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

本文已影響 3.44W人 

  教學目的: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

1、詩歌中表達的憤激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陳代謝的自然哲理,以及現在對名句的新的理解

3、對學生進行詩歌賞析的訓練,學習寫簡單的賞析文章。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訓練體會詩歌表達的意境和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朗讀、賞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情景表演激趣,導入新課。

情景:小剛和小強是一對好朋友。初中畢業後,兩人都沒有考上高中。轉眼已經有三年沒有見面了。今天,在母校門口偶遇了,他們會有怎樣的舉動呢?請兩位同學上來表演一下。

(預設表演:握手、擁抱、互相打招呼;交流別後的生活;回憶當年的學習生活等)。

(設計此環節主要是想讓學生髮揮想象,發揮潛力,通過表演來導入新課的學習。)

  二、 詩歌背景介紹。

感謝兩位同學的精彩表演。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詩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板書)詩中也有兩位故人,他們是著名的詩人劉禹錫和白居易。

敬宗寶曆二年(826)冬,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後,迴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刺史也回洛陽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經歷遭遇,使兩人有了共同的語言。席間,白居易把箸擊盤吟詩一首,爲劉禹錫的長期被貶鳴不平。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千,因此,寫了這首詩,以答謝白居易。

  三、 解題。

酬,這裏是酬謝的意思。樂天,白居易的字。對“初逢”二字,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未見過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別之後,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種理解,現在尚無定論。我個人採用的是第二種理解。“席上見贈”是對白居易的詩的回贈之說。

  四、 聽錄音或教師範讀課文,師生共同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五、 發揮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一) 分組說話,生生互動。請每個同學在自己的小組裏,用優美的語言把頭腦裏想象的詩歌畫面描述出來,同學之間互相評價,互相學習,力求全面理解詩歌的意境。

(二) 老師作簡潔的詩歌賞析介紹,目的是幫助同學們深入地理解詩歌。

(這首詩歌的首聯直抒胸臆。劉禹錫因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而遭貶。被貶到“巴山蜀水淒涼地”,一去就是“二十三載”,其間苦楚可以想見。“淒涼地”和“棄置身”兩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之情表現了出來。頷聯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聞笛賦》,另一個是“爛柯人”。“懷舊”句表達了對受害的戰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鄉”句抒發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頷聯用典貼切,感情深沉。頸聯承頷聯而來。“沉舟”和“病樹”是比喻久遭貶謫的詩人自己,而“千帆”和“萬木”則比喻在貶謫之後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貴們。後來的欣賞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樹”自比了,而只採取這一聯所表達的哲理,來表明:沒落的事物就讓它沒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發展起來,社會在前進,前景無暇美好的道理。這種與詩人的理解不同的理解,並不奇怪,因爲時代不同,欣賞某一作品的感受和作者不同這是很自然的。,尾聯看似平淡,其實是點睛之筆。“長精神”三字,含義深刻,表現了詩人意志不衰,堅忍不拔的氣慨。)

板書:

首聯:直抒胸臆。 “淒涼地” “棄置身” 憤激之情

頷聯:運用典故。 《聞笛賦》 “爛柯人” 感嘆之情

頸聯:千古名句。 “沉舟” “病樹” 自比之意

尾聯:點睛之筆。“歌一曲” “長精神” 堅忍之慨

(三)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多遍。

  六、 學習詩歌的“藝術特色”,感受詩歌的結構美。

(詩中運用了層層遞進的手法,首聯自敘被貶的遭遇,爲全詩定下基調,頷聯悼念戰友,自己回故鄉的情景,使憤激之情更進一步深化,頸聯把自己的沉淪和新貴們的得勢進行對比,使自己的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尾聯急轉直下,以自勉、自勵來結束全詩。全詩言簡意深,憤激而不淺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悵而不頹廢,堪稱劉禹錫的代表作品。)

  七、 背誦大比拼。規定5分鐘的時間,看誰背得最快最好。請背得快的同學介紹經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