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高二語文《孔雀東南飛》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1.6W人 

背景音樂《梁祝》,學生進到教室就能感受到氣氛,待學生坐定後,教師啓發:同學們說說這支曲子演繹的是什麼故事,這個故事爲什麼能流傳至今?

高二語文《孔雀東南飛》教案

學生談論後,踊躍發言,並總結爲四點:選材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愛情,有生命力;結局是悲劇式,有撼動力(儘管有化蝶的尾聲);作家一定被其感動,有感而發,有傷感義;主人公爲愛情作堅決的抗爭,有警醒義;

師:那麼,我們今天要學一篇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歌《孔雀東南飛》(出示幻燈,背景是溫暖的夕陽下,有兩棵蒼勁的松柏置於兩邊,一對戀人相依坐在一起)

師:請同學們以最快的速度讀完全詩,我們交流一下心得,好嗎?

生快速讀完,討論完交流(交流很積極)基本達成共識:此詩讓人感動(二人對感情的忠貞);讓人氣憤(家長的無理刁蠻);讓人有戒:怎樣不讓悲劇重演;讓人有悟,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師:讀完本詩,你想了解或儲備哪些知識,想提高哪方面能力?

學生思考,提出如下問題:

1、編者爲什麼要將此文編入教材?

2、本詩與前後代的詩歌有何不同?

3、人物通過什麼形式完成勾畫?

4、詩歌開頭和結束段落有何意義?

前兩個問題學生通過討論,明確本詩在形式上和內容和表現手法上的特點(解答的第一題,學生聯繫了作者的創作意圖)

生1:本詩與《詩經》和《離騷》的詩不同,它有敘事過程,有情節,有鮮明的人物

生2:詩經的詩短小,四言形式;離騷的詩,長短相間,多用兮字

生3:在手法使用上,《詩經》多用賦比興,《離騷》多用賦比,本詩對其有繼承和發展

生4:我們學本詩,既能瞭解敘事詩的特點,又能知道漢樂府詩形式的特點,還能瞭解人物的性格

師小結並出示幻燈

師:提到敘事詩,同學們說說情節(按時間順序)吧;提到人物,同學們想想都有哪些刻畫方法,本詩主要用的是哪種方法,有何作用(討論)(分工解決一個問題)(討論熱烈,發言踊躍)

講故事的同學存在順序不當的問題,其他同學予以指正;人物刻畫的方法統一爲對話描寫(有同學提出用其他描寫方法不可嗎?)(討論:對話僅僅是對話嗎?)(明確對話與人物的心理、情感、觀念、情緒的關係,對話可以反映人的性格)

師出示幻燈,將據情節作成的畫面展示給學生(學生很好奇)(繼而品頭論足有說像有說不像的)師:猜猜我們要做什麼?

生有說要評價畫面,有說要繼續講故事,有說找課文對應內容——————

師與生商討找課文內容,讀出人物性格(學生很投入)

學生對朗讀者進行評價,談到作者的感情,人物的感情,朗讀者的感情的把握

師肯定並拓展:解決上面同學提出的用別的方法刻畫人物問題,進行效果比較(展示幻燈比較並得出結論)

師:我們先看看老師爲片頭所選的背景圖,好還是不好?爲什麼?(不求答案統一,只要理解這是一種願望和祝福便可)學生又由此舉出了好多作品這樣的例子(《梁祝》的化蝶,《藥》的墳頭的花環——————)師導到浪漫主義手法。

師:我們課後做下研究好不好?生:好。

題目是

1、《羅密歐與朱麗葉》與本課比較閱讀

2、焦劉二人的死有其必然性嗎?(任選其一)

案例分析

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爲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學生要成爲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主體作用:

⑴要用探索法、發現法去建構知識的意義;

如學生對“梁祝”和“孔”詩的比較,讀後對課文從形式到內容的把握和提出的問題,是學生探索思考的結果,不但鞏固了舊知識又激發了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渴望。

⑵在建構意義過程中要求學生主動去搜集並分析有關的信息和資料,對所學習的問題要提出各種假設並努力加以驗證;課堂上學生對中國傳統詩歌的把握、比較,對作者和編者寫作意圖和編輯意圖的揣測和驗證過程恰好說明這一點。而且作業題的選擇從形式到內容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⑶要把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儘量和自己已經知道的事物相聯繫,並對這種聯繫加以認真的思考。“聯繫”與“思考”是意義構建的關鍵。如果能把聯繫與思考的過程與協作學習中的協商過程結合起來,則學生建構意義的效率會更高、質量會更好。協商有“自我協商”與“相互協商”兩種,自我協商是指自己和自己爭辯什麼是正確的;相互協商則指學習小組內部相互之間的討論與辯論。本課中學生提出的人物刻畫方法能否替換成其他形式,對幻燈畫面評價和意圖把握的討論,就是通過與舊知識的聯繫,認真思考的結果。速讀作品後的心得交流是聯繫家喻戶曉的梁祝故事遷移的結果

教師要成爲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以下幾個面發揮指導作用:

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開課的音樂導入、學生對詩歌學習目標的參與、教師結合作品情節所做的幻燈,在一定意義上起到了這個作用。

⑵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繫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情景的創設,從教學行爲上講,它可以是以語言、文字、聲像、動作呈示爲主的呈示行爲,也可以採用以討論、問答爲主的問話行爲。從形式上看,可以是真實的反映,也可以是網絡上的虛擬。課堂上學生朗讀(配合畫面)就是爲學生提供情景的一個手段。

⑶爲了使意義建構更有效,教師應在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協作學習(開展討論與交流),並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之朝有利於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引導的方法包括:提出適當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要啓發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去糾正和補充錯誤的或片面的認識。本課中教師的幾次點撥:情境誘導、新舊聯繫、感悟課文、遷移擴展,輔助的討論,幫助學生總結規律。通過互評,澄清了認識。

綜觀此課,授課效果極佳,是建構主義理念下的大膽嘗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