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唐雎不辱使命 》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2.13W人 

教學目標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唐雎不辱使命 》教學設計

1、 學習本文的文言字詞。

2、 培養學生複述、翻譯、朗讀的能力。

3、 學習唐睢作爲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敢於鬥爭,勇於鬥爭的精神。

4、 探討唐睢不畏強權,爲國赴難精神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的評析,瞭解人物的性格特徵

課時安排:

二課時

課前準備:

瞭解戰國時期歷史背景,瞭解《戰國策》。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宋代大文豪蘇軾有段名言:“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不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 ,此不足爲勇也。天下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大詩人李白也有詩云:“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樣的一位英雄豪傑——唐睢。

二、 整體感知 :

1、 生齊讀課文,教師聽音。

2、 正音,範讀。檢查預習。再讀。

3、 請同學結合註釋默讀課文,弄懂文意。請至少兩至三位同學說一說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指導學生翻譯課文按三步走:

1、不看註釋根據自己文言積累翻譯課文,不懂地方做上記號。

2、結合書底下注釋再譯課文。

3、藉助參考書規範譯文

4、學生概括,歸納。師進而點出全文故事情節。

指導學生圍繞中心事件抓標誌性詞語理清故事情節。

文章寫了秦王贏政向安陵君挑釁。以換地爲名企圖挑起戰爭。安陵君的大臣唐睢出使秦國,表示願意犧牲自己來刺殺秦王贏政,終於使秦王贏政屈服的事。

故事情節:開端(第一段)秦王設下騙局,唐睢臨危出使。

發展(第二段)秦王嚴厲指責,炫耀實力;唐睢重申立場,斷然拒絕。沉着應對。

高潮(第三段)秦王威嚇,唐睢反擊。針鋒相對。

結局(第四段)秦王長跪而謝,唐睢不辱使命。前倨後恭。

三、 分段再讀課文。串解文意。注意重點字詞。

對於重點字詞要指導學生歸納積累。

穿插寫作的背景,《戰國策》。簡明扼要。書中的專諸、要離、聶政資料,可加以引用一點,以提高興趣。

四、問題探討。

根據課後習題一,全面理解內容。並會用原文回答。

五、 品讀。注意語氣。

根據課後習題二,人物對話離不開語氣的表達,要把握住。

第二課時

一、 導入新課

《戰國策》論證說理周密嚴謹,筆鋒犀利。《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寫了一個結構完整的故事,情節曲折,人物有鮮明的個性,使人讀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今天我們就來體會一下。

二、 分角色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人物性格。

三、 根據課文內容的理解二,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1、 爲什麼說唐雎沒有辜負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換安陵君的封邑,實際是要吞併安陵。而在當時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憑着自己的.機智勇敢,面對蠻橫狡詐,色厲內荏的秦王,不畏強*,敢於鬥爭,不被威勢壓服,最後使親王放棄了易安陵的打算。唐雎維護了本國的尊嚴,出色的完成了使命。

2、 秦王與安陵君“易地”並非真心,何以見得?

秦王兵分真心易地,意在吞併。A、“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可以看出秦王對安陵君的輕視;B、“寡人慾以……安陵君其許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氣強硬,並無商量餘地;C、秦王不悅,可看出秦王名易實奪得心理。

3、 安陵君拒絕了秦王的無理要求,實際上是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爲什麼還要說出“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的話呢?

安陵君雖然對秦王的野心洞若觀火,無奈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爲爭取周旋的餘地,沒有當場揭穿秦王的騙局。

4、 文中怎樣體現秦的強大和安陵的弱小?

5、 說說“秦王不悅“四個字在故事情節發展中的作用。

“秦王不悅”引起故事的開端,貫穿整個事件的全過程,對情節發展起着推動作用。

6、 秦王曰“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麼?

言外之意是我親王如果不“以君爲長者”,“ 錯”起“意”來,就會讓你和韓魏一樣滅亡。

7、 秦王說,“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說“伏屍二人……今日是也。”他們各表達了什麼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懾服唐雎的話,意爲要發動戰爭,消滅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擊秦王的話,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衛安陵。

8、 文中親王、唐雎分別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秦王:驕橫、狂妄、狡詐、色厲內荏。唐雎:沉着、鎮定、堅強無畏、有膽有識、正氣凜然、不畏強*。

四、拓展延伸。

唐睢的不畏強權的精神,和敢於爲國犧牲的精神,在我們的現代社會,還有沒有現實意義?聯繫實際談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