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 3.77W人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集合1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

活動目的:

1、知道兩種顏色混合起來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2、激發幼兒動手操作和對顏色的興趣。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薄手工紙、裝有紅、黃、藍、綠、紫等眼力的盤子。

活動一:

1、出示紅、黃、藍的玻璃紙,讓幼兒說出顏色的名稱,在說一說活動室裏及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哪些東西的顏色和這些相同。

2、幼兒自由擺弄、重疊色紙相互交談自己的發現。

3、師以變魔術形式把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出另一種顏色,激發幼兒興趣和好奇心。

4、組織幼兒自己動手將兩種顏色混合,倒在一起,引導幼兒發現兩種顏色混合起來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活動二:噴焰火

1、出示範例,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介紹玩法。

3、請幼兒與教師合作噴焰火讓幼兒說一說噴的焰火有什麼顏色?顏色混在一起是有什麼變化?

4、指導幼兒自由選擇顏色噴焰火,提醒幼兒不弄髒衣服、桌面。

自由觀賞、評價同伴的作品。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瞭解同一種東西在水裏可能會浮也會沉。

2、學習尋找讓東西浮起來的方法。

3、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膠泥若干、玻璃彈珠、卡紙、屈別針若干、桂圓若干、水、水杯、盆、小空塑膠瓶若干、吸管若干、鹽、糖。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教師講述故事:從前,有一位魔法師,他住在一座魔法城堡裏。他的城堡四周圍着一條水溝,使城堡和外界隔離,不準外人進入,可是總有許多人慕名而來找這位魔法師。所以在城堡的水溝外,每天都有一堆人等候,希望有一天魔法師能夠大發慈悲,可以收他們做徒弟。

於是,有一天魔法師設了三道關卡。他說如果有人闖過這三道關卡,就可以收這個人做徒弟,否則,就施展魔法把他們摔得鼻青臉腫……

現在,老師就按照魔法師的方法設立了三道關卡,請小朋友來進行闖關,看看誰是最聰明的寶寶。

二、介紹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1、在教室兩邊設立三個關卡

(1) 水盆中有沉在水裏的玻璃彈珠,旁邊有紙、膠泥等魔法物。

(2) 水盆中有沉在水裏的屈別針,旁邊有空塑膠瓶、吸管等魔法物。

(3) 水杯中有沉在水裏的桂圓,旁邊有糖、鹽等魔法物。

2、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在兩邊的關卡。

請幼兒開動腦筋看如何讓沉在水底的物品浮起來,你可以利用旁邊的魔法物進行幫助。哪一組闖關成功就是“聰明寶寶隊”。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視,確認物體是否浮起來 ,是否闖關成功。

操作後談話:你闖關成功了嗎?過了幾關?你是如何做的?

讓闖關成功的幼兒介紹其方法。

四、鼓勵幼兒再次操作

聽了小朋友的介紹,你再去試一試好嗎?

五、老師帶上魔法師面具給每位闖關成功的幼兒貼上獎牌 :“恭喜小朋友闖關成功,小朋友真聰明,魔法城堡歡迎你們,你們將在這裏學到更多本領。”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3

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驗操作發現鹽溶解於水會增加水的浮力的現象

2、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準備:

杯子若干,鹽,小蘇打,白醋,攪拌棒,土豆片

過程:

自由探索

1、這是什麼?(教師出示一個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現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裏去,你們猜猜會怎樣?

2、把土豆片放到水裏會怎樣呢?我們來試一試。

3、我這還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裏去,這回會怎樣呢?(幼兒回答教師驗證)

引導發現:

1、爲什麼這個杯子裏的土豆片會浮起來呢?

2、老師幫你們準備了一些東西,看看是什麼?你是怎樣知道的?

3、你們每人拿一個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裏的東西,記住綠顏色標籤的杯子裏只能放綠顏色盒子裏的東西,紅顏色標籤杯子裏只能放紅顏色盒子裏的東西,藍顏色標籤杯子裏只能放藍顏色盒子裏的東西。看看土豆怎樣了?

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沒有浮起來,我們來聽聽你在實驗的時候都發現了什麼?

5、現在請你們再拿兩個不同顏色標籤的杯子,想個辦法讓土豆片浮起來,每個杯子裏只能放一樣東西,要不你們就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讓土豆片浮起來了。

6、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爲什麼他們也放了鹽,可是土豆還是沒有浮起來?他放了很多鹽,土豆片才能浮起來,你們再去試試。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覺得太倉促。雖然我不斷的給孩子們用實驗來啓發他們,但是孩子還是有一些朦朧感。

不過在此次活動中還是讓孩子知道了鹽的來源、味道。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探索與嘗試做出各種手影造型,感受手影遊戲的多變性和趣味性。

2、通過遊戲加強幼兒對影子的認知與理解,激發幼兒對手影遊戲的興趣。

3、培養幼兒積極探索、大膽表現的學習品質。

4、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5、與同伴合作進行的搭建遊戲。

活動準備

1、《手影遊戲》活動視頻;

2、PPT圖片《生活中的影子》、《手影變變變》;

3、音樂《手指操》;

3、大手電筒2只、投影儀1臺。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看電影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很好玩的電影,請你們看完後告訴老師,它好玩在哪裏?和你們平時看的電影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二、欣賞視頻《手影藝術》,初步感知手影的奧祕所在。

1、播放視頻,初步感受手影的獨特魅力。

師:小朋友,這個電影好玩嗎?它好玩在哪裏?和你們平時看的電影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你知道它的奧祕在哪裏嗎?(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這個電影的名字叫手影藝術,那手影是從哪裏來的呢?原來光在物質中總是沿着直線傳播的。因爲光無法穿過不透明的手,因而就在手後面形成了黑暗,產生了手的影子,這就是手影。(教師拿出手電筒在牆壁上進行嘗試照出手影)

2、瞭解生活中的影子,進一步加深對影子的理解。

師:小朋友請你們想一想,除了手會有影子以外在生活中還有什麼也有影子?(幼兒回答)

3、教師播放圖片,豐富幼兒對各種影子的認識。

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有光源以及被擋住的物體就會產生影子。小朋友,接下來你們想不想也來學一學好玩的手影遊戲呢?

四、幼兒學做手影造型,感受手影遊戲的多變性和趣味性。

1、教師做一隻蝴蝶造型,請幼兒猜猜像什麼?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做小蝴蝶,並以兒歌語言加以概括:我有一雙靈巧的手,變只蝴蝶來舞蹈。

3、教師做一隻海鷗造型,以同樣的方式帶領幼兒學做造型念兒歌:我有一雙靈巧的手,變只海鷗飛飛飛。

4、教師出示(小貓、螃蟹)手影造型圖,請幼兒自己看着圖案嘗試做手影造型,並鼓勵幼兒用兒歌語言告訴大家你做的是什麼。如:我有一雙靈巧的手,變只小貓喵喵叫;我有一雙靈巧的手,變只螃蟹爬呀爬。

5、播放圖片,教師帶領幼兒在投影儀前集體做手影造型念兒歌。

五、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做自己喜歡的手影造型。

1、教師出示幾種不同的手影造型,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和嘗試。

師: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幹,接下來老師要增加難度了,你們看這裏有幾張不同的手影造型,請你們看看像什麼?然後請你們照着它的造型試着做一做動作,看看誰做的最像。做好後請你用一句好聽的話告訴大家你做的是什麼?

2、幼兒自由探索、嘗試,教師進行觀察指導。

3、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展示造型,大家一起學一學。

六、鼓勵幼兒自由仿編手影造型和手影兒歌。

師:小朋友,你們願意接受更大的挑戰嗎?請你想一想,你的小手還能變出什麼來呢?接下來請你們自己來變換手的姿勢,嘗試做一個與衆不同的手影造型。(幼兒自由創編,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教師用照相機拍下幼兒的各種造型)

七、韻律活動《手指操》,進一步感受手影遊戲的快樂。

師:小朋友,你們的小手真能幹,變出了那麼多神奇的造型,小手真棒!接下來跟着老師一起來放鬆一下玩一玩手指操吧!!(師幼互動)

八、活動延伸:利用不同光源感受玩手影遊戲的快樂。

師:小朋友,手影遊戲好玩嗎?今天外面的陽光真好呀,我們一起到外面太陽底下去玩一玩這好玩的手影遊戲吧!(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過程始終以幼兒爲主體,以變魔術貫穿始終。 創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教師爲主導,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方式體驗,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在實際操作探索中發現顏色變化的神祕,感受兩種顏色混合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在活動中,幼兒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顏料進行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探究顏色的變化,從中獲得有關顏色變化的知識經驗。活動下來,自我感覺幼兒對此活動非常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每個環節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

本次活動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最後環節結束的比較混亂沒有達到一個提升,只有讓幼兒通過用兩種顏色進行配色變色,沒有具體直觀的讓幼兒明白哪兩種顏色混合變出新的顏色,可以準備操作卡或者PPT在幼兒回答的時候教師操作,將幼兒說到的顏色展示出來,讓幼兒直觀的看到顏色混合的.變化,作爲活動的延伸。其次,在回答問題時,沒有關注到全體幼兒。如在水變色後的提問以及最後環節的提問只問了個別幼兒,沒有多問幾名幼兒,也沒有一起來總結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最後,教師的語速較快,第一環節導入太快,有的提問方式不夠簡單明瞭,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5

活動目標: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點。

學習採茶舞的基本動作。

學習調整自己的動作與同伴協調一致

活動準備:

樂曲:《採茶》。

事先準備能表現採茶情景的圖畫。

活動過程:

和幼兒一起欣賞樂曲《採茶》,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愉快、歡快的特點。

拿出表現採茶情景的圖畫,請幼兒觀察採茶的動作,瞭解採茶情景大家一起來學採茶舞。

--教師哈先示範採茶舞,講述舞蹈的動作。

--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採茶、揹着茶藍回家等情景。

--想象蝴蝶出現的情景,和幼兒一起討論如何用舞蹈動作表現出來。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創意動作表現蝴蝶出現和撲蝶的情景。

--引導幼兒想象山坡上還有什麼昆蟲出現,如何用動作表現。

分組表演。

--將幼兒分成不同的小組,分別單弱那不同的角色。鼓勵幼兒隨着樂曲有節奏地跳舞。

教學反思:

民間音樂活動《採茶撲蝶》,樂曲是一首民間有代表性的樂曲,節奏歡快富有表現性適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把它設計成採茶人和蝴蝶的遊戲很符合樂曲的情境。心得體會

1.分段欣賞樂曲,幼兒感知、探索樂曲中樂段的不同。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樂曲中“叮”的聲音,探索如何撲蝴蝶,撲了幾次,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熟悉樂曲旋律,嘗試分角色玩遊戲。遊戲有一定的難度,其中有兩個不同的角色,爲了便於幼兒學習,教師先分別讓幼兒熟悉採茶人和蝴蝶的動作,然後由教師做採茶人和幼兒一起遊戲。當幼兒熟悉遊戲時,教師再退位,由幼兒兩兩合作玩遊戲。

3.難點細化,注重細節。教師用清唱樂譜的方式重點練習難點樂段,同時藉助手腕花,讓幼兒清楚瞭解角色動作,便於更快的學習遊戲玩法。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6

一、活動背景

水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就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是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爲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在嘗試活動中,瞭解水的特性。

2、能仔細觀察,樂於嘗試,懂得保護水。

3、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二)活動準備:

1、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有一條金魚,一缸米內有塑料綵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組一份菊花精、白糖、鹽、沙、石子、紅豆。

2、人手一隻塑料小籃、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條毛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導入課題

(1)出示一杯清水

師:瞧,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好朋友——水。它的祕密可多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祕密。

(2)幼兒猜猜水裏、米里有什麼。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金魚缸,一個缸內裝水,一個缸內裝米,你們知道水裏、米里都有些什麼東西嗎?

幼:有的說水裏有條金魚;有的說水裏有條金魚在游來游去。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有的說一看就知道;有的說透過水看到的。

師:看看米里有什麼?

幼:有的說只有米;有的說什麼也沒有;有的說看不出。

教師從米里拿出塑料綵球。

小結:水是無色透明的,能看見水裏的物體;米不透明,看不見裏面的。

(評:以探索祕密引出課題,萌發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並以具體形象的猜一猜活動,讓幼兒自己感受水是透明的。)

2、幼兒進行嘗試操作。

(1)盛水

活動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籃、請你們選

一樣來盛水,看看會怎樣?

幼A:小容器裏的水跑到了盆裏。

幼B:籃子放到盆裏時籃子裏有水,拎起籃子水沒了。

幼C:塑料袋裏的水流到盆裏了,盛不住。

小結:水會流動。

(評:提供材料,幼兒在自己的嘗試操作中感知水會流動,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結論,使幼兒有了成功的體驗,爲下一嘗試活動奠定了基礎。)

(2)溶解實驗

師:請小朋友從桌上的白糖、鹽、菊花精……中取幾樣東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輕輕攪拌,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的顏色及實物在水中的變化。

建議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師:誰來告訴大家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幼A:糖、鹽放在水中沒有了,沙子沉到了杯底。

幼B:菊花精放在水中,攪一攪後沒有了,水變成了淡黃色,小石子還在水中。

幼C:糖、鹽、菊花精放在水中都沒了,水變顏色了,沙子、紅豆、石子都在水裏。

師:小朋友觀察得可真仔細。

小結:糖、鹽菊花精放入水中不見了,這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

師: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東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說果珍,有的說阿華田,有的說味精,有的說化肥,有的說感冒沖劑。

(評:提供多種材料,引讓幼兒嘗試操作,並引導幼兒自己觀察、比較,講述自己的發現。;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既爲幼兒間的互動提供了機會,又使幼兒的主動活動得到了充分體現,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理解了溶解的含義。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

3、引導幼兒保護水

師:水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也是小金魚的家,看小金魚在清水中游得多歡呀。可我們經常在電視看到一些河水發黑、發臭,魚兒都死了,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怎樣保護水呢?

幼A:不把髒東西丟進河裏。

幼B:工廠裏污水不能放到河裏。

幼C:看到河裏有垃圾把它撈上來。

幼D:讓治污水的叔叔把水變乾淨。

師:小朋友的辦法可真多,好了,現在我們把剛纔水杯裏的水倒到水桶裏,可千萬不能亂倒呀。

(評:教師適當引導,使幼兒瞭解水污染的危害,激發幼兒保護水,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新穎、有趣。幼兒從以往“教師示範,幼兒學樣”的舊教學模式中擺脫了出來,真正成爲科學活動的主人。我爲幼兒提供多種材料,幼兒進行了兩次主動探索嘗試活動,認識了水會流動,有的東西在水中會被溶解。在活動中我沒有進行一手包辦,而是強調讓幼兒直接操作材料,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慾望,充分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了動手能力,發展了直觀思維能力。同時在活動中師生感情融洽,幼兒專注投入,爲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又由於我對每個幼兒的嘗試活動都給予肯定、鼓勵,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最後一個環節又增強了幼兒的環保意識。

在這一活動中,我得到很多啓示: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善於觀察,善於捕捉教育契機,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着手,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二、幼兒嘗試精神的潛能是存在的,在設計活動時,應考慮到幼兒創造思維的發展,這樣孩子們就能得到充分發揚創新精神,鍛鍊實踐能力。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7

  一、活動題目:

小小染衣坊

  二、活動目標:

通過製作染料使幼兒瞭解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廢棄物經過加工處理是可以再利用的,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及觀察能力。

  三、適用對象:

4―5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洋蔥皮、咖啡渣、紅茶渣、綠茶渣各若干,鍋、網勺、橡膠手套、敞口盤、明礬水、白色小手絹(幼兒人手一塊)、白色T恤衫(幼兒人手一件)。

  五、活動內容及過程:

看一看:盤子裏是什麼東西?是從哪裏來?

(1)是洋蔥和茶葉渣。

(2)是咖啡渣、茶葉渣和洋蔥皮。

(3)媽媽把這些東西都扔了。

做一做:製作染料。

自由選擇實驗物(咖啡渣、綠茶渣、紅茶渣、洋蔥皮),將其放人鍋中煮沸。

說一說:我的發現。

(1)現在鍋裏的水比剛纔更深了。

(2)洋蔥皮水煮成咖啡色。

(3)紅茶渣煮的水顏色變成了黃綠色。

(4)水的顏色變黑了。

試一試:給手絹染色。

介紹染色材料:除自制的染料外,還需要稀釋過的明礬水。

(1)我們把鍋裏的染料水,過濾出來以後,再染手絹。

(2)先把手絹放進染料裏浸溼,絞乾水分後,浸入明礬水中。再從明礬水中撈出手絹絞乾水分,泡人染料水中,反覆三次。

說一說:我的發現。

(1)我的手絹變紅了。

(2)我的手絹顏色一次比一次深。

(3)我的手絹顏色變了一點點。

(4)我的手絹變成黃顏色了。

討論分析。

在染手絹的過程中,哪種材料最容易着色?

(1)洋蔥皮煮的染料,最容易着色。

(2)茶葉渣煮的染料,能讓手絹變黃。

(3)咖啡渣煮的染料,幾乎看不出來。

  六、注意事項:

1.材料使用時需要煮沸,因此,適合小組進行,以保證活動安全進行。

2.教師在明礬水的配製時要注意,明礬重量約爲織物重量的10%。

七、拓展性方案線索: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8

活動目標:

1、發現並比較不同葉子的差別,有重點地說出葉子的特徵。

2、能按不同條件給葉子分類,瞭解幾種特殊的葉子,感受葉子的多樣性和奇特性。

3、培養細緻的觀察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採集的葉子

2、ppt課件(不同的葉子實物和圖片)

3、分類盒、紙、筆

4、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分享交流採集葉子的成果。

(幼兒的桌上陳列有采集來的各種葉子實物)

教師:大家來相互說一說,你採集到了什麼葉子,它是什麼樣的?

2、比較不同葉子的差別,有重點地說出葉子的特徵。

(1)教師:這些葉子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說出葉子的不同之處,並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比較有關葉子。

教師小結:葉子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形狀、大小、葉脈、邊緣都不一樣。

(2)教師:葉子有共同的特徵嗎?

教師小結:每片葉子都有葉肉、葉脈和葉柄。

3、給葉子分類(實物)

(1)教師:你會給葉子分類嗎,看看誰和誰一家?爲什麼要這樣分,給他們做個標記。

幼兒在分類盒中將葉子分類,並製作分類標記。

(2)請幼兒講述分類情況。

4、瞭解幾種特殊的葉子(ppt)

(1)瞭解可以吃的葉子。

教師:葉子可以吃嗎?你吃過什麼樣的葉子?

教師(出示一些蔬菜):你吃過這些菜的葉子嗎?你還吃過哪些菜的葉子?

(2)瞭解有特殊本領的葉子。

教師(出示盆栽含羞草、豬籠草和毛氈苔、合歡的圖片):你認識這是什麼植物嗎?他們的葉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領。

教師演示、介紹這四種植物葉子的特殊本領。

5、總結談話

教師:你看了那麼多有趣的葉子,覺得大自然奇妙嗎?大自然中是個神奇的大寶庫,有許許多多的奧祕,等着我們去探索發現。

活動延伸:

孩子收集不同的樹葉,使孩子積累有關葉子的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9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種子的外觀,激發種植的興趣。

2、引導幼兒猜想種子的播種方法,並學會記錄。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西瓜、西瓜籽、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

(1)小朋友看這是什麼?(西瓜)

(2)它是從哪裏來的?(地裏長出來的)

(3)是怎樣長出來的?(西瓜籽)

(4)西瓜籽藏在西瓜的什麼地方呢?(西瓜肚子裏)

(5)解剖西瓜讓幼兒觀察

2、觀察

將一粒西瓜籽放在投影上讓幼兒詳細觀察。

師:你觀察到的西瓜籽是什麼樣的?幼兒描述

過渡:剛纔我們和西瓜籽是用眼睛做朋友的,你們還想和他怎樣交朋友?

3、分組接觸西瓜籽,讓幼兒在看、摸、聞的過程中進一步的瞭解西瓜籽。

(1)集中,讓幼兒說說你是怎樣和西瓜籽較朋友的?(看、摸、聞)

(2)讓幼兒說說看、摸、聞到了什麼?

小結並過渡:小朋友和西瓜籽交朋友時發現了這麼多的祕密,西瓜籽聞起來香香的,摸上去很光滑,西瓜籽還有許多的祕密,小朋友猜猜西瓜是怎樣往土裏種的。

4、幼兒猜想種子的種植方法並記錄。

結束:今天小朋友真棒發現西瓜這麼多的祕密,過幾天我們就要一起去種西瓜。

活動反思:

讓他們瞭解它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並讓他們知道泥土有很多的養分,是許多動植物生存的基礎,活動中幼兒樂於發現、主動參加科學活動,學會運用各種感官觀察、比較。幼兒對本次活動充滿了積極探索的樂趣。

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教學活動中也體現幼兒的經驗。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宜性、個性化。依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兒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發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礎上,確定幼兒進一步發展的潛力、方向和步伐。同時,老師們關注本領域的核心價值,給孩子們一個最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0

  一、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能夠動手操作實驗,記錄結果,並大膽講述出自己操作的過程與結果。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喜歡參與到實驗中,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2.活動難點:能夠動手操作實驗,並大膽講述出自己操作的過程與結果。

  三、活動準備

1.盛水的大玻璃缸、各種能沉浮的物品(小木塊,勺子,橡皮,小石頭,泡沫板,海洋球等)

2.記錄物體沉與浮的圖標。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實驗導入老師分別將兩樣東西放入玻璃缸中,請幼兒觀察。

師:這兩樣東西放入水中會怎樣?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二)基本部分

1.觀察材料,猜測物體沉浮想象,師:這裏都有什麼啊?如果把這些東西放進水裏面它們會怎麼樣呢?

2.動手操作,驗證物體的沉浮現象並記錄結果。

(1)出示觀察記錄紙,教師指導記錄的方法;

(2)教師示範操作並做好記錄;

(3)分小組讓幼兒們自己操作,自己探索物體的沉浮,並對沉浮作好記錄。

3.交流討論結果各組展示並講出自己的操作結果,教師與幼兒們一起進行驗證。

(三)結束部分總結:根據物體的沉浮現象,教師與幼兒們一起進行分類,哪些是沉下的的,哪些是可以浮在水面上的。

  五、活動延伸

與藝術領域美術相結合,折一些紙的小船和幼兒一起探索讓沉下去的物體浮在水面上。

  活動反思: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教師時刻要爲幼兒的探索認知創設一個寬鬆、和諧、自由的環境氛圍,讓幼兒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認識物質的性質。本次教學活動通過看一看、嘗一嘗、動一動,幼兒從親身體驗中,對水的概念從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讓幼兒在活動中自始至終都是“實驗者”,知識在孩子們的實踐中自然就形成了。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1

設計意圖:

我們班孩子從小班開始就接觸水管玩具,並且被他們選爲最喜歡的玩具之一。但我發現,在這一年多的時間,他們興趣不減,可搭建水平也不增,大多數孩子還是喜歡用直通管來搭一些長長的寶劍、棍子之類的東西,然後饒有興致地把此當做武器打鬧。很少有孩子用到彎管、三通管、四通管這些接頭管。而這些接頭管的運用不但可以讓玩具的造型得到千變萬化,同時讓幼兒認識這幾種常見的接頭管,瞭解它們在生活中的運用也是很有意義的。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我是小小安裝工”,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產生探究的興趣,體驗遊戲中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感知並認識直通管、彎管、三通管、四通管,並瞭解它們的作用。

2、激發幼兒探究幾種常見接頭管的興趣,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夥伴合作的快樂。

重點:認識直通管、彎管、三通管、四通管,並瞭解它們的作用。

難點:兩人合作正確使用三通管、四通管。

活動準備:

1、自來水廠水池圖一張。

2、多媒體操作材料:電腦、數碼相機、投影儀。

3、水管玩具、幼兒操作背景圖若干張(動物小區水管安裝圖)

活動過程:

一、自由搭建,認識特殊的接管。

1、“今天,老師帶來了你們喜歡的水管玩具。請你們用最短的時間搭一個你喜歡的東西。”

2、“請搭好的小朋友來說說你搭的是什麼?你用了哪種水管?”

3、根據幼兒所回答,教師逐一介紹直通管、彎管、三通管、四通管。

小結:直通管可以把管子朝一個方向接的長長的,而彎管、三通管、四通管它們都是接頭管,可以改變管子的方向。

二、探究特殊的接管。

“自來水廠也要用到這樣的管子,工人叔叔想把總水池裏的水引到分水池,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想想辦法。”

1、引導幼兒探索將水分別引入左右水池的方法。請個別幼兒上臺嘗試操作。(彎管)

2、引導幼兒探索同時將水引入左右水池的方法。(三通管)

3、引導幼兒探索同時將水引入三個水池的方法。(四通管)

4、改變其中一個水池的位置,引導幼兒探索同時將水引入三個水池的方法。(將四通管與彎管連接)

5、引導幼兒探索同時將水引入四個水池的方法。(將四通管與三通管連接)

6、教師小結:這些接頭管不但可以改變管子的連接方向,而且還可以與其它管子連接。

三、遊戲:我是小小安裝工

1、“森林裏的動物都住進了新房子,想請你們幫忙安裝水管。你們兩人一組合作來安裝,水管必須接進每個動物的家中。記住,不要浪費水。”

2、“安裝好的幼兒請幫忙到更大的小區安裝水管,可以3人或者4人合作。”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並提醒幼兒要合作,把水管安裝牢固。

4、多媒體展示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共同評價。

四、活動延伸

一起尋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會用到接管。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體驗,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培養主動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別認識圓柱體,感知其基本特徵。

3.在動手嘗試的基礎上,會自己說出、找出並製作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材料投放:

1.教具準備:用各種圓柱體制成的機器人一個。胡蘿蔔、粉筆、小刀、磁帶、錄音機。

2.操作學具:人手十枚一樣大小的硬幣、漿糊。①長方形紙8張、水筆8盒②廢衛生紙筒8個、各色臘光紙若干③吸管一籃、薯片筒若干④各種空心小形體、鐵絲

3.環境創設:①體育角,內放高蹺、圓柱狀沙袋、棍、易拉罐、滾筒、金箍棒等]②自制玩具角,陳設會叫的陀螺、望遠鏡、萬花筒、柱狀風鈴等③實物角,內置電池、果汁罐、卷糖、球、椎狀物體、花瓶、廢舊蛋糕盒等。

指導要點:

一、通過機器人柱柱激發幼兒參觀圓柱世界的興致。

1.介紹機器人引題: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小客人,它的名字叫柱柱。柱柱想請小朋友到柱柱世界宮玩,你們想去嗎?

2.聽音樂開火車帶領幼兒到柱柱世界。

二、通過反覆嘗試初步認識圓柱體,引導幼兒體驗圓柱世界的祕密。

1.玩一玩、想一想--

引導幼兒第一次遊戲嘗試,知道圓柱體的名稱。

①讓幼兒任意挑選一種玩具,自由感知圓柱世界的豐富。

②啓發提問:

A、你玩的是什麼?它象什麼形狀?

B、你還發現了圓柱世界的什麼祕密?

③鼓勵幼兒完整表述自己的經驗,重點能說出它象什麼形狀?

④以機器人口吻小結--柱柱世界裏的每樣東西都象柱子一樣,這種形體就叫圓柱體。

2.量一量,說一說--

引導幼兒第二次測量嘗試,感知圓柱體的特徵。

①啓發嘗試:

A、你發現圓柱體是什麼樣的?它跟圓形一樣嗎?

B、請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麼玩的?

C、每個圓柱體摸上去都是什麼感覺?請你用繩子或尺子量一量好嗎

②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圓柱體的主要特徵,能用手,繩子,尺子量一量圓柱體的兩端和中間是否一樣。

③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

④小結:圓柱體的兩端是兩個一樣大的圓形,中間部分一樣粗,放倒了還會滾動。

三、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鞏固認識圓柱體,提高幼兒對圓柱世界的辨別能力。

1.迭一迭,變一變--讓幼兒在比較嘗試中加深對圓柱體的印象。

①啓發提問:

A、你知道硬幣是什麼形狀的?

B、你能不能用許多硬幣變一個圓柱體?

②幼兒操作,思考:你是怎麼變的?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迭起來象什麼?

③小結: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迭起來象圓柱體。

2.找一找,削一削--讓幼兒在尋找相似與不似中加深對圓柱體的理解。

①以柱柱口吻誇獎操作認真的幼兒,並尋求幫助:你能不能幫我把象圓柱體的東西找出來?

②引導幼兒觀察陳列櫃內實物,分辨相似與不似圓柱體的東西,並說出原因。

③提出疑問:怎樣使胡蘿蔔變得象圓柱體?

④教師操作:用削刀將胡蘿蔔削掉,中間部分削去外皮,變成一樣粗細。

四、通過聯想生活中的圓柱體,開拓幼兒對圓柱世界的遷移發散能力。想一想,說一說:你在生活中還見到、用到的東西有哪些象圓柱體?

五、通過分組小製作延伸幼兒對圓柱世界的想象創造能力。

1.製作望遠鏡--在長方形卡紙上先塗上花紋,再粘制兩個一樣大的圓柱體,並用膠水固定。

2.花鏈數字玩具--在許多形狀中尋找圓柱體的小紙鏈,並串到彎好的鐵絲上,變成花鏈玩具。

3.紙筒小動物--利用廢衛生紙筒,捲上色紙,粘貼眼睛、嘴巴、耳朵等製作小兔、小鳥、螃蟹等小動物。

插吸管--把吸管有規律地插入紙杯,並調整吸管兩邊長度,變出各種形態東西。

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繫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展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徵。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於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並且善於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採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着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去相互學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徵,並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後,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遊戲中結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經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幸福的感受到了。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3

活動目標:

1.能與同伴交流自己對動物嘴巴的認識,瞭解一些動物嘴巴的明顯外形特徵和特殊用途,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2.有進一步瞭解動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有不同特徵的動物(如鵜鶘、啄木鳥、蜜蜂、河馬、蝸牛、兔子、食蟻獸等)嘴巴圖片若干。

2.視頻:《救救蘋果樹》、《鸕鶿捉魚》、《蜜蜂採蜜》。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述故事《救救蘋果樹》,引起幼兒對動物嘴巴的談論興趣。

1.出示啄木鳥捉樹蟲的視頻,講述故事。

2.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後提問:是誰救了蘋果樹,爲什麼啄木鳥能救蘋果樹?

(二)瞭解動物嘴巴的外形與其生活習性之間的關係。

1.教師:啄木鳥長着一張什麼樣的嘴巴?這樣的嘴巴有什麼特殊的本領?

2.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領?它們的嘴巴是什麼樣的?

(三)觀察圖片或視頻,引導幼兒瞭解其他動物嘴巴的神奇用途世界的神奇,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教師:圖片上的動物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它們是靠身體的什麼地方完成特殊任務的。原來小動物的嘴巴有真麼多的用處,你能完整的說說他們嘴巴的用處嗎?

2.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有一張奇怪的嘴?它們的嘴巴是什麼樣的?(學習用詞彙描述)

3.教師:我們還能來模仿小動物的嘴巴呢。(請幼兒用動作模仿動物的嘴巴)

(四)欣賞動物嘴巴的多樣性。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觀看《動物世界》的錄像,引導幼兒繼續關注動物的嘴巴,滿足幼兒對動物的觀察興趣。

故事:救救蘋果樹

在一個果樹林裏,有一棵很大的蘋果樹,這棵大蘋果樹每年都會結出許多又大又紅的蘋果,小動物們都很喜歡到這裏摘蘋果。

可是,有一天,小動物們看不到樹上的紅蘋果,樹葉也變得枯萎了。"蘋果樹生病了,快給蘋果樹找醫生吧!"小動物們非常着急地說。

就在這時,從遠處飛來一隻啄木鳥,它輕輕地飛落在蘋果樹身上。先用嘴巴在樹幹的不同地方啄了幾下,然後對準一個地方用力地啄,很快,就啄出了一條大蟲子,蘋果樹又能夠結出紅蘋果了。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氣象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係。

2.學習通過觀察天氣做天氣記錄。

3.對探索天氣奧祕感興趣。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點:

瞭解氣象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係,對探索天氣奧祕感興趣

難點:

學習通過觀察天氣做天氣記錄

活動準備:

1.天氣預報的錄像。

2.記錄圖表、筆、各種類的大小天氣情況(颳風、下雨、雷電、晴天、陰天)的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瞭解天氣預報。

(1)師導入:老師今天帶來了一段錄像想請小朋友們跟着我一起來欣賞一下,看的時候一定要坐神氣,小耳朵要聽仔細錄像裏面說的是什麼,又說了哪幾個城市?

(2)教師播放“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錄像。

師:這位阿姨在幹什麼?(在播放天氣預報)你聽到了哪幾個城市的天氣預報(北京、上海、南京),每個城市的天氣一樣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3)引出其它天氣情況,並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師:除了下雨,下雪……你還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天氣情況呢?(出颳風、打雷、晴、陰等圖)

2、教師和幼兒一同討論記錄天氣的方法。

(1)引導幼兒說出除了說還可以用動作、繪畫來表示天氣。

師:我們的天氣預報除了播音員叔叔、阿姨用說的方式來告訴大家天氣情況,他們還用什麼方法讓大家知道天氣情況(動作、繪畫)?我們今天就來學學怎麼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

(2)幼兒討論用什麼方法將看到的和聽到的天氣變化情況記錄下來,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大膽設計。

師:晴天可以用什麼圖示來表示呢?雨天、陰天、下雪天呢?(幼兒自由回答雨點、雪花、烏雲、太陽等)

師:天氣記錄表上除了天氣狀況的標誌,還有哪些標誌呢?例如我們應該怎樣才能知道這是哪一天的天氣?(日期)

3、分組記錄天氣。

(1)師:請你做小設計師自選2—3張天氣狀況小圖片貼白紙上設計對應圖標記錄在旁邊。

(2)教師展示、講評、修正並完善幼兒的天氣記錄。

師:你們有誰設計了晴天的天氣標記?請你們送上面來?我們看看他們是怎麼設計的?

師:還有誰設計的是和他們不一樣的?你設計了什麼?(陰天、下雨、打雷等)

我們來說說到底用什麼標記表示最好,讓大家一看就知道。

4、教師總結。

師:上面我們看的是一段旅遊天氣預報,除了旅遊天氣預報還有農業氣象、海洋氣象、航空氣象、交通、水文氣象等的天氣預報,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喜歡天氣預報,因爲有了它,我們就可以知道今天、明天、後天等的天氣情況,給我們的生活、生產帶來方便。例如農民伯伯知道要下雨就可以不用給植物澆水,爸爸媽媽知道天氣冷了就可以給寶寶多穿衣服,船就可以提前進港口停泊……所以天氣預報對我們重不重要!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5

  設計意圖:

《影子的祕密》是通過教師講故事《樹蔭》,激發孩子探索影子活動的興趣,在請孩子們動手操作進一步去了解影子的奧祕,有助於拓寬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覆操作和比較中,使孩子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知道產生影子的前提是要有光。

2、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瞭解影子是隨着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3、激發幼兒對於"影子"這一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重點:知道影子產生必須有光的照射;影子會隨着光源的移動而移動。

活動難點:通過做影子小實驗,發現影子變化的原因是光線來自不同方向。

活動準備:小電筒每人一個、鏡子一面、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主題,激發孩子探索影子的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樹蔭》

2、師:爲什麼太陽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樹蔭下卻很涼爽?

小熊後來被什麼東西燙醒了,你們能告訴小熊它遇到的問題嗎?

  二、教師實驗,孩子觀察,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以及初步瞭解影子是隨着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1、教師用電筒從玩具的左邊照射過去,讓孩子知道影子產生必須要有光的照射。

2、將電筒的光線從左邊移動到玩具的右邊,頂部,請孩子們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影子的變化過程。讓孩子初步領會影子是隨着光線的移動而移動的。

3、教師小結:影子產生的前提是有光;影子會隨着光線的移動而移動。

  三、運用各種操作資料,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影子產生的條件及變化的特點。

1、分組請幼兒操作

2、教師巡迴指導3、操作要求:

(1)用手電筒從不同方位照射桌子上的材料。

(2)注意觀察影子的變化。

(3)交換操作材料。

  四、幫小熊解決問題。

孩子通過小實驗,幫助小熊想出了許多好辦法(如叫小熊在樹蔭下睡覺時,要定時換位置,或搭個小帳篷等)

五、遊戲:捉影子帶領孩子們到戶外用鏡子反射陽光,照在牆上、地上,幼兒用手捕捉,用腳踩影子。

  六、延伸活動:

佈置孩子們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遊戲,使孩子們能發現更多有關影子的知識。

教學內容附錄:

樹蔭火辣辣的太陽,涼爽爽的樹蔭,小熊躺在樹蔭裏,睡得又香又甜。突然他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小熊跳起來,揉揉眼睛一看:喲,樹蔭跑開了,誰在開玩笑?小熊很生氣,他問小樹,小樹說:"我不知道!"他問小鳥,小鳥說:"我沒看見!"一隻小狗走過來,小熊問小狗,小狗說:"自己想想!"小熊擡頭望望太陽,太陽嘻嘻笑;小熊低頭望望樹蔭,樹蔭跑到另一邊去了。小熊拍拍腦袋:"喔,我知道了,是太陽在開玩笑。"小熊找來木樁,找來繩子……他把樹蔭牢牢釘住,牢牢捆住。

小熊又睡在樹蔭裏,睡得又香又甜。不一會兒,小熊又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

小熊跳起來,對着太陽揮揮拳頭:"你真壞,你真壞!"

  教學反思: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浩瀚的大海撿拾起其中小小的浪花,都值得我們細細把玩,慢慢體味。影子,常見又易忽略,用心探研,卻又是奧妙無窮。活動中,孩子們在“找、玩、講、用”中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小問號緊緊地攢着孩子的眼球,引得他們一頭鑽到裏面欲罷不能、興致盎然。

對於幼兒來說,科學知識的獲得必須在親身活動中去嘗試、去體驗、去發現、去收穫;而我們成人需要做的,是爲孩子們創造更多的觀察、探究、經歷、體驗的機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