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八年級語文下冊《滿井遊記》教案

本文已影響 2.63W人 

滿井遊記,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記遊小品。滿井是明、清兩朝北京近郊的一個風景區。文章用極精簡的文字記遊繪景、抒情諭理。歷歷如畫的景物描寫,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氣息,勃勃生機,借景抒感,諭示讀者以人生哲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滿井遊記》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相關欄目!

八年級語文下冊《滿井遊記》教案

一、古今異義

1、土膏微潤 古義:肥沃 今義:糊狀的東西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古義:梳掠 今義:奪取

3、柔梢披風 古義:在風中散開 今義:一種披在肩上沒有袖子的外衣

4、惡所無紀 古義:安,哪 今義:厭惡

二、一詞多義

1、於:①於時冰皮始解(介詞,在)

②乍出於匣也(介詞,從)

2、然:①娟然如拭(形容詞的詞尾,……的樣子)

②然徒步則汗出浹背(錶轉折,卻)

3、鱗:①鱗浪層層(名作狀,像魚鱗一樣)

②呷浪之鱗(指代魚)

4、之:①若脫籠之鵠(表修飾關係,可譯爲“的.”)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表示限定關係,可譯爲“以”)

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取消句子獨立性)

三、詞類活用

1、作則飛沙走礫(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飛,使……跑)

2、鱗浪層層(名作狀,像魚鱗一樣)

3、泉而茗者(名作動,汲泉水,煮茶)

4、罍而歌者(名作動,端着酒杯)

5、紅裝而蹇者(名作動,穿着豔裝,騎驢)

四、翻譯

1、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鴿。

翻譯:高大的柳樹夾立在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溼潤,一望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

2、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翻譯:這時的河冰面剛剛開始融化,水波才閃爍發光,像魚鱗似的波浪一層層的,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鏡剛打開,清澈的光輝突然從鏡匣子中射出來一樣。

3、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

翻譯: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嫩的梢頭在風中飄蕩,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4、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翻譯:遊人雖然還不算多,但用泉水來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豔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

5、風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翻譯:舉凡(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魚,都悠然自得,羽毛鱗鬣中都透出喜悅的氣息。

五、文章分析

1、段意:第一段寫冬天侷促一室外,寂寞難耐的心境;第二段寫滿井春色,

2、第二段順序:由遠及近,由概括到具體。

先總寫滿井春色的輪廊“高柳大堤,土膏具體。

先總寫滿井春色的輪廊“高柳大堤,土膏微澗,一望空闊”及“若脫籠之鵠”的愉快情懷。

然後從四個方面具體寫景物的細節:

a寫河的小巒;b寫柳條麥苗;c寫遊人;d寫“曝沙之鳥”,“呷浪之鱗”。

最後給局點明全文的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

3、文章主題

記敘了作者遊歷滿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發了作者喜悅的心情,體現了作者疏放不羈的精神,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官場的厭倦,是個性的張揚和抒發。

4、這篇遊記寫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甦的特點。如“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一句,寫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韻。熟讀課文,試找出幾處這樣的景物描寫,略加分析,想一想,作者在這樣的描寫中滲透了怎樣的感情。

A“土膏微潤”,寫冬去春來大地解凍復甦的情景,簡練而傳神;

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寫天氣轉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爲之一振;

C“麥田淺鬣寸許”,寫麥苗破土初芽的情景,準確而生動。

作者的感情:描寫中無不滲透了作者對春回大地的喜悅之情,對自然界重新煥發生機的欣賞和讚美。

5、本文在記敘描寫中多處運用比喻,是找出一句進行賞析,結合上下文體會其表達效果。

A“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以新開明鏡比喻新綠水波,寫出了水光的明麗,貼切而有新意;

B“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妝倩女比喻被晴雪洗過的山巒,寫出了春山的“鮮妍明媚”,生動而又傳神;(以物比人)

C“麥田淺鬣寸許”,以獸頸之毛比喻還沒有長高的麥苗,簡明而又形象。(以物比物)

D“若脫籠之鵠”, 即景生情,初睹春光的作者感到自己像籠子中飛出來的天鵝一般。比喻形象貼切,具有強烈感染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