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中語文《長亭送別》優質教案

本文已影響 1.21W人 

  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長亭送別》優質教案

1. 瞭解元雜劇的特點和成就,瞭解《西廂記》的藝術成就

2. 瞭解本課“花間美人”的藝術風格,鑑賞劇作典雅豔麗的唱詞語言,體味劇作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學習本文運用多種修辭表現人物性格特徵的寫法

  教學重點:

鑑賞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和多種修辭方法對錶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設想:

1、以誦讀爲基礎,以文學鑑賞爲紐帶,帶動詞句的理解和思想內容的分析及藝術手法的鑑賞。

2、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應在疏理劇情的基礎上,重點賞讀曲詞,通過誦讀、比較,讓學生掌握有關知識,進行文學鑑賞的訓練。

3、重視誦讀,背誦開頭一曲與結尾兩曲。

教學過程:

  一 導語

有一部戲曲演了幾百年,仍長盛不衰,劇中的故事流傳了幾百年,至今讀來仍讓後人柔腸百轉,不忍釋懷,這就是王實甫的元曲《西廂記》。

擁有高貴地位的相國千金崔鶯鶯,和書劍飄零的布衣書生張珙一見鍾情,他們以清風明月爲證,私訂終生。但是,這卻讓崔鶯鶯的母親惱怒不已,這樣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是她萬萬不能接受的,她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才爲由,逼張生進京趕考,中得狀元才能成婚。鶯鶯無奈,只得在長亭送別張生。“昨夜成親,今日別離”,此時的她會有怎樣的一番滋味在心頭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西廂記》,走進《長亭送別》,感受這部愛情詩劇的優美動人。

 二 解題

1、關於元曲

元曲是元代特有的文學藝術形式,它分爲散曲和雜劇兩部分。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數兩種,小令是不成套的散曲。套數是統屬於一個宮調的成套的散曲。

小令和散套都要按一定的宮調來演唱,

2、關於元雜劇

元雜劇是以當時在北方流行的曲調來演唱的,因此又稱爲北曲雜劇或北雜劇。

在結構上,一本雜劇通常由四折組成。一折相當於現代劇的一幕或一場,四折一般分別是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個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紹劇情,類似現代劇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兩折之間,相當於後來的過場戲)。但也有少數雜劇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廂記》是五本二十一折的連本戲,是元雜劇中獨有的長篇。

在音樂上,雜劇的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宮調就是調式,(類似於今天樂曲的C大調、D小調等)。元雜劇常用的宮調有九個,就是五宮四調: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大石調、雙調、商調、越調。每一個宮調都有它的音律風格(如【正宮】惆悵悲壯)。曲牌,俗稱“牌子”,和詞牌一樣,是曲的音樂譜式。比如【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等等,每一個曲牌,在韻上必然屬於一種宮調。不同的曲牌在字數、平仄、押韻上往往不同。曲詞是按照一定的曲牌填寫的文字,一般要押韻,講究對仗

3、關於《西廂記》

元末明初,《西廂記》已被譽爲“天下奪魁”被尊爲“春秋”。能獲得這麼高的讚譽,不僅是因爲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千古佳傳,張生的鐘情,鶯鶯的癡情,紅娘的熱情洋溢着人性之美,更因爲其富於文采的曲詞。

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濃麗典雅)。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採蓮洛浦。

——朱勸《太和正音譜》

《長亭送別》這一折又尤其突出。詩詞曲不分家,今天就讓我們用鑑賞詩詞的方法來賞析這一折的精彩唱詞

 三 唱詞賞析

《長亭送別》被譽爲寫離愁別恨的絕唱。“昨夜成親,今日別離”,我們卻看不見呼天搶地,也沒有抱頭痛哭,我們看到只是“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那種詩意的迷惘和濃濃的哀愁。

讓我們一起賞析【端正好】【滾繡球】,把握劇作家營造這種詩意的方法

【學生活動】

1、齊讀【端正好】【滾繡球】

2、思考:寫的好麼?爲什麼?

【明確】

1、 文辭典雅,富有詩意 (融合唐詩宋詞、融情於景、下詞傳神)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選取了帶有季節特徵的意象,藍天的白雲,凋萎堆積的黃花,南飛的大雁,如丹的楓葉,大塊用色,着意點染,他們在悽緊的西風中融成一體,構成了寥廓蕭瑟、令人黯然神傷的暮秋圖景(用詞準確)

化用抒情意境【蘇幕遮】(打 蘇幕遮全詞)(學生讀?)

旅次鄉愁、離情別恨,(爲何借用其秋景?)取暮秋典型意象,用蕭瑟淒涼的意境,以烘托送別的淒冷氛圍(兩者表現離愁別緒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段曲詞句句是景,只一“淚”字是情。襯托出鶯鶯爲離別所煩惱的痛苦壓抑心情。

(借用意境,還要將之與劇情融合,劇作家下詞就必須極爲講究)

西風緊

“猛”?不好,還有停歇的時候,只是客觀狀態,

“緊”,一陣緊接着一陣,沒有停歇,涼風陣陣,吹得人心頭漸涼,(難過之時)心頭髮緊,契合離別的心境;若不是風悽緊,藍天白雲黃花紅葉,歸雁成陣,鶯鶯所見,一派俊爽空靈的景象,不合情理,“緊”表現出暮秋圖的悽迷蕭瑟,以烘托出主人公悲涼的心境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離人的淚水將楓葉打紅)

“抹”?不好,表層的,“染”,由內到外,霜打楓林,在離人的眼中竟是以血淚染紅,寫出淚多,離情的濃重;

“醉”,不僅寫出了楓林的色彩,賦予楓林以人的情態,彷彿它也在離愁的重壓下不能自持,彷彿楓葉也因人離去而愁腸百轉,癡癡迷迷,透露出離情正苦

作者妙用“染”、“醉”,溝通了景與情的聯繫,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了人的凝重的離愁,蕭瑟的秋景與悲悽的心境化而爲一,創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抽象的情感變得自然,生動,感人

【學生活動】挑戰自己,背誦【端正好】

2、 抒情細膩婉轉,具體動人 (運用多種手法)

【明確】【滾繡球】這支唱詞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修辭方法,抒情細膩婉轉,具體動人

恨——正面描寫(恨:相見遲,歸去疾,玉驄難系,疏林掛不住斜暉)

三個“恨”字反覆出現,越“恨”含義越深廣,表現了熾熱而又複雜的感情。

柳絲繫馬(遠行人馬兒不走)、疏林掛斜暉(一日不盡,相隨時間更長)

馬兒屯屯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心理活動極爲精妙,雖一時半刻的廝守也不肯放棄的惜別深情)、

——側面描寫(內心活動)

對比(屯屯、快快)、誇張(聽-鬆,望-減)、借代(斜暉、玉肌)——多種手法

總結:運用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表現手法,以及誇張、借代、對比等修辭手法,以反反覆覆、曲曲折折的詠歎,展現出鶯鶯在長亭上愁腸百轉的心理狀態,讓我們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更動其情,韻味悠長。

3、【學生活動】課文剩餘的17支曲子,抒情婉轉纏綿、心理描摹逼真,用詞優美典雅處很多,你最喜歡的是哪支曲子,試賞析一下(運用手法,刻畫形象,表現情感)

  四 總結全文

《長亭送別》這一折曲詞爲何被稱爲愛情詩句? (辭美)

首先,曲詞熔鍊了很多古典詩詞。比如化用范仲淹的詞《蘇幕遮》。“未飲心先醉”:化用柳永《訴衷情》中“未飲心如醉”一字之差,更加誇張,語意更加沉重,表現鶯鶯餞別時的極端愁苦。“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化用“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極言愁多。

其次,善於運用民間口語,並加工爲富有文采的文學語言。例如【叨叨令】這一支曲的詞彙、語句都是民間口語。通過加襯字“兒”;通過變換疊音形容詞,通過設置成排比句,造成一種音韻的迴環反覆,產生一唱三嘆,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

最後,全折巧用修辭。比喻、誇張、用典、對比、對偶、排比、反覆、疊音、設問等等。特別是巧用誇張,並與比喻、用典、對比相結合,因情隨物而設。

 五 課後作業

通過對《長亭送別》的唱詞賞析,我們感受到了這部愛情劇作詩的優美典雅,同時也把握了一些抒情表現手法,課後請同學們對唱詞做進一步的吟誦體味,並通過鶯鶯的唱詞的內容(【麼篇】【朝天子】以及【三煞】【二煞】)思考把握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

 六 教學反思

1、本文選擇讀、賞、析的教學流程,以賞析詩歌的角度來品賞17首唱詞,重點較爲突出,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學生啓發、指導,基本完成教學目標。

2、作爲元曲重點學習掌握的文本,教者只用了一個課時,在文本的賞析擴展上較爲有限,不能引導學生更有效、更深入地瞭解、體驗元曲的魅力,有點遺憾。

3、由於接觸元曲較少,對這種文學體裁瞭解不深,教者原本以爲學生在理解唱詞、把握意境上存在較多的問題,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參照教者的賞析示範,以較爲飽滿的熱情參與鑑賞活動,鑑賞技巧的運用比較到位,大都能從詩詞賞析的角度切入,談及唱詞在措辭、修辭運用、意境營造等方面的獨到之處。

4、發展設想:① 教學課時應爲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點賞析唱詞,第二課時重點評鑑人物(崔鶯鶯),如有可能,設置第三課時,作課外的延伸對比閱讀

② 課後作業安排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唱詞,化用其意境、或借用其措辭,或運用其修辭,仿寫唱詞,做到活學致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