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中語文《漁父》優秀課堂實錄

本文已影響 2.97W人 

  一、課前激發,確立課題

高中語文《漁父》優秀課堂實錄

師:很高興和屯溪的同學一起探討交流大家都知道孫悟空,但不一定關注過他的聽課狀態《西遊記》第二回有記載說,孫悟空聽講的時候,是“抓耳撓腮,眉花眼笑”看到此種狀況,祖師就問他爲何如此悟空答曰:“弟子誠心聽講,聽到老師父妙音處,喜不自勝,故不覺作此踊躍之狀”我很希望同學們能夠像孫悟空一般聽講,悟空沒有像他的同學那般老老實實,因爲老老實實是通往平庸的寬廣坦途其實,課堂就是師生所過的一場精神生活“讀到精神飄沒處,更無真相有真魂”,師生之間,能夠用精神的華彩將彼此照亮,就是好課!

(學生做課堂的真正主體,此種狀態不僅僅只是學生的一種語文課堂狀態,還應該內化爲學生的一種生命狀態此種精神的樹立,着實不易,是教師一節課一節課逐漸呼喚出來的語文課堂,打開並塑造學生的精神世界,是最佳的“教藝”學生聽後,眼睛中閃現出光芒這也是學生的“動”)

師:課題《漁父》,大家都看到了通過這節課,同學們想和老師交流什麼問題呢?

(學生沉思片刻,有人舉手)

生:我很想了解屈原和漁父各自代表怎樣的人生道路,我們該進行怎樣的選擇

生:我想了解楚辭的主要特點

師:兩個同學講得都很好,還有同學有其他想法嗎?大家贊成研討這兩個問題就鼓掌通過,反對,就拍拍桌子(沒有學生拍桌子)好,那我們今天就探討這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爲主,兼顧第二個問題還需注意的是,《漁父》是一首散文詩,要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感知形象

(將課堂的自主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自己確立研討的內容,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也是教師遊刃有餘把握教材的一種體現品味語言,是語文課得以深入的重要媒介和基礎)

  二、研討屈原與漁父的第一次對話

師:屈原與漁父的對話是層進式的對於層進式的對話,我們該從哪裏看起?開頭,中間,還是結尾?

生:從開頭

(給學生以必要恰切的提示,幫助學生把握研討的方向與層次)

師:那請一位同學讀一下原文,看看屈原是以怎樣的狀態出場的

生:“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師:面對屈原如此景況,漁父怎麼說的,話語之間是何語氣?

生:“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對屈原好像有取笑的意味

師:對屈原有取笑的意味,從文中哪些關鍵語句體味出來的?

生:“何故至於斯?”從這個反問句裏體會出來的

師:“斯”在這裏指代什麼,“至”又有何意味?

生:“斯”在這裏指“江潭”,“至”有到達、淪落的意味

師:體味得好!“斯”除了指代地點“江潭”“澤畔”,還有其他指代的意思嗎?

生:還可指屈原“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的狀況

師:是啊!三閭大夫是屈原在懷王時擔任的要職,掌管楚國屈、昭、景三姓貴族漁父以赫赫之職稱代屈原,有調侃取笑的意味另外,誠如同學們所言:別有意味的是“斯”,“斯”既指江潭,又指“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至”,有淪落的意味整體體味語氣,雖不乏同情之意,調侃取笑之意亦有這是漁父對屈原的第一次發問:從巍巍廟堂何以至寂寂江潭,從冠冕軒軒的三閭大夫何以至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的江湖散人?屈原是如何作答的?

生(一位男同學隨口輕柔地讀道):“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師:將“舉世”“濁”“獨清”“衆人”“醉”“獨醒”加重,體味屈原作答時的心境,再讀一遍

生(此男生再讀一遍,效果比第一次好許多):“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師:通過“讀”,我們不僅要將屈原喚出來,更應該將自我喚出來一個男生,應該理解什麼是蒼勁沉鬱與悲歌慷慨語文課,就是期望將一個人喚出來!你,現在有些地方就已經被喚出來了對屈原的答語,同學們如何理解?

生:屈原很堅強,決不妥協屈服

生:屈原很執著,不輕易改變自己的志向

生:屈原就是流放,也要保持自己的清醒

師:大家說得都好!屈原的每一次回答,都讓我的心隨之震撼一次!舉世之於我,衆人之於我,屈原將自己放在整個世界的對立面去了不僅是一個庸君,幾個奸臣小人,而是所有人這個對峙因爲極不平衡,所以才震撼人心屈原就像《亮劍》中的那個斷臂之後獨身一人衝入日軍陣中的連長屈原的偉大,即體現在這種對峙之中他的失敗,就因爲他選擇對立的立場而不曾屈服!在這樣的一種抗爭與對峙中,屈原展現出的自我形態、分裂形態、掙扎形態、高貴形態和詢問形態,構成了楚辭中熠熠生輝、粲然奪目的最美篇章這樣的對峙構成了世間壯麗巍峨、奇絕偉岸的人格風景與精神絕唱!剛纔有位同學說,想了解楚辭最主要的特色,屈原的生命華章就構成了楚辭最光豔的特徵

(學生真正的精彩,往往是在教師的精彩之後激發綻放而出的教師的精彩是學生精彩綻放最豐厚最肥沃的養料與澎湃的動力學生的精彩不僅僅因教師課堂設計的精緻所致,更是由教師人格的召喚所致教師的自我剖析,與文中屈原的精神狀態合二爲一,教師自身已然和教材渾然一體,教師自身成爲了站着的、活動着的、呼吸着的教材)

  三、研討屈原與漁父的第二次對話

師:屈原的答語表明了社會不容、自我不入的生命處境對此,漁父又有何建議?

生:漁父引用聖人之言,希望屈原不拘泥於外物,順應濁醉的世間,隨波逐流,共同混世

(學生的回答很精彩,抓住了問題的本質教師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以引導)

師:是這樣的屈原的第一次回答,核心便是:不容不入漁父針對屈原所陳述的狀況,拿出了既容且入的混世之法此法一出,所有的問題便迎刃而解混世法是最徹底、最根本的解決方案,多爲世人所用那麼,漁父是混世之人嗎?這個問題暫且存疑,我們後面解決我們現在先看:屈原認同此種方案嗎?他是如何作答的?我們請同學誦讀一下此段

生(一位女生舉手,朗聲讀來,語勢鏗鏘,輾轉有力):“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師:你讀得好,把屈原內心的沉痛與激越充分表現出來了問個問題,你是個女生,爲什麼要選擇讀這麼男性化的句子,而且還讀得這麼好?

(給學生以切實的追問與鼓勵,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在課堂的細微點滴中,才能看出教師是否關注學生這個人)

生:我爲屈原的精神所深深感染,所以願意讀!

師:是啊,每次讀這幾句話,我都爲之落淚!我雖做不到屈原這樣,但我一直不失一顆真純的景慕之心屈原這段迴盪不已的生命交響曲是由三大句子構成的,兩個強而有力的反問句,中間夾着一個死亡句,你如何看這樣的句式安排?

生:第一個反問句是從身體感受的角度發出的,愛好潔淨,不願受到污濁的沾染,是人之常情屈原在此基礎上,將其上升到精神的層面

師:那爲什麼將一個死亡句放在其間?

生:爲了求得精神上的純淨,屈原甘願獻出生命

師:是啊,屈原說:“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皓”就是“白”,用在這裏不多餘嗎?你如何理解?

生:“皓”是一種有光彩的潔白

師:好!皓,確實是一種有光彩的潔白,是潔白之至也何況“皓皓”連用,何況“皓皓”相聯綴再以之狀“白”在這裏,屈子將自身提煉爲純然的一片皎白,既大且明,既剛且堅我爲同學們將屈原的這段話再讀一下,大家再次感受

(教師配樂範讀)

師(小結):面對漁父提出的既容且入的混世之法,屈原的答語其實是:身體不容,精神不入屈原的死就是他的不死,屈原的失敗表現出的正是他的強大!

  四、研討屈原與漁父的第三次對話

師:面對屈原的回答,漁父也表明了自我的觀點下文中哪句話最能體現漁父的觀點,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漁父的問題是個複雜的問題,且學術界亦有多樣的說法教師提問的角度與層次,起到了化難爲易、循序漸進、漸入佳境的教學效果)

生:“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滄浪”是美麗乾淨的自然,漁父是個隱者,他想脫開渾濁的社會,隱居於此

(此句的喻託之意,在學術界存有多樣說法學生答得很妙,教師備課當充分深入,切不可以一己之認識,以一家之認識便斷然否定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處理,很可以見出教師備課的態度與功力)

師:說得好!那麼,漁父與屈原對於渾濁的社會,採取的態度與方法有何不同?

生:屈原是寧赴湘流,葬於江魚腹中漁父是濯我纓,濯我足

師:你抓住了關鍵字“葬”與“濯”漁父在提醒屈原,出世之路的要旨不是“葬(湘流)”,而是“濯(滄浪)”,用江湖與田園濯洗心靈,壯大生命那你們說,漁父是混世的嗎?

生:漁父用混世法探試屈原,如若漁父果真是混世的,那他又何必獨守江湖

師:講得真好,大家爲他鼓掌這段話有一處矛盾,不知同學們是否關注到了:前面有“鼓枻而去”,後面又有“遂去”走就走了,難道“走”還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嗎?

生:前面的'“去”是漁父的假走,因爲他還有自己的隱士哲學要告訴屈原講完後,漁父纔是真走所以,第二個“遂去”是真走

師:“遂去,不復與言”一語省略了主語,你以爲主語應該是誰?

生:主語是屈原,屈原聽見了,但他的心志不能改,因此去了

生:主語是漁父,漁父徹底說完了,因此去了

生:主語既是屈原,也可以是漁父,因爲他們都沒有什麼要說的了

師:大家講得真好!所以段首漁父“莞爾而笑”是什麼意味?

(這個問題,似乎應該在此段開始的時候就問,但那時條件準備不齊全,問出來不會有好的效果)

生:既對屈原的說法表示贊同欣賞,又有自己的想法

師:講得真好!屈原用湘流與濁醉的社會決鬥,漁父用滄浪與濁醉的社會絕交把影子投在水裏的,都患有潔癖基於這樣的基礎,他們才能相遇並展開如此深刻的對話屈原是勇者,漁父是隱者如若再加之此前漁父爲試探屈原而說到的混世法,全文一共爲我們提供了三種處世法,你會選擇哪一種呢?

生:我哪條路都不選,我選擇第四條路

師:第四條路,那是怎樣的一條路?

生:改革!

(學生的自然生成,出乎教師的意料,足以震撼人心!)

師:找到的這第四條路真是太好了,你是中國的希望我代表所有聽課的老師向你鞠躬表示敬意!(教師鞠躬)我一直覺得這個世界的未來與我相關,我們渴求未來的世界變好變美,那我們首先就要在教育上培養出這樣的人來!你在課堂中爆發出的是高貴的思想!

  【執教感言】

在課堂設計中,我們一直習慣關注“技”,不太重視“人”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將學生的精彩單純安置建立在精妙完美的課堂設計上我們教師對於課堂成功的追求,一直沉浸在“技”的研究與探求中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就是課堂設計大師其實,在學生面前顯現綻放一個真實的人,一個有感受力的人,一個能流淚的人,一個生命跳蕩奔涌的本真的人,一個不斷思考的人,對於學生的影響與建設將起到更爲深刻和巨大的效力與作用我們對於學生,不能僅僅將他們當做工作對象;教師則冷靜嫺熟地運用“技”、把握“技”、實現“技”、創造“技”我們的課堂,不能總是期待這樣的狀況:教師按時上課,鈴聲一響,準時下課不多一言,不少一語,處處恰到好處我們的教師猶如一臺精巧的機器,在課堂的把握與駕馭上完美無缺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師也是活生生的人,人與人之間,不僅需要“技”,更需要真實、坦誠、熱情與生命力的發揚真正的語文教師,不應該僅僅是上語文課技能、技巧、設計之大師,他更應該展現給學生的是:一個很語文的人,一個真實的人,一個有血肉有熱愛有文化有教養有思想有靈魂的人,一個敢哭敢笑敢打敢拼敢愛敢恨的人!

語文課是關涉“人”的課,教育的核心魅力在於提升人與改變人只有“人”才能激發“人”,只有“人”才能真正教育“人”,只有“人”才能培養“人”!以人育人,是教育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條規律“人”的魅力是無窮的!

探討究竟該選擇屈原與漁父哪條路的時候,一個學生坐在座位上,高聲喊出了第四條路——改革之路——的選擇這說明,雖是短短的一節課,但學生的思路被激活了這是一個富於創造的真正關乎中國未來與前途的精彩生成它完全出乎我的預設,在課上我爲她鞠躬致意,我爲該生大聲叫好!語文課,不僅是知識課,更不僅僅是學生閱讀與寫作的技能技巧課語文課,應當生成思想,撞出人格我們的語文課,該把“人”培養出來這個“人”不僅是技能技巧的,更是精神的、創造的

忽視並進而想擺脫教師素養,來談教學改革與教育質量的提升,到頭來恐怕只能變成一相情願的空洞夢想“人”就是“事”;想成“事”,先養“人”所有的著名戰例,都是名將的個性使然,都無法複製所有的好課,都是教師的個性使然,是課堂與學生的生成使然,也都無法複製教育的智慧是撞出來的,不是複製出來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