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人教版八年級下《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

本文已影響 1.52W人 

 教學目標

人教版八年級下《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

一、學習古人豐富的情感;

二、欣賞詩詞曲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義。

三、欣賞詩歌的藝術魅力。

  教學過程

 一、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

(1)節奏;(2)重音;(3)韻腳 二、作者與背景介紹: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自稱爲漢代中山王劉勝的後人。貞元九年進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後又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檢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有《劉賓客集》,又稱《劉中山集》《劉夢得集》。

劉禹錫那樣講究書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時又對口頭文學的民間歌謠發生了新鮮事物感。他不但學會了唱民歌,還受了民歌的啓發,寫出了《竹枝詞》《楊柳枝詞》等耐人吟詠的好詩,創造一種新體載。終爲一代大師。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於敬宗寶曆二年(826)冬,罷和州刺史後,迴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刺史後也迴歸洛陽的白居易相會時所作。對“初逢”二字,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未見過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別之後,初次相逢。尚無定論。

當時淮南節度使是王播。王播在揚州設宴招待劉禹錫、白居易兩位詩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擊盤,吟詩一首,題爲“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四句,爲劉禹錫長期被貶的不幸遭遇鳴不平。劉禹錫從憲宗永貞元年(805)被貶,到寶曆二年,只有二十二年。由於作詩時已是歲末,預計次年春初才能到達洛陽,而且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後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乾脆稱爲“二十三年”,以求平仄協調,符合格律。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端,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答謝白居易。

詩的首聯,便表現出作者不同凡響的抒情才能。劉禹錫因積極參加順宗朝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而遭受迫害。在宦官和藩鎮的聯合反撲下,順宗讓位給憲宗,王叔文被殺,劉禹錫等被貶。他先貶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貶連州(今廣東連縣),調夔州(今重慶奉節)、和州(今安徽和縣),未離謫籍。朗州在戰國時是楚地,夔州在秦、漢時屬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貶地。劉禹錫沒有直率傾訴自己無罪而長期遭貶的強烈不平,而是通過“淒涼地”和“棄置身”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讓讀者在瞭解和同情作者長期謫居的痛苦經歷中,感覺到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心情,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讀詩思考:

  1、本詩各聯分別寫了什麼?

首聯:表現辛酸,憤懣不平 頷聯:悲悼舊友,感嘆變遷

頸聯:新貴得意,悲嘆身世 尾聯:意志不衰,堅忍不拔

  2、對過去詩人是怎麼看的?對現實詩人是怎麼表現的?對未來詩人是怎麼展望的?從中你覺得詩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3、拓展延伸:

模擬白居易與劉禹錫相逢,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然後表演。

 4、賞析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兩句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麼,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

 5、總結本詩的教學。

(1)詩歌中表達的憤激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陳代謝的自然哲理,以及現在對名句的新的理解

(3)對學生進行詩歌賞析的訓練,學習寫簡單的賞析文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