詩吧,似乎字字句句都在強調大堰河一生所承受的痛苦,紫色的靈魂,就是痛苦的靈魂。也可以從高貴的角度去理解,想想呀,一個人的靈魂,由於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難、太多太多的凌侮、太多太多的折磨,那麼,這個人的靈魂會是怎麼樣的呢?

——高貴。

請大家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對“紫色”的理解,這句話的格式是,靈魂因__而___!(板書: 靈魂因__而___!) ——靈魂因“痛苦”而“高貴”。 因“承受太多苦難”而“尊貴、偉大”!

非常精彩!同學們,大家看看,這個結論是誰得出呢?不是老師得出的,老師只不過是大家意見的概括者。結論是大家自己共同討論、研討、集思廣益得出的。在學術界,這個問題仍然是一個懸案,沒有一個定於一的結論。今天大家得出的結論,也可以成爲衆多學術觀點之一。這就是研究性學習呀!

4、深入一步,我問大家,大家知道艾青在寫詩之前是學什麼的嗎?

——是學畫畫的。 所以他對色彩非常敏感。大家數一數,看看全詩中艾青用了多少顏色詞語,找出來。

——“長滿了青苔的石椅”“把烏黑的醬碗放到烏黑的桌子上”“我摸着紅漆雕花的傢俱”“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飯”“大紅大綠的關 雲長”“輝煌的結綵的堂上”“紫色的靈魂”“泥黑的溫柔的臉顏”

共有多少處用了顏色詞語? 說說各自的意義。

——8處。

“長滿了青苔的石椅”表示一種荒涼、敗落。

“把烏黑的醬碗放到烏黑的桌子上”,顯出大堰河家的生活十分窮困。

“紅漆雕花的傢俱”“'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飯”,顯示艾青父母家裏非常富有豪華。

“大紅大綠的關雲長”,表現艾青的少年的特點。

“輝煌的結綵的堂上”,顯示大堰河夢中的艾青婚禮隆重。

“泥黑的溫柔的臉顏”,顯示大堰河的作爲勞動人民勞作辛苦。

五、藝術特色。

㈠形式上的自由。

1、“什麼是‘自由詩’?簡單說,這種詩體,有一句佔一行的,有一句佔兩行的;每行沒有一定音節,每段沒有一定行數;也有整首詩不分段的。‘自由詩’有押韻的,有不押韻的。‘自由詩’沒有一定的格式,只有旋律。《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形式上就具有這樣的特點,在奔放與約束意見取得協調,在參差與變化裏取得一致。

2、全詩13節,少則4行一節,多則16行一節;少則每行2字,多則每行22個字。全詩不押韻,但有11節的首尾句相互重複,以確定基調與色彩,中間幾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長句,以盡情抒發與描摹。在外在的表現形式上,這首詩與《雨巷》《再別康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它們同樣成爲新詩中的名篇佳作。

㈡排比、反覆。

這是一首抒情詩,但它是通過敘事來抒情的,全篇不斷使用排比和反覆的修辭方法,使這種感情更加凝重、雋永。

1、排比

①詩中多次運用排比,如第四節中的八個排比,一方面具體地鋪述了大堰河的繁重勞動,讚美了她的勤勞品格,另一方面表現出大堰河無時無刻不在關心、照料着乳兒,歌頌她的美好的心靈。這樣寫,省去了許多筆墨,擴大了詩歌內容和意境上的容量。

②請同學們找出來還有哪些地方用了排比?

——第六節中的7個排比;第七節中的6個排比;第十節5個排比;十二節的8個排比。

③這些排比的使用,使詩歌內容凝練,形式整齊,節奏鮮明,氣勢酣暢。

2、爲了加強情感和音節的旋律,詩中還大量運用反覆的修辭方法。如第1節的“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現了對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節的“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進一步渲染了抑鬱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10、11節中,也都採用了開頭和結尾的詩句反覆的手法,使詩歌一唱三嘆,迴環婉轉,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效果。

㈢對比。

①在這首詩中,作者巧妙地運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主題。同學們說說詩歌中用了哪些對比?

——第四節和第六節,詩人把兩個家庭的生活狀況進行對比描寫,雖未作任何評論,但黑暗的社會制度的不合理已經明顯地顯現出來,不能不激起人們對舊世界的憤恨與詛咒。同時,又把在家裏的“新客”地位和在大堰河家裏所受到的愛撫進行對比,清楚地顯示出詩人的愛憎。此外,如美麗的夢境和悽慘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勞和死後的悽苦悲涼……這些對比,大大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氣氛,有力地揭示了詩歌的思想內容。

六、思想內容。

1、那麼,這首詩歌的思想內容是什麼呢?詩人想抒發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作者通過對自己的乳母的回憶與追思,抒發了對貧苦農婦大堰河的懷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讚美之情,從而激發人們對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悲慘命運的同情,對這“不公道的世界”的強烈仇恨。

2、補充:關於這首詩的階級觀念。

——在階級鬥爭的年代裏,文學作品往往用階級分析的方法進行政治解讀,因此這首詩的

主題,就變成了一個地主的兒子對自己的階級的背叛和被壓迫階級的同情,並堅定地成爲勞動人民中的一員。在新的時代裏,階級分析的方法漸漸過時,但是仍然不能否認它的階級觀念。首先,詩人創作這首詩歌的年代,是個階級意識非常鮮明的時代,詩中所表現出來的階級意識和階級觀念,是非常真誠的。其次,在當今時代,社會仍然存在嚴重的不公,像大堰河這樣勤勞善良卻又命運悲苦的人比比皆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去關注和幫助。所以適當用階級的眼光來看這首詩也是非常需要的。

七、作業。

課外找些艾青的詩作進行閱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