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人教版九上《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2.15W人 

《唐雎不辱使命》是寫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國,與秦王展開面對面的激烈鬥爭的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九上《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歡迎參考閱讀!

人教版九上《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一、通過對課文的學習,瞭解人物形象。

二、培養學生複述、翻譯、朗讀的能力。

三、學習唐雎作爲小國之臣卻不畏強 暴、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複述、翻譯、朗讀的能力。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介紹《戰國策》。

(師先提問,生答後再小結。)

《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時事的記錄整理編輯的,共三十三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

2.簡述時代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國的韓國、魏國相繼被秦國所滅,其餘山東六國中的趙、燕、齊、楚,在連年不斷的戰爭中,早已被秦國日削月割,奄奄待斃了,又過了幾年,秦就統一了天下。安陵國是魏國的附庸小國。安陵在它的宗主國魏國滅亡之後,一度還保持着獨立的地位。秦國想用詐騙手段吞併安陵,於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國談判。

二、通讀——說內容。

1.生齊讀課文,教師聽音。

(要求: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2.請同學們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

雎(jū)怫(fú)跣(xiǎn)搶(qiāng)

祲(jìn)縞(gǎo)傀(guī)撓(náo)

3.請同學們說出下列詞語的意思:

加惠(給予恩惠。)

怫然(盛怒的樣子。)

免冠徒跣(摘了帽子,光着腳。冠,帽子。跣,赤腳。)

搶地(撞地。搶,碰、撞。)

休祲(吉凶的徵兆。休,吉祥。祲,不祥。)

色撓(指變了臉色。撓,屈服。)

謝(道歉。)

諭(明白,懂得。)

4.請同學們結合註釋讀課文。

(學生散讀,老師巡視。)

5.請同學們用一句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要求:能準確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生思考後師提問。)

6.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內容。

(要求:在準確的前提下,能複述出人物的精神特質。生稍作準備後回答。)

三、說讀——說譯文。

1.學生分角色讀課文。

(敘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擔任,要能讀出人物應有的語氣。)

2.教師以句子爲單位讀一段課文,每讀一句,學生就跟着集體雜然地翻譯文句。

3.學生仿效老師的方式分組譯讀課文。

4.教師從二、三段中找出幾個難句請學生口頭翻譯。如: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5.學生雜然地再讀課文。

四、評讀——說意味。

1.學生演讀課文。

⑴演讀分兩組,每組各找兩位同學分別飾演唐雎和秦王。

⑵演讀內容分別爲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⑶演讀地點設在講臺。

⑷要求飾演者能在充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演讀出人物的精、氣、神,能融入角色中。

2.每個同學以“……表現了……”(或“……寫出了……”、“……反映了……”)說一句品析課文語言的話。如: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表現了秦王的外強中乾;

“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寫出了秦王盛氣凌人、以強凌弱的心態;

“挺劍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強 暴、寧死不屈。

(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然後請學生回答。)

3.教師評點。

(教師評點的原則,是以鼓勵、誇讚爲主,同時也要指出學生回答中的不當之處。)

課後小結

這篇記敘文,寫了唐雎忠於使命,不畏強 暴,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揭露了秦王的驕橫欺詐,外強中乾,色厲內荏的本質,雖不假修飾,卻十分鮮明生動,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掌握有關《戰國策》的知識,初步體會課文大意

2.體會唐雎有膽有識,不畏強 暴,敢於鬥爭的勇士形象。

3.體會文章選材善於突出重點、突出中心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文言詞句的準確理解。

2、疏通課文的基礎上理解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關於《戰國策》

戰國時代國別體史書。原有《國事》《國策》《短長》等不同名號,共有33篇。西漢成帝時,劉向根據戰國末年的縱橫家著作整理編輯而成。載錄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各方面的歷史,着重記錄了謀臣的策略和言論。雄辯的論說,鋪張的敘事,尖刻的諷刺,耐人尋味的幽默,構成了獨特的語言風格。它標誌着我國古代散文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給後世散文和辭賦的創作以重大影響。

二、寫作背景

戰國時期的最後十年,秦相繼吞併各諸侯國,公元前230年滅韓,公元前225年滅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國,在宗主國魏國滅亡之後,還保持着獨立的地位。秦企圖用“易地”的政治騙局進行吞併,由此引起了兩國之間的一場外交鬥爭。這篇文章記敘唐雎出使秦國,同秦王進行鍼鋒相對的鬥爭,終於折服秦王的經過。

三、檢查預習

讀一讀,寫一寫

唐雎 jū 怫然 fú 韓傀 guī 免冠徒跣xi?n 縞素g?o 庸夫 yōng fú

色撓náo 以頭搶地 qiāng 休祲jìn 寡人諭yù

四、字詞重點歸納

1、重點詞句

加惠: 給予恩惠

長者: 忠厚長者

錯意: 置意

休祲: 休:吉祥.祲:不吉祥,吉凶的徵兆

撓: 屈服

長跪: 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着地,臀部靠在腳跟上.跪時上身挺直,表示莊重,意爲直身而跪.

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着頭.

2、古今異義

雖然——今:錶轉折 古:即使這樣

是——今:表判斷 古:這樣

易——古:交換 今:容易

謝——今:感謝 古:道歉,謝罪

3、詞類活用

廣: 形容詞做動詞 擴大

輕: 形容詞做動詞 輕視

縞素: 名詞作動詞 穿孝服

五、整體把握

1、用自己的話創造性地複述故事。

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誰?

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麼?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

4、你如何評價唐雎?

忠於使命,有勇有謀、不畏 強 暴、敢於獻身、大義凜然

六、研討與探究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

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於好心嗎?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秦王不是出於什麼好心,而是 採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詐手段,企圖不戰而直接吞併安陵小國。

2、安陵君用什麼理由拒絕了秦王的要求?

安陵君識破秦王的騙局而婉言拒絕。不亢不卑中透着堅定,“願終守先王之地,弗敢易”,預示着將會有一場大風雨。

3、概括段意。

秦王企圖吞併安陵遭到拒絕而不悅。交待唐雎使秦的原因,是故事的開端。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秦王認爲自己對安陵君是什麼態度?

有恩於安陵君

2.秦王說的是否是真心話?說說理由。

實際上是對安陵君恩威並施。說尊其爲長者而未吞併,是恩;粉飾欺詐讓安陵君擴大土地及遭婉拒是逆寡人和輕寡人,是威。

3.唐雎是如何反駁的?

先用語氣極強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帶有威脅意味的試問,然後正面回答秦王,最後在對比中用一反問語氣句子否定秦王的無恥要求。

4.比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有何異同?

相同點:都回絕了秦王的無恥妄想。

不同點:地點、背景,面對的人物不同。使唐雎回答較安陵君更爲堅定有力。

(三)分析第三自然

1、秦王說的“天子之怒”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即進行殘酷的戰爭。

2、秦王爲什麼要說“天子之怒”呢?

以武力威脅,想施以恐嚇而讓唐雎臣服。

3、唐雎舉專諸、聶政、要離等三個人物的目的是什麼?

用他們幹出的震驚天地的事件來表明自己跟他們這些有膽有識的勇士一樣,爲畏強 暴,敢於獻身,併爲以後的行動作了鋪墊。

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現了唐雎的什麼精神?

善於抓住鬥爭時機,視死如歸,英氣逼人,表現出他跟秦王拼命的決心。

5、你認爲唐雎的“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正確嗎?

(四)分析第四自然段

1、秦王有什麼樣的言語和行動?

神色木然而道歉(色撓,長跪而謝)

2、寫出了秦王的什麼心態?

欺軟怕硬、內心虛弱、卑躬屈膝,色厲內荏、前倨後恭。

七、文章結構分析

起因 : 以地易安陵 願終守之

秦王不悅 使唐雎使於秦

經過 : 故不錯意也 非若是也

輕寡人與 雖千里不敢易

高潮 : 天子之怒 布衣之怒

結局 : 長跪而謝之

八、拓展探究:

(一)如何刻畫人物?

1、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來刻畫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語言。

2、通過對比來刻畫人物形象。

秦王:色撓內荏、外強中乾的紙老虎。

先倨後恭:使人謂—不悅—怫然怒—色撓長跪而謝

唐雎:臨危不懼、機智勇敢的伏虎英雄。

先恭後倨:臨危出使—沉着應對—針鋒相對—挺劍而起

(二)唐雎的說話技巧

他善於抓住對方的弱點,從“道義”和“威力”兩個方面,針鋒相對,據理力爭,從而震懾對方,不辱使命。

言之有“節”、言之有“據”(道義)、言之有“力”(威力)

九、啓示:

說話技巧在人際交往,尤其是在重要的外交關係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說話能力,培養自己的說話技巧。

課後小結

這篇記敘文,寫了唐雎忠於使命,不畏強 暴,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揭露了秦王的驕橫欺詐,外強中乾,色厲內荏的本質,雖不假修飾,卻十分鮮明生動,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學習,瞭解人物形象。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題。

3、學習文章的寫法。

4、培養學生複述、翻譯、朗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複述、解釋、翻譯、朗讀、積累。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題

【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瞭解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文學常識

1、關於《戰國策》。

《戰國策》是末年根據戰國時事的記錄整理編輯的,共三十三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

2、時代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國的韓國、魏國相繼被秦國所滅,其餘山東六國中的.趙、燕、齊、楚,在連年不斷的戰爭中,早已被秦國日削月割,奄奄待斃了,又過了幾年,秦就統一了天下。安陵國是魏國的附庸小國。安陵在它的宗主國魏國滅亡之後,一度還保持着獨立的地位。秦國想用詐騙手段吞併安陵,於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國談判。

二、通讀──解決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2、請同學們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

雎()

怫()

跣()

搶()

祲()

縞()

傀()

撓()

請寫下你認爲還需注意的字詞讀音。

3、請同學們說出下列詞語的意思:

加惠

怫然

免冠徒跣

搶地

休祲

色撓

謝諭

請寫出你認爲重要的詞語及意義。

4、找出通假字並解釋。

⑴故不錯意也()

⑵倉鷹擊於殿上()

5、理解詞類活用,然後翻譯句子。

⑴輕寡人與(輕,形容詞用如動詞,意動用法,)

⑵請廣於君(廣,形容詞用如動詞,使動用法,)

6、難句翻譯。

⑴“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⑵“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⑶“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四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對話描寫表現人物形象的寫法。

2、培養學生朗讀、複述、翻譯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3、學習唐雎作爲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權、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精神;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瞭解民族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結合課後練習二,圍繞“不辱”二字展開教學。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去年張藝謀導演的影片《英雄》曾轟動一時,刺客刺秦的故事也廣爲流傳,多方演繹。今天我們要學的是歷史上一個類似刺秦的故事。下面請大家自讀一下這篇出自《戰國策·魏策》的歷史短篇。

二、學生活動

1、自讀後,請幾位學生分段朗讀,其他學生判斷其讀音、句讀是否有誤。

2、齊讀。

3、結合註釋疏通文意。(四人一組,教師輪流指導)

4、請學生複述故事大意。(其他學生從語氣、語態、是否流暢、描述是否準確生動等方面進行評價)

5、分組討論出場人物的性格特點。(注意揣摩其語氣)

三、教師小結

作爲小國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尋釁威脅的情勢之下出使秦國,能夠毫不畏懼,敢於同秦王展開面對面的鬥爭,最終理直氣壯地使秦王折服,終不辱使命,這種勇氣和膽識是難能可貴的。而秦王正是在這份膽識的威懾下敗下陣來。

四、人物分析(板書)

(傲慢無禮)秦使 → 安陵君(委婉堅決)

(不卑不亢)唐雎 → 秦王 (驕縱、虛僞、陰險──“不說”、“怫然怒”

色厲內荏、前倨後恭──“色撓”)

五、作業

1、蒐集有關《戰國策》、文中典故的資料。

2、完成課後練習二、三。

3、自由結組,編成課本劇,課上展演。

第二課時

一、檢查第二項作業完成情況,抽查字詞解釋

二、資料搜索

1、結合本文的寫作特點了解《戰國策》(結合註釋瞭解)

2、戰國時期的“士”及以養士三千著稱的“戰國四公子”

3、文中三刺客的故事及歷史上其他著名刺客的故事

注:

1、《戰國策》又名《十二國策》,記錄了上至春秋、下至秦滅六國約二百三四十年的歷史,是一部以記言爲主的國別體史書。(學生只要能瞭解本文通過對話表現人物鮮明性格這一寫作特點即可。)

2、以上三方面資料大部分由學生講述,教師適當補充。

三、學生課本劇展言

通過演出旨在考察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理解人物性格的能力,亦可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及臨場發揮的能力。

四、作業

1、課後練習、本課同步。

【教學後記】

這是一篇情節性、故事性很強的自讀課文。教學中,在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着重從文章人物對話推動故事情節、展現人物性格這一寫作特點入手分析,並組織學生通過排演課本劇的方式,達到對人物性格的認識和把握。

從學生活動來看,他們學習古文的積極性很高。且對唐雎這樣的歷史人物,尤其又是在矛盾衝突如此激烈的故事中出現的人物,他們非常感興趣。因此,投入排演課本劇的積極性也是很高的。他們基本把握住了人物鮮明的性格。通過揣摩秦王與唐雎的性格反差,達到對課文主題的把握。

一部分學生還通過課下資料的蒐集,找到了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歷史資料、文學常識。如有的學生蒐集到了課文中三刺客的詳細資料,甚至還有的找到了一些其他在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刺客資料。有的學生則蒐集了有關課文出處的資料。這對教學是一種非常有益的補充,同時也是對學生資料檢索能力的鍛鍊,更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