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中心四年級課件

四年級上冊第3課課件

本文已影響 2.16W人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3課《鳥的天堂》教案

一、教學目標

四年級上冊第3課課件

1、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衆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利用網絡展開多層面的拓展閱讀,進一步瞭解“鳥的天堂”的相關資料,並能較好地對蒐集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嘗試寫簡短的“解說詞”。

二、教學重點:

1、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指導學生朗讀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詞語。

第一課時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羣鳥齊鳴的聲音

聽一聽,你想到了什麼?說一說

2、多麼令人嚮往的鳥的樂園呀!如果大家讀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鳥的天堂》,一定會有更多的體會的。板題、讀題。

3、釋題: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鳥的天堂”(小鳥的樂園)

二、泛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自讀課文,學習字詞,想一想:課文描寫了什麼景象?

2、交流,根據內容分段。

三、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想想這一段主要寫什麼?

2、比較:

太陽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在山頭,在樹梢。

太陽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山頭和樹梢。

(短句讀來有韻味)

3、作者就快要到“鳥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樣的?

4、懷着喜悅的心情,輕聲讀第一段,感受、欣賞河面環境的幽靜和景物的優美。

第二課時

一、問題探究,自讀自悟。

1、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出描寫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後感受最深的句子。(結尾句)

2、 理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第一個“鳥的天堂”爲什麼加引號,第二個爲什麼不加引號?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朗讀

3、 爲什麼大榕樹能成爲“鳥的天堂”?

(大榕樹周圍環境安寧,景色幽靜;大榕樹枝繁葉茂,便於鳥兒棲息;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鳥兒得到保護。)

二、學習第二段。

1、 作者描寫的大榕樹有何特點?

2、 理解句子:

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榕樹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麼?“顫動”?爲什麼會有這種“新生命在顫動”)

3、面對這樣一株大榕樹,作者不由得發出了什麼讚歎?(啊!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4、指導朗讀,體會聯想的作用。

5、大榕樹枝繁葉茂,朋友說這裏是“鳥的天堂”,可我卻沒有看見一隻鳥。這是鳥的天堂嗎?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經過鳥的天堂,看見了什麼?

三、學習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當陽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顯得更加光明的時候,我們再一次來到了這裏。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後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一隻大鳥飛了起來!我們繼續拍掌!樹上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應接不暇。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再次欣賞那熱鬧的場面吧!

自由地讀讀課文,可以坐着讀,可以站起來讀,可以找夥伴一起讀,也可以請老師和你一起讀!

2. 指導朗讀2、3、4句,注意“第二隻、第三隻”要緊湊。`````````````1

3. 導讀:作者繼續拍掌,無數的鳥從榕樹叢中飛了出來,這麼多的鳥聲,這麼多的鳥影,作者有什麼感覺?理解“應接不暇”。

4. 作者終於看見這數不清的小鳥了,原來對於小鳥們來說,這一株美麗的大榕樹,就是它們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虛傳。

5、讀一讀課本上寫鳥的句子。鳥兒真多呀,我們的眼睛都看不過來了,課文中那個詞說明這一點?聯繫上下文解釋

6、面對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願離去,從心底發出讚歎。

7、小結:作者寫大榕樹的美麗抓住了它的枝、根、葉,也就是事物的靜態來寫的,(板書:靜態)而寫鳥則抓了鳥的活動變化,也就是事物的動態來寫的,(板書:動態)這一靜一動,互相映襯,寫得生動活潑,富有變化,我們彷彿身臨其境,像作者一樣捨不得離開鳥的天堂。

四、感情朗讀。

請同學們選一段你最喜歡的課文讀一讀。

五、總結全文。

1、課文寫了作者先後兩次赴新會“鳥的天堂”,所見所聞有什麼不同?爲什麼會有這些不同?(去的時間不同)

2、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對大自然的熱愛讚美)

六、課外延伸。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鳥的天堂。要想更多地領略南國風光,就請大家去讀讀巴金先生的《旅途隨筆》。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3課《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設計說明:

此前教學《山行》《絕句》《望廬山瀑布》等古詩,學生在入學前就耳熟能詳,朗朗上口,所以上課時他們往往急欲表現其背默的本事,無法沉下心來學習體會詩歌。因此,我就將計就計,一上課先充分滿足他們的表現欲,讓他們展示背誦水平,然後自學生字詞後默寫古詩,接着纔開始理解詩意,練習吟詩成誦。

課前瞭解了一下,〈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這兩首古詩孩子們普遍感到陌生,所以背誦和默寫就成了一個難點。而理解是記憶的基礎,根據“理解記憶”原則,本課教學擬按如下思路來進行:初讀了解大意,學習生字;精讀品味欣賞,理解詩意; 熟讀成誦感悟,體會感情。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並能寫出〈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小組賽詩會:個人參賽,以小組爲單位計分,背出古詩篇目最多的小組爲勝。

2、師生評價,重在激勵。

師對失敗的小組說:“今天咱們再學兩首,也許下次就能轉敗爲勝。”

二、板書:望洞庭。

1、指名說題意、介紹洞庭湖。(老師適時補充或表揚)

2、誰、什麼時候、在哪裏望洞庭?(簡介作者:劉禹錫)

 三、師範讀,生自讀,指名讀,齊讀。(指導停頓、語速和語調)

  四、學習生字:潭、螺。認識多音字:磨。

  五、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同桌自學、交流:讀懂了哪些詞句?還有哪些詞句不懂,需要幫助?

 六、精讀品味。

1、指名說說:讀懂了哪些詞句?(老師適時補充、引導、啓發或肯定、表揚、激勵)

2、指名交流:還有哪些詞句沒有讀懂?誰讀懂了,願意幫助他?

3、指名彙報:誰特別厲害,能將全詩的意思連起來說?(時間允許的話,要多請幾位說)

 七、讀背體會,總結全詩。

 作業設計:

一、解釋加橫線的詞,並寫出詩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1、詩句的意思是:——————————————————————

2、此句中詩人把——————————比作————————————

二、認真背誦詩歌,仔細觀察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指名背誦〈望洞庭〉。

2、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二、導入新課。

1、昨天的賽詩會上我聽到有個同學會背〈古朗月行〉,大家都會背嗎?那麼一起來吧。

2、翻開語文書14頁,讀一讀這首詩,想一想這首詩和剛纔背誦的〈古朗月行〉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指名交流。

相機板書課題:峨眉山月歌,指名介紹峨眉山。

三、指名讀,齊讀。(重點指導讀準字音。)

  四、學習生字:峨、眉、君。認識:羌、渝(結合三下練習1“簡稱歌”“渝”是“重慶”的簡稱,因此詩中的渝州其實就是今天的重慶市。)

  五、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在自學的基礎上,同桌交流:讀懂了哪些詞句?還有哪些詞句不懂,需要幫助?

 六、精讀品味,感悟詩境

學生彙報讀懂了哪些詞句?還有哪些詞句沒有讀?指名幫助。老師適時補充作者寫作此詩的背景,並藉助插圖,幫助學生對詩句的體會。

指名把全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整體感悟,促進理解。

 七、背誦體會,總結全詩。

作業設計:

一、默寫〈峨眉山月歌〉。

二、解釋加橫線的詞,並寫出詩句的意思。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發:————————————下:————————————

1、詩句意思——————————————————————————

2、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