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九年級語文《《曹劌論戰》同步練習

本文已影響 2W人 

導語:在在星光燦爛的夜晚,一份“九年級語文《《曹劌論戰》同步練習”不知覺中在小編手中誕生了!

九年級語文《《曹劌論戰》同步練習

  A 基礎儲備卷

時間 30分鐘 分值 50分

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3分)

(1)曹劌( ) (2)焉( ) (3)神弗福也( )

(4)旗靡( ) (5)孚( ) (6)登軾而望( )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6分)

(1)齊師伐我( ) (2)肉食者謀之( )

(3)犧牲玉帛( ) (4)齊師敗績 ( )

(5)遂逐齊師( ) (6)望其旗靡 ( )

3、默寫填空。(6分)

(1)其鄉人曰:“ ,又何間焉?”劌曰:“ ,未能遠謀。”

(2)公曰:“ ,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3)公曰:“ , ,必以情。”對曰:“ 。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4)對曰:“夫戰,勇氣也。 , , 。 ,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 ,故逐之。”

4、根據課文內容填空。(3分)

(1)本文記敘的線索是 。(1分)

(2)第1段着重寫曹劌與魯莊公的 ,一開始就提出了 這一關鍵問題;第二段着重寫曹劌在戰場上的 能力,兩次以“未可”“可矣”來表現他 。(2分)

5、整體感知課文內容。(15分)

(1)理清本文的結構,並概括各部分的意思。(5分)

(2)簡要概括文章的主旨。(5分)

(3)本文共寫了哪幾個人物?突出的人物是誰?重點寫了他的遠謀,這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來?(5分)

6、重點問題探究。(12分)

(1)齊國是強國,魯國是弱國,結果魯國能以弱勝強,請分析一下原因是什麼?(4分)

(2)本文在內容上的側重點是怎樣安排的?(4分)

(3)你認爲曹劌和魯莊公什麼樣的人物?(4分)

7、把你知道的有關《左傳》的情況寫在下面。(5分)

  B 綜合提升卷

時間 45分鐘 分值 50分

1、給下面的多音字注音並組詞。(8分)

(1)論( ) (2)間( )

( ) ( )

(3)乘( ) (4)遂( )

( ) ( )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1)齊師伐我( ) (2)曹劌請見( )

(3)又何間焉( ) (4)未能遠謀( )

(5)衣食所安( ) (6)弗敢專也( )

(7)忠之屬也( ) (8)彼竭我盈( )

3、指出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及意思。(2分)

(1)肉食者謀之( ) (2)公與之乘( )

(3)公將馳之 ( ) (4)小大之獄( )

4、判斷下面句子運用的表達方式。(3分)

(1)十年春,齊師伐我。 ( )

(2)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 )

(3)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5、問題探究。(8分)

(1)請具體地說明一下本文過渡自然,上下勾連的結構特點。(2分)

(2)前後照應是本文結構上的另一個顯著特徵,請舉例說明。(2分)

(3)本文多處運用了對比的寫法,請指出來,並說說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2分)

(4)本文語言精練,請結合具體的例子加以說明。(不少於三個例子)(2分)

課內語段閱讀。(25分)

(一)(19分)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6、用“//”在文中給語段劃分層次,然後概括各層的意思。(3分)

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1)肉食者謀之( ) (2)弗敢加也( )

(4)神弗福也 ( ) (4)雖不能察( )

8、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虛詞。(3分)

(1)其鄉人曰( ) (2)又何間焉( )

(3)乃入見 ( ) (4)何以戰 ( )

(5)忠之屬也( ) (6)戰則請從( )

9、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今義。(4分)

(1)齊師伐我

(2)犧牲玉帛

(3)小大之獄

(4)可以一戰

10、補出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2分)

( )問:“( )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專也,必以( )分( )人。”

11、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3)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12、曹劌認爲戰爭取勝的先決條件是什麼?(2分)

(二)(6分)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3、這段文字中,“公”是指 ,“大國”指的是 。(1分)

14、用文中的原話回答。(1分)

(1)這段文字所敘述的有利於反攻的時機是 。

(2)追擊開始的時機是 。

15、解釋加點的詞。(2分)

(1)既克 ( ) 彼竭我盈( )

(2)彼竭我盈( ) 難測也 ( )

(3)公問其故( ) 望其旗靡( )

16、這段文字中有一句話,現在已沿用爲一個成語,它是 。(1分)

17、用自己的話概括這段文字的意思。(1分)

  C 新穎題型集萃卷

時間 45分鐘 分值 50分

1、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後組詞。(8分)

(1)惠( ) (2)馳( )

愚( ) 弛( )

(3)撤( ) (4)竭( )

澈( ) 歇( )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1)必以分人(     )     可以一戰(     )

(2)必以信 (     )     小信未孚(     )

(3)曹劌請見(     )     戰則請從(     )

(4)公問其故(     )     故克之 (     )

3、指出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原是什麼詞,現在是什麼詞,意思是什麼。(2分)

(1)神弗福也

(2)公將鼓之

4、判斷下面各句子屬於什麼句式,並翻譯句子。(5分)

(1)何以戰?

(2)戰於長勺。

(3)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必以分人。

(5)夫戰,勇氣也。

5、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今義。(4分)

(1)肉食者鄙

(2)忠之屬也

(3)必以情

(4)再而衰

課外語段閱讀。(27分)

(一)(12分)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爲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爲寶,爾以玉爲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也。”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子罕置諸其裏,使玉人爲之攻之,富而後使復其所。

6、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2分)

(1)以示玉人 ( ) (2)我以不貪爲寶( )

(3)爾以玉爲寶( ) (4)納此以請死也( )

7、下列各組中加點的字意義不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宋人或得玉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B、獻諸子罕 投諸渤海之尾

C、以示玉人 我以不貪爲寶

D、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不若人有其寶也

8、你認爲獻玉者的真正用意是什麼?(2分)

9、作者在文中讚揚的是誰?讚揚了他怎樣的精神?(2分)

10、子罕把什麼當作“寶”?你認爲人生之“寶”還有哪些?請至少說出三種以上。(2分)

11、從子罕的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啓示?(2分)

(二)(15分)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及楚人戰於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衆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頭髮花白之人),古之爲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勍(qíng,強勁)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讚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耈(gǒu, 胡耈,老人),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可也。”

12、這篇文章同《曹劌論戰》出自同一本書,它是_____________,是一部_____________體的史書。(1分)

13、解釋加點的詞。(3分)

(1)君將興之 (      )   (2)宋人既成列(      )

(3)楚人未既濟(      )   (4)宋師敗績 (      )

(5)阻而鼓之 (      )   (6)公傷股  (      )

1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指出本字及字義。(3分)

(1)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

(2)既陳而後擊之。

(3)弗可赦也已。

15、指出加點的詞意義不同的一項。(2分)(    )

A、彼衆我寡,及其未既濟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

B、宋公將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

C、雖不能察,必以情     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

D、弗可赦也已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16、翻譯下面句子。(2分)

(1)何有於二毛?

(2)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17、“金鼓以聲氣也”與《曹劌論戰》一文中哪一個詞語相照應?(2分)

18、宋公帶兵與楚人交戰,爲什麼一再貽誤戰機,結果“公傷股”,門官被殲?(2分)

  A 基礎儲備卷

1、(1)guì(2)yān(3)fú(4)mǐ(5)fú(6)shì 2、(1)我們魯國(2)這裏指居高位、得厚祿的人(3)指玉石、絲織品(4)大敗(5)於是追擊(6)軍旗倒下 3、略(參見課文內容) 4、(1)曹劌的活動(長勺之戰的經過)。(2)對話;“何以戰”;指揮(決斷);善於捕捉戰機 5、(1)第一部分(第1段):敘述戰前曹劌求見魯莊公,通過他和魯莊公的對話說明政治上取信於民是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突出曹劌的遠謀。第二部分(第2段):寫長勺之戰的具體經過。第三部分(第3段):寫曹劌論述這次戰鬥取勝的原因。(2)課文通過曹劌與魯莊公有關齊魯戰爭問題的對話和指揮長勺之戰的史實,闡明瞭作戰必須取信於民,並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掌握戰機才能取勝的道理,表現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才能,讚美了曹劌的愛國之情。(3)鄉人、曹劌、魯莊公;曹劌;首先,作戰取勝應該靠老百姓,得到百姓的擁護。其次是作戰中當機立斷,善於把握“士氣盈竭”。然後是能控制戰事虛實。6、(1)主要是魯莊公採納了曹劌的正確戰略。作戰前考慮了政治準備:取信於民;作戰時,選擇了利於轉入反攻的陣地:長勺。把握了利於開始反攻的時機:彼竭我盈之時。利於追擊開始的時機:轍亂旗靡之時。(2)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全文以“論戰”爲重點進行選材與剪裁,展開記敘,以突出曹劌高明的戰略與戰術。“論戰”部分(第一、三段)寫得詳,作戰部分(第二段)寫得略。“論戰”部分緊扣一個“論”字,詳細寫曹劌的言論——戰前準備取信於民的作戰條件,戰後總結勝利經驗,這反映曹劌的“遠謀”。——高明的戰略戰術。作戰部分重點寫曹劌的兩個“未可”與“可矣”的英明決斷,突出他在戰場上的“遠謀”。作戰部分(第二段)的敘述爲第三段的“論”作鋪墊,第三段的“論”就是根據兩個“未可”與“可矣”展開的。其他內容如君臣相見之禮、戰前佈置、戰場具體情況、勝利的具體過程等都一字未提,因爲這些與“論戰”和曹劌的“遠謀”無關或關係不大。(3)曹劌勇於爲國分憂,有可敬的愛國精神,深謀遠慮、從容鎮定,有政治遠見,也有高超的軍事才能,是一位德、才、能兼備的政治家、軍事家;魯莊公是一位目光短淺、不懂政治、不懂軍事,無知無謀無能,魯莽草率的國君,但他能不恥下問,從善如流,這是他的長處。7、《左傳》,又稱《左氏春秋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史,《史記》和《漢書·藝文志》都認爲它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優美,尤善於描寫戰爭和複雜事件,又善於通過人物對話和行動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後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B 綜合提升卷

1、(1)lún,論語;lùn,理論(2)jiān,時間;jiàn,間接(3)chéng,乘機;shèng,史乘(4)suí,半身不遂;suì,遂心遂意2、(1)攻打(2)接見(3)參與(4)深謀遠慮(5)安定(6)獨自佔有(7)一類(8)士氣正旺盛 3、(1)代詞,指應戰這件事。(2)代詞,他,指曹劌。(3)音節助詞,無實意。(4)助詞,的。4、(1)記敘(2)描寫(3)議論 5、(1)文章三個段落的記敘過渡自然巧妙:第一段末尾“可以一戰,戰則請從”,這兩句既是本段的小結,又是第二段的前因,是第二段“公與之乘”的導入語;第二段最後的“遂逐齊師”一句,既是本段的小結,又和第二段開頭的“既克”二字緊相連。這樣,使文章的三個段落渾然一體。(2)①第一段的“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與第二、三段的“公將鼓之”(不到鼓的時候要鼓)、“公將馳之”(不知敵情真僞就要馳)和“公問其故”(打了勝仗還不知取勝的原因)照應。②第二段的兩個“未可”與兩個“可矣”照應。③第三段的“一鼓作氣”照應第二段的“公將鼓之”;而曹劌曰“未可”;“彼竭我盈”照應第二段“齊人三鼓”時曹劌曰“可矣”;“大國難測”照應第二段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3)本文運用對比襯托法,通過人物對話和動作,描寫了兩個對比鮮明的人物形象——曹劌與魯莊公。①在戰前準備階段,魯莊公“將戰”而不知“何以戰”,曹劌調查研究之後得出結論:“小大之獄”“必以情”“忠之屬也。可以一戰。”②在作戰過程中,魯莊公盲目地“將鼓之”和“將馳之”,而曹劌則兩次阻之曰“未可”,到有利時機才曰:“可矣。”③在作戰總結階段,魯莊公不知爲何取勝而“問其故”,曹劌一一分析回答。作用:寫出了魯莊公這個“肉食者”的“鄙”:無知無謀無能,魯莽草率;反襯出曹劌的深謀遠慮、從容鎮定,有政治遠見,也有高超的軍事才能。(4)如①“十年春,齊師伐我”,七個字就交代了戰爭的時間、事由。“齊師伐我”,表明這是齊國攻打魯國,褒貶分明;②曹劌見魯莊公,一開頭就是一個關鍵性的問話“何以戰?”開門入正題,免去了君臣相見的繁文縟節的敘述;③“齊人三鼓”一句,就包括了齊軍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擊鼓進擊魯軍而魯軍未出擊,也寫出了齊軍依仗數量上的優勢企圖取勝的急切心理;④兩個“可矣”就包括了魯軍進軍的情況;⑤“齊師敗績”四個字就概括了齊軍潰敗的具體情況。(任意三個即可)6、第一層(開頭到“乃入見”):文章開門見山,用十個字就點明戰爭發生的時間、作戰的對象、戰爭的性質和魯莊公匆忙迎戰的態度。第二層(從“問:‘何以戰’”到“戰則請從”),寫曹劌見到魯莊公以後兩人的談話。7、(1)謀劃(2)加多,以少報多(3)不(4)即使 8、(1)他的,指曹劌的(2)語氣詞,相當於“呢”(3)於是 (4)憑(5)結構助詞,的(6)連詞,就 9、(1)古義:多指軍隊;今義:指老師、師傅。(2)古義:指祭祀用的豬、牛、羊等。今義:爲正義事業捨棄生命,引申爲捨棄某種利益。(3)古義:案件;今義:監獄(4)古義:可以憑藉;今義:表示許可、可能。10、劌;公;吾;之;於 11、(1)掌權的人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參與呢?(2)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3)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藉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着去。12、取信於民。13、魯莊公;齊國 14、彼竭我盈之時;轍亂旗靡之時 15、(1)已經;勇氣耗盡(2)對方;推測(3)其中的,指戰勝齊軍的;他們的,指齊軍的 16、一鼓作氣17、寫魯軍戰勝後,曹劌論述取勝的原因。

  C 新穎題型集萃卷

1、(1)huì,恩惠;yú,愚蠢(2)chí,奔馳;chí,鬆弛(3)chè,撤離;chè,清澈(4)jié,竭力;xiē,歇息 2、(1)把;憑藉(2)信實;信用(3)請求;請允許(4)原故;所以 3、(1)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2)名詞作動詞:擊鼓。4、(1)賓語前置,“何”是介詞“以”的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爲“以何戰?”;您憑藉什麼作戰呢?(2)狀語後置,“於長勺”,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爲“於長勺戰”;在長勺交戰。(3)省略句,省略了主語“曹劌”;(曹劌)回答道:“這是小信用,不能贏得神靈的信任,神是不會保佑您的。”(4)省略賓語,省略介詞“以”的賓語“之”,“必以(之)分人。” 一定把它分給別人。(5)判斷句,“也”,表判斷語氣;作戰,是靠勇氣的。5、(1)古義:鄙陋,目光短淺;今義:卑鄙,道德品質惡劣(2)古義:盡力做好本分的事;今義:忠誠。(3)古義:實情 ;今義:感情(4)古義:第二次 ;今義:又一次6、(1)給……看(2)當作(3)你(4)獻 7、D 8、自己帶着貴重的玉石回家,很不安全,怕被人劫殺。9、子罕;廉潔不貪的精神。10、不貪;其他如:健康的體魄;頑強不屈的精神;樂觀、開朗的性格;淵博的知識;聰明的頭腦;高尚的品德…… 11、答案不統一,只要緊扣短文,言之成理即可。如:做官要清廉,不可藉機爲自己撈好處;不能以勢壓人,要關愛弱勢羣體;等等。12、《左傳》;編年 13、(1)您(2)已經(3)渡河(4)被打敗(5)擊鼓(6)大腿 14、(1)“禽”通“擒”,捉拿。(2)“陳”通“陣”,擺好陣勢。(3)“已”通“矣”,語氣助詞“了”。15、C 16、(1)何況是半老的人呢?(2)(使將士)知道(什麼是)恥辱,教導他們怎樣打仗,要求殺死敵人。17、一鼓作氣。18、拘泥於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