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5則

本文已影響 2.81W人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1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5則

在激趣引題時,我問學生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小村莊,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這是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和我的預想有了出入,原本我猜學生也許會說到後來這個小村莊被洪水沖毀了,什麼都沒有了。想到了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既然孩子們說到了美麗,我就跟着孩子們走吧。你讀了哪些句子,彷彿讓你看到了這個美麗的村莊。孩子們很快讀到了“山上的森林鬱鬱蔥蔥……”本來是想學靳老師的,想讓孩子們上去畫畫,我擔心會太費時,更擔心要畫出來談何容易!還是引導學生讀出味道來。在一次次的朗讀指導,讓學生感悟詞語的意思,走進這美麗的村莊。“當你讀到清澈見底的時候,我彷彿想起了珍珠泉這樣一句話……”學生馬上站起來很有感情地背到:“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有時候,透過密密的樹葉,……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頭上。”後一句出乎我的意料,驚喜。清澈見底的意思理解了,課文中的意境顯得更沒美了。“你讀到清新甜潤時,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你知道我聞到了什麼?”學生舉手的不多,“回憶一下秋天的雨。”學生馬上活躍起來,說到了蘋果的香甜,橘子的酸味,青草的芳香等。“聽了你的朗讀,我彷彿看見山上~~`天空~`。”鬱鬱蔥蔥,湛藍深遠的意思在朗讀中,在評價中,在對話中,學生理解了。很多詞語的解釋不可下定義,她只是一種意境的表達,對於這種詞語的理解,用優美富有詩意的句子來幫助學生理解,美上加美,有助於學生對整段的理解,對全文的理解。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2

和孩子們一起學完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山谷中那環境優美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鬱鬱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人們靠着手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棵砍下來,建造房子,製造工具,打造傢俱,過上了不錯的"日子".終於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後,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捲走了.

能對孩子說些什麼呢

" 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傢俱,還有大量的樹木隨着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儘管樹木利用低效,但"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着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我們無法批判小村莊居民對樹木森林的無情的,殘酷的破壞,短視的利用,甚至可以說是無知.

我想,即使小村莊的居民能自覺愛護環境,保護樹木,今天這個小村莊也將不復存在了.君不見多少大樹進城了,開山掘礦了.靠山吃山,靠山吃山,離開了山,離開了水,人將怎麼生存呢有誰來過問呢草原上的牧民只能放牧,不能強求他們去認識幾代以後草原沙漠化的危害;平原的農民只能種田,不能強求他們去過問幾代后土壤的肥力不足.所以,不必說小村莊的居民短視,不必說小村莊居民的可憐,因爲今天還有很多的人,不僅讀了小村莊的故事,還學會了和小村莊居民一樣"不錯的生活".還有多少視聽麻木,情感淡漠,缺乏生態倫理的現代人卻無動於衷,因爲我們根本不解大自然的語言,不懂動物與植物相依爲命的關係,只見樹的立木價值,不顧樹的生存權利和作用,表現爲急功近利,巧取豪奪,自以爲是的人類中心觀點.

大自然給我們的報復,只是暫時還未來到罷了!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3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是第七組“愛護周圍環境”中的第三篇精讀課文,本篇課文圍繞着“愛護周圍環境”爲主題進行編排,以一把斧頭爲線索,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小村莊由美麗走向毀滅的過程。課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蘊涵的道理卻非常深刻。借鑑《基於差異教育下興趣的維持與導引策略的研究》課題實施,在本節課中,我着重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學生預習習慣和預習能力的培養。

在學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前一天佈置本課預習性作業,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主確定作業等級,新授課前5分鐘小組進行展示、評價,然後由小組長評價總結本組預習情況

在評價時,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方法和能力,關注小組長的組織調控能力,尊重學生的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行模糊評價,只要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在作業過程中有積極的情感和態度,教師及時給予激勵性評價。

在學生交流中,教師及時發現問題、掌握學情,及時調整備課時預設教學內容和策略,找準切入點,促進生長點,避免按照課前預設的內容,硬性讓學生跟着走。

二、閱讀批註,深入探究。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本文的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時,進行了第一次批註,然後在學生交流預習時總結學生提出的問題“小村莊發生了什麼變化?爲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引導學生再次默讀課文,給每個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的時間,抓住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寫寫批註。在學生交流時,老師啓發學生讀中理解,讀中評議,讀中體會,讀中悟情,層層深入,逐步提高,領悟到小村莊變化的原因。更通過真實的影像,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無情,內心的體驗也更加強烈。

三、設計實踐活動,增強環保意識。

在本文的學習中,我設計了三次實踐活動,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一是課前小調查:調查周圍環境,並在演講中進行交流。二是蒐集資料:植樹造林的益處。三是設計環境保護的宣傳語。引導學生課內外相結合,使課內知識得以拓展,課內體驗得以提升。學生領會了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4

正如這篇課文的題目一樣,它講述的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村莊周圍是鬱鬱蔥蔥的森林,人們靠着鋒利的斧頭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於亂砍濫伐,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終於被一場洪水沖走了。這個故事講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裏的人錯誤行爲和由此引發的嚴重後果——不愛護大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本文呼籲人們應該愛護樹木,愛護周圍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中蘊涵的道理是十分深刻的。

這節課我首先讓學生觀看展示小村莊原來的美麗景象和洪水來臨後的變化課件。在學生觀看完後問道:“你看到了什麼?”學生紛紛發言:“我看到了村前的那條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遠方流去。”“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樹伸展着茂密的枝葉,鬱鬱蔥蔥。”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野花野草“我看到下雨了,雨越下越大,發洪水了,小村莊裏的房子、大樹都被洪水沖走了。”“我還發現就連斧頭也被洪水沖走了,洪水退去的時候,小村莊不見了。”

這時我進一步引導:“同學們,看到這兩種不同的景象你現在心裏怎麼想?”學生踊躍回答:“太可惜了,那麼美的一個村莊竟然會在一場暴風雨中消失,小村莊的人們爲什麼要這麼做了。”“我感到很難過,又感到很奇怪,好好的村莊怎麼那麼經不住洪水的侵襲呢?”趁學生心有疑問之時,我趁熱打鐵:“同學們,那就帶着你最想知道的問題去細讀課文,看看從中你能發現什麼,讀懂了什麼?”我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的時間,使他們人人都能把課文讀上幾遍。學生置身於自我思索、不斷髮現的情境之中,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自然也就憑着自己的能力迎刃而解了。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想主要以這種方式進行講授,先聽課文或看課文視頻——再說說你聽懂或看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然後自瀆課文,自己解決一些問題——再讀。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5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是做爲觀課議課實驗開展時講的一節課,現在期間許多感溉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在此選取幾點最深的感觸與大家共享

一、在壓力中受益

首先,因爲觀課議課與從前的聽課評課的不同,所以給我帶來了許多壓力。要考慮的方面很多,不但要備課我還要思考讓大家從哪些方面議課,更害怕思考出的表格大家無從下手。週四講完,辦公室的老師們都開玩笑,終於大功告成了,其他科的朋友遇到也是笑嘻嘻地恭喜。其實在週四晚上我還做夢,夢見黑壓壓的一大屋子裏的人在評課呢。所以這種壓力並沒有隨着課完課而消失,我覺得只有這個活動講完才能鬆口氣。有了壓力就有了動力,爲了講好這節課,我搜集了許多資料。看了重大問題,看了345高效課堂,選取了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製作了適合自己的課件,就是視頻我都搜了很多,然後選擇最好的,如:小村莊的美景我就蒐集了視頻。思索再三,覺得表達不出課文描寫的美,才一張一張的蒐集圖畫,插上音樂,讓學生欣賞,這樣才能達到幫助學生理解的目的。其次,議課的老師們的壓力並不低於我。週三下午,辦公室的老師們回組就開會商討,都在吃透表格精神分配任務,我們組的老師們就“教師的藝術性”這一問題上網查找了許多的理論、資料,弄明可以從哪些小細節進行觀察,我想其他教研組也一定如此,恐怕沒有哪個語文教研組放學後是按時走的吧。而聽課時老師們都有任務,聽得都十分認真。劉詠梅老師說她從來沒聽得如此認真,記得如此詳細,爲了研究教師講課的藝術性,幾乎一字不落地記錄了整個授課過程。苑世香老師說,她除了在本子上記,還邊記邊總結在表格上,不僅寫得快腦子也是飛快地轉。週四聽完課,我知道每個教研組的老師們都針對自己的觀察點展開了熱烈地討論,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老師們坐着走着甚至睡覺時都在斟酌該如何發言,人家數學老師們說我們語文老師就是會說會評,因爲我們就自己發言的語言也都字斟句酌了。這真的是“壓力變成了動力”。讓獻課的我和議課的所有語文老師們都因爲一節課在理論或某一個細節的教學方法都受益、提高。

三、在取捨中完善

其實一篇課文學生要理解、掌握的知識有很多,教師備課時要考慮內容、形式也很多,而一節課只有40分鐘或者35分鐘,如果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所以“若水三千隻取一瓢飲”。單看你會選擇哪一瓢,哪一瓢纔是最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案。其實無論是備課過程中,還是老師們集體獻計獻策時,都有許多的想法很好,但是,如果所有的好想法都加上,認爲該展示的都展示,那麼這節課要不拖堂而且完成教學任務那是不可能的。其實,誰備課不是先預設很多方案,就在這些方案中選擇再三呢?《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中第三自然段變成了“……變成了……變成了……”備課時,我備上了讓孩子們說說這個地方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就在週四我要上課前,我把它刪除了。我考慮了很久,認爲有必要講,但上課前,我想如果講,會把學生體會到的情感給中斷,劉詠梅老師也同意我的說法,所以我義無反顧地刪除了,在上練習課我又講了這點,感覺比較舒服。所以,在備課時再三選擇可以讓我們的教案更適合自己,再三選擇可以讓我們的教學方法更符合確定的情感基調,可以更適合自己。以我一個獻課者的經驗來說吧,以後無論哪位老師講課,你一定會考慮好多的方案,周圍的人也一定會幫你想出許多好的方法,當你左右搖擺不定時,那麼選擇自己認爲最好的,根據自己的性格、教學特點進行取捨,吸其精華,棄其糟粕,正如大家所說,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