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滿井遊記》優秀教案「教研活動」大綱

本文已影響 2.63W人 

 教學目標

《滿井遊記》優秀教案「教研活動」

(一)反覆誦讀,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詞彙。

(二)理清寫景的層次,體會描寫的精妙。

(三)領略滿井早春景色的清新秀美,感受作者“若脫籠之鵠”的歡快心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重點

1、誦讀課文,感受文中描繪的優美的春天景色。

2、體會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生動形象的寫景方法。

  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文中所流露的“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式的人生哲理。

2、學習抓住景物特徵描繪景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引導學生回顧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描繪春草、春花、春雨的精美語句,導入新課:在朱自清的筆下,南方的春是溫潤的,南方的春是醉人的。那麼,北國的春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明代的文學家袁宏道,一起去感受一下燕地滿井的初春氣息吧!(板書課題、作者、朝代)

作者簡介:

袁宏道,明朝人。他是明代後期反對文學復古主義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公安派”成員,主要生活在萬曆時期,代表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們的籍貫是湖廣公安,世稱“公安派”,他們的文學主張主要有如下幾點:一是反對承襲,主張通變。認爲文學應該隨時代發展而變化。二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他們認爲文學要抒發真情實感。三是推重民間小說,提倡通俗文學。

袁宏道始終無意於仕途,他萬曆二十年(1592)就中了進士,但不願做官,而去訪師求學,遊歷山川。他曾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遊玩,寫下了很多着名的遊記,如《虎丘記》《初至西湖記》等。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險登臨。在登山臨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得到了張揚,文字創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漲。袁宏道的作品語言清新明快,內容多描寫封建士大夫階級的閒適生活,部分篇章反映了民間疾苦,對當時政治現實有所批判。

寫作背景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起遊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今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爲國子監助教。本文就寫於這一年的春天。

題目解說:

滿井是北京東北郊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名勝。它之所以吸引衆多遊客,主要在於有這樣一口非同尋常的古井,“井高於地,泉高於井,四時不落”。

  二、誦讀感受

1?對照註釋,運用工具書,學生自主試讀課文,掃除讀音障礙,揣摩語句停頓。點撥:

①補充注音:

輒(zhé)  髻鬟(jì huán)  掠(lüè)  夫(fú)能不以遊墮事

?(léi)

②難句停頓: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遊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餘之遊/將自此始

2?傾聽配音範讀,把握語調、節奏。

3?播放背景音樂,讓一位學生伴着音樂誦讀,師生共同點評。

4?集體伴樂誦讀,感受滿井早春景色的清新秀麗。

 三、研讀探究

1?結合註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

2?學生質疑,師生合作解疑。

3?比較同一文言字詞在文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主要引導學生自主歸結,在積極思維中積累文言字彙)

(1)乍:波色乍明(始,初)

冷光之乍出於匣也(突然)

(2)鬣:麥田淺鬣寸許(獸頸上的鬃毛)

毛羽鱗鬣之間(魚鰭)

(3)始:於時冰皮始解(開始)

髻鬟之始掠也(剛剛)

始知郊田之外(才)

(4)而: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於匣也(表承接)

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表承接)

泉而茗者,?而歌者,紅裝而蹇者(表修飾)

而城居者未始知也(錶轉折)

  四、研討課文

1、體會課文第1段的妙處。

師:課文在寫出遊之前,卻從不能出遊寫起,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文中先寫不能也遊的苦惱,表現在城中餘寒猶歷的氣候上,這樣寫的目的在於爲下文寫出遊喜悅的心情作了一個很好的鋪陳,形成了較好的對比,這實是一種欲揚先抑的寫法。(板書:城中餘寒——欲揚先抑)

2、用圈點法,閱讀課文第2段。

(1)作者對滿井早春的總印象是怎樣的?用“~~~”在文中標出。(提示:“高柳夾岸,土膏微潤,一望空闊”)

(2)本段中描寫了滿井早春的哪些景色?用“————”在文中標出相關的詞句。並說說這些景物各自的特點。(提示:“冰皮”、“波色”、“鱗浪”——河水,清澈亮麗;“山巒”,鮮妍明媚;“柳條”,柔美婀娜;“麥田”——麥苗,生機勃勃;“遊人”,怡然自樂;“鳥”、“魚”,喜氣洋洋。歸結:雖然還是“餘寒猶厲”、“凍風時作”,但是滿井早春依然是春意盎然,絲毫不遜於南國春色。加着重號的字板書。)

(3)作者看到這些景色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請用“”標出最能體現作者當時心境的一句話。(提示:“若脫籠之鵠”——喜悅、慶幸。加着重號的字板書。)

3、研讀課文第3段,討論:袁宏道的官職很小,也很清閒,可是他並沒有像《小石潭記》中的柳宗元、《記承天寺夜遊》中的蘇軾那樣,感到憂愁、憤懣。你能說說其中的原因嗎?(提示:他並無被貶謫的遭遇;他淡泊名利,鄙棄官場;他的性情比較達觀;他真心向往大自然,專情于山水美景;他的思想不夠積極,消極遁世等等。本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鼓勵學生多角度探究,只要合情合理,並無標準的、唯一的答案。)

  五、品讀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1、師: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王國維語:一切景語皆情語。那麼作者要在文中表達什麼感情?在文中何處可以足見呢?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點明主旨的文句。

2、學生交流討論,師生明確並引導體會。板書:點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遊)。

明確:這反映了作者對城市、官場的厭棄和投身於大自然懷抱的欣喜之情,暗含着“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人生哲理。(聯繫作者的.意趣和生平來理解。)

3、出示語段:“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理解其內涵。

師:同學們,作者在文未點明寄情于山水的意趣,用以收束了全文,那麼你怎樣理解這句話呢?

4、以小組爲單位,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指名學生髮言。

明確;作者重在抒寫“性靈”。

此句表明自己和庸人的區別。“不能以遊墮事,”是以那些熱衷於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於作者本人,本無意於政治上進取,何況他現在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教官,當然可以“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惟此官也”,有不虛此行的滿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他在官場感到孤獨,大自然給他以慰藉,山水鳥魚都成了他的知已。這可是一種物人交融,人和物的相映成趣的美好境界。

  六、賞讀課文,體會作者寫景的妙處。

1、體會文中白描手法。

(1)出示有關白描手法的句子,讓學生回顧白描手法。並引出白描手法這一寫法在文中的運用。

(2)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白描手法的句子,引導學生加以品味。

明確:這種寫法能使所寫景物鮮明如畫,筆法簡練。

2、體會比喻和擬人修辭在文中的運用

(1)問:文中那些地方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請在文中找出來。

(2)學生交流討論找出句子,引導學生加以賞析。

 七、小結

此文屬於一篇繪寫春景的優美散文,在語言表達上運用了白描、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在章法上採用了欲揚先抑,結構上先總後分,點面結合,內容上物我交融,人和物相映成趣。值得我們細細玩味。

 八、佈置作業

文中作者說:“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在生活中,你可曾有過類似的感受呢?課後製作一枚書籤,把你對這方面的感悟凝聚成精美的文字,用正楷或行楷寫在書籤上,送給你的同學或朋友。

 板書設計

滿井遊記

(明)袁宏道

¬—城中餘寒 (欲揚先抑)

總:滿井全景(面)

——滿井春色 分:水—山—柳—麥—人—鳥—魚(點)

(白描、比喻、擬人)

點明主旨:郊外有春意,只有未出遊

——抒寫性靈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自傲、自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