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六年級上冊《伯牙絕弦》課堂實錄

本文已影響 1.9W人 

課前文字遊戲:

六年級上冊《伯牙絕弦》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做一個詞語遊戲。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詞的組成結構。(板書:楊柳依依)你能照樣說一個這樣的詞語嗎?要求後面兩個字是疊字。

生1:白雪皚皚。

生2:流水潺潺。

生3:其樂融融。

生4:春風習習。

生5:書聲琅琅。

師:(出示:清風 明月皎皎 楊柳依依 芳草萋萋 炊煙裊裊 流水潺潺 春雨瀟瀟 白雪皚皚 雲霧濛濛 霞光灼灼)有沒有注意,這些詞語都是描寫什麼的?

生:這些詞描寫的都是美麗的景物。

師:平時有意識地積累,一定對我們的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揭題導入:

師: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讀到的《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與我們平時讀到的文章不一樣。有時,我們也把文言文簡單地稱爲古文。與古文相比較,我們今天常見的文章就叫白話文。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能夠開始喜歡古文,喜歡古文特有的味道。我們先來讀一讀這個故事。

二、整體讀文: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大聲讀,按照自己的節奏,至少讀三遍,有生字的地方或者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

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文言文的朗讀跟現代白話文的朗讀不一樣,光讀通順了、讀流利了還不行,還要讀出文言文特有的節奏和韻味。現在再讀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學生再讀課文。

師:請一個同學讀。

指名一生讀課文。(該生讀得通順流利)

師:真是不簡單!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老師沒有做任何講解,就能讀得這麼通順,這麼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再指名一生讀課文。

師:真好!我最欣賞她讀的三個地方。第一個地方:“善哉,峨峨兮泰山!”還有一個地方:鍾子期必得之。“必得之”強調得好!第三個地方: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讀得好!看來同學們讀課文沒問題了。現在齊讀課文,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放慢節奏試試。

學生放慢節奏再讀課文。

三、初解絕弦。

師:讀得越來越有味道。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雖然我們沒有讀了百遍,但七八遍已經有了。那麼文章的意思是不是自見了呢?是不是都理解了?好,考一考你們:文章的題目——伯牙絕弦,怎麼解?

生:伯牙從此不彈琴了!

師:好一個從此不彈琴了!“絕”怎麼解?

生:“絕”就是斷絕。

師:“絕”就是斷絕,“伯牙絕弦”就是伯牙斷絕了琴絃。但是這個同學剛纔卻直接說伯牙從此再不彈琴了。他解釋得真好!他不是機械地按照下面的註釋進行翻譯,而是變成了我們現在能夠理解的、經常在用的表達方式來說,看來他是真正讀懂了題目的意思,他真會學習。我們學習文言文就要這樣學會變通。

師:文章的題目就提到了伯牙絕弦,那麼文章中還有哪些地方也提到了伯牙絕弦?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這裏也提到了伯牙絕弦。

師:文章的最後一句也提到了伯牙絕弦。這裏的絕弦僅僅是把琴絃弄斷,不再彈琴了嗎?它意味着什麼?它向世人宣告了什麼?

生:宣告了他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知音了。

師:他永遠地告別了彈琴,徹底地放棄了彈琴。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裏的絕弦不是一般的絕弦,實際上是在向世人宣告他將永不彈琴,徹底地放棄彈琴!我相信如果我們繼續讀課文,你就會對“絕弦”這個詞乃至對這篇文章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再解絕弦。

(一)何謂知音。

師:現在再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讀懂了,還有哪些地方沒讀懂?

生: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意思是說,伯牙非常擅長彈琴,鍾子期非常喜歡聽伯牙彈琴。

師:這裏的“善”字怎麼解?

生:擅長,喜歡。

師:真好。有沒有注意這個“善”字在文章中出現了幾次?

生:四次。

師:每一次出現都是一樣的解釋嗎?

生:不是。善鼓琴,善聽,“善”都是善於,擅長的意思。

師:後兩個“善”字?

生:感嘆詞!

師:感嘆詞?但我們解釋的時候不能直接解釋成“感嘆詞”,要善於變通啊!

生:這裏的“善”就相當於“啊”!

師:有不同意的嗎?

生:“善哉”就是“好啊”!

師:“善哉”就是對別人表示讚歎,“哉”是一個語氣詞,相當於現在的“啊”,“善哉”就是“好啊”!既然“善哉”是表示讚歎,我們變通一下,用現在的表達方式,肯定不只“好啊”這一種方式,我們還可以怎麼說?

生:我們還可以說“真棒啊”!

師:你也真棒啊!

生:真行啊!

生:不錯啊!

生:了不起啊!

生:真厲害啊!

生:妙極了!

師: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裏的“善哉”可有多種解釋,不論是“好啊”還是“妙啊”,還是“棒啊”還是“行啊”,都表示讚歎。我們看出來了,四個“善”字用法不一樣。古漢語中一個字有多種用法,在我們現代漢語中也往往有這種現象

生: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意思就是:伯牙在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了高山,曲子中彈出了高山的感覺,鍾子期就說:“太好了,就像泰山一樣高大,就像泰山一樣巍峨!”

師:你理解得非常棒!我也忍不住要對你說一聲“善哉”!同樣,後面一句你應該也能讀懂啊!

生:“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了流水,鍾子期就說:“真棒啊!就好像江河一樣光大!”

師:其他同學有沒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生:我對他有補充。這兩句話說明伯牙彈琴的技藝很高超,他心裏想到什麼,他的曲子中就能夠透露出什麼來。

師:他能夠用琴聲表達自己的情懷,的確是“善鼓琴”。

生:我也看懂了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的時候,他想到了泰山巍峨和江河遼闊,表現了出來,鍾子期就聽懂了伯牙的意思,好像他倆心靈相通一樣,可見鍾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師: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那麼我們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的確是善鼓琴,鍾子期的確是善聽呢?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我從這兩句看出了伯牙的確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志在流水,曰——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師: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就彷彿看到了——

生:我就彷彿看到了威武高大的泰山!

師:於是你就怎樣讚歎?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現在你還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就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我就彷彿看到了長江黃河!

師:於是你就怎樣讚歎?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師:真好。伯牙善鼓琴,我們的資料中也說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爲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請你充分發揮想象力!

生:還會表現鳥語花香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秋天落葉滿地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無邊無際的藍天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春天繁花似錦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冬天雪花紛飛,白雪皚皚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秋風習習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清晨朝陽四射、霞光灼灼的壯麗景象。

生:還會表現春天楊柳依依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春雨綿綿、詩情畫意般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鳥在枝頭歌唱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春天竹子拔節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秋天果實累累的景象。

師:好!作爲一個善鼓琴的人,作爲楚國有名的音樂家,正如同學們所說,他的琴聲一定表現了很多很多動人的情景。(出示課件)

師:他的琴聲一定還表現了那徐徐清風——

生: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潺潺流水,瀟瀟春雨,皚皚白雪,濛濛雲霧,灼灼霞光!

師:現在你們都是鍾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

生:善哉,徐徐乎若清風!

師:真是一個善聽的子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

生: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師:也是一個善聽的子期!我們都是鍾子期,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鍾子期曰——

生:善哉,依依兮若楊柳!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鍾子期曰——

生:善哉,萋萋乎若芳草!

師:志在炊煙——

生:善哉,嫋嫋兮若炊煙!

師:志在流水——

生:善哉,潺潺兮若流水!

師:志在春雨——

生:善哉,瀟瀟乎若春雨!

師:志在白雪——

生:善哉,皚皚乎若白雪!

師:志在雲霧——

生:善哉,濛濛乎若雲霧!

師:志在霞光——

生:善哉,灼灼乎若霞光!

師:好一個善鼓琴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子期!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

生:知音!

師:(板書: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

生:知音!

(二)相遇相知:

師:伯牙當時已經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在遇到鍾子期之前,他還會缺少讚美嗎?

生:不會!

師:不缺少讚美,那他爲什麼獨獨把子期看作知音?

生:因爲伯牙想到什麼子期都能知道。

師:那別人呢?

生:而別人就感受不到伯牙內心深處的感覺。

師:也就是說,不能真正聽得懂伯牙琴聲的妙處。

生:別人的讚美都是空虛的讚美,並沒有真正的瞭解、懂得伯牙內心深處的感情,沒有聽得懂伯牙彈奏的曲子的韻味,而鍾子期懂了,所以伯牙就把鍾子期視爲知音。

師:你能設想一下別人那些空虛的讚美是怎樣的讚美嗎?

生:別人會說:伯牙,你真厲害!真不愧是我國有名的音樂家!

師:可是伯牙的琴聲到底好在哪兒,卻說不出來,所以這樣的讚美是空的,是不着邊際的。

生:別人的讚美始終是膚淺的,是表面的,根本說不出哪裏好,只是說你好,沒說出哪個部分好,而鍾子期卻說出他的哪個地方好,理解得很深!

師:那你說別人的那些膚淺的讚美到底是怎樣的讚美?

生:伯牙,你的琴聲真是太美了,沒有人能彈出這麼美的琴聲!

師:儘管這樣的讚揚是很高的評價,但這樣的讚美卻沒有像鍾子期這樣真正道出伯牙琴聲的妙處。所以這樣的讚美是膚淺的,是毫無價值的。

生:別人都知道伯牙是有名的音樂家,所以聽到別人讚美,就都覺得伯牙的琴聲一定是非常棒的。

師:別人讚美就跟着讚美,卻並沒有真正聽出美在何處,所以這樣的讚美也是沒有什麼價值,是嗎?

生:鍾子期是最能體會和了解伯牙內心深處是通過音樂表達自己的意思,而別人卻沒能做到,所以伯牙把子期視爲自己的知音。

師:也就是說只有鍾子期能真正聽得懂伯牙琴聲的妙處。可以想象,在遇到鍾子期之前,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去說——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當他鼓琴志在流水,也沒有人能像子期那樣去說——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師:當伯牙聽到那些毫無價值的、沒有意義的、空虛的、膚淺的讚美的時候,他是一種什麼心情?

生:一種很失望的心情!他看到來聽他彈琴的人中沒有一個人真正懂得他琴聲的韻味。

師:他的內心充滿了失望!

生:他還有一種無奈!因爲他想表達的情緒的高潮部分卻無人能夠聽懂,因此他感到無奈!

師:他感到一種無人能夠理解的無奈!

生:我想伯牙這時候肯定感到寂寞,因爲他想到聽他彈琴的人都是非常庸俗的人,不能真正聽懂他內心所想,因爲他感到寂寞!

師:他一定是寂寞的,有道是曲高和寡!

生:伯牙一定是很憂鬱、很失望,充滿渴望的!因爲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理解他的內心深處是怎樣想的,因此他十分渴望遇到一個跟他心有靈犀的人!

師:心有靈犀可能是對知音最好的註解。正如這個同學所說,那時候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種渴望,他渴望遇到一個真正的——

生:知音!

師:那時候的伯牙心中一定千萬次地發出一種呼喚,他呼喚什麼?

生:我的知音,你到底在何處啊?

師:然而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俞伯牙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生:俞伯牙的心中一定是心潮澎湃的!

生:很快樂的,一定要在音樂事業上走得更遠,一定要有成就,是鍾子期帶給他的希望。

師:因爲有了知音,他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憧憬。

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欣慰的,因爲終於有了一位真正的知音。

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興奮的,因爲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師:俞伯牙的心中一定是感慨萬千,這萬千的感慨又彙集成一句話,他一定會對鍾子期說什麼?

生:他一定會說,知我者,乃鍾子期也!

師:知我者,子期也!傳說,俞伯牙與鍾子期之間有着深厚的情意,伯牙曾爲等待子期在江邊的船上苦苦地守候了一夜,而子期也把伯牙視爲兄長,最後一次相見兩人依依不捨,灑淚而別。此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

生:我覺得不只是音樂方面的知音,他們已經是一對生活上的知音。

師:他們已經成爲一對人生的知音!

生:我覺得鍾子期和俞伯牙不僅是音樂上的知音,是生命中的知音。因爲鍾子期能在俞伯牙的琴聲中知道伯牙的心情,十分關心俞伯牙,所以我覺得他們是生命中的知音。

師: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相遇絕不僅僅是音樂方面的心有靈犀,他們的相遇是一顆心和另一顆心的相遇!

生:他們有一種心靈上的交流。伯牙是善於彈琴的,他總是能把他的心情表現在琴聲裏面,而這時鐘子期在旁邊默默地聽着,能夠努力使自己領會琴聲的精神,所以不管在任何方面他們都能夠互幫互助,這對於俞伯牙來說應該是一種很大的快樂和幸福!因爲有這麼好的知音在自己身邊!

師:這真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而那樣能夠完全瞭解自己的知音,在我們的人生路上,如果能夠遇到,真是太難得了。知音歡聚,一定是一幅非常歡樂、非常融洽的場面,是嗎?現在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請同學們感受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

生:(飽含深情地讀)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這個同學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歡聚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歡樂!的確,多麼歡樂的相聚,多麼難忘的時光!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三)知音之死:

出示句子,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這是怎樣的痛苦,這是何等的決心!伯牙怎麼就會認爲世再無知音了呢?

生:伯牙認爲鍾子期是他的知音,除了鍾子期沒有人能理解他,所以他就終身不復鼓了。

師:伯牙覺得除了子期再也沒有別人了,是嗎?

生:我覺得他們之間已經建立了一種非常深刻的友誼,子期死後,伯牙就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人來作他的知音了。

師:世再無知音,子期一死,他的心也跟着死了。

生:因爲只有子期才能聽懂伯牙的心聲,聽懂伯牙心中在想什麼,子期一死,伯牙就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

師:在遇到子期之前,伯牙聽到的讚美都是虛的,不着邊際的,膚淺的,是嗎?

生:俞伯牙和子期的關係是很好的,就像親人一樣,而子期一死,伯牙感到非常痛苦,所以他的心也跟着死了。鍾子期給他帶了希望,結果子期一死,俞伯牙對生活也絕望了,所以他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了解他的人了。

師:說得真好。在伯牙看來,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第二個人了。伯牙不由得會想,當他鼓琴志在高山,再也無人能像子期那樣贊他——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志在流水,再也無人像子期那樣去讚歎——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師:子期死了,伯牙的心也跟着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不堪承受。這樣沉重的打擊,這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後以一種最爲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這“終身不復鼓”的僅僅是琴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生:他在斷絕琴的同時也斷絕了他在音樂道路上輝煌的前程!

師:音樂所帶來的樂趣全都斷絕了。

生:伯牙在斷絕琴絃的時候,同時也斷絕了他的心絃!他認爲已經沒有人能真正懂得他,所以他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把自己給封閉起來了。

師:好一個斷絕心絃!絕得不僅僅是手上拿的弦,絕的分明是自己的心絃!

生:伯牙在斷絕琴絃時也斷絕了對未來的希望和嚮往。

師: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都因此而斷絕了!

生:伯牙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他的人生,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再也沒有一件事情能夠引起他的注意,沒有一件事情能夠引起他的希望,能夠點燃他的希望之火。

師:也就是說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向整個世界關閉了心靈的大門。

生:我覺得還斷絕了他的快樂!因爲以前鍾子期聽他的琴聲,子期都能聽得出伯牙琴聲的好處,現在鍾子期去了,伯牙感到非常傷心!

師:所有的快樂都隨着子期的離去而化爲泡影!伯牙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希望,斷絕了快樂,斷絕了對一切美好事物的追尋!只留下一片無邊無際的'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你再讀讀這句話。

生:(齊讀)子期死,伯牙謂世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死的不是別人,而是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知音。而這個知音一死,在這個世界上就再也沒有這樣的知音了!再讀這句話。

生:(齊讀)子期死,伯牙謂世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五、回味絕弦:

師: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傳說,俞伯牙與鍾子期是在江邊相識。當時,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邊聽見,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二人從此成爲知音。無奈,月由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鍾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後,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對子期的墳墓,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聽琴的情景——

出示課文(伴低沉悲涼的古典音樂),師生共讀課文。

師: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

出示短歌,師範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師: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想到與子期在一起的種種歡樂,又怎能不加倍地想念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呢?再讀課文——

學生讀課文。

師: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這正是——出示下列詩歌學生再讀: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師: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可能我們並不缺乏聊天說笑、吃飯娛樂的朋友,但要找到真正心靈相通的知音卻是難上加難。子期一死,世再無知音,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

學生再讀課文。

師: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難受嗎?面對伯牙的痛苦與絕望,你想對他說什麼?也許你想勸勸他,也許你想安慰他,也許你還想讚美他,也許你還想到了別的,將你的想法寫下來。

學生寫,教師巡視;交流:

生:在茫茫人海中,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相遇是老天的安排,俞伯牙一種子期爲指引是多麼短暫啊,他們的故事流傳千古!

師:好一個流傳千古!

生:伯牙,我理解你此時的心情。你沒有了心靈依靠,我也替你難過,沒關係,我相信人生還是會有知音的。伯牙,你振作起來吧,我們都看着你,振作起來吧!

師:聽你的聲音,我知道你是一個善良的孩子,你理解伯牙,勸伯牙可以尋覓人生的第二個知音!

生:伯牙,知音卻難得。你的知音離你而去,這種痛苦是常人不能想像的,不能理解的,願你考慮再覓知音,這也是子期盼望的。

師:你也覺得俞伯牙可以再覓知音!

生:俞伯牙,你不要再傷感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再找到知音的,我覺得人生有一個知音已經是很難得,我現在就有一位知己,我很珍惜,也很快樂。你不能這樣消沉下去,人生的路還很長,你要好好走下去,在音樂方面再創輝煌!

師:祝賀你,找到了一位自己的知音,你很快樂,是嗎?

生:伯牙,我十分同情你,月有陰晴圓缺,他的死也許讓你感到非常難過,但我想如果子期還活着,也一定不會贊成你摔琴絕弦的。他一定希望你在音樂方面再創輝煌!

師:你覺得如果子期在世,也一定不會希望自己的知音俞伯牙這樣消沉、絕望,是嗎?看來你是真正理解了知音的含義。

生:俗話說,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你和鍾子期雖然是音樂上的知音,生活上的知音,生命中的知音,心靈上的知音,但是總有一天會分開的,所以你不必太過悲傷,振作起來吧!

師:你覺得人生在世,聚散乃是家常事,是嗎?那麼,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心打開,不必把整個心靈關閉,人在任何時候都要走一條寬闊的路!

生:伯牙,別難過了。子期一死,但你們真正的友誼留下來了,雖然知音難覓,但是曾經有這樣一個知音與你爲伴,你應該知足了!

師:子期雖死,俞伯牙與鍾子期的這段動人的故事,卻並不因爲子期的死,也並不因爲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它的光彩。我們現在不是在讀、在品、在討論這個故事嗎?聽了剛纔同學們的看法,我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又何嘗不在苦苦尋覓自己的知音呢?知音不分年齡,你分職業,不分性別,不分階層,雖然知音的範圍如此廣泛,但並不意味着人人都能成爲我們的知音。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知音難求,如果我們擁有自己的知音,那是命運的恩賜,那是人生的幸運,應該備加珍惜;但假若沒有知音,或者和伯牙一樣曾經擁有知音但最後失去了知音,我們也可以把尋覓知音作爲一種人生的追求——也許我們最終依然是一無所獲,但幸福往往不在結果,而在於尋求的過程之中。所以我希望同學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場悲劇,我們更應該從這個故事中見證一份人生的美好,感受一份人生的溫暖……再讀讀這個故事。

學生再讀課文。

六、深悟絕弦:

師:對知音的尋求是超越時空的,每個時代的人都忍不住發出知音難求的感嘆。兩千多年來,伯牙子期的故事不僅在民間廣爲流傳,在各種正史典籍中也均有記載:《呂氏春秋》、《列子》、《警世通言》(課件出示)。關於這個故事,人們有讚歎的,有遺憾的,更多的人思緒萬千。但是沒有人能夠否認這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俞伯牙和鍾子期已經成爲知音的代名詞。後人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這首樂曲的名字就叫《高山流水》。現在讓我們一起欣賞這一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樂曲請學生欣賞)

師:這一段動人的樂曲後來成爲我國十大古典名曲之一。而這段伯牙絕弦的故事,不同的人看問題的眼光會不一樣,現在的我們和將來的我們看問題的眼光也會不一樣。那麼,我們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答案,當然也可以留在以後的人生中慢慢去思考,去品味。最後讓我們伴着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

學生再讀課文。

師:這正是:伯牙不作鍾期逝,千古令人說破琴。

下課!

附課文:

伯牙絕①弦

伯牙善鼓②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③,鍾子期曰:“善哉(zāi)④,峨(é)峨⑤兮(xī)⑥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⑦乎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⑧世再無知音,乃擗(pǐ)⑨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註釋:

①絕:斷絕。②鼓:彈。③志在高山:心裏想到高山。④哉:語氣詞,表示感嘆。⑤峨峨:高。⑥兮:語氣詞,相當於“啊”。⑦洋洋:廣大。⑧謂:說。⑨擗:摔。

資料鏈接:

俞伯牙、鍾子期是我國春秋時代人,據說俞伯牙是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關於他們二人成爲知音的傳說,《呂氏春秋》《列子》等古書均有記載,也流傳於民間。我國古詩常有提及,如,“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鍾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於這個傳說,人們把非常瞭解自己特長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樂曲的高妙或知心朋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