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00字(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3.32W人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00字(通用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00字(通用10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今天下午,班會課上黎老師同我們全班五十八個人看了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這是一部優秀的法國電影,是每一位身爲教師的人必須要看的一部經典電影。這是一部讓人因爲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電影裏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就連男主角——馬修,他也只是一個失業的音樂家,一個其貌不揚、內心善良、有無足輕重的小小代課老師,但是,他這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卻用了自已獨特的所作所爲,用他自已那與衆不同的教育方式,以他的音樂和他的善良、寬容、仁慈、大度,博得了放牛班那羣已被遺棄的孩子們的喜愛。他的作爲讓這些不被老師們認可,調皮淘氣甚至還弄過一些誇張的惡作劇的孩子們,得到了尊重,感受到愛的力量,喜歡上了學習。

一開始,馬修剛來到了輔助學院裏,受到了同學們的惡作劇,被同學們罵成了“光頭”,可內心寬容大度的馬修,卻從來不斤斤計較,而是一再地去鼓勵他們,表揚他們,因此,他纔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

馬修把他的學生真正當成人來對待,來尊重,來相處。電影中,馬修管的班上有着這麼一批讓老師們頭痛不已的學生:打傷馬桑大伯的樂格克,小不點兒貝比諾,頑皮搗蛋的佩皮諾,古怪固執的莫杭治……面對這樣一羣幾乎沒有把老師放在眼裏的學生們,一味胡鬧的孩子們,輔助學院的人都採取了體罰,緊閉。但他,馬修,一個失業的音樂教師,而且當時他僅僅是一個小小的代課老師,選擇了教育孩子。

這個貌不驚人的老師,發現了學生們都十分喜歡唱歌,其中,一個叫皮埃爾的男孩有一副好嗓子,這就是“黃金”,但它被埋在土裏,如果沒有人把它挖掘出來,就永遠無法顯示它的光芒,但馬修把它挖掘了出來。

俗話說:朽木不可雕。只有你帶着寬容的心態,大度的心理,一切都會被你的寬容所感動,所謂“精誠所加,金石爲開”。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春天不 僅意味着萬物復甦、奼紫嫣紅,候鳥一路向南,它更是一個友好的季節,我們大可以歡天喜地,穿紅戴綠。所以人們總是習慣用“春天”來形容美好,代替開始,謳歌希望。

一羣叛逆的孩子,一個暴虐的校長,當他們遇見仁慈的校監,整個校園奇蹟般地度過陰霾,迎來了春天。

校監馬修善良而不失嚴謹。他懂得人的尊嚴,因而慈悲爲懷。他是個不成功的音樂家,不苟言笑,然而卻執着於音樂能使“壞小孩”轉變,給人帶去快樂。自然而然,同學們都成了小小合唱團的一員。每天的必修課就是唱歌。學着配合,學着使歌聲美麗,學着安定。

孩子們由最初的五音不成調,到最後的自信與默契,這一變化是深諳音樂魔力的馬修意料之中的事。正如我們不必過分擔憂花苞是否綻放,權可以靜待花香四溢。

春洗脫了冬的冷傲和秋的惆悵,當早晨八九點鐘,太陽高掛,溫暖便在心裏靜靜流淌。人們會莫名地擡頭仰望藍天,並不是爲了思念,而是一種祈禱或是感激。抑或只是單純地停駐,去欣賞向來被遺忘的風景。簡單使得春天擁有着可以高歌的權力。在孩子們的世界裏,快樂顯得純粹。有歌聲,微笑便裝滿胸膛。就像一場春雨後的彩虹,那樣自然,又很可貴。

春天似乎有點短暫,來得靜悄悄,去得也無影蹤。徐志摩先生的那一膾炙人口的詩句———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原來也可以安放在“春天”。學校着火了,學生們安然無恙,這個像是故事的事故卻導致了馬修的離職。“我盼望着能看見孩子們涌到門口和我道別”,這是馬修心底裏卑微的願望。可惜並沒有。然而在路的轉角,孩子們用他們引以爲傲的清脆的歌聲鋪滿了整條街,覆蓋了臨別時的憂愁。揮動的雙手,是在道別,更像是無助的表達,也在宣告着,從此後要獨自飛翔。

還在念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一轉眼,春天已掠過身旁。不經意地,我們竟看見小鳥歡唱、柳枝嫩綠、蝴蝶翩飛……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之前聽說過這部電影,但是一直因爲很多事情沒有靜下心去看。直至老師說要寫觀後感,我還是斷斷續續地看了。

在影片中,有些情節很感人。馬修請孩子們在小紙片上寫下自己的姓名、年齡、理想的職業。教室地出人意料地靜!我記得以前我們笑的時候老師耶讓我們寫過,但是都是吵吵鬧鬧中很開心地寫下了自己對未來的憧憬。但是這部片子寫下這個理想的時候那麼安靜。他們爲什麼那麼安靜?或許很多人不理解,尤其在在應試教育下,不敢去放縱,或者已經放縱了,但是沒有那麼好的老師或者那麼一個人讓自己正視自己的靈魂!有那麼一瞬間,我想了好多好多。我是不是很久很久沒有自己的目標了?我是不是也應該靜下來正視自己,我是不是要肯定自己。那些孩子和我很很像很像······我也喜歡着音樂,我也曾經不開心的時候就叼着煙哼着一些自己喜歡的歌曲。感覺沒有人理解我,也很安靜,有時候也很鬧。但是真的爲片中的孩子感到開心,遇到這麼好的.一個老師,會努力去尋找被放棄了的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我喜歡音樂,剛開始馬修老師說組合唱團的時候,令外一個老師過來瞧,並且也說自己偶爾也會哼上幾句。音樂的魅力沒有拒絕得了。

我看到有些孩子唱歌跑調,但是因爲喜愛,堅持着。我想到自己以前唱歌經常被說是殺豬的之類的話。但是就是因爲喜愛,不管怎樣都會唱下去。還有因爲音樂,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音樂就是一座橋樑。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這是一部講述師生關係的法國影片,片頭以兩位滄桑的老人,也就是主角長大後的樣子,翻看了兒時一位重要老師的日記,而引出了這麼一段回憶。

整部影片語氣都很平淡,看似沒什麼高潮,但是就是這種平平淡淡的氣氛帶給人無法言喻的感動。學校的名字爲池塘之底,顧名思義,那裏面的學生都是些令老師頭痛畏懼的壞學生。而這一切全都因爲一位名叫克萊蒙·馬修的代課老師而改變了。他很特別,對這些孩子抱有希望,他不止看到了這些學生邪惡的一面,更發現了他們的天賦——唱歌。從而建立起了一支合唱隊,其中最爲突出的是莫翰奇,一個很有音樂天賦的學生,沒有過多的語言,全靠眼神在演戲,從一開始的怨恨到最後被寬恕的感激與喜悅,不得不佩服這位代課老師,與院長形成巨大反差,正直、仁愛、保護幼小心靈,正因他如此,才感化了這一羣“放牛班“的孩子,就像個奇蹟。

這個世界也許有卑微的人,但卻沒有卑微的情感,全篇讓人感覺非常真實,感情的流露很自然,或許不一定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這樣的事,但是如果能遇上一個像馬修這樣的老師,真的很幸福。馬修是真的愛這些學生,而這些學生也被他所感化。馬修除了教他們唱歌,更重要的是把他們帶入正軌,教他們如何做人如何尊重他人。

“你一直在做與你本性相反的事。”這是馬修一直對莫翰奇說的話。每個人誕生時都不會是這樣的,他們就像冰封的冬天,缺少的是融化冰雪的春天,馬修到來時正好是春天,而他對於這羣孩子的人生來說,就是一場美麗而難得的春天。

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都應該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價值的。即使是“放牛班的孩子”,春天也會到來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電影中,合唱團的演出非常成功。正當校長哈珊假借馬修的功勞向公爵夫人邀功請賞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蒙丹爲了報復哈珊點燃了學校,此時馬修與馬桑大叔卻帶着孩子們上山野餐,哈珊憤怒之下解僱了馬修,並且勒令所有孩子不得再與他見面。可是真情是任何事物所無法阻隔的,孩子們反鎖上門,從窗戶上扔下一架架寫有姓名的紙飛機,送給馬修作留念。隨着一架架紙飛機盤旋而下,孩子們將手臂伸出窗外,奮力揮動,向馬修告別……

一直等待父母在星期六來接自己的孤兒佩皮諾,終於等來了馬修帶他離開這個監獄般的地方。佩皮諾的執著是正確的,他的等待最終迎來了圓滿的結局。馬修被解僱的這一天剛好是星期六。

"池塘之底"的沙貝、朗古盧瓦和馬桑大叔聯合起來揭發了哈珊虐待學生的事實,最終哈珊被辭退,而其他孩子們各奔東西。馬修繼續給別人上音樂課,這份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愛一直持續到他去世。

結局是美好的,心底充溢着暖暖的感動,默默地爲馬修,爲這些孩子們祈禱、祝福,希望他們獲得幸福。他們的歌聲總是在耳畔久久迴盪,震撼着心靈。只要你仔細去聆聽,就會發現歌聲中充斥着滿滿的愛……

看完電影,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老師深深的影響着孩子的一生,就像影片裏那個最不被看好的孩子也是班裏最調皮的孩子,最後成了一名偉大的指揮家,就是因爲有了老師的鼓勵和無盡的愛,才成就了這名指揮家。就是他這種無私的愛深深的打動了我。只要你用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他們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短短九十多分鐘的片長,卻蘊藏着一個社會。

池塘之底是一個小社會,等級分明,制度森嚴。院長哈森是剝削階層的代表,冷酷無情,貪得無厭。他殘忍地對待那些犯錯的孩子們,濫用私刑,爲了他的仕途他不惜毀掉孩子們的前途,但沒有孩子有能力反抗,直到馬修的到來。

是馬修改變了這個社會。

面對被摧殘了心靈的孩子們,他循循善誘,面對孩子們過火的惡作劇,他用一顆仁愛之心去包容。他用音樂之光照亮了孩子們長期陰暗的心靈。

馬修是一個落魄的音樂家,仕途上的失意使他偶然來到這個被鐵門緊鎖的院落——這個塵封心靈的地方。一道鐵門,囚禁的不只是軀體,還有心靈。

院長根本不懂孩子們的心,他只知道“一犯錯,就處罰”,在他眼中,孩子們只是他追名逐利的工具。對,孩子們是桀驁不馴,可這是誰造成的?人之初,性本善,他們因後天教育者的不負責任已經沾染惡習,院長還要把他們推入叛逆的深淵。他只管用暴力使孩子們屈服,卻不曾想過馴服烈馬要用溫情照料而不是兇狠的馬鞭。

可恨的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偏有這種人,騎在學生、家長頭上作威作福,卻少有馬修這樣的好老師。爲什麼哈森這種無能又喪盡天良的人能在社會上興風作浪,馬修這種善良負責任的人卻不得重用,鬱鬱而終?這不只是電影,更是現實。

是馬修給放牛班帶來了春天,試想如果池塘之底沒有馬修,將會葬送那裏所有孩子們的未來。那麼,現實生活中沒有心靈引導者,又會怎樣?我們不能強求每個老師都成爲馬修那樣的好老師,那是不現實的,但根本原因在哪兒?

每一個家長和老師啊,如果你們對孩子們少一分不聞不問,多一分仁愛和關懷,就沒有池塘之底。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我們先從電影的名字談起,放牛班,就是指很糟糕的一個班。放牛班的“春天”又是怎樣的呢?我便帶着這樣的好奇觀看了這部影片。

影片剛開始時,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翰奇重回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這本日記是當年他們的馬修老師留下的。

皮埃爾小心翼翼地翻開這本日記,回憶起當年的一幕幕……

在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私立學校裏,有着格外調皮搗蛋的學生和嚴厲的老師。還有着“一犯錯,就處罰”的教育方式。體罰更是司空見慣。

就在這時,一位來自鄉村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了這所學校當代課老師。他對音樂有着濃厚的興趣,閒暇時也會創作一些小歌曲。

馬修老師用愛和溫暖感化着一個個看似調皮,甚至邪惡的孩子們的心。他時刻保護着孩子們,即使犯了錯,馬修老師也儘量避免孩子們受到關禁閉,甚至被打罵。而其他老師卻認爲對於一羣無藥可救的學生最好的辦法就是體罰。

馬修老師利用空閒的時間來教孩子們唱歌。令他驚奇的是班上有着一位“天籟之音”——皮埃爾莫翰奇。馬修老師又在這幾乎不可能的環境下成立了一支合唱團!

因爲火災的事情,馬修老師被學校開除了,嚴厲的校長不讓馬修老師和孩子們告別。突然窗口飛出一架架寫滿話語的紙飛機。淚水模糊了馬修老師的雙眼!

假如沒有遇到馬修老師,貝比諾還是每個星期六到校門口等父母來接的孤兒;假如沒有馬修老師,也就沒有指揮家皮埃爾莫翰奇。他們是多麼的幸運呀!能遇到一位改變了他們人生的老師!

是馬修老師爲放牛班帶來了“春天”,讓這個班裏的學生懂得了“愛”是什麼。這部影片給教育工作者作了一個榜樣,也讓我們懂得了愛!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今天的教研改了一種新的形式,觀看教育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這個電影初次聽說還是在一個娛樂節目上,印象中只有那羣歌聲如天籟般的孩子們,這次藉助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欣賞了這部電影。

在片初是以回憶倒序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了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羣頑劣的孩子各種惡作劇的戲弄老師,同時老師們也在用嚴厲的方式懲罰者他們,“犯規—懲罰”是校長及老師的口頭禪,孩子們的舉動就像彈簧一樣被壓制再反彈。

終於,主人公馬修老師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希望。他沒有偉岸的身軀,沒有滿腹的才華,僅僅是一個落魄的音樂老師,可他的到來就像一汪清泉注入了沙漠,讓我們瞬間就發現了這羣孩子的優點,他用音樂拯救了這羣無人問津孩子。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簡單,乾淨的音樂貫穿着整部影片,使觀衆在天籟般的童聲中欣賞着電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雖然馬修不是聖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但他儘自己所能做着一切。最讓我感動的是合唱團表演的那一刻,那個最具有音樂天賦的男孩因爲過錯被晾在一邊,心情沮喪,神情顯得格外落寞。而第一節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帶着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一位老師可以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己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像馬修老師,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但願普天下所有的老師都能用尊重、用溫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都能得到學生的認可,都能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讓我們堅持着最初的夢想,把愛帶給每一個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一名正處於人生低谷的法國音樂家馬修,從一個個“壞孩子”身上,領悟到這樣一個真理。

法國的一個冬天,馬修,曾經的大音樂家,此時正站在“池塘之底”學校的大門前,即將成爲一名代課老師。在這裏,馬修隊校長處罰式的教育極爲不滿,通過對孩子的觀察,馬修決定成爲一名“佈道者”,用音樂救贖孩子。晚上作曲,白天教唱歌,成立了一個合唱團。與此同時,他還發現一個很有音樂天賦的男孩皮埃爾,一邊努力教導,一邊與家長溝通。然而,馬修也並非一切順利――蒙丹,一個心理變態、有暴力傾向的男孩,就不止一次的製造麻煩。最後,因孟丹縱火,馬修最終丟掉了工作。

這部電影有兩個情節引人思索,一是蒙丹被帶走的情節。那時蒙丹私自逃學,又恰好學校的經費不翼而飛於是他便認爲是作案者。在即將被警察帶走的那一刻,他轉過身來,對着默送他離開的馬修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笑,然後才一邊掙扎,一邊被警察帶走,馬修也喃喃說道:“再見了,男中音……”這一段中,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或許就是蒙丹的笑容吧,那笑容或許是對馬修的肯定,也許是對馬修的猜疑,也許是在告訴馬修:“我還會回來的。”

最讓我深思的是結尾那時馬修正欲登車離開,最小的孩子,佩皮諾小跑着叫住了馬修,央求着馬修帶着他一同離開。佩皮諾從小就沒有父母,可他總是堅信父親會在星期六帶他離開,馬修與他離開的那天,正是星期六。沒錯,馬修並沒有兒女,可對於“放牛班”,他就是“放牛班”60個孩子真正的父親。

曾經,六十個孩子也許是池底的污泥,而馬修卻如一束陽光,把池塘之底變成最純潔的流雲。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這個救贖心靈、充滿愛的故事發生在法國一個名叫“池塘底教養院”的地方。

這個教養院中有一位心胸寬大的老大爺。他在開門時被一位同學的噁心作劇弄傷了眼睛。還有一位電影中不可缺少的主角馬修老師,他是失敗的音樂家,了不起的代課老師。他以愛和音樂拯救了這羣無藥可救的“問題少年”。

當然有學院就會有院長,這個院長自私、冷酷,他相信讓學生嚐到皮肉之苦就會讓他們的心靈變得更加反抗。

在馬修老師剛剛入院的時候,門口站着一位小男孩,他的名字叫佩皮諾。一個可憐的孩子,他堅信每個星期六父親會接他回去。但人們早已告訴他,父母在二戰時就已經雙亡。

馬修老師聽到許多老師在他面前說這些孩子的壞話,馬修老師不信,便用寬容的心和音樂來馴服這些桀驁不訓的孩子。我的心中忍不住地感嘆道:“一個多好的老師啊,用心愛他們。不管孩子如何不禮貌地對待他,他也不生氣。”

有一次,院長想盡辦法拿音樂天才皮埃爾撒氣,都被這位善良的馬修老師阻止。他不畏懼一切危險,保護自己的夢想。

還有一個片段,讓我難忘馬修老師不顧校長的威脅,偷偷地在地下搞了一個合唱團。並在裏面發現了一個天才皮埃爾。可以說這個馬修老師真是慈祥和善火眼金睛呀!一羣差生中都能被練出如此多的精英,誰能不服呢?

在最後一段學校發生火災時,一件和馬修老師不相關的事卻怪在了他的頭上。冷酷的校長,把一位好老師逼到無處可逃,被開除。當校長把他開除時,他多想擁抱自己的學生啊!他默不作聲地去大門口。這時,小小的窗口飛出60架紙飛機。“這漫天飛舞的紙飛機,是我們對你的敬意。”看到這裏,我的心不由地顫抖起來。

這是一個用愛和音樂救贖心靈的故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