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3.93W人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設計1

  教學目的要求: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設計

1. 反覆誦讀,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 聯繫學過的送別詩,進行比較鑑賞。

3. 背誦、默寫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教學目的要求1、3

難點:教學目的要求2

  教學課時數: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 導入課文

背誦《贈汪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導入

  二、學生自由讀古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三、說說讀這首詩的初步感受。

  四、講解古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從詩的標題看,這是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回贈之作。兩位詩友闊別多年後在揚州初次相逢,白於筵席上贈詩相贈,

劉乃作此酬答。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的心情。

詩的開頭一、二句回首往事,抒發感慨。

三、 四句用兩個典故表達迴歸之後的感受。

  五、六句以“沉舟”“病樹”自比,固然感到憂傷,卻又相當達觀。

末兩句點明瞭酬答白居易的題意。

 五、小結。

在這首詩裏,詩人抒寫長期貶居生活的艱辛和對世事滄桑、親朋凋零的傷感,含蓄地表達了內心的不平。但詩人並未

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以生動的藝術形象,表現出積極

進取的人生態度,揭示了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

  六、學生背誦學過的送別詩。

簡要說說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異同。

  七、當堂背誦、默寫這首詩。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理解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2、品析詩歌,感受詩人百折不撓的樂觀精神和偉大品格。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理解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感受詩人百折不撓的樂觀精神和偉大人格。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簡介詩歌寫作背景。

今天我們要學習劉禹錫的一首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藉此來認識一下這位不服輸不言敗執着而又樂觀的一代詩豪。

劉禹錫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永貞革新。失敗後,一再遭貶。寶曆二年(826年)冬,劉禹錫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對州最高長官的稱呼,相當於太守)任期滿,被召回京。返回洛陽途中,經過揚州,與蘇州刺史任滿罷職也回洛陽的白居易相逢。

兩人才華橫溢,經歷相似(被貶),他鄉相逢,格外興奮。在相逢後的一次酒席上,兩人詩詞唱和(席間唱和、相互酬答,是當時文人慣例的雅興和禮節)。白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一詩贈給劉禹錫,對他長期被貶表示同情。劉禹錫讀後便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酬答白居易。

 二、指導朗讀。

1、教師範讀、領讀全詩。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2、學生自讀這首詩,然後指名讀。

 三、結合誦讀,體會詩人感情。

1、請從前四句詩中各找出一個最能體現詩人情感的詞語,說說自己對它的理解。

淒涼:詩人蔘與改革,本是爲國爲民,誰料卻被貶到這荒涼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鬱悲涼。淒涼的不是“巴山楚水”這個地方,而是詩人的內心。

棄置:詩人這一被貶就是整整的二十三年,人生又有幾個這樣的二十三年啊?最可能有所作爲的一段大好時光就這樣虛度了,詩人感覺自己就像被朝廷拋棄了一樣,內心中的酸楚與痛苦簡直無法言傳。

空:詩人“懷舊”應該是懷念當初一同參與改革的舊友,可自己身處“巴山楚水”,又怎能與舊友相見,再三吟誦《思舊賦》又有何用?更何況這些舊友多受到迫害,很多已不在人世。一個“空”,隱含了詩人內心的無奈和對統治者迫害舊友的不滿。

翻:回到家鄉,本應該倍感親切,家鄉的人與物都是自己一生的眷戀啊。可二十三年的別離,家鄉變化太大了,已經無人相識。“翻”在這應該是“卻”的意思,寫出了自己回到家鄉恍如隔世的感覺,暗示自己被貶時間之長,這其中同樣滿含着的是酸楚與痛苦啊。

2、再讀前四句詩,讀出詩人心中的感情。(突出“淒涼”“棄置”“空”“翻”)

3、指導學生誦讀後四句詩,體會詩人情感的變化。(引導學生髮現:由沉鬱到昂揚)通過誦讀表現出來。

4、深入體會“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句,感受詩人豁達樂觀的胸懷。

導思:①詩句中“沉舟”“病樹”比喻什麼?“千帆”“萬木”又比喻什麼?②你是怎麼理解這兩句詩的?

提供劉禹錫的另一首酬答白居易的詩,進一步理解他的豁達樂觀胸懷。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劉禹錫

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

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惟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萬古到今同此恨,聞琴淚盡欲如何。

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

提供今人對劉禹錫這兩句詩的解讀材料:

人生何不是如此,生命擁有了青春和活力,人生填寫了奮鬥和收穫,必須要“榮歸故里,衣錦還鄉”。新的必然要替代陳舊,誕生與死亡都是一種痛苦,這種“痛苦”是生命永遠延續的催化劑,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

面對老去,應該釋放大度、無私、寬容和坦然;

面對青春,應當獲取拼搏,謙遜,珍惜和自律。

這纔是健康,發展,文明和生機勃勃的人類生命鏈。

這是我讀懂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後人賦予的'哲理: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的,腐朽的事物必然衰敗,新的事物總是要勝利的,我們不應只看到衰老的事物,更不應爲它們的死亡而感嘆,相反,應該把我們的希望寄託在新生的事物上面。

教師講解:

“寄浮游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茫茫宇宙間,你我只不過是一蚍蜉而已,我劉夢得今日雖已是“沉舟病樹”,可我之後,依舊千帆競發,萬物爭春啊!一個爲國家前途而遭受不白之貶長達二十幾年的人,還能淡定的說出這般理智的話,可見其內心是多麼的強大多麼頑強!多麼的積極和樂觀。後人對這一千古名句推崇備至,一是詩句中包含着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哲理,更重要的是他內心的豁達樂觀和不屈不撓不怕打擊的倔強意志。

5、“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怎樣理解詩句中的“長精神”?

引入劉禹錫的另兩首詩,進一步體會劉禹錫的頑強豁達精神。

因參與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動,詩人被貶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馬。10年後,被朝廷“以恩召還”,回到長安。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觀賞桃花,寫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 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以桃花隱喻暫時得勢的奸佞小人。於是詩人再度遭貶,一去就是12年。12年後,詩人再遊玄都觀,寫下了《再遊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發了自己不怕打擊、堅持鬥爭的倔強意志。“前度劉郎今又來”的不懈鬥爭精神,一直爲後人敬佩。“前度劉郎”也成爲流傳之今的成語

6、帶有感情的再讀後四句詩。

7、再讀完整的詩。引導學生注意詩中詩人情感的變化;前四句要讀的沉鬱艱澀,後四句要讀的昂揚樂觀。

8、完成下面的填空,對名句說出自己的味道與理解。

千年後你的一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輕叩我額頭

“當”地一彈

挑起迴音嫋嫋……我明白

————————————

————————————

  四、總結歸納。

劉禹錫通過這首詩感慨世事滄桑,抒發了被貶的悲憤,又表現了詩人對仕宦升沉、世事變遷的豁達襟懷。表現出劉禹錫對未來充滿信心,奮發昂揚地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熱情,體現了劉禹錫歷經磨難而百折不撓的樂觀精神。這就是劉禹錫。

 五、試背整首詩,結束本課學習。

 板書設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誦讀,瞭解詩歌內容——賞讀,體會詩人情感——回讀,共鳴詩人精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