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鄉村婚宴散文隨筆

本文已影響 2.38W人 

曉怡從上海回小山村辦婚宴。

鄉村婚宴散文隨筆

第一次見到曉怡,她還在鎮上讀初中。那天是週末,她回家。小小的個子,扎着馬尾,臉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她陪兒子玩耍,兒子叫她曉怡姐姐。隨後,她來杭州,便來家。兒子讓出自已的小房間,讓曉怡姐姐住。

曉怡家在富陽居仁村,村子三面環山,一條村路是連接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村路很長,約3公里,每次,曉怡都要走完這條路纔算到家。曉怡的家在村子中間,門前有一個小院,院子前面有一條小溪,溪水從山上流下來,時多時少,下雨後,偶爾也會有湍流不息。

居仁村是原123醫院方院長的老家。六百年前,村子從諸暨遷移過來,伴隨方姓繁衍。村西有棵古楓樹,至今存活。六百多年的樹齡,被方姓人奉爲神樹。村裏,歷代方家人,依靠着滿山遍佈的毛竹爲生,過着波瀾不驚的平淡日子。村子裏發生過許多故事,但最讓方姓人引以自豪的是,在清乾隆嘉慶年間,村子出了一個武舉人,方成謨。他從小練武,有一年,到杭州會考,考中武舉人。村子裏出了一個舉人,方姓人就將村子叫“舉人坑”,到了民國,爲了反對封建科舉制度,才改爲居仁村。

方院長是獨子,參軍後母親住在村子裏,村子都是方姓人家,攜帶着親戚輩份,相互照顧。曉怡家便是方院長家的一房親戚。

方院長是父親老戰友,每次來杭,我總是倒屣迎賓,一來二去,我便認識了曉怡的爸爸媽媽,兒子也有了曉怡姐姐。

曉怡爸爸是方姓人。曉怡媽媽是外姓人,孃家在山那頭的龍門古鎮。曉怡媽媽是翻過山頭嫁到了小山村。年輕時,曉怡媽媽長得非常漂亮,至今也能看到她依稀的臉龐。

曉怡在鎮上讀完初中後,便去了富陽城裏上高中,隨後又去了上海讀大學,上海海事大學畢業後,曉怡留在了上海,並找到了工作。

兩年前,曉怡從上海帶回了男朋友。他提出,要在小山村爲曉怡辦一場鄉村婚宴。曉怡爸爸收下了婚宴的費用,將餘錢退還了女婿。

鄉村婚宴,是由專門做婚宴的鄉村廚師掌勺,婚宴所用的食材,炊具,鍋碗瓢盆等等,都是由掌勺的師傅所帶領的團隊一併帶過來。但曉怡爸爸媽媽仍然忐忑不安,來得都是鄉親,全憑一張臉。

在鄉村辦婚宴,沒有富麗堂皇的大廳,沒有華麗耀眼的燈光,也沒有高貴的賓客。但鄉村,卻有城裏沒有的新鮮空氣,溼潤的泥土味,還有那些滿臉刻着皺紋的.山裏人,這是一場盛筵難再。

辦一場鄉村婚宴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曉怡爸爸在院子裏搭起了一個大棚,又在邊上搭了一個小棚。大棚用於吃,小棚用於燒。早上八點,廚師帶着四位配菜女工進入小院,開始着手準備。

蹄膀用開水氽過後,在鍋底放入糉葉,再將蹄膀分層碼齊,倒入熬好的汁,用小火燉四個小時。開鍋時,蹄膀的香味飄蕩在整個村子的上空。魚蝦必備,甲魚龍蝦也在其中。蔬菜卻是曉怡媽媽從地頭摘下的。廚師告訴我,每桌22盤菜,一個湯,價格僅僅是城裏酒店的1/3。下午三點,鞭炮齊鳴,新郎抱着新娘進入了村子,五點,婚宴開始。

鄉村婚宴不安排座位,大家隨意入座,雖然沒有城裏酒店擺盤精緻,雕花,刀功,但每一盤菜卻都實實在在。自已操辦婚宴非常辛苦,卻樂在其中,暖在心頭。吃得是一份溫暖,吃得是一份鄉情。

婚宴結束了。婚宴中,曉怡爸爸媽媽沒有像城裏的父母那樣,站在臺上,拿着話筒,對着大家講些祝福兒女的話語。他們一直忙碌着,面對剛剛迎來的親戚,轉身又要送走他們。喝酒的人似乎有點醉,但卻還能再喝點。吃飯的人也想再吃點,不知是否會再有一道菜上來。整個晚上,一盤又一盤菜發出地聲響,以及連同盤子飄浮出來得香味,一直從頭到尾在大家眼前忽閃忽閃。村子裏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這樣熱鬧了,該上學的人去城裏了,該上班的人也去城裏了,只有到了春節,該回來得終究會回來,不回來得,也沒回來。而今晚的婚宴,卻將方姓人留守在心裏的期盼發出了響聲。

喝酒吃飯的人漸漸散去,通明的燈光被關掉,只有村路上的路燈依然亮着,照射着村民回家的小路。十月,山村的夜晚已經有了寒氣,一擡頭,看見了滿天的星星,卻是滿滿祝福的話語。

早晨,山村被一層薄薄的晨霧籠罩,隨着公雞的一聲啼叫,村子裏的人開始了新的一天。參加婚宴的城裏人陸陸續續離開了村子。曉怡也將回去上海,她拉着他的手,走完了3公里,走出了小山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