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漢朝文化的主要特徵

本文已影響 3.41W人 

導語:漢朝文學是我國文學發展出現斷層後的再次興起。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漢朝文學的特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漢朝文化的主要特徵

兩漢文化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無論是過去或是現在都使東西方的現代文明人士崇拜和羨慕。但是兩漢文化的形成較之中國上古時代文化的形成是起步比較晚的,它的形成基礎則是以華夏文化爲核心,從西部到中原,在汲取了華夏八方百族的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形成並發展起來的。自漢高祖劉邦出生至漢朝的齊魯文化、中原文化、關中文化、北方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嶺南文化。這些文化的.產生與形成都是與其所處的地域及政治環境密切相關的,它代表着地方文化的區域特色。

(一)荊楚文化:是漢文化形成與發展的最基礎的文化類型之一。它主要分佈在長江中游的廣大地區,是當時劉邦誕育地區的本土文化。豐邑原爲宋國屬地,後曾在此設都(故豐縣有“漢高故里,古宋遺風”之稱)。

(二)齊魯文化:即儒學文化。其地域是以泰山爲中心的黃河下游地區。這一地區主要從事於農業和蠶絲織業,並因臨海而富於魚鹽之利,故而形成了這一地域的文化和習俗特徵。“其俗寬緩闊達而足智,好議論,地重,難動搖,怯於衆鬥,勇於持刺,故鄉人者,大國之風也”;“而鄒魯濱洙泗,猶有周公遺風,俗好儒,備於禮,故其民齪齪”。

對劉邦而言,荊楚文化、齊魯文化都是爛熟於心的,推崇與否都是因時勢而定的,表面上的好惡並不代表着文化層次的厚薄。確切地說,漢文化的很大成份來源於齊魯文化,即儒學文化。

(三)中原文化:即華夏文化。這種文化主要產生於黃河的中游地區,在這一地區有着突出的較文明的農耕文化,而且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均較爲發達,成爲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搖籃

(四)關中文化:即三秦文化。這種文化觀念產生和形成於黃河上游以及渭水流域,這裏膏壤千里,以田爲上好稼穡,多大賈,農耕文化形成較早。

(五)北方文化:亦即燕趙文化。這種文化觀念主要產生於北部的海河流域,包括春秋時期的趙國、中山國、燕國以及以北的地區。這一區域文化與中原文化有相同之處,且受塞外匈奴的遊牧文化的影響,顯得更加雄渾粗獷,奔馳豪放。

除了上述五種文化主體之外,還有巴蜀文化、吳越文化、嶺南越族亞文化等,都曾對漢文化的形成產生過一定的影響。同時更多的則是受後來漢文化的影響,形成了全國一統的“大一統漢文化”。漢朝建立前,中國廣大地區所存在的文化差異,極大地限制了區域交流和各項事業的發展。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李斯等人的倡導下,雖然對戰國時期“田疇異畝,車途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文化現狀進行了改革,但這項工作並非像戰爭那樣在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夠改變,而是要經過較長時期的潛移默化才能夠使八方文化融爲一體,諸子百家互相滲透,最終凝聚成中華民族的文化――漢文化。漢字、漢語、漢文化來自百族,又影響八方,對中華民族的鞏固和發展產生了千年不衰的深遠影響。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