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中心九年級課件

九年級數學相似課件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1.66W人 

圖形在數學教學中也是很重要的一課,接下來小編爲你帶來九年級數學相似課件說課稿,希望對你有幫助。

九年級數學相似課件說課稿

今天,我的說課將分三大部分進行:一、說教材;二、說教學策略;三、說教學程序。

一、說教材

從教材地位、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學情分析、教學準備五個方面闡述

1、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教學內容是本章的重要內容之一。本節內容是在完成對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條件進行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從而達到對相似三角形的定義、判定和性質的全面研究。從知識的前後聯繫來看,相似三角形可看作是全等三角形的拓廣,相似三角形的性質研究也可看成是對全等三角形性質的進一步拓展研究。另外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還是研究相似多邊形性質的基礎,也是今後研究圓中線段關係的有效工具。

從新課程對幾何部分的編寫來看,幾何知識的結論較之老教材已經大爲減少,教材首要關注的不是掌握多少幾何知識的結論,相對更重視的是對學生合情推理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從這個角度上說,不論是全等還是相似,教材只是將它們作爲訓練學生合情推理的一個有效素材而已,正因爲此,本節課應重視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及有條理的表達。

2.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探索相似三角形、相似多邊形的性質,會運用相似三角形、相似多邊形的性質解決有關問題;

過程與方法方面: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並能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問題的基本方向及研究方法,滲透從特殊到一般的拓展研究策略,同時發展學生合情推理及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讓學生在探求知識的活動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其學好數學的信心。

3.教學重點、難點

立足新課程標準和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數學活動經驗,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相似三角形、相似多邊形的性質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①相似三角形性質的應用;

②促進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及有條理的表達。

4.學情分析

從七上開始到現在,學生已經經歷了一些平面圖形的認識與探究活動,尤其是全等三角形性質的探究等活動,讓學生初步積累了一定的合情推理的經驗與能力,這是學生順利完成本節學習內容的一個有利條件。

對相似形的性質的結論,學生是有生活經驗與直觀感受的。比如說兩幅大小不等的中國地圖,如果其相似比爲2:1,我們在較大的地圖上量出北京到南京的圖上距離爲4cm,問在較小的地圖上北京到南京的圖上距離是幾釐米?學生肯定知道是2cm,這個問題中學生又沒有學過相似形的性質,他怎麼會知道呢?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比例尺的理解實際上是基於生活經驗的。再比如說,如果你找一個沒學過相似形性質的學生來問他:“如果用放大鏡將一個小五角星的邊長放大到原來的5倍,則這個小五角星的周長被放大到原來的幾倍?面積被放大到原來的幾倍?”這些問題學生基本上能給出較準確的回答。其實這就是學生對相似形性質的一種生活化的直觀感受。

大家知道,源於學生原有認知水平和已有生活經驗的教學設計才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本節課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不能把學生當作是對相似形的性質一無所知的,而是應在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展開富有成效的教學設計。

5.教學準備

教師:直尺、多媒體課件

學生:必要的學習用具

二、說教學策略

從設計的指導思想、教學方法、學習方法三方面闡述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那麼如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又引導什麼,與學生如何合作?這就是我這節課處理教學設計時的指導思想。爲了更好地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地位,我打算從兩條主線進行教學設計:一是從知識研究的大背景出發,結合知識的生長點拓展延伸、合理整合、組織教學;二是從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出發,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本能體驗感受相似形的一系列性質的結論,並在此基礎上創設教學情境,組織教學。力圖將這兩條線索有機融合,行成完整的教學體系。

採取引導發現法進行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知識發生過程的教學,環環緊扣、層層深入,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用探索、發現的方法,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逐步形成技能。

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比直接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有:提出問題,感受價值,探究解決的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從特殊到一般的拓展研究方法等。以此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獨立性與創造性,逐步訓練學生由“被動學會”變成“主動會學”。

三、說教學程序

(一)類比研究,明確目標

師:同學們,回顧我們以往對全等三角形的研究過程,大家會發現,我們對一個幾何對象的研究,往往從定義、判定和性質三方面進行。類似的我們對相似三角形的研究也是如此。而到目前爲止,我們已經對相似形進行了哪些方面的研究呢?

生:已經研究了相似三角形的定義、判別條件。

師:那麼我們今天該研究什麼了?

生:相似三角形的性質。

設計意圖:

從幾何對象研究的大背景出發,給學生一個研究問題的基本途徑。從而讓學生自然明白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相似三角形的性質。

(二)提出問題,感受價值,探究解決

師:就你目前掌握的知識,你能說出相似三角形的1-2條性質嗎?並說明你的依據。

生:相似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根據是相似三角形的定義。

師:對於相似三角形而言,邊和角的性質我們已經得到,除邊角外你認爲還有哪些量之間的性質值得我們研究呢?

設計意圖:

我們常常會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但是作爲教師,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需要逐步培養的。此處設問就是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我希望學生能提出周長、面積、對應高、對應中線、對應角平分線之間的關係來研究,甚至於我更希望學生能提出所有對應線段之間的關係來研究。估計學生能提出這其中的一部分問題。如果學生能提出這些問題(如相似三角形周長之比等於相似比等),就說明他的生活經驗的直覺已經在起作用了。如果學生提不出這些問題,說明他的生活直覺經驗還沒有得到激發,我可以利用前面提到的放大鏡問題、大小兩幅地圖問題等逐步啓發,激發學生的一些源自生活化的思考,從而回到預設的教學軌道。

師:對於同學們提出的一系列有價值的問題,我們不可能在一節課內全部完成對它們的研究,所以我們從中挑出一部分內容先行研究。比如我們來研究周長之比,面積之比,對應高之比的問題。

師:爲了讓同學們感受到我們研究問題的實際價值。我們來看一個生活中的素材:

給形狀相同且對應邊之比爲1:2的兩塊標牌的表面塗漆。如果小標牌用漆半聽,那麼大標牌用漆多少聽?

師:(1)猜想用多少聽油漆?(2)這個實際問題與我們剛纔的什麼問題有着直接關聯?

生:可能猜半聽、1聽、2聽、4聽等。同時學生能感受到這是與相似三角形面積有關的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習心理學來說,如果能知道自己將要研究的知識的應用價值,則更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與研究熱情。

師:同學們的猜測到底誰的對呢?請允許老師在這兒先賣個關子。讓我們帶着這個疑問來對下面的問題進行研究。到一定的時候自然會有結論。

情境一:

如圖,ΔABC∽ΔDEF,且相似比爲2:1,DE、EF、FD三邊的長度分別爲4,5,6。(1)請你求出ΔABC的周長(學生只能用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求出ΔABC的三邊長,然後求其周長)

(2)如果ΔDEF的周長爲20,則ΔABC的周長是多少?說出你的理由。(通過這個問題的研究,學生已經可以得到相似三角形周長之比等於相似比的結論)

(3)如果ΔABC∽ΔDEF,相似比爲k:1,且ΔDEF三邊長分別用d、e、f表示,求ΔABC與ΔDEF的周長之比。

結論:相似三角形的周長之比等於相似比。

情境二:

師:相似三角形周長比問題研究完了,下面我們該研究什麼內容了?

生:面積比問題。

師:那麼對於相似三角形的面積比問題你打算怎樣進行研究?請你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與小組同學一起商量,給出一個研究的基本途徑與方法。

設計意圖: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從未見過的新情境、新課題。當我們遇到新問題的時候,確定研究方向與策略遠比研究問題本身更有價值。如果你的研究方向與研究策略選擇錯誤的話,你根本就不可能取得好的研究成果。而這種確定研究問題基本思路的能力也是我們向學生滲透教育的重要內容。所以對於相似三角形面積比的研究,我認爲讓學生探索所研究問題的基本走向與策略遠比解題的結論與過程更有價值。

(師)在學生交流的基本研究方向與策略的基礎上,與學生共同活動,作出兩個三角形的對應高,通過相似三角形對應部分三角形相似的研究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高之比等於相似比”的結論。進而解決“相似三角形的面積比等於相似比的平方”的問題。體現教材整合。

  (三)拓展研究,形成策略,迴歸生活

拓展研究一:由相似三角形對應高之比等於相似比,類比研究相似三角形對應中線、對應角平分線之比等於相似比的性質;(留待下節課研究,具體過程略)

拓展研究二:由相似三角形研究拓展到相似多邊形研究

師:通過上述研究過程,我們已經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周長之比等於相似比,面積之比等於相似比的平方。那麼這些結論對一般地相似多邊形還成立嗎?下面請大家結合相似五邊形進行研究。

情境三:如圖,五邊形ABCDE∽五邊形A/B/C/D/E/ ,相似比爲k,求其周長比與面積之比。

說明:對於周長之比,可由學生自行研究得結論。對於面積之比問題,與前面一樣,先由學生討論出研究問題的基本方向與策略——轉化爲三角形——來研究。然後通過師生活動合作研究得結論。

拓展結論1:相似多邊形的周長之比等於相似比;

相似多邊形的面積之比等於相似比的平方。

(結合相似五邊形研究過程)

拓展結論2:相似多邊形中對應三角形相似,相似比等於相似多邊形的相似比;

相似多邊形中對應對角線之比等於相似比;

進而拓展到:相似多邊形中對應線段之比等於相似比等。

迴歸生活一:

師:通過前面的研究,我們得到了有關相似形的一系列結論,現在讓我們回頭來看前面的標牌塗漆問題。你能確定是幾聽嗎?如果把題中的三角形條件改成更一般的“相似形”你還能解決嗎?

迴歸生活二:(以師生聊天的方式進行)

其實我們生活中對相似形性質的直覺解釋是正確的,線段、周長都屬於一維空間,它的比當然等於相似比,而面積就屬於二維空間了,它的比當然等於相似比的平方了,比如兩個正方形的邊長之比爲1:2,面積之比一定爲1:4。甚至在此基礎上我們也可以想像:相似幾何體的體積之比與相似比的關係是什麼?

生:相似比的立方。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教育心理學認爲:“源於學生生活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才更能讓學生理解與接受,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導致好的教學效果”;於新華老師在一些教研活動中曾經說過:“源於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數學直覺來展開教學設計,構建知識,發展能力,最終還要回到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上來,形成新的數學直覺。這纔是教學的最高境界。”

而我的設計還有一個意圖就是向學生滲透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的思想,讓學生體會學好數學的重要性。

  (四)操作應用,形成技能

課內檢測:

1.已知兩上三角形相似,請完成下面表格:

相似比 2

對應高之比 0.5

周長之比 3 k

面積之比 100

2.在一張比例尺爲1:2000的地圖上,一塊多邊形地區的周長爲72cm,面積爲200cm2,求這個地區的實際周長和麪積。

設計意圖:落實雙基,形成技能

  (五)習題拓展,發展能力

已知,如圖,ΔABC中,BC=10cm,高AH=8cm。點P、Q分別在線段AB、AC上,且PQ∥BC,分別過點P、Q作BC邊的垂線PM、QN,垂足分別爲M、N。我們把這樣得到的矩形PMNQ稱爲△ABC的內接矩形。顯然這樣的內接矩形有無數個。

(1)小明在研究這些內接矩形時發現:當點P向點A運動過程中,線段PM長度逐漸變大,而線段PQ的長度逐漸變小;當點P向點B運動的過程中,線段PM逐漸變小,而線段PQ的長度逐漸變大,根據此消彼長的想法,他提出一個大膽的猜想:在點P的運動過程中,矩形PQNM的面積s是不變的。你認爲他的猜想正確嗎?爲什麼?

(2)在點P的運動過程中,矩形PMNQ的面積有最大值嗎?有最小值嗎?

答: 最大值, 最小值(填“有”或“沒有”)。請你粗略地畫出矩形面積S隨線段PM長度x變化的大致圖象。

(3)小明對關於矩形PMNQ的面積的最值問題提出瞭如下猜想:

①當點P爲AB中點時,矩形PMNQ的面積最大;

②當PM=PQ時,矩形PMNQ的面積最大。

你認爲哪一個猜想較爲合理?爲什麼?

(4)設圖中線段PM的長度爲x,請你建立矩形PQNM的面積S關於變量x的函數關係式。

設計意圖:將課本基本習題改造成發展學生能力的開放型問題研究,體現了課程整合的價值。

  (六)作業 (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節課對學生的評價,更多的應關注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將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儘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並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提高思維水平。在學生回答時,我通過語言、目光、動作給予鼓勵與表揚,發揮評價的積極功能。尤其注意鼓勵學有困難的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發表自己看法,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

[九年級數學相似課件說課稿]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