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談禮貌》語文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91W人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主旨明朗,語言淺近,結構嚴謹。面對這樣一篇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該如何處理,才能把這一篇思想性很強的文章上出語文的味道來呢?經過反覆的研讀,我找到了教學的方向

《談禮貌》語文教學反思

  一、讓文體知識穿行在問題情境中。

一堂課的教學主線最好清晰點,主要問題最好精簡點,否則學生的精力和智慧就會在不斷的環節轉換和問題切換中消耗掉了。所以我在教學伊始,開門見山地提出了三個問題:談什麼?怎麼談?爲什麼談?學生在對這三個問題答案的`尋尋覓覓過程中,既可根據這個提示很迅速的將課文劃分成了三個段落,體會到本文的層次清楚,結構嚴謹的特點;又可以通過這三個問題初步認識議論文,從感性上了解有關議論文的知識:論點、論據、論證過程。此舉可謂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爲?

  二、讓理解道理貫穿在故事。

對白中本文作者精心選取了三個事例:當自己有求於別人時,無意中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時,別人無意中傷害了自己的時候。這三個事例從不同側面來說明問題,再加上既有古人又有今人,既有大人又有小孩,既有偉人又有普通人,所以說服力特別強。所以我在教學時,就緊緊抓住這三個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道理,讓理解道理貫穿在故事對白中。例如:在理解“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一句時,我先讓學生結合第三個故事說說“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指的是哪一句(周總理安慰的話),再說說朱師傅聽了以後心情有了什麼變化,來理解“溝通了人們的心靈”,最後讓學生結合周總理說的話來體會他是個怎樣的人,理解“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於是講道理就不再是講空洞的道理,讀故事也不再僅僅是讀有趣的故事,二者在相互印證中讓語文課上成了“讀書”課,讀中理解,體會中再讀。

  三、讓禮貌待人滲透到學生心靈中。

“禮貌”一詞在課文中出現在五句裏,共八次,就象樂曲中的悠揚旋律貫穿始終,縈繞在人們的心田。所以,我想,何不讓“禮貌”一詞也貫穿在我的教學始終,成爲我教學的主旋律,一遍又一遍地在學生的心間裏迴盪。所以,我在學生初讀課文時,就讓他們讀讀古訓、俗語“禮到人心暖,無力討人嫌”;在回答三個問題、劃分段落時,也讓他們找找課文中同時出現兩個“禮貌”的句子,讀一讀;在理解三個事例時,也讓學生反覆讀那些含有“禮貌待人”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到了最後,仍是不捨,還是讓學生又配樂再次回顧讀這五句。努力讓“禮”成爲這堂課的種子,讓“讀”促成它生長,長在學生的心裏。讓教學從容,學有所得,“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 希望在反思中不斷前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