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87W人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1

不必悽婉哀惻,無須生離死別,一種柔和的、溫婉的、詼諧的生活故事同樣可以給我們以感動和心靈的震撼,這就是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故事》給予我的最直接的啓示。感動,因爲平凡的小人物克萊門特·馬修那顆博大的愛心;震撼,因爲藝術的力量竟是如此巨大,讓多少冥頑的靈魂得到救贖。

《放牛班的故事》,是這樣一部影片,沒有任何一丁點的色情和暴力,而是那樣的陽光和健康,卻同樣的扣人心絃、引人入勝。這是一部關於事業與成功、教育與成才的影片,在欣賞着優美音樂的同時,相信爲人父母和爲人師長者還都會有思想上的不菲收穫。

我不懂法語,不知道“放牛班”是法文的直譯還是綜合了中文的意譯,但是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常把對學生不加區分、放任自流的教育和管理稱作“放羊”,並且當我們這麼說時,可能同時也意味着教育者的不負責任和被教育者的不可救藥。我想“放牛”當與此相類。

的確,“池塘底學校”雖然名爲學校,實際卻是“教養院”,這裏聚集了衆多的問題少年,偷盜、說謊、抽菸、搞惡作劇對他們而言都是家常便飯;同時,這裏還有一個淺薄、勢利而冷酷的“鐵血”校長,一個把“犯規——處罰”奉爲圭臬的教師。在這裏你看不到教育、教化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門、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會客安排、關禁閉罰勞役的處罰等近乎軍事化的管理使這裏更像是一座監獄而不是學校。

但這一切,都因爲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小小”的帶課老師克萊門特·馬修的到來而改變。馬修是這樣的其貌不揚,他沒有魁梧的身材,沒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禿頂的腦袋讓他看起來甚至有些滑稽,但正是他創造了奇蹟。他從這些讓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養出來世界著名的指揮家“皮埃爾”,並讓受他教化的學生在幾十年後滿懷着敬慕和熱愛的心情來懷戀他,這本身就是作爲一個教育者的無上光榮和莫大成就。

平凡的小人物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們感動,恰恰正在於馬修的平凡和普通。他給予我們學習的可能性,而並不簡單是當作一個偶像或榜樣而遠遠的膜拜敬仰。“池塘底”在“鐵血”校長的統治下彷彿罩上了一面密不透風的鐵幕,任何的變革和嘗試彷彿都是不被允許的,而馬修在這種“制度下”進行了自己的探索。當他發現這羣孩子有唱“歪歌”的愛好後因勢利導,成立了合唱團,並在被發現後冒着丟掉飯碗的危險進行了“制度內”的抗爭,而成效是顯着的:當皮埃爾內心深處對音樂的愛好被喚起,而獨自在角落裏唱歌;當那一羣散漫不羈的孩子被音樂俘虜,而馴服的聽從了馬修的指揮,並大大減少了搗亂和惡作劇;當皮埃爾平生第一次懂得了感激,並因爲獲得原諒而竊喜……這時候,在我們感慨音樂的神奇力量的同時,也不能不想到,無論多麼叛逆、任性、看起來無藥可救的孩子,其實都有一把可以打開他們內心之門的鑰匙,關鍵是教育者有沒有這種願望、有沒有這種耐心來尋找這把鑰匙;在今天中國的教育現狀下,我們聽多了一線老師對應試教育的不滿、對教育積重難返的無奈,馬修提供了我們思考的另一個角度:可否在無力改變大環境的情況下進行力所能及的探索?

教育者固然需要技術上的探索和創新,但同時更需要博大的胸懷、寬廣的愛心和對任何一個受教育者永不放棄的耐心。馬修用他博大的胸懷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們所有的過錯並給他們改過的機會;馬修用他寬廣的愛心熔化了孩子內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馬修永遠對每一個孩子都深懷信心,給他們最基本的信任。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個寬容而富於愛心的人,十惡不赦的孩子是沒有的,即便墮落固執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愛的一面。而鄙視疏遠他們、對他們以暴制暴只能換來他們對社會的更猛烈瘋狂的報復,這不能不令教育者引以爲戒。

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作爲教育者,擔負着救治靈魂的重任。如果那些不諳世事的幼童都是純潔而無知的羔羊,教育者就是他們的守護者和牧羊人。我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

我們是否都是

被放逐的羔羊

慈愛的牧羊人啊

請你指引我抵達上帝的牧場……

牧羊人啊,一定要慎用手中的牧鞭:把迷途的羔羊喚回,更不要把他們趕入歧途……

雪萊的《西風頌》中有這樣的詩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放牛班因爲克萊門特·馬修的到來而迎來了自己的春天,我相信,如果中國的“放羊班”上也多一些馬修式的人物,我們也將能迎來自己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2

《放牛班的春天》講的是一個失意的音樂家來到問題少年集中的學校當學監,通過自己的溫暖、關懷、寬容和音樂誘發了每一個孩子善的一面,嚮往美好的一面。這部電影,幾乎每個鏡頭,每個橋段都在講述着兒童世界和關於教育的深刻的道理。所以,我想截取幾個橋段進行描述和感悟,來分析這部電影。

孩子都是調皮的,孩子都是單純的,也許會因爲想法的稚嫩而做出很多在成人眼裏錯誤的事情,但是孩子們都是善良的,沒有一個孩子生來就沒有善心和憐憫心。樂格克,前學監哈讓先生眼裏的混世魔王,因爲馬桑大叔對他的懲罰心懷不滿,做了機關使馬桑大叔受了重傷。但是當老師馬修和他說,馬桑大叔真的傷的很重的時候,樂格克的眼裏出現了難過、愧疚和急於補救並求得原諒等等情緒。孩子還沒有特別明確的是非觀念和規則意識,在他們的腦海裏只有你讓我不高興,那我也讓你不高興之類的比較單純的想法,所以會做出有些幼稚的卻破壞力巨大的錯事。但是,孩子都是善良的,都有一顆希望世界是美好的心,希望每個人,包括自己都能快樂幸福的心。沒有孩子生來就以傷害人爲樂趣的,他們更多的是因爲一些幼稚的想法而造成了自己不可控的後果,樂格克也說:“我沒想傷害他”。孩子需要因爲自己所作出的錯事收到懲戒,但更需要有人挖掘出他們的善良,並將之擴大,纔可以讓孩子真正的擁有善心,做出善行。馬修讓樂格克去照顧馬桑大叔,作爲懲罰,實則更是一種善心和有錯要贖罪這樣一種正確價值觀的引導。馬桑大叔受了感動,說了一句話:“這些是小可憐,只是需要人理解罷了。”

這突然觸動了我,我突然想到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會被大人判定爲問題少年,背後都是有各種充滿痛楚的原因。這裏面最爲明顯的,就是蒙丹。他在和莫杭治(我們的主角)對話的時候,說出了自己的身世。蒙丹認爲自己是被父母拋棄的,父母完全不愛他只是想把他扔進寄宿學校等地方不管,自己去快活。蒙丹對自己的父母充滿了仇恨,這樣的仇恨只可能是一天天積累起來的。完全可以想見,年幼的蒙丹有哭了多少次,心痛了多少次,挽留了多少次。如果當初,蒙丹的父母能讓蒙丹感受到自己被愛被需要,沒有被拋棄,那麼蒙丹又怎麼可能會自暴自棄,對世界充滿仇恨,最終成爲一個縱火犯。孩子也是有一定思想的人,而不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洋娃娃。孩子很脆弱也很敏感,周圍人一個小小的舉動,對於孩子可能就是很大的傷害。孩子的世界很小,孩子的心靈會變成什麼樣,全來自那個世界是 什麼樣。所以,孩子需要呵護,需要愛,需要照顧。讓他知道自己的想法被尊重被照顧,讓他敏感的小身軀放大的都是美好的事物,讓他的小世界充滿樂觀和陽光,那麼這也將是一個樂觀陽光的孩子。而不是把孩子當成一個幾乎無覺的人,任意的對他展示着人性的陰暗,世界的陰暗。孩子太小,無法表達自己,但當孩子長大了,當初灌輸給他的陰暗,他將會統統展示給這個世界。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會變得光彩照人,還是陰暗不堪,全看他接觸了什麼,接受了什麼,那張白紙上或主動或被動的畫了些什麼。

這個時候,教育者的作用就尤其重要,家長,老師更是重中之重。開始的時候,所有的老師對這些學生都很絕望,認爲這些學生就是壞孩子沒有救了。孩子們還不會判斷自己,對自己的認知是建立在他人和成人對自己認知的基礎上的。那麼這些孩子當然會覺得自己是壞孩子沒救了,那就繼續壞下去。開始的時候,莫杭治的母親認爲兒子只有做蠢事的天賦,那麼莫杭治就真的認爲自己不能做什麼好事。在那個環境下,一切惡習都被放大,一切美德都被淹沒,所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變好的可能,於是在惡習中進一步墮落。但是,當馬修出現,頌揚他們的美德,正確懲罰他們的惡習,讓孩子們感受到被讚揚的感覺,感受到自己能變好的可能,事情就又完全不一樣了。老師們聯合起來幫助孩子們,媽媽又對兒子重拾信心,孩子們生活的越來越幸福,做的錯事也越來越少。人都是一樣的,當孩子們感覺到被信任,被激勵,相信自己是一個優秀的人,他們就會變得更好。教育者的責任就是,信任他們、激勵他們、守護他們、通過恰當的技巧教會他們道理和知識,讓他們相信自己是一個優秀的人。

這個世界起初並沒有好孩子和壞孩子之分,只有單純善良懵懂的孩子。教育者該做的,就是給孩子們塑造一個美好且自信的世界,讓孩子們慢慢地在之中成長,慢慢的學會責任、感恩等等、慢慢的接觸這個社會的陰暗面,慢慢的接受並融入整個社會,成爲一個即使在陰暗的道路上,心中仍有太陽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3

有這樣一個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

有這樣一個學校,名叫“池塘之底”,擁有着陰寒森然的建築、沉重笨拙的大門,陳舊斑駁的教室以及壓抑陰森的氛圍。

有這樣一幫孩子,在嚴格甚至近似於殘酷的教育管理模式下,他們孤傲而堅強的抗爭着,彷彿等待着一個救星,又彷彿他們已經放棄了這種期待。

有這樣一個失落的音樂家,帶着一絲失落來到那裏,見到了這一幫等待着救贖的孩子。

這一切來自於一本陳舊的日誌,世界著名音樂指揮家莫杭治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佩皮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作者是他的啓蒙教師馬修。兩位老人沉浸在對於往事的回憶。

故事就這樣開始了,一部電影,沒有了奢華的場面,沒有了驚心動魄,可是卻多出了一絲的溫情,展示了一個偉大的音樂家,偉大的教育家如果與他的學生進行心理的對抗,進行心靈的溝通。

整部電影中,馬修經過自我的智慧與包容,贏得了學生的喜愛,也將學生甚至是被哈桑校長的粗暴、刻薄、自私、貪婪和剛愎自用而壓制的教師們拯救。

帶着一絲的失落來到那裏的馬修,發現了這幫“無藥可救”的“惡魔”們對自由的渴望,對音樂的嚮往,這也喚起了他內心對音樂的摯愛。於是,在他的“慫恿”下,這幫“放牛班”的“惡魔”組成了一個令人驚歎的合唱團。

這其實只是電影的一個層面,一個多小時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這些,可是僅僅這點也就值得我們思考。

這個是一個關於教育理念的探討影片,“行動-反應”原則導致了孩子們的更加叛逆,而馬修的音樂團卻將這幫“惡魔”拯救,讓他們看到了自我的“春天”,釋放了自我的“青春”。

不得不承認,這部看似簡單質樸的電影,反應出了偉大而溫情的人性主題,不得不承認,那班孩子有着不一樣的個性,讓人頭痛,可是馬修沒有放棄,他成功的讓這般失去了春天的孩子享受了春天的沐浴,給了他們釋放青春夢想的途徑。在此只想淺淺談談馬修與他們的故事,莫杭治、佩皮諾。

佩皮諾,這是一個執着的小孩子,每一天星期六他都等着他那已經故去的父母來接他,於是他成了馬修見到的第一個孩子。它是那裏面最小的孩子,在那裏是飽受欺凌的,可是馬修給了他期望,他很異常的關懷給了小佩皮諾親人的溫暖,這也是爲什麼最終小佩皮諾要執着的跟着馬修走,因爲,經過相處,他已經離不開馬修,也僅有馬修能夠給他溫情與親情,馬修被他的執着所打動,最終,帶着這個有點笨還沒有成長的小孩,心境沉重而又簡便的踏上了歸途。

這是另外一個讓馬修難忘的學生,一個“天使臉蛋,魔鬼身材”,這個用來形容一個女生的詞彙的主人竟然是一個男生,莫杭治,一個喜愛偷竊、屢次逃學而被公立學校開除了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在馬修的細心與驚訝中,莫杭治的音樂才華被充分的挖掘,所以他與莫杭治的母親也有了一段特殊的感情經歷,而這卻引起了莫杭治的強烈不滿。於是馬修就給了他一個小小的懲罰,當公爵夫人來聽合唱團的表演的時候,他,這個熱愛音樂的精靈莫杭治被排除在外,他孤單的立在那裏,眼神中充滿的哀怨與委屈,同時還有強烈的渴望。最終,在最終,馬修轉向了莫杭治,在馬修鼓勵與首肯的眼神中,莫杭治放開了歌喉,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感激,理解與信心。他唱出了心中的夢想,他的歌喉征服了所有人,也證明了自我的天賦才能,此時,莫杭治封閉的心靈完全打開,最終他成就了自我的夢想,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馬修與學生的故事有很多,他對於所有人都是寬容與鼓勵,同時不失時機的隨進應變與幽默風趣,將他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徹底的拉近。

其實很喜歡這部影片,很大程度上源於馬修令人倍感舒適的教育管理模式,對於即將走上教學崗位的我來說,啓發很大,對於經歷了各種教育方式的我來說,也深有體會。

這部影片,多了一份寧靜與溫情,給人無限的思考,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影片中充分的利用這點,莫杭治對於音樂與演唱的渴望,小佩皮諾對於親情與關懷的渴望,馬修對於孩子們期待自由的眼神中顯示出的無奈,馬修對於強悍蒙丹時更加犀利而堅定的眼神,孩子們看着窗外放的飛風箏時眼神中對於釋放青春,對於自由的渴望……

影片給我們最大的啓示就是,不要放棄書寫青春,每一個人,都渴望着成功,都擁有着夢想,教師,要爲學生的青春書寫規劃,無論學生是什麼樣的,都不能放棄書寫這些青春,不要打消他們對於夢想實現的渴望。對於學生,同樣不能放棄自我去書寫青春,自我的青春與夢想,要靠自我的努力來書寫。

所以,不要放棄書寫青春,即使是被放棄的“放牛班”的“惡魔”,即使是“池塘之底”也會綻放青春,也會擁有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4

這是一部很經典的影片,雖然沒有生死離別,驚險刺激的場面,卻以溫婉柔和的生活故事帶給我們感動和心靈的震撼。讓我體會到老師瞭解孩子們的心理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影片講述了一個“失敗的”音樂家馬修到一所“池塘底學校”,當一名小小的音樂老師。這所學校聚集着許多問題青年,他們搞惡作劇,說謊,偷盜。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面對犯錯的孩子,只會懲罰和關禁閉。然而馬修老師的到來改變了這些,他懷着仁愛之心面對孩子們,他組建了合唱隊,爲孩子們譜寫樂譜,用音樂的魅力感化和引導孩子們。在馬修老師的努力下,打開了孩子們束縛身心已久的繩索,喚醒了冰冷麻木的管教們,他就如冬日後的第一縷春風,給這個學校帶來了溫暖。他用自己的真誠,用美妙的歌聲打開了學生封閉已久的心,重拾童年的快樂與希望。當孩子們爲送馬修老師而放飛滿天的紙飛機時,相信我們每一個觀衆都會爲之感動。這部看似簡單質樸的電影,卻讓我們內心感到寧靜和溫情。當然這不僅僅是一部書寫青春校園的文藝片,更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而我們作爲未來的一名教師,將會有更多感悟,爲我們今後工作帶來一定的啓發。可以說這是一部不看會後悔,看了還想看的電影,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馬修老師給“放牛班”帶來春意的故事,讓我感觸很多。他面對頑皮學生,不像其他管教認爲他們無可救藥,只會懲罰他們。而是盡力保護每個孩子自尊心,關注每一個學生,寬容而不失嚴厲,用他獨有的幽默讓孩子們敞開心扉。

面對不守紀律,“搗蛋王”頭目莫杭治,馬修老師沒有將犯錯的他關禁閉,也拒絕了校長提出的嚴厲懲罰的建議,而是讓他通過幫助別人的方式彌補過錯。這樣既沒有讓小莫杭治產生逆反心理,也達到了教育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目的,這樣一舉多得的教育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馬修老師並不把懲罰當做目的,而是真正的通過教育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問題。我們將來在面對犯錯的孩子時,也要注意這一點,用孩子們能接受的方式告訴他們,以免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在挖掘出莫杭治出色的音樂天賦後,馬修鼓勵培養他,讓莫杭治從音樂中找到自信,打開封閉的心靈。他的歌聲征服了所有人,也成就了他的夢想,可以說馬修的出現改變了他的人生。一個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很深的,每個孩子都有優缺點,我們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他們肯定,將給學生帶來很大的信心,讓他們更有動力的向前。所有的孩子都會喜歡讚揚的聲音,尤其是老師的表揚,即使是看起來漫不經心的“差等生”。作爲一名教師,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優秀的,發掘孩子們的無限可能。我們帶給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便能激勵他們走向成功。

而佩皮諾,那個執着又有些木訥的小男孩,因爲是最小的孩子,飽受同學欺負,性格內向怯懦。但是馬修老師的出現,帶給他如親人般的關愛,給他希望。這也是爲什麼最後小佩皮諾執意要和馬修老師走。與對待莫杭治恩威並重不同的是,馬修一直給他鼓勵,讓小皮諾漸漸開朗起來。針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並且對每個孩子都傾注目光。作爲一名教師,我們要平等的看待每一個孩子,關心他們每個人的成長,儘量做到不因爲自己的喜好而有所偏向。

這部影片給我最主要的啓發在於馬修那令人有舒適感的教育管理模式,他充分理解孩子,掌握他們內心世界想法。他給予孩子尊重,以平等的姿態和孩子商討問題,而不是高高在上。在教學過程中,馬修也展現了他獨有的幽默及人格魅力,

這些都很值得我們學習。在我們今後的工作中也會遇到各種家庭背景,各種性格的孩子,我們能不能真正的走進孩子內心,瞭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成爲一個他們信任和喜歡的人是很重要的。孩子們認可你,纔會聽從你的指導和教育。所以我們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豐富自己的同時,也要多與孩子們溝通。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公平的原則,孩子們是很重視這一點的。在面對犯錯誤的學生時,我們應該選擇真正有效果的方式,決不能傷害到孩子,引導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併爲彌補過錯而做出努力。被動的接受懲罰對於孩子來說沒什麼效果,反而容易引起他們的牴觸情緒。

或許我們做不到像馬修老師那樣具有藝術性的教育,但是應該做到基本的公平、理解、關愛。踏實認真的完成我們的工作,對每一個孩子負責,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欣賞,相信孩子們也會感受到我們的用心。孩子們是單純的、是天真的,我們的真誠相待一定可以換回他們的真心。我們是幫助他們書寫青春的領路人,要鼓勵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想對一個老師最大的認可不是名氣有多大,也不是職務有多高,而是學生對老師的喜愛。一個被學生喜歡的老師,教給學生的東西才能被學生接納,只有學生接受認可,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效果。所以我希望今後能被學生喜愛,瞭解他們心中所想,他們的感受,用溫情和愛對待他們。

這是一部非常棒的影片,相信我們在看時嘴角都禁不住泛起淡淡的微笑,感受到春意般的溫暖,感受到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那種純真美好的感情,不禁讓人回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不管你是學生,老師,還是其他任何人,看過這部電影,都能有自己的收穫。

《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5

終於完整地觀看了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這要感謝暑期師德學習活動。之前很早就知道了這部電影,但一直沒有心思去看,原因簡單地可笑——影片名稱太土,以爲又是以中國農村教育爲題材的電影,諸如《鳳凰琴》之類。爲什麼對此類電影有牴觸?倒不是電影不感人,而是太感人,感人得沒法學,離自己的工作生活太遙遠,看後除了感動,沒留下多少東西。但《放牛班的春天》不是這樣,影片中沒有哪個老師帶病堅持上課,直至倒在講臺上;沒有哪個紮根山區數十年,誓志把青春和生命灑在大山深處。就是這麼一部情節簡單、事蹟平常的電影,卻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引發了對教育的遐思。

影片主人公馬修是一個失意的音樂家,爲了謀生,他來到一所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制學校擔任學監,同時任音樂教師。這所學校的學生是一羣問題兒童,撒謊、打架、偷竊、抽菸、粗口、捉弄老師、欺壓同學,種種劣行,不一而足,就如校名所示,是沉在池塘底部的一堆頑石。在絕大多數人眼中,甚至是家長眼中,這是一羣不可救藥的兒童。因此,學校盛行的教育方法是“行動——反應”。這是一種以懲罰爲唯一手段的教育方法,這種方法似乎是建立在某種心理學理論基礎上的:通過對學生的錯誤行爲採用外部強制的懲罰制裁,讓學生產生痛苦的、恐懼的感受和記憶,從而遏制自身錯誤行爲的發生。表面看來這種理論很有道理,但實踐證明效果很差,學生並未由於受到懲罰而變得文明,“以暴制暴”演變成了“軍備競賽”,學生受到的懲罰越重,行爲變得越惡劣,行爲越惡劣,受到的懲罰就更重。這簡直不是一所學校,而是一家勞改所,學生被任意地打耳光、揪耳朵、關禁閉、連坐受罰,任意地剝奪娛樂、休息的權利。而學生同時也竭盡所能反抗這一切:咒罵、撕咬、刺傷老師、漫畫醜化校長、……。

影片用形象的手法宣告了懲罰教育的失敗。這時,馬修來了,他用一個教育實驗以及與校長的約法三章,居然使奇蹟產生了:這羣頑劣的兒童逐漸變得溫和、謙遜,甚至感恩。馬修的實驗很簡單,他利用自己的特長把這羣孩子組成一個合唱團,同時向校長哈珊要求:他的學生如果犯事由他來查找肇事者,用他自己的方式來懲罰,但肇事者的姓名要由他保密。

馬修成功了。在感動之餘,我不由地想:懲罰教育爲什麼會失敗,馬修的教育爲什麼會成功?懲罰雖然有威懾力,但沒有觸動學生的心靈,學生的行爲受到遏制不是出於內心意願而是迫於外部的威脅。學生的內心是牴觸的,隨着年齡的增強,逆反心理越來越強,其報復式的破壞行爲也越來越激烈。蒙丹的縱火惡行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蒙丹被懷疑偷竊了校長的公款,遭到了極不人道的虐待:被校長狂抽耳光,並在無證據情況下鋃鐺入獄。事後雖然無罪釋放,但仇恨之火已被點燃,終於演成一場熊熊大火,把學校宿舍燒成灰燼。

而馬修的做法恰恰相反。馬修會“包庇”自己的學生。學生犯錯他會替爲掩飾,這讓習慣了“一有錯就受罰”的學生在驚訝之餘充滿感激。別的老師懲罰手段不是打就是關,而馬修的“懲罰”別出心裁:由於一個學生的惡作劇,一位老師的眼角被刺傷了,馬修讓這個學生去照料這位老師直到痊癒以示懲治,學生被受傷老師的仁慈、寬容感動了,爲自己的行爲感到慚愧。在校長哈珊眼裏,這羣學生不是人,至少不是正常的人、平等的人,懲罰過程類似於馴獸;在馬修眼裏,每個學生的錯都是可以原諒的,不應該受到冷酷無情的肉體虐待、精神摧殘。在哈珊眼裏,這羣學生是社會的殘渣、垃圾,未來的罪犯,這就是明知證據不足還要把蒙丹送進的原因;而在馬修眼裏,這羣孩子雖然素質差些,但每個人都有用,個別甚至是天才。在他的合唱團裏,人人都有分工,一句都不會唱的佩皮諾做了他的“指揮助理”,五音不全的被光榮地任命爲“樂譜架”,而莫杭奇,擁有天使臉蛋、魔鬼心腸的莫杭奇,在馬修這位伯樂的栽培下,日後成了法國著名音樂家。我在馬修與學生的相處中,讀到了慈愛、尊重、寬恕和堅持。我想,這就是馬修成功的原因吧。

在馬修的教育中,合唱團是不可缺少的載體或紐帶。音樂本身具有震撼心靈、盪滌靈魂的作用,在音樂的薰陶下,這羣頑劣學生變得安靜、平和,開始憧憬、嚮往自由的生活、美好的事物。有的影評說音樂在馬修的教育中起了決定作用,我不敢盲從這個觀點。我看過其他一些教育勵志片,影片也講述一些教育成功的故事,但所使用的教育載體不一定是音樂,可以是足球、籃球、朗誦,或別的什麼。給我的啓示是:要想使散沙一盤的玩劣學生積極向上,必須開展某項集體活動,諸如合唱團、樂隊、球隊,等等。

以上的遐想都是在觀後完成的,而在觀看過程中則完全被貫穿始終的優美旋律陶醉了。主題曲《哦,黑夜》被孩子們甜美的嗓音演繹得如同天籟之音,不禁令人泫然欲淚、蕩氣迴腸。這是這部電影比較成功的藝術特色之一。

《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6

好的電影總會給人帶來非同一般的震撼,給人非同一般啓發。讓人久久不能忘記,他會在人的心飄蕩,如同放牛班在馬修的帶領下唱的那首《夜晚》,讓人陶醉其中。

故事的開頭是描寫著名音樂指揮家皮埃爾在一個夜晚,打開了自己小時候的音樂老師馬修教他所在的放牛班時所寫的日記。並回憶當時的故事,馬修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在失職後被轉到一個叫“池塘底部”的輔育院當代課老師,那是一個設備特別爛的房子,怎麼看都像是監獄一般,不光外表像,連裏邊的孩子們和老師都像是囚犯和看守監獄的人。裏邊全都是一些問題兒童,面對馬修的是悲傷難過的命運。孩子們的一個惡作劇就讓教師麥神父出了意外,頭部受了大創傷,這事件讓馬修決定,要在這些孩子們心中樹立威嚴,但他不想像其他教師一樣,孩子一犯錯就處罰,他認爲應該給他機會,讓他們在愛中悔改,讓他們感受世界的溫暖,而不是恨。所以他覺得這些孩子們不是無藥可救,而是缺少教育。

在整部影片中,我們看到大多數孩子被馬修老師用音樂感化,在音樂的作用下,孩子們的行爲問題逐漸減少,他們開始變得熱愛生活,熱愛歌唱。然後這一切在校長眼中卻是“巧合”,認爲不能對這些孩子們使用這樣的教育方式。這就說到了要看到孩子行爲問題背後的原因。孩子會出現行爲問題的原因是不同的,可能是家庭因素、孩子自身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都是有可能的,當我們去探究到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是,我們才能給到孩子最好的幫助。

比如當孩子有打人的行爲出現時,我們要觀察並確定孩子是爲何有這樣的行爲,是因爲想要吸引成人的注意,還是多媒體(電視、手機等)的影響,又或是沒有掌握正確的社交能力等等。一個行爲,出現在不同孩子身上可能會有不同的原因,我們要因果施教,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在被馬修“救贖”的孩子中,我覺得最讓人欣慰的孩子就是莫瀚奇了吧。從剛開始他和班上孩子一起與校長對立,在本子上寫下“校長吃下十斤狗屎”這樣的話,到後面馬修慢慢培養並發現了他在音樂上的潛能。

馬修老師做到尊重每一位孩子。但是莫瀚奇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集體中,所以後來馬修老師也在引導他慢慢回到孩子們中間,與大家一起合唱。我們也看到了通過這樣的合唱,也讓孩子明白,天賦固然重要,但是在合唱中還是離不開同伴,有了同伴的共同努力,合唱作品纔會更完美、更動聽。也讓這羣孩子在音樂中尋找到了積極向上的凝聚力。看到每一位孩子都在音樂中展露開心的笑容,我也不免的爲他們感到開心。

而這一切都歸功於親愛的馬修老師,正是有這樣有愛的、和藹的馬修老師,才救贖了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在爲公爵夫人表演時,公爵夫人問成立合唱團是誰的主意,校長毫不羞恥地說是他自己。

面對孩子,我們不要吝嗇自己的肯定與鼓勵(不是獎勵),讓孩子有成就感也是很重要的哦!

看完電影才明白,愛是救贖一切的根源。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2看了《放牛班的春天》後,我的感觸很大。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人過中年的馬修是“池塘畔底”這所少管所的代課老師。人生似乎在這個地方更沒了希望。暴戾的校長、冷漠的老師、陰森的大門、調皮的無可救藥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也犯錯不斷。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人過中年的馬修是“池塘畔底”這所少管所的代課老師。人生似乎在這個地方更沒了希望。暴戾的校長、冷漠的老師、陰森的大門、調皮的無可救藥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也犯錯不斷。

馬修的第一節課就因爲同學的吵鬧而得到了校長的咆哮。同學不小心打上了心地善良的麥神父。因爲馬修獨特的教育方式,孩子們第一次做錯了事不被體罰,第一次知道做錯了事可以用負責任的方式彌補。他爲了他們一次次打破自己的底線,又一次,馬修突然發現怎羣孩子很喜歡唱歌,馬修爲孩子們組建了一個音樂團,其中馬修發現莫翰奇對音樂很有天賦,用他對孩子們徹底的真愛,使這些已經麻痹了的少年們,有了一絲絲良知,成就了莫翰奇的音樂之夢,也成就了自己的音樂之夢。當他被惡毒的校長趕走後,孩子們折起帶着祝福的紙飛機,送給這個拯救過他們靈魂的人。他們變成了愛的精靈,紛飛在春的序曲中,融化了冰封的海洋,展開風帆,義無反顧的航行在光明的前程中,翻開新的人生篇章。

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着這些可憐的孩子,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希望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他用音樂喚醒了這些孩子們冷漠的心,也喚醒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渴望。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有一顆熾熱的心,人人都能體會到他人對自己的仁慈與付出。只是,如果沒有人來撥動這根愛之弦,這種熾熱的心就會被封沉。而馬修就是最好的撥絃人。

《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7

昨晚上牀後,拿2113起牀頭的英語書想學幾5261個單詞,愛人在看電影頻道的一4102部法1653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不知不覺間我也丟開了書,一直到電影結束也沒再拿起它。

落魄的音樂家馬修作爲代課教師來到了一所專門收留問題少年的學校,馬修遇到了不少麻煩,學生的尊師重教狀況與網上流傳的北京某藝校的視頻片斷差不多。不過,學校有一間禁閉室,有一位善於體罰的校長,影片情節顯示,學生被關禁閉最長時間至少爲15天,這對學生有一定的震懾作用。

影片是把這位校長與馬修對比起來刻畫的,他們的教育理念有着天壤之別,最後校長一敗塗地。插班生莫丹,心理醫生把他放到這所學校作實驗。莫丹無惡不作,人性幾乎已被泯滅殆盡,他被校長指控偷了學校的20萬法郎後被送進警察局,在校長準備因竊取了馬修的成功而摘取勳章時,莫丹從警察局逃出來一把火燒了學校的某幾間房,同時也燒掉了校長的勳章。

而馬修取得了某種意義上的成功,他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同事的認可。在他被校長解僱時,害怕被關禁閉而不敢出來送行的孩子們在窗口揮動着小手,帶着祝福的紙飛機從窗口不斷地飛出來,宛若花兒朵朵。而那個在二戰中失去父母的小不點,在馬修即將踏上離開的巴車時,跟着來了,乞求馬修老師帶他一起走,最終,出人意料地,馬修果真帶他走了。

馬修的這種成功的背後,是他對學生的父親般的愛——我沒有見到任何一位孩子的父親,馬修填補了這一空缺——而這種愛心的表現往往是超乎一般教師的對學生過錯的寬容。爲了使傷害校工的學生免於被關禁閉,他“包庇”了他,並把它作爲教育的契機,讓他去醫務室服侍校工直到他痊癒,讓這位孩子在內疚中悔悟。即便是他發現了那位偷了20萬法郎的孩子,他也沒有簡單化地將他移交校長或警察局,他冷靜、耐心地找他談話,瞭解那位孩子的作案動機——僅僅是爲了買一個熱氣球,那是他的理想。同樣,馬修把這位孩子的簡直是不可饒恕的錯誤當作了教育的資源。

誰能做到如馬修般地對學生付出徹底的真愛,誰也許就能轉化至少一個後進生。我之所以在“愛”前加上“徹底”和“真”字,是因爲很多“愛”不“徹底”,也不“真”。

然而教育,僅有愛是不夠的。馬修成功的背後,還有一個因素,他愛好音樂,他把這班因各種不幸造成的千奇百怪的問題學生訓練成了一個合唱團,在悠揚、和諧的歌聲中,孩子們的笑容是率真的,甚至是無邪的。看完影片後,我想得最多的是,作爲老師,應該有一點特長。設若馬修一無所長,可能就沒有這麼成功。模糊的印像中,我覺得似乎有幾部大片,往往由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代課教師以自身的魅力解決了問題。

如果我們有一技之長,那麼儘快把它用到你的教育教學中去,享受你的成功吧。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馬修,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爲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因爲這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裏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閒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莫安琦,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着令人頭疼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

當聽到這部影片的名字時,首先給我的感覺是溫暖的,在春天這個溫暖的季節發生的故事自然會讓人覺得溫暖。可是當影片開始播放的時候,我發現這影片的感覺並不是我開始想象的那樣,背景音樂總是略帶着一些憂傷,把整部電影的氣氛映襯的有些憂傷。

但是,繼續看下去,我又有了不同的感覺,頑皮的孩子和馬修總是會發生些什麼,這些事卻顯得那麼自然,並且想想這也是爲什麼馬修會和這羣讓每個老師都頭痛的孩子們相處得如此和諧、融洽。也許是因爲他們有同個愛好——音樂,在馬修的培養下,他們合唱的歌聲是那麼動聽、美妙。

它沒有國際大片的華麗場面,沒有動作大片的華麗的打鬥,沒有科幻大片曲折新穎的故事情節,但它感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刻畫、動人的音樂已足以使每一個觀衆感動萬千,並深深愛上了這部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8

昨天音樂老師又放了一遍《放牛班的春天》給我們看,要求寫觀後感,然而觀後感沒寫完,寫着寫着就有感而發坐在電腦前寫起了日誌```

《放牛班的春天》我一共看過四次,第一次是高中時老師放給我們看的,第二次是和朋友一起看的,第三次是前段時間音樂老師放的,第四次也就是昨天,那些終被我理解的“淡漠”-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我以爲看了那麼多次已經沒什麼感覺了,然而再看時卻還是可以看得津津有味,而且又多生髮了些感觸。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有很多讓人動容令人感慨的地方,其中有一個地方令我感觸頗多。影片開頭有一段鏡頭是50年後的皮諾爾和莫昂奇老友相聚,兩人在莫昂奇家裏看皮諾爾帶來的50年前在“池塘之底”的師生合影,然而莫昂奇卻對一個對自己有着知遇之恩甚至改變了他命運的恩人馬修老師印象是如此的淡漠、感情是如此的生疏。記得幾年前和朋友一起看時我們都對此訝異不已,很不能理解,我們中國有句古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莫昂奇怎麼會這樣子?怎麼能這樣子?對於一個可以說是給了他新生的人,他居然記不起來了。然而,現在思想比以前成熟了經歷的事情也多了,再去思考這個問題,我想我可以理解了,而且覺得這纔是最正常且最真實的人生```

試想,人的一生中有多少發生在我們身上而自己卻不知道的事情,可能有很多在背後默默關懷着你的人,可能有些人在背後默默爲你付出了很多幫助了很多,而自己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不說遠的,不說別人,就說我自己吧。高三補習時,我一度陷入很頹靡放縱的狀態,從一個各方面都很不錯的女孩變成了一個讓家長、老師、朋友、同學擔心的問題女孩。逃學更是成了家常便飯的事,並且從這種自我放縱中得到了莫名的快感。有一次我又逃學了,整個晚自修都沒去,我知道那天是班主任下班很有可能被發現,後果可能很嚴重,但還是不管不顧地逃了。那晚我在外面待到晚自修放學的時間纔回家,回到家時一進門見媽媽剛好放下電話,我的心咯噔了一下:"遭了,剛纔那個電話一定是班主任打來的"。可是隨即卻又平靜了下來,也罷,發現就發現吧,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我也不想念書了,這樣一想反而釋然了,不但一點也不害怕了而且還做了迎接一切來自家裏來自學校的“暴風雨”的準備,觀後感《那些終被我理解的“淡漠”-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然而事情卻不像我想的那樣,媽媽見我回來了並沒有任何異樣的反應,而是像以往一樣叫我早點休息。第二天去學校也沒見班主任有什麼反應,我懸着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了,暗自慶幸又逃過了一劫,可能班主任昨晚沒下班又或者沒注意到我不在吧,管她呢,反正沒被發現就是。可是,在很久之後和媽媽的一次聊天中我才得知,原來那晚那個電話確實是班主任打來的,她很擔心我的狀態,和媽媽聊了很多,直到我開門進家的那一刻,班主任對媽媽說:孩子安全回到家就好,先不要責怪她了,也不要讓她知道我們通話這事,我們就當做什麼也不知道,孩子的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解決的,我們再慢慢去開導她···”

再說一個默默關注我關心我的人。也是在補習時,那段日子我情緒很消沉,沉默寡言,不是一個人安靜地呆着就是靜靜地看課外書。那時曼儂時常拿雜誌之類的書籍給我看,我從來沒有想過也不會去想她哪弄來的這些書,因爲曼儂是個酷愛閱讀的女孩,所以她的書無論是買的還是借的都很正常,我一點也不奇怪。然而,畢業後曼儂卻告訴我,不少雜誌都是班裏一個喜歡我的男生特地買來給我看的,但他不想讓我知道,所以就借曼儂之手拿給我看,他對曼儂說看到我這麼消沉心裏很難過,寧願我呆在書的世界裏,也不願我悶着。還有我生日時他偷偷讓曼儂拿給我的精緻巧克力,還有很多事情,都是事後曼儂告訴我的。曼儂說還有一些事情她沒有告訴我,她說她太感動了,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男孩子對一個女孩子那麼用情,她捨不得一下子全講完,她說等若干年後再告訴我。而我也好想知道在我背後還發生了些什麼事情,已知道的那些已經夠讓我感動了,但願曼儂不要忘記了。

班主任對我默默的關懷,男生對我默默的關心,如果這一切不被告知,我或許一輩子也不知道曾經有過這樣那樣一些讓我甚至讓旁人感動不已的事情在我身上發生。所以,我現在特別特別能夠理解莫昂奇對馬修老師的淡漠生疏,如果不是那本充滿愛的日記,他永遠也不知道原來馬修老師在背後給了他那麼多的幫助和愛護。

我們應該時常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因爲這一路走來,或許有很多人在背後默默地幫助過你關心着你,我們的生命一直被各種默默的愛潤澤着,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如果我早點明白這個道理,如果老師早點要我們寫觀後感,如果我早點對這部影片進行思考,或許我和某個親戚的一些不愉快就不會發生。可是這世上沒有如果的事···

(後記:放牛班的春天確實是部好電影,有許多讓人感觸的東西在裏面。比如馬修老師對學生心靈的呵護,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愛,溫厚卻不失嚴肅的教育等等這都是日後可能成爲老師的我很受用的,還有音樂強大的感染力甚至起到了救贖的力量,還有影片最後馬修領走了六歲的佩皮諾(那一幕我感動得哭了,因爲那天正好是星期六,配皮諾執着的等待終於等來了自己的“親人”),還有很多很多令人感動的東西···)

影片主題曲之一《別忘了追念》裏有這樣一句歌詞:風中飛舞的風 請你別停下 別忘了追念···

《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9

剛聽到這影片的題目,有些不解,何爲“放牛班”?在觀看影片後,才知道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係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羣放任自流的孩子,“春天”就是影片中這羣孩子碰到了一個善良幽默的老師,他帶領孩子們走出了一片新天地,給他們帶來了春天的希望。一部法國影片,中國博大精深的五個字翻譯後,一種隱喻恰到好處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義。

同時,這部溫情的電影給了我最直接的啓示:感動,震撼,反思。

一羣被認爲應該拋棄、放任自流的孩童,從新拾起了希望,從唱歌中找到自己的興趣,讓我感動;那些寫着孩子們離別祝福的紙飛機就在萬分恰當的時候出現,讓我感動;那個一開始就在門口等爸爸的佩皮諾終於在星期六找到了“爸爸”,讓我感動……當馬修孤獨離開時,那一隻只從窗口伸出的手,還 有飄落的字條,讓我一下子落淚了。感動,更是因爲平凡的馬修那顆博大的愛心。

馬修他或許稱不上是一個優秀的音樂家,但他絕對是個好老師。他用不一般的愛心、信任、理解和真誠改寫了孩子們灰色的記憶,留下了歡聲笑語!使我震撼!他用音樂給予了孩子希望,引導他們走回正途,看到了自己的“春天“,使我震撼!藝術的力量如此巨大,讓多少冥頑的靈魂得到救贖。使我震撼!

從事教育工作也已經三年多了,這樣的孩子我也會遇到,尤其是班級裏平常調皮搗蛋的孩子,真的是讓人頭疼。有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也是狠狠的教訓他們,讓他們下次不敢犯錯誤。說實話,這確實有效果,但我卻發現,這些孩子已經失去了他們做爲孩子所應有的活力。我們跳過了在教育過程中的情感環節,直奔目標。我們強調了太多的是管理,教育反而從主角變成了配角。

蒼鷹能在天空中翱翔,因爲它有豐滿的羽毛;蝴蝶能在花從中起舞,因爲它有七彩的飛翼;海鷗能在大海上徘徊,因爲它有矯健的翅膀;幼兒時,那雙雙好動的眼睛對這世界的一切一切充滿了好奇,想象着未來是如何的——是有着花仙子的芬芳國度,是有着藍一精一靈的快樂天堂,是有着阿童木的機械世界,還 是有着小丸子的搞怪笑園?每個孩子在他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天使,給我們帶來歡樂,帶來希望。(就如《三字經》中說的:人之初,性本善。)

但長大了又是如何呢?爲什麼天使會變成魔鬼呢?

原來,魔鬼是感覺被遺棄的天使爲了獲得關注的一種反叛,那並非他的本性。影片中的皮耶爾——擁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靈,是一個非常反叛的孩子,但是馬修卻看到了另一面:他在唱歌方面的潛力。然而馬修卻用自己愛心、信任、寬容、真誠將“魔鬼” 拯救,慢慢的變回“天使”。可能那時孩子們的心靈,真的是在天堂了,因爲被認可,被肯定,被讚揚,或許他們真的是第一次找到了自己。再來想想我們的孩子,當他們因爲犯錯而戰戰兢兢的走到我面前的時候,批評、懲罰或許有效,但想想這並不是最好的辦法。我們應該看到: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我們怎麼去發現,怎麼去挖掘,怎麼去引導。我們作爲老師應該用發現的眼睛,去尋覓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或許我們老師每一次真誠的表揚,每一次的寬容,都會給他們一份自尊和自信。

作爲老師寬容和真誠真的很重要,“放羊班”的孩子找到“春天”跟馬修老師的真誠和寬容是分不開的。寬容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教育的智慧。學生之爲學生,就是因爲他們還 是孩子,有缺點,不懂事,甚至會犯錯誤。老師之爲老師,就在於我們年長於學生,涵養勝於學生。寬容能使我們看到快樂的曙光,享受教育的過程,感悟人生的成長。只有寬容,纔有真正的理解;只有理解,纔有會心的溝通;只有溝通,纔有真誠的信任。其實,無論這個世界多麼不樂觀,多麼灰暗,其實一些也只是僞裝的,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明白感恩,人人都可體會別人對他們的仁慈與付出。真誠的愛在世上是稀有的,但也是人間最寶貴的。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接受愛。馬修老師,一個懷才不遇的作曲家,一個在世間不被重視的窮老師。他所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至少重燃起一些孩子們心中的希望,看到了自己的“春天”。一位老師可以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己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但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是偉大的。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見一位好老師,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而做這種老師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像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再仔細想想我作爲一名老師我的價值又再哪?我何嘗不學學馬修也用自己尊重、寬容、愛心、真誠去感動孩子們,去接納每個孩子,讓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裏找到自己的“春天”,讓他們在自己的藍天中自一由的翱翔,越飛越高!作爲老師我也渴望自己也能象馬修一樣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更希望在自己的教育事業中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10

生命是個偶然,我們常常在無意的邂逅中,擺渡了生命的無常,獲得永恆的迴歸。——題記

第一次觀看是在初中的音樂課上,第二次觀看是在高一的音樂課上,第三次觀看是基於作業而觀看。的確越看越發有感觸,的確很多場景都讓我記憶深刻。

一羣渴望理解而又狂狷不羈的孩子,竊取了馬修的皮包,也偷窺了他的心靈世界。一個個跳躍的音符,一行行溫暖的字跡,引得孩子無限的遐想與猜測。音樂,一個被學校完全忽視了的名詞,一種貼近人類心靈節奏的律動,再次春暖花開!

學生在宿舍脫口創作、任意高歌,以發泄內心的.不滿和憤懣,引起了馬修的注意。雖然他們根本就缺乏歌唱技巧,甚至屢屢跑調,但是用音樂表達內心,自然、快樂而又滿足。馬修立刻感受到心靈的震撼:他的音樂創作將和孩子的生命一起迎來新生!

快樂在眼前,爲何要等待?馬修決定組建合唱團,讓孩子在幽晦的池塘之底,看到黑暗中的希望之光,感受到單調生命深處的熱忱。也許,童年時代的諸多歡樂,轉瞬消逝即被遺忘。但是,這道道絢爛的音樂金光,將在生命的道途上閃亮。

皮埃爾,一個喜愛偷竊、屢次逃學而被公立學校開除了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幽閉而敏感的心靈,在無人注視的時候得以自由,生命之花盡情地綻放。他常常獨自潛往教室,讓自己的聲音穿過骨頭、穿越校園,竄向雲霄,竄向生命的天堂。可是,他很孤傲,也很自卑,從來不肯在公衆下展示歌喉的美麗,甚至以戲謔的姿態將自己出局。然而,馬修卻沒有因爲他打架鬥毆而反覆懲罰糾纏,相反,卻敦促他回到合唱團。因爲,馬修知道,唯有音樂,能浸潤清潔他的靈魂;唯有音樂,才能使他自由暢達地奔赴理想;唯有音樂,才能使他祛除邪惡,永葆生命的純淨。一如馬修在日記中所述:“他自己感覺不到,可我卻確信無疑,他的嗓子是個奇蹟,預示着一種異乎尋常的音色。”皮埃爾異乎尋常的音樂天分,在馬修的精心保護和培育下,常常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將美夢化爲奇蹟。

然而,當馬修與皮埃爾的母親並肩交流時,有着嚴重“戀母情結”而又被蒙丹蠱惑的皮埃爾,竟然將一瓶墨汁倒潑向馬修,犯下了無可饒恕的錯誤。儘管暗戀着他的母親,也格外垂青他的天賦,馬修還是適時而果斷地懲罰了他——去掉皮埃爾的獨唱部分。美麗的東西,在即將失去時方覺它的珍貴。在皮埃爾倚柱懺悔,茫然若失的眼神中,我們看到真正教育的魅力。當合唱團在表演哈默的《黑夜》時,馬修又寬容而智慧地將手伸向他,這時我們看到皮埃爾完美地契合着指揮的節拍。在他的眼神裏,馬修讀到了自豪,被諒解後的快樂,還有,對於他是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合唱團進行得很順利,在聆聽孩子們成長的拔節聲的同時,馬修也感受到自己身上潛滋暗長的力量。孩子們精彩絕倫的演唱,讓他靈感澎湃,漸趨佳境。上善若水,我們看到這羣寫滿憂鬱與痛苦的臉龐上,已經一掃往日的陰霾。年輕而驛動的心被美妙的音樂點燃,倏忽之間靈魂飛舞而上,將淚痕烘乾,把自我沉醉。課堂內,操場上,宿舍裏,他們的臉上一直洋溢着幸福快樂的笑容,感覺着內心歡樂的震顫。眼望着天空,放飛靈魂深處對自由的渴望,在遙遠的天邊建築着屬於自我心靈的小屋。

一切都在跳躍,在奔騰,在開放,在變化。當皮埃爾墨水投向馬修時,羣起而攻之;古板的校長也加入了足球隊,甚至爬上辦公桌,放飛紙鴿,放飛童真;刻板的朗古盧瓦的數學課堂語言的竟然充滿了和諧的音樂節奏,後來還加入了合唱團,彈起了風琴;皮埃爾的母親感受到馬修對於孩子欣賞的力量,感受到未來生活的希望,從此生命也發生了完全的轉向……

但是,就在哈桑校長爲經費解決而振奮時,一個電話讓這一切灰飛煙滅。因誤解而被蒙羞的蒙丹,縱火燒了給自己帶去無盡痛苦記憶的學校,留下一個詭祕的笑容,轉身遠去。幸運的是,其時馬修恰好帶領六十多個孩子去野外遊玩,倖免一死。然而,馬修的擅離職守而造成的損失,也是無法推諉的。終於,這個可憐的失敗的音樂家,失業的學監再次沉如池塘之底。他被解僱,並要求立即離開,不得與孩子們再見。

也許,我們在唏噓之餘,爲之扼腕痛惜,甚至憤憤不平。馬修老師對孩子們的愛,對於每個孩子,他都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用音樂重造他們的靈魂。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人之初,人本善”。。只是先天的環境造就了先天的行爲,我很敬佩馬修這樣的老師。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簡單,乾淨的音樂貫穿着整部影片,使每一個人在天籟般的童聲中欣賞着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我,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爲電影裏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很難得到甚至得不到的東西。

今天的時間充斥了太多的功利,成年人追名奪利的浮躁情緒深深地影響到他們對待孩子們的方式,使得本應以開發智力、培養性情、激發活力爲目的的教育機構成爲單純訓練未來參與利益爭奪大戰士兵的新兵營,本來發掘人性的學校變成了扼殺人性的地方,本來快樂好學的學生變得成天疲憊而厭學,這是多麼殘酷的教育啊!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簡單的快樂,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美麗:只要你心中有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11

《放牛班的春天》晚飯後,爸爸總是和我說話。每次聽到他那富有哲理的話,總會得到很多東西。我喜歡學習知識和觀點的時光。今天爸爸和我討論一個很深奧的話題,裏面還提到了一部很有名的電影,叫《放牛班的春天》。父親描述的很細緻,我被劇中的人物和情節深深吸引,只好靜靜地欣賞。

《放牛班的春天》影片以一個失敗的音樂家馬修的故事開始,他來到了一個又小又冷的學校——池塘的底部,帶着他用心創作的音符。這裏的孩子大多都有障礙和問題。他們孤獨且極度叛逆,在天使的外表下有一顆邪惡的心。我覺得這應該和校長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學生每犯一次錯,校長都會以殘忍的方式懲罰學生,打壓學生,禁閉15小時。所有這些殘酷的校規,都在孩子們原本純潔的心靈上潑下了不可磨滅的污點。這部電影的開頭讓我感到悲傷。之後,馬修老師的到來徹底改變了孩子們的生活。他教這些不懂節奏甚至唱歌跑調的孩子優美的音樂。有那麼多孩子和馬修老師一起工作,只要老師輕輕舉起手中的指揮棒,優美的歌聲就傾瀉而出。在馬修老師的帶領下,唱詩班的歌曲變得優美動聽。是的,馬修先生用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教育孩子,同時也影響了他們。他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打罵,沒有責備,只有理解和包容,更多的是鼓勵他們,如何做的更好。莫韓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是一個淘氣的學生。他經常犯錯誤。我不知道他被校長罰了多少次,但他仍然堅持教學。馬修老師沒怎麼說這個。他給莫韓琦留了反思的餘地,讓他自己思考,認識到事情的錯誤,要求他立即改正,並與母親多次溝通。這顯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莫韓琦也有了明顯的改變。然而,由於校長對馬修老師的不滿,馬修老師不得不離開學校。雖然他走了,但孩子們都對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他走的時候,孩子們對着窗戶揮手,一架裝滿祝福的紙飛機飛出窗外。二戰中失去父母的小傢伙,在馬修即將踏上離開的大巴時,走了過來,求馬修帶他一起走。他欣然同意。結局很美。孩子們和馬修都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從這部簡單的電影中學到了愛和尊重。從這部電影中,我體會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道德:師德。在教育學生時,教師必須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不要輕易責罵學生,與學生理性交流,以寬容的心對待學生,學會理解學生,有師德,有《放牛班的春天》意識

晚飯後,我父親總是和我說話。每次聽到他那富有哲理的話,總會得到很多東西。我喜歡學習知識和觀點的時光。今天爸爸和我討論一個很深奧的話題,裏面還提到了一部很有名的電影,叫《放牛班的春天》。父親描述的很細緻,我被劇中的人物和情節深深吸引,只好靜靜地欣賞。《放牛班的春天》影片以一個失敗的音樂家馬修的故事開始,他來到了一個又小又冷的學校——池塘的底部,帶着他用心創作的音符。這裏的孩子大多都有障礙和問題。他們孤獨且極度叛逆,在天使的外表下有一顆邪惡的心。我覺得這應該和校長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學生每犯一次錯,校長都會以殘忍的方式懲罰學生,打壓學生,禁閉15小時。所有這些殘酷的校規,都在孩子們原本純潔的心靈上潑下了不可磨滅的污點。這部電影的開頭讓我感到悲傷。之後,馬修老師的到來徹底改變了孩子們的生活。他教這些不懂節奏甚至唱歌跑調的孩子優美的音樂。有那麼多孩子和馬修老師一起工作,只要老師輕輕舉起手中的指揮棒,優美的歌聲就會傾瀉而出。在馬修老師的帶領下,唱詩班的唱腔變得非常優美動聽。是的,馬修先生用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教育孩子,同時也影響了他們。他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打罵,沒有責備,只有理解和包容,更多的是鼓勵他們,如何做的更好。莫韓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是一個淘氣的學生。他經常犯錯誤。我不知道他被校長罰了多少次,但他仍然堅持教學。馬修老師沒怎麼說這個。他給莫韓琦留了反思的餘地,讓他自己思考,認識到事情的錯誤,要求他立即改正,並與母親多次溝通。這顯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莫韓琦也有了明顯的改變。然而,由於校長對馬修老師的不滿,馬修老師不得不離開學校。雖然他走了,但孩子們都對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他走的時候,孩子們對着窗戶揮手,一架裝滿祝福的紙飛機飛出窗外。二戰中失去父母的小傢伙,在馬修即將踏上離開的大巴時,走了過來,求馬修帶他一起走。他欣然同意。結局很美。孩子們和馬修都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從這部簡單的電影中學到了愛和尊重。

從這部電影中,我體會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道德:師德。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一定要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不輕易責罵學生,多與學生講道理,多交流,以寬容的心對待學生,學會理解學生,有教師應有的道德和責任。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你就會成爲一名如此優秀的老師!每個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這樣的老師,這樣一個給自己最大幫助的人。能夠遇見是一種幸福。雖然這種幸福在現實中似乎是一種奢侈,但我們仍然想要它。王兮瑤

《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12

有這樣一個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

有這樣一個學校,名叫“池塘之底”,擁有着陰寒森然的建築、沉重笨拙的大門,陳舊斑駁的教室以及壓抑陰森的氛圍。

有這樣一幫孩子,在嚴格甚至近似於殘酷的教育管理模式下,他們孤傲而堅強的抗爭着,彷彿等待着一個救星,又彷彿他們已經放棄了這種期待。

有這樣一個失落的音樂家,帶着一絲失落來到這裏,見到了這一幫等待着救贖的孩子。

這一切來自於一本陳舊的日誌,世界著名音樂指揮家莫杭治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佩皮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作者是他的啓蒙老師馬修。兩位老人沉浸在對於往事的回憶。

故事就這樣開始了,一部電影,沒有了奢華的場面,沒有了驚心動魄,但是卻多出了一絲的溫情,展示了一個偉大的音樂家,偉大的教育家如果與他的學生進行心理的對抗,進行心靈的溝通。

整部電影中,馬修通過自己的智慧與包容,贏得了學生的喜愛,也將學生甚至是被哈桑校長的粗暴、刻薄、自私、貪婪和剛愎自用而壓制的老師們拯救。

帶着一絲的失落來到這裏的馬修,發現了這幫“無藥可救”的“惡魔”們對自由的渴望,對音樂的嚮往,這也喚起了他內心對音樂的摯愛。於是,在他的“慫恿”下,這幫“放牛班”的“惡魔”組成了一個令人驚歎的合唱團。

這其實只是電影的一個層面,一個多小時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這些,但是僅僅這點也就值得我們思考。

這個是一個關於教育理念的探討影片,“行動—反應”原則導致了孩子們的更加叛逆,而馬修的音樂團卻將這幫“惡魔”拯救,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春天”,釋放了自己的“青春”。

不得不承認,這部看似簡單質樸的電影,反應出了偉大而溫情的人性主題,不得不承認,那班孩子有着不同的個性,讓人頭痛,但是馬修沒有放棄,他成功的讓這般失去了春天的孩子享受了春天的沐浴,給了他們釋放青春夢想的途徑。在此只想淺淺談談馬修與他們的故事,莫杭治、佩皮諾。

佩皮諾,這是一個執着的小孩子,每天星期六他都等着他那已經故去的父母來接他,於是他成了馬修見到的第一個孩子。它是這裏面最小的孩子,在這裏是飽受欺凌的,但是馬修給了他希望,他很特別的關懷給了小佩皮諾親人的溫暖,這也是爲什麼最後小佩皮諾要執着的跟着馬修走,因爲,經過相處,他已經離不開馬修,也只有馬修可以給他溫情與親情,馬修被他的執着所打動,最後,帶着這個有點笨還沒有成長的小孩,心情沉重而又輕鬆的踏上了歸途。

這是另外一個讓馬修難忘的學生,一個“天使臉蛋,魔鬼身材”,這個用來形容一個女生的詞彙的主人竟然是一個男生,莫杭治,一個喜愛偷竊、屢次逃學而被公立學校開除了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在馬修的細心與驚訝中,莫杭治的音樂才華被充分的挖掘,因此他與莫杭治的母親也有了一段特殊的感情經歷,而這卻引起了莫杭治的強烈不滿。於是馬修就給了他一個小小的懲罰,當公爵夫人來聽合唱團的表演的時候,他,這個熱愛音樂的精靈莫杭治被排除在外,他孤單的立在那裏,眼神中充滿的哀怨與委屈,同時還有強烈的渴望。終於,在最後,馬修轉向了莫杭治,在馬修鼓勵與首肯的眼神中,莫杭治放開了歌喉,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感激,理解與信心。他唱出了心中的理想,他的歌喉征服了所有人,也證明了自己的天賦才能,此時,莫杭治封閉的心靈完全打開,最終他成就了自己的理想,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馬修與學生的故事有很多,他對於所有人都是寬容與鼓勵,同時不失時機的隨進應變與幽默風趣,將他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徹底的拉近。

其實很喜歡這部影片,很大程度上源於馬修令人倍感舒適的教育管理模式,對於即將走上教學崗位的我來說,啓發很大,對於經歷了各種教育方式的我來說,也深有體會。

這部影片,多了一份寧靜與溫情,給人無限的思考,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影片中充分的利用這點,莫杭治對於音樂與演唱的渴望,小佩皮諾對於親情與關懷的渴望,馬修對於孩子們期待自由的眼神中顯示出的無奈,馬修對於強悍蒙丹時更加犀利而堅定的眼神,孩子們看着窗外放的飛風箏時眼神中對於釋放青春,對於自由的渴望……

影片給我們最大的啓示就是,不要放棄書寫青春,每一個人,都渴望着成功,都擁有着夢想,教師,要爲學生的青春書寫規劃,無論學生是什麼樣的,都不能放棄書寫這些青春,不要打消他們對於夢想實現的渴望。對於學生,同樣不能放棄自己去書寫青春,自己的青春與夢想,要靠自己的努力來書寫。

所以,不要放棄書寫青春,即使是被放棄的“放牛班”的“惡魔”,即使是“池塘之底”也會綻放青春,也會擁有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13

教師是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教育不分國界,不分語言,不分種族,不分膚色。教育給我們帶來的溫暖,無處不在。

在法國的一個名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一個失意的音樂創作家,失敗的音樂家,失業的學監——馬修,給學生帶來了希望的春天。那是一羣問題少年,一羣失去家庭溫暖、同時又在校長的嚴格管制甚至虐待下畸形成長的孩子。面對這樣的教學對象,這位失意的音樂家,用自己的最真誠的心,給我們譜寫了一曲偉大動人的教師禮讚。

愛心

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羣體,更是播撒陽光的使者。熱愛學生,也是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的集中體現。“池塘之底”的孩子都是可憐的。他們有的是孤兒,像佩皮諾,失去了父母,然而每週六都還 在盼望着爸爸能來接他。他年紀小,孤苦無依,還 要受像蒙丹那樣的大孩子的欺負。還 有的是單親家庭,像莫杭治,單親生活讓他養成了孤僻的性格。他們都是些問題學生,而他們這些問題卻又都是社會,家庭給他們造成的。他們被送到這樣一個叫“池塘之底”的學校,他們受到嚴格的管理以及校長的虐待和處罰。他們的不幸遭遇造成了他們孤僻的性格,他們受的不公平待遇讓他們去設計傷害別人。面對這樣的學生,學監馬修,用他對生活的熱情,溫暖了每一顆孩子的心。

耐心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只是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都會有各自的發展特點。而科學的教育,必須要做到“在成熟的基礎上促進個性發展”,即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的發展。而這時,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較高水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更要求教師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個體,絕不能缺乏“耐心”。 電影中,在孩子們編歌詞取笑馬修時,他沒有懲罰學生,而是糾正孩子的音準;在孩子們隨意拋馬修的皮包而被校長髮現是馬修用善意的謊言讓孩子們免受懲罰;在莫杭治在黑板上畫馬修的肖像愚弄他時,馬修沒有用“行動——反應”原則懲罰他,而是用漫畫式的手法畫了莫杭治的肖像,一笑了之。我們在感嘆馬修的強力忍耐力的同時,也不禁向他投向了敬意!老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普通的個體,當然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當面對這樣的問題少年,馬修不僅瞬間將本應有的憤怒化成了微笑,更是耐心地教育孩子。雖然同是問題少年,但是他們卻有各自的問題與特點。馬修沒有“一視同仁”,而是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他成立了合唱團,並在最短的時間內給孩子們找到最適合的位置:低音,中音,高音,獨唱,副指揮。每一個人都找到了自己在合唱團的位置,他們的聲音也融爲一體。馬修用音樂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他用音樂開啓了孩子們的心靈之門。他發現了音樂奇才莫杭治,他儘自己的力量去培養,發掘莫杭治的才能,他給他開小竈,他讓他唱獨唱,他給他創造去音樂學校的機會,他的音樂改變了他的一生……

責任心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除了應具備文化素養與學科專業知識、教育理論知識與技能之外,還 應該具備職業道德素養。教師要“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甘於在教師崗位上無私奉獻”,而這個也體現了教師應具備的“責任心”。馬修在“池塘之底”的教學過程中,他不僅僅是在教育孩子如何唱好歌曲,更是在拯救孩子。他不是在實施教學,而更像是在挽救每一個幾乎失去自我的幼小靈魂。結果,他成功了。合唱團成功了,他的拯救事業也成功了。他給“池塘之底”的孩子帶來了人生的希望。記得影片最後,當馬修不得不離開學校的時候,那羣原本就天真善良的孩子,以一張張紙飛機,向他們的老師,致以了最真摯的敬意和留戀。而這也不僅僅意味着他們對馬修的不捨,更是他們追求自由、憧憬生活的美好願望。馬修離開以後,繼續給別人上音樂課,直到去世……教育是不分國界,不分地域的。馬修將他的一生奉獻給了教育事業。

愛心、耐心、責任心,是每一位辛勤的園丁所不可缺少的“心眼兒”。馬修老師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他獨特的教育理念,偉大的奉獻精神,鼓舞了我們站在教育前線的教育者們。而現實生活中,隨着教師負面新聞甚至醜聞不斷充斥網絡,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日漸成爲一個社會熱點話題。負面新聞所暴露出來的是目前教師隊伍整體“政治思想素質,師德水平不夠高”。隨着時代的發展,部份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政治思想素質不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要求,甚至有些教師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非但不能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更是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面對這樣不堪的現實,整治教師隊伍刻不容緩!這就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學生、教師自身多方面的積極配合。只有這樣,教師這個職業,才真正稱得上是“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

《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14

翻開你們的面容

閃耀的笑臉裏

埋藏着童話般的故事

不是遺忘了的

那雙關於天使的翅膀

不是世俗的

那塗鴉的誇張的妝容

池塘之底

邂逅你們的歌聲裏

是小小宇宙裏

爆發的時代

私奔

你們的夢想

走進放牛班的春天,走進池塘之底,那一羣孩子就這麼在這個炎熱的夏天走進了我的生活。一部小小的影片,不關乎很多的商業因素,沒有愛情的渲染,但是就是一種淳樸,一種關於寬容、關乎夢想的。一羣被世人厭惡的孩子,遇到一個天使一般的老師,從此他們的故事裏有了更多的浪花。而那一羣孩子,哪怕有一刻成了別人眼中的惡魔,在馬老師的眼中便成了最美的天使。瞭望他們人生未來的路,被人遺忘的他們,終於有人願意爲他們伸出援手,音樂給了他們自由的靈魂,引領他們走向了更加美好的未來。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一部純純的影片。

影片一開始,有一扇鐵門,鐵門內站着一個小孩,他是那麼的懵懂,他是那麼的純淨,父母過世了,他卻依舊願意等待着他們,因爲他人小,但是他的心裏希望充滿希望。希望在這麼一羣孩子眼中,但是絕望的眼神在校長眼裏,在那些終究無法走進他們內心的人的眼裏,他們呆在了池塘之底。馬修見到的是一羣調皮搗蛋的孩子,惡作劇的他們讓學監進了醫院。他像每一個新來的老師一樣對即將接任的孩子們充滿信心,他覺得沒有什麼無法改變。是馬修老師的信任、寬容、堅持、激情、愛心讓孩子們最終能夠放飛自己的心靈,找到生活的希望。

在這部影片中我最想談談的便是關於教育的問題。

這羣孩子從來都不會被校長肯定,哪怕他們做到了很好,校長也會弄覺得他們已經無法拯救。在這部電影中,學校用“行動-反應”式的懲戒方式去禁錮他們。這是一種缺乏人性關懷的教育體制,孩子們用他們更進一步的叛逆、調皮、孤僻來回應這種懲罰。對於問題學生校長始終是覺得唯有通過嚴懲纔可以維護紀律,其實這是一種以暴制暴的行爲。在我們現代的學校管理方式中,這也是一個問題,我們很多的老師或者家長也覺得以暴制暴是最好的方式,而不願意走進他們的內心,不願意去發掘他們。可是每一個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他們帶着天使的光環而來,只要我們願意走近他們,他們是可以走到最後的。校長沒有做到這一些,可馬修老師做到了。他始終覺得自己是可以感化他們的。他替孩子們承擔責任;對孩子們對他的惡作劇放在自己心裏;他保護着他們,不讓他們被懲罰;他在考試時給他們打手勢;他在宿舍陪着他們睡覺;他讓惡作劇的孩子去照顧傷者,他保守着他們的祕密,他願意去和他們溝通,願意去對他們充滿希望。讓師生關係那麼融洽,讓他的課堂那麼的吸引人。寬容是他對待過失的態度,一次次的努力爲他和孩子們找回尊嚴,也實現了夢想。其實過失本身也並非當事人有意的造成,一次善意的謊言,或許就此挽救了一顆沉淪的心。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每一個孩子們都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也許他們被稱爲“問題孩子”,可是他們的問題只在於他們的叛逆超過了周圍人的忍受,他們不是朽木,可他們曾被親人拋棄在思想的荒野。在學校大門被鎖上,當禁足室大門被鎖上。他們就這樣被放棄了。可是他們的光芒始終是無法遮掩的,馬修拯救了他們,發現了他們的閃光點,用音樂洗滌着他們的心靈。當指揮棒揮揚,你聽到了來自孩子們最美的聲音,他們的純淨感染着所有的人,連校長也忍不住玩起了紙飛機,他是不願意去走進他們,儘管他們真正的感染了他。那羣可愛的孩子在音樂裏閃耀的光彩是那麼的無法遮擋。他們的眼神裏充滿着希望,那是自己給自己的,音樂讓他們知道原來自己是那麼地不一樣,讓他們知道原來自己也可以是焦點,自己不是問題孩子,而是充滿了希望的未來。

馬修老師,永遠用他的敏銳的心靈觀察着孩子們。孤獨存在於每個孩子的心中,渴望被人關注卻被遺忘在角落裏,盡力的表現卻始終無人理睬。最終疲憊地放棄。選擇以放任不羈吸引他人的目光。不羈其實並非放任者的初衷。知道孩子們犯錯後的恐懼,讓孩子去守着受傷的老師,帶他去認識錯誤,而不是在禁足室裏去厭惡世俗;用委婉而不失孩子面子的方式讓其加入音樂組合;運用冷漠孩子的方式最後給他表現機會重拾信心......馬修老師寬恕孩子們的過去,放飛他們的夢想,如此簡單而又充滿意義的舉動。在馬修老師博大心靈的指引下,孩子們走出陰霾,放飛的歌感染着每個人,甚至是魔鬼般的校長。

困難是人生的必修課,微笑着去面對。不要忘記了你最初的出發點是什麼,因爲在最初的地方總是有着夢想的指南針帶領你走向你明媚的明天。馬修老師也許沒有大的成就,卻挽救了60顆無助的心。夢想的實現有時並不只體現在自己的身上,用夢想帶來光明也是一種成就。馬修老師用他自己對夢想的執着,帶領着孩子們的紙飛機走向更遠的路途,因爲夢想,他可以燦爛的微笑。因爲夢想,孩子們不再只是池塘之底,最終迎來了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的行爲讓我對即將要選擇的教師之路充滿了指示意義,因爲他讓我們知道,孩子們的春天,一個也不能少。

結尾,馬修老師帶走了小豆丁,而那鬱鬱蔥蔥的綠色便代表了無限希望!

《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15

剛聽到這影片的題目,有些不解,何爲“放牛班”在觀看影片後,才明白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係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羣放任自流的孩子,“春天”就是影片中這羣孩子碰到了一個善良幽默的教師,他帶領孩子們走出了一片新天地,給他們帶來了春天的期望。一部法國影片,中國博大精深的五個字翻譯後,一種隱喻恰到好處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義。

同時,這部溫情的電影給了我最直接的啓示:感動,震撼,反思。

一羣被認爲應當拋棄、放任自流的孩童,從新拾起了期望,從唱歌中找到自我的興趣,讓我感動;那些寫着孩子們離別祝福的紙飛機就在萬分恰當的時候出現,讓我感動;那個一開始就在門口等爸爸的佩皮諾最終在星期六找到了“爸爸”,讓我感動……當馬修孤獨離開時,那一隻只從窗口伸出的手,還有飄落的字條,讓我一下子落淚了。感動,更是因爲平凡的馬修那顆博大的愛心。

馬修他或許稱不上是一個優秀的音樂家,但他絕對是個好教師。他用不一般的愛心、信任、理解和真誠改寫了孩子們灰色的記憶,留下了歡聲笑語!使我震撼!他用音樂給予了孩子期望,引導他們走回正途,看到了自我的“春天“,使我震撼!藝術的力量如此巨大,讓多少冥頑的靈魂得到救贖。使我震撼!

從事教育工作也已經三年多了,這樣的孩子我也會遇到,尤其是班級裏平常調皮搗蛋的孩子,真的是讓人頭疼。有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也是狠狠的教訓他們,讓他們下次不敢犯錯誤。說實話,這確實有效果,但我卻發現,這些孩子已經失去了他們做爲孩子所應有的活力。我們跳過了在教育過程中的情感環節,直奔目標。我們強調了太多的是管理,教育反而從主角變成了配角。

蒼鷹能在天空中翱翔,因爲它有豐滿的羽毛;蝴蝶能在花從中起舞,因爲它有七彩的飛翼;海鷗能在大海上徘徊,因爲它有矯健的翅膀;幼兒時,那雙雙好動的眼睛對這世界的一切一切充滿了好奇,想象着未來是如何的--是有着花仙子的芬芳國度,是有着藍精靈的歡樂天堂,是有着阿童木的機械世界,還是有着小丸子的搞怪笑園每個孩子在他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天使,給我們帶來歡樂,帶來期望。(就如《三字經》中說的:人之初,性本性。)

但長大了又是如何呢爲什麼天使會變成魔鬼呢

原先,魔鬼是感覺被遺棄的天使爲了獲得關注的一種反叛,那並非他的本性。影片中的皮耶爾--擁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靈,是一個十分反叛的孩子,可是馬修卻看到了另一面:他在唱歌方面的潛力。然而馬修卻用自我愛心、信任、寬容、真誠將“魔鬼”拯救,慢慢的變回“天使”。可能那時孩子們的心靈,真的是在天堂了,因爲被認可,被肯定,被讚揚,或許他們真的是第一次找到了自我。再來想想我們的孩子,當他們因爲犯錯而戰戰兢兢的走到我面前的時候,批評、懲罰或許有效,但想想這並不是最好的辦法。我們應當看到:孩子們都有自我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我們怎樣去發現,怎樣去挖掘,怎樣去引導。我們作爲教師應當用發現的眼睛,去尋覓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或許我們教師每一次真誠的表揚,每一次的寬容,都會給他們一份自尊和自信。

作爲教師寬容和真誠真的很重要,“放羊班”的孩子找到“春天”跟馬修教師的真誠和寬容是分不開的。寬容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教育的智慧。學生之爲學生,就是因爲他們還是孩子,有缺

點,不懂事,甚至會犯錯誤。教師之爲教師,就在於我們年長於學生,涵養勝於學生。寬容能使我們看到歡樂的曙光,享受教育的過程,感悟人生的成長。僅有寬容,纔有真正的理解;僅有理解,纔有會心的溝通;僅有溝通,纔有真誠的信任。其實,無論這個世界多麼不樂觀,多麼灰暗,其實一些也只是僞裝的,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明白感恩,人人都可體會別人對他們的仁慈與付出。真誠的愛在世上是稀有的,但也是人間最寶貴的。每個人心中都渴望理解愛。馬修教師,一個懷才不遇的作曲家,一個在世間不被重視的窮教師。他所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至少重燃起一些孩子們心中的期望,看到了自我的“春天”。一位教師能夠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我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但並不是每一個教師都是偉大的。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我的人生路上能遇見一位好教師,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而做這種教師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像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再仔細想想我作爲一名教師我的價值又再哪我何嘗不學學馬修也用自我尊重、寬容、愛心、真誠去感動孩子們,去接納每個孩子,讓他們在自我的世界裏找到自我的“春天”,讓他們在自我的藍天中自由的翱翔,越飛越高!作爲教師我也渴望自我也能象馬修一樣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更期望在自我的教育事業中真正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