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八上語文《最後一課》優秀課堂實錄

本文已影響 2.35W人 

說明:《最後一課》是一篇短篇小說,比較淺顯易懂。這堂課採用複述整體感知課文、分析人物形象、瞭解文章的構思、理解若干有深刻含義的句子的教法,而分成四塊:1、複述課文,初步感知課文;2、走近人物,體驗喜怒哀樂; 3、開拓延伸,留下無盡思索。整個過程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八上語文《最後一課》優秀課堂實錄

複述,初步感知課文

師:上課。同學們好。

生(齊):老師好。

師:“最後”這個詞常常引發我們很多感想:會想到圓明園那最後的遺蹟,令人氣憤;會想到貝多芬那《最後的晚餐》,令人心酸;會想到影視作品《最後的格格》中的女子不幸、善良而又執着的精神令人感嘆。今天我們來學習《最後一課》,看會帶給我們怎樣的不同感受。

師:昨天已經佈置了預習作業,一是把課文讀兩遍,二是瞭解文章的寫作背景。首先嚐試複述課文,然後來有感情的朗讀令自己感動的情節。

生1: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所見所聞。

生2:上課的過程:上課前教室裏異乎尋常的情景。

生3:寫韓麥爾先生宣佈上“最後一課”後,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鎮上的人對這最後一堂法語課的紀念。

生4:寫上“最後一課”的動人情景。

生5:下課時韓麥爾先生的痛苦和無奈。

師:說得非常條理,可見預習的紮實。那麼我們再來閱讀重點情節,能不能從這這些字中讀出些味道來?

師:誰來說一說?(對一舉手女生)好,你來說。

生:我讀出遺憾之情。

師:遺憾?什麼遺憾?

生:應該是……再也學不到法語的遺憾。

師:很好。還有嗎?(叫另一生)

生:裏面也有珍惜吧。最後一課了,平時沒好好學,今天可要珍惜珍惜。(生笑)

師:(笑)這也是失去才知珍貴吧。還有同學要說嗎?

生:好像還有一種……恨。

師:恨誰呀?

生:反正是……又恨自己,也恨敵人。恨自己平時沒好好學,恨敵人佔領了自己的家鄉,不讓自己學法語了。

師:嗯,這麼隱蔽的情感都讓你捕捉到了!(生笑)

師:你說的這個“同情”,是不是有前面提到的“遺憾”之意?

生:我說的這個“同情”是指小弗郎士對韓麥爾先生的。韓麥爾先生在這裏教了四十年的書了,自然對這裏產生了濃厚的感情。課文第22段有這樣的話:“四十年來,他一直在這裏,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學生……他親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繞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頂了。可憐的人啊,現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叫他怎麼不傷心呢?何況又聽見他的妹妹在樓上走來走去收拾行李!--他們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所以,小弗郎士對他的老師充滿同情。

生:讀最後一個有關韓麥爾先生的情節,描寫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讀出了韓麥爾先生的愛國情感。

師:說的好,有理有據。

(這是本堂課的第一部分。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通過對課文有關細節的的品讀,讀出不同的味道,切入點雖小,但展現的天地卻大,可以看出學生能從不同角度探討問題。)

走近人物,體驗喜怒哀樂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那麼他們誰是主人公呢?今天我們來辯論:正方是小弗郎士,反方是韓麥爾先生。並考慮在你心目中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請用一兩個詞來概括。

(學生展示)

生:我認爲主人公是小弗郎士,文章開始就寫他“貪玩”,因爲小弗郎士當時不會分詞時就不想上學,要到野外去玩玩,也可見他不怎麼愛學習。

(接着老師分別就學生概括出的“幼稚”、“懂事”、“愛國”、“有同情心”等詞一一點出、強調後學生說明理由)

生:我找的是第12段的“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麼一回事!”從“那些壞傢伙”就可以看出小弗郎士對普魯士兵的無比憎恨!

生:我找的是第21段的“我心裏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這句話表現了小弗郎士對普魯士禁止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的生學法語的行爲的無比憎恨之情。師:好。我們知道,其實鴿子事實上不可能用任何語言唱歌。小弗郎士之所以這樣想,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幼稚天真的孩子天性,另一方面更是表達了他內心那種憤怒的情感。這位同學的理解非常正確。

生:我找的是第17段:“可是開頭幾個字我就弄糊塗了,我只好站在那裏搖搖晃晃,心裏很難受,頭也不敢擡起來。”這句話表現了小弗郎士的難受和羞愧的心情。生:我找的是第23段的“聽到他古怪的聲音,我們又想笑,又難過。”從這個句子中可以看出小弗郎士天真幼稚的天性。

師:是的。小弗郎士畢竟還是個孩子,聽到古怪的聲音,自然而然就想發笑。而“難過”則顯然是因爲……

生:是因爲上了這一課後,連這古怪的聲音也聽不到了。

生:我找的是第24段“……,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我覺得這表現了小弗郎士對韓麥爾先生的無比崇敬之情。

師:非常好。正因爲小弗郎士內心對韓麥爾先生有着崇敬之情,纔會覺得他形象高大。

生;我找的是第20段:“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裏可以看出小弗郎士上課非常投入,全神貫注。

師:是的。小弗郎士以前覺得語法難,現在卻“挺容易”,其原因就在於他今天認真學習了。

師:剛纔許多同學都談了自己的發現和收穫,我們也在交流中慢慢了解了小弗郎士。那麼,你有沒有發現,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前後發生了哪些變化?你瞭解變化的原因嗎?同學們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合作,解決這個問題。

師:好,哪位同學發現了小弗郎士的變化?

生:小弗郎士開始學習是不專心的,後來變得愛學習了。

(師板書:學習:不專心 熱愛 )

生:小弗郎士開始對課本是討厭的,後來則是捨不得了。

(師板書:課本:討厭 捨不得)

生:小弗郎士開始是浪費時間,後來變得珍惜時間了。

師:怎麼看出來?

生:第14段說“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說明他以前浪費時間,不用心學習;第24段說“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忽然”一詞可以看出他學習認真,也就是珍惜時間。

師:很正確。還有變化嗎?

(師板書:時間:浪費 珍惜)

生:對韓麥爾先生,小弗郎士開始是害怕的,後來則是尊敬他了。

師:對。其實不僅是尊敬,還有同情、理解、崇敬。

(師板書:韓麥爾先生:害怕 尊敬)

生:對普魯士兵,小弗郎士開始是喜歡,後來則是憎恨。

(師板書:普魯士兵:喜歡 憎恨)

師:好的。我們找到了很多小弗郎士的變化,你能不能選用幾個詞概括一下他的變化?

生:小弗郎士由天真貪玩變得懂事、愛學習了。

生:通過我方同學們找的有關小弗郎士的句子,可以看出本文寫的最多的小弗郎士,通過寫小弗郎士的變化體現了主題,所以說小弗郎士是本文的主人公。

師:好了,我們終於比較全面地認識了小弗郎士,再來看看反方的理由。

生:在課堂上的主角就是韓麥爾先生,通過寫韓麥爾先生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刻畫了這個人物,並體現了主題,下面請我們組的同學具體闡述。

生:寫他很嚴厲,韓麥爾先生有一把大戒尺,總是拿着敲桌子,說“靜一點,靜一點”,另外小弗郎士也說“忘了我挨的戒尺”,說明韓麥爾先生還打過小弗郎士。

(接着老師就學生概括的“可憐”、“愛國”、“認真”“不負責”等詞一一提示學生找出理由。)

師:嗯,我們也認識了韓麥爾先生。雖然寫他的筆墨很多,但是都是通過小弗郎士的所見所聞來寫的,所以我自己認爲小弗郎士是主人公。通過分析,我們還會發現,韓麥爾先生與小弗郎士似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

生:愛國。

師:對,愛國。國難當頭,忠誠服務了四十餘年的老師與調皮厭學的學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表現出對失去的國土深深的敬意和對侵略者的憎恨。這種愛國之情跨越時空與地域,感動了無數讀者。這也正是此文震撼人心之所在。不過,具有愛國之心的這兩個人似乎不是很完美,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他們身上的不足呢?

生:我覺得人無完人。小弗郎士其實也挺可憐的,就像我們班上的一些同學,基礎不好,想學也學不好,所以總是擔驚受怕,怕老師提問。(生笑)

生:雖說韓麥爾常常讓學生丟下功課澆花,去釣魚的時候,乾脆就放學生一天假,有點沒有遵守老師的紀律,但我覺得也是很可愛的。我想他釣魚的那一天,學生都喜歡。(生笑)其實這樣的老師更有人情味。最根本的是,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一點也不含糊,他的內心深處對祖國對法語充滿深情,所以,我們也不會計較他的那些小小的不足了。

(這是本堂課的第二部分:走近人物。小說以塑造人物爲主,點滴細節可以折射出人物品性,可見人物性格的豐富性。)

體驗反思,結束語

師:對。現在我們知道,最後一課,不光是小弗郎士懂事了,更是喚醒了小弗郎士的愛國熱情。那麼,同學們,你是否從小弗郎士身上得到了什麼對你有益的東西?

(師出示投影7。生思考。)

生:我們應該抓緊時間,認真學習,長大以後報效祖國。

生: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否則就會後悔莫及了。

生:做任何事,只要認真去做,就會成功的。

生:我們應該像小弗郎士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

師: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我國東三省之後,也是不遺餘力地大肆推行日語教學。他們都是出於同樣的目的──在軍事佔領之後開始語言文化的侵略奴役!思考下面的問題:

1、假如你是當時將被奴化的學生中的一個,你會怎麼做?

2、你對漢語有了那些新的認識?

生:我會恨敵人,起來反抗,不會學敵人的語言。

生:與敵人巧妙的鬥爭。

生:積極參加反抗敵人的鬥爭,儘自己最大的能力。

生:學好我們祖國的語言,因爲語言不僅是我們的交際工具,更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徵。

師:是的。要表現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其實並不難,學好我們祖國的母語--漢語,就是愛國。希望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漢語吧!因爲漢語,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豐富美妙的語言之一。它記載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負載着輝煌燦爛、浩如煙海的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努力學好祖國的語言,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神聖職責。

教學反思

《最後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說,由於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爲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瞭解法國文學的教材。對於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多年來已經累積大量的思路。如何在一堂課的時間裏把這篇文章完整的呈現給學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種參考資料,我所要達到的目的是一課一得,於是我推翻原來的種種設想,主要從小說三要素入手,把重心放在分析人物形象上,通過分析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情感的前後變化,展示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感,並且由此聯繫我們國家的歷史,激發學生的熱愛自己祖國的熱情。

因爲要把人物分析作爲課堂的重點,所以我要做的就是課堂引導學生從人物描寫的各種手法去分析人物形象,爲此組織了一次辯論。

在辯論中的人物分析中,由於課前關於人物描寫的準備,學生也能找到課文中相應的語句。通過最後一課前後人物情感的變化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分析完人物形象後,爲了引起學生的共鳴,提到與最後一課社會背景相似的我國的一段歷史:日本對於我國東北三省的文化侵略。與我們自己國家歷史聯繫,這是理解課文情感的一個契機,更貼近我們自身,學生也更能感同身受。最後作爲拓展。

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爲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課文表達的愛國情感,把人物情感變化的分析作爲本課的重心是準確的。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已經能夠較好的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然而真正的共鳴並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這與學生對我國的那段歷史瞭解不多有關。

原來設計本課教案時,從教材,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做了詳細的思考,然而卻忽略了學生這一關鍵的要素,備課過程考慮更多的是教師要怎樣講解,怎樣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變化,創設那些情境的問題,但是卻忘了學生針對問題會有什麼樣的反應,課堂上學生的展示不夠理想,教師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教師的評價不夠到位。在這次的實踐中,對於教材的分析,對於課堂的設計,還有對於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等方面我的感受很多,會激勵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加努力,上出高效、充滿語文味的課。

《最後一課》課堂實錄(二)

教學目標及重點:

1、理清故事情節,感悟小說主題。

2、分析人物形象,學習描寫方法 。

3、品味文章語言,體會詞句含義。

一、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給同學們一首詩,請你們用心傾聽,告訴我,詩人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感情?(打開課件:我愛這土地 艾青)

生:(閉眼傾聽)詩中抒發了詩人熱愛土地,熱愛祖國的感情。

師:大家說得很對,只要是有良知的人,對自己的祖國都包含一種濃的化不開的深情,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借獨特的形式來傳達這份深情,中國詩人艾青借詩來傳遞這種愛;法國小說家都德用小說來傳遞這份情。這節課我們走進都德的《最後一課》

生:打開課本

二、瞭解文體、確定目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