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鑑賞家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1.22W人 

鑑賞家讀後感範文

鑑賞家讀後感範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鑑賞家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鑑賞家讀後感1

讀汪曾祺的小說, 猶如看到了一幅幅漫畫, 無需濃墨重彩, 人物依舊鮮活, 形象逼真, 栩栩如生。

熟悉歐亨利故事的人一定不會陌生歐亨利式的故事結尾。 那是短篇小說創作大師在故事結尾的情節處理上的一種手段, 讓主人翁的命運有所逆轉, 雖是意料之外, 卻又在情理之中, 大大增強了故事的藝術魅力和可讀性。

然而, 小說《鑑賞家》卻不同於此, 開頭第一句話作者就告訴了我們他要寫的這個鑑賞家叫葉三, 且是全縣第一個。 鑑賞家給我們的概念是: 藝術家, 懂得欣賞辨析, 且學識淵博、 高雅的人。 那葉三是個什麼人呢? 作者的下一句話就是: 葉三是個賣果子的。 這裏很自然地就會產生一個疑問: 鑑賞家和水果小販之間的關聯。 緊接着, 作者又說: 葉三不同與其他水果小販。 如何不同? 這個與衆不同的水果小販又是如何變成了鑑賞家的? 所以, 這個故事從一開篇, 每一句話都彷彿是一個釣魚鉤, 勾着讀者往下走。

現在看看葉三其人, 這個作者用了一半的篇幅做了鋪墊的人物。 葉三做生意沒有鋪子, 不擺攤, 也不走街串巷, 他只給幾個大戶人家送水果。僅這一點就夠特別的。 他的水果都是千挑萬選的, 個個鮮靚, 所以他從不議價。 一個有個性的水果小販。 他花在選水果上的時間要比賣水果的時間長出很多很多, 四鄉八鎮, 到處走, 精挑細選。 如此, 葉三似乎不是個精明的生意人。 但是葉三對待自己的小買賣很是很勤奮認真, 既熟悉上家, 有照顧下家, 上下通達, 卻也不失生意人的本色。

是不是先有畫家, 而後纔有了鑑賞家。 畫家是四太爺, 季匋民, 縣裏的大戶, 在葉三送水果的人家之列。

四太爺不是一般的畫家, 很有唐李白的遺風。 李白是喝了酒,作詩, 四太爺喝了酒, 作畫。 四太爺最不愛跟人談畫, 尤其討厭假名士的附庸風雅。 四太爺還擔心隨意間的一句話被外人傳來傳去, 傳走了樣, 所以連親戚間的。走動也是能免則免。

但是, 四太爺願意跟葉三論畫。 既然是鑑賞家, 那得評評畫呀, 小說裏寫了三幅畫。 四太爺畫了一幅紫藤, 葉三說: 紫藤有風, 花亂。 四太爺畫了幅老鼠上燈臺, 葉三說: 老鼠頑皮, 尾巴卷燈柱。 墨荷一幅畫則是重點, 葉三根據生活常識告訴足不出戶的四太爺: 紅花蓮子白花藕。 切不可把白荷花和大蓮蓬畫在一起。

葉三賣果子只爲了四太爺, 四太爺送了葉三好多畫, 葉三把這些畫都進了棺材。 一個不拘一格的畫家和一個異乎尋常的鑑賞家。 他們是那樣不相稱的一對人, 卻有着很多相似之處, 成了不一般的朋友。

  鑑賞家讀後感2

最近,我偶然翻到一篇小說,就是汪曾祺的《鑑賞家》。剛翻開那本書,我根本就沒有準備看這篇小說,因爲鑑賞一類的東西給我一種呆板無趣的感覺。等到我把其他的文章都看完,實在沒東西看了,纔不情不願地開始看這篇小說。當然,說到現在都是一些題外話了。主要想講的是我十分慶幸沒有錯過一篇好的小說。

當我不情不願地翻看它,只看了一個章節,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也許是汪曾祺描述的那個時代吸引了我,也許是他的`質樸又生動的語言吸引了我,總之,我被迷住了。我把那篇小說前後一口氣看了三遍。

小說塑造了兩個鮮活的人物:四爺和葉三。四爺是一個真正的畫家。他在當時已經久負盛名。他住在大紅門裏面。葉三是個給大戶人家送果子的,天天在紅門裏進進出出。於是葉三有機會見到四爺。他總是把最好的果子留給四爺,因爲四爺愛在作畫時喝點小酒,喝酒時只用果子作下酒菜。葉三非常欣賞四爺的畫。

四爺作畫時不喜歡別人在跟前,只有葉三例外,因爲四爺覺得葉三是真得懂畫。他覺得滿意的地方,葉三總能說出它好在哪裏。葉三也很喜歡看四爺作畫,他總是屏氣凝神,在四爺畫的相當滿意的地方吸氣。

在他們長時間的交往中,葉三得到了四爺的很多畫,每一幅上都留個名。後來四爺去了,他的畫變得更值錢,很多人找到葉三家去,要買他手中的畫,他都沒有同意。後來葉三也去了,他的棺材裏除了他的遺骸就是四爺的畫。

看完這個故事,我不覺想起了伯牙與子期的故事,我覺得高山流水覓知音。古往今來,對於美的感受,從來都不分階級,不辨年齡。真正的藝術是永恆的,真正的知音也是難尋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