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初中語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1.25W人 

 一、說教材

初中語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說課稿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中傳達了劉禹錫在經歷了二十三年的貶謫後,仍然表示要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出百折不撓的樂觀精神。通過此課的教學讓學生能夠理解當遇到逆境時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這些也於第五單元單元主題相契合。

《新課標》要求在古詩教學中,初中階段要達到讓學生“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因此本課教學從語言着手,引導學生欣賞其中美的內容和特點,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讓學生觸摸古詩中的情感基調。古詩語言精美生動,教學時要有效利用誦讀、想象等手段,抓住“情感”這一主線,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藉助想象、入境悟情,從而領悟詩意,體驗詩情,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二、說目標

1、反覆誦讀,理解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2、品析詩歌,感受詩人百折不撓的樂觀精神和偉大品格。

三、說重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課標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爲:

1、反覆誦讀,理解詩人的情感。

2、感受詩人百折不撓的樂觀精神和偉大人格。

 四、說教法

在古詩教學中,應該在創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基礎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爲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重新煥發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這節課我運用的教學方法是:誦讀法、想象入境法、聯繫擴充法。

五、說學法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相交流的活動過程。從認知的特點來看,初中學生愛問好動、求知慾強,想象力豐富,對直觀的事物感知較強,是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的階段,他們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現,因此,在學習法上,應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採取讓學生自己感受、大膽想象、自主探索等方式,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

  六、說教學過程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注重以下幾個教學環節的設計:

第一環節:導入,簡介詩歌背景。

爲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今天我們要學習劉禹錫的一首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藉此來認識一下這位不服輸不言敗,執着而又樂觀的一代詩豪。”接着向學生展示詩歌的寫作背景資料,進入本課的學習。

(在這一環節中,導入語的設計應該簡潔直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的目的,引發學生的共鳴。這個導入語還暗示了詩歌的主旨,對下一環節讀懂詩歌起到一定的作用。簡介寫作背景,是本課教學中必要的一個環節,否則詩人的情感和精神品質就不易被理解。這一環節,爲下一步的教學起到鋪墊的作用。)

第二環節:指導朗讀。

1、教師範讀、領讀全詩。

2、學生自讀這首詩,然後指名讀。

(這一環節以誦讀貫穿始終。誦讀是理解感悟的基礎,能使學生感受到作品的美,受到美的薰陶感染,同時增強古文言語感,提高品悟能力。採用不同形式誦讀,讓學生對全詩內容有整體的瞭解,利於把握全詩的情感,同時指導學生,讀好詩歌的節奏,讀出詩歌的韻律。)

第三環節:結合誦讀,體會詩人感情。

1、請從前四句詩中各找出一個最能體現詩人情感的詞語,說說自己對它的理解。

2、再讀前四句詩,讀出詩人心中的感情。(突出“淒涼”“棄置”“空”“翻”)

(詩歌是語言的精華,一字一詞間蘊含着幽微意蘊,跳蕩着節奏張力。這兩個教學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引導學生以語言解篇章,以語言繪形象,以語言激情感,以語言開智慧。然後再次迴歸誦讀,讀出詩人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美,提高對語言的感悟品析能力。)

3、指導學生誦讀後四句詩,體會詩人情感的變化,通過誦讀表現出來。

4、深入體會“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句,感受詩人豁達樂觀的胸懷。

(詩歌的後四句在情感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一環節的誦讀,是爲了讓學生來感受這種變化,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然後抓住重點詩句,讓學生去理解想象,進入詩人的內心,感受詩人豁達樂觀的胸懷和頑強不屈的精神,實現教學重點的突破。同時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說,發展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聯想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爲了引導學生對古詩名句的多元解讀,我向學生出示劉禹錫答和白居易的另一首詩,抽出其中的名句“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讓學生解讀,進一步感受詩人的豁達樂觀胸懷;之後,再向學生出示一份今人對這兩句是的解讀文字,引導學生對古詩名句的多元解讀,實現名句教學的重點突破,引導學生認識到其中包含的哲理。)

5、引入劉禹錫的另兩首詩,進一步體會劉禹錫的頑強豁達精神。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再遊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這一教學環節引入詩人的另兩首詩,同時簡介創作背景,使學生對詩人頑強豁達精神有進一步的認識,進一步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從作品走向生活,從情感走向精神,創建大語文的學習情景。)

6、帶有感情的再讀後四句詩。

7、再讀完整的詩。引導學生注意詩中詩人情感的變化;前四句要讀的沉鬱艱澀,後四句要讀的昂揚樂觀。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再次迴歸誦讀,始終抓住古詩文教學的根本,通過誦讀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節奏美、韻律美,發展閱讀能力,提高學習素養,培養學習興趣。)

第四環節:總結歸納,試背整首詩。

(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語文一科更是如此,只有背誦下來,纔可能被消化吸收,內化爲自己的東西。抓住背誦,就是抓住了學習的根本。爲促進知識的轉化,這中間插入一個補寫詩句的小練習,用優美的語言補寫出自己對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緊扣誦讀、咬文嚼字,輔以拓展延伸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深度解讀文本、感知情感、感受精神,輕鬆愉悅地進行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使學生獲取了知識,發展了能力,陶冶了情操,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說板書設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誦讀,瞭解詩歌內容

賞讀,體會詩人情感

回讀,共鳴詩人精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