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六年級下冊《魯濱孫漂流記》教學實錄

本文已影響 3.75W人 

一、導入課題

六年級下冊《魯濱孫漂流記》教學實錄

1、師:(出示插圖)仔細觀察這個人物,說說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1:衣衫襤褸

生2:身體強健

生:3:置身荒島,表情堅毅樂觀

師:對,他就是《魯濱孫漂流記》中的主人公。(板書課題)

2、簡介作品,激發起閱讀梗概的興趣。

18世紀,歐洲最傑出的思想家盧梭曾建議每個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應該讀讀這部小說。它出自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之筆(板書:笛福(1660—1731),英國小說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啓發而創作的。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與船長髮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荒島上,四年後被救回英國。賽爾科克在荒島上並沒有作出什麼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蹟。但笛福塑造的魯濱孫卻完全是個新人,成了當時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說一經發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轟動,有人把它拍成了電影,有人把它編成連環畫,成爲人們最喜愛的小說之一。

二、初讀感知,把握全文

師: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遍課文,自己讀自己的,包括“閱讀提示”也要讀。如果有不認識的字,可以問一問小組裏的其他同學。

(我一改往常按要求讀課文的習慣,採取了讓學生“無目的漫讀”。就是想要訓練孩子們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捕捉信息的習慣和能力。)

生:自由朗讀。讀書聲緩緩平息……

師:同學們剛纔把課文認認真真地讀了一遍,肯定有不少收穫吧!(我抱以特別的期待)下面將你的收穫講給小組內的其他同學聽聽。好嗎?(頓時,以6人小組圍坐的孩子們,倏地站了起來,小腦袋碰在一起,嘰裏呱啦地交流了起來。)

師:(交流完畢)都有些什麼收穫?

生1:我的收穫是知道《魯濱孫漂流記》的作者是英國大作家笛福,魯濱孫是書中的主人公。他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生活了二十多年。

生2:魯濱孫遇到了種種困難,都被他一一戰勝了,真了不起!

生3:魯濱孫救下了一個野人‘星期五’,後來‘星期五’成了他最好的幫手。

生4:同學們,我還積累了幾個詞語,荒無人煙、天涯海角、畜養、圈養、野蠻、叛亂。下面我領着大家讀一讀。(讀略)

生5:魯濱孫雖然遭遇絕境,置身荒島,但他表現出來的生存能力簡直就是一個奇蹟!我太佩服他了。

生6:魯濱孫勇敢無畏、機智堅韌,活出了人的尊嚴!

……

(孩子們的落落大方,真正呈現了一個“自主學習的感人畫面”。)

三、語境練筆,開啓心智

師:同學們:“荒無人煙”的小島是怎樣的一座島呢?大家想象一下——

生1:亂石嶙峋,鬆杉蔥鬱。

生2:野獸成羣,鬼哭狼號。

生3:一個人也沒有,很淒涼。

師:文中有一句話直接描寫了這座荒島,能找到麼?

生:應該是這句——這是一個無名的、沒有人居住的荒島,到處是亂石野草。

師:對!請同學們一起讀一遍。

(生齊讀。)

師:同學們設身處地地想一想。 “如果當你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你會...... ”開頭,在筆記本上寫一段話。

(教室出奇的靜。從孩子們奮筆疾書的沙沙聲裏,能讓人清晰地感覺到生命拔節的聲音。嗡嗡的聲音在小組內逐漸擴散成“生命意識”的交流。交流完畢,一張張紅撲撲的小臉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在全班展示。)

生1:如果當我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我會萬念俱灰,在絕望中痛苦地死去。(笑聲)

師:(用嚴峻的目光掃視課堂)你們還別笑,只有當我們真正地身陷絕境時,你才能體悟那份絕望,那份無奈。

生2:我會沉着堅定,在絕境中萌發求生的慾念。

生3:我會搭帳篷、種糧食,堅強地活下去,直到幸福之神的降臨。

生4:我會哇哇地大哭起來,肝腸寸斷,欲絕不能。我更會想起以前在家裏的舒適日子,後悔當初不該來貿然漂流。

師:你會極度悲傷,但更會反思曾經的日子。

生5:我會用樹枝、樹葉在樹上先搭起一張牀,以免受到野獸的攻擊。然後去採摘野果子來充飢,當然要注意是沒毒的。再靠打獵和種植,建設一個山羊成羣、麥子滿倉的幸福家園。

師:有思想,有勇氣,是一位智者。(向該生翹起大拇指)

生6:我會以狼蟲爲伴,以虎豹爲羣,靠我超然的`智慧去征服它們、馴養它們,然後刮它們的皮爲衣,剁它們的肉爲食……(師生大笑)

(創設具體的語境,讓學生“練筆悟生存”。開啓孩子們面對惡劣環境的求生心智,點燃他們與環境抗爭的勇氣,也讓他們切身領悟面對絕境的諸多無

奈,進而感受生命的可貴和對眼下幸福的珍視。)

四、研讀感悟,咀嚼文字

師:是的,身處“絕望島”,要想生存,要想活下來,得遇到多少困難啊!下面請同學們細讀課文第4—8自然段,思考:魯濱孫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戰勝的?畫出有關句子。可以進行批註。

生:(邊細讀,邊勾畫批註。老師巡視,與個別學生探討。)

師:(待學生研讀完畢)將自己的思考在小組內交流。

生:(6人小組圍在一起,頭碰頭地有序而熱烈交流。老師隨即參與到小組中來。)

師:(交流完畢)魯濱孫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戰勝的?

第七小組:(生1)魯濱孫首先遇到的困難是沒有地方住。

(生2):對。當沒有地方住的時候,魯濱孫趕忙搭起了帳篷。

(生3):書上具體描寫的是這個片段,“魯濱孫走遍荒島……用木頭和船帆搭起一座簡陋的帳篷。”

第四小組:(生1)沒有吃的也是魯濱孫遇到的困難。

(生2):面對沒有食物的困難,魯濱孫想了兩個辦法來解決。一個是通過打獵,捕到了山羊;一個是反覆種收,有了糧食。

(生3):下面我給大家讀一讀課文中的具體描述。“他每天拿着槍……終於吃到了自己種的糧食。”

第一小組:(生1)他的安全受到了威脅,這也是一個困難。

(生2):魯濱孫擔心野人會來吃掉他,就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楊柳樁子,又將羊羣分成幾個地方圈養。

第三小組:(生1)魯濱孫一個人在荒島上,肯定很孤獨。他打死野人,救下了“星期五”。

(生2):後來“星期五”成了他的好幫手,也漸漸學會了說話。他們愉快地生活在島上,擴大了糧食種植面積,又增加了幾個羊圈,曬了更多的葡萄乾。

師:要想在這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存,並且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在這二十多年來,哪裏才只遇到這點困難!你們設身處地地想一想,還會遇到些什麼困難?

生1:冰封雪凍,沒有衣穿。

生2:天災降臨,把羊羣、莊稼都毀了。

生3:生病了怎麼辦?又沒藥又沒醫生。

師:是啊,有太多的困難要面對,要戰勝。我手裏就有一篇日記,是魯濱孫在荒島上寫的。聽聽:“這一天,我病的厲害,渾身像散了架。我初來絕望島的時候,一心只想着上帝來拯救我,現在看來,能夠拯救我的也只有我自己了。我會努力做到這一點,我會的,一定會的。於是,我強忍着,用溼布敷我的頭,稍微好受些。這一天終於熬了過去。”

師:這些困難都是常人難以想象的,這關係到他的生死存亡,要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需要怎樣的意志和創造力啊!這簡直就是一個生命的奇蹟!

師:送一個詞給魯濱孫,送一句話給魯濱孫——

生1:魯濱孫,你勇敢無畏,你太偉大了。

師:好一個勇敢無畏(遞給他一支粉筆),請把這個詞寫在黑板上。

生2:我覺得魯濱孫很聰明,很能幹。

師:是的,他聰明,他能幹。(遞粉筆給她示意其把詞語板書在黑板上)

生3:魯濱孫不但有生存的勇氣,還會以百折不撓的毅力去改善生存環境。

生4:他克服了種種困難,強忍着病痛與孤寂。活得主動,活出了人的尊嚴!

師:是啊,直到“有一天清早”,請同學們拿起書來,我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生:(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五、存疑導向,走向生活

師:魯濱孫從“遇險上島”到“回到故里”,想盡辦法,積極改善生存環境,全是靠了這種生存的勇氣和經歷。這對於處於生存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啓示。

師:學完了課文。這節課也接近尾聲,還有什麼疑惑嗎?

生1:魯濱孫爲什麼要給那個野人取名爲“星期五”呢?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

生2:課文中提到“野蠻的宴會”。我不懂。

生3:魯濱孫回到了英國,後來怎麼樣了?

……

師:是的,課文學完了,但我們還有這麼多的疑惑。(隨手拿起放在桌上的原著《魯濱孫漂流記》)同學們,這是一本《魯濱孫漂流記》的原著,你們剛纔提到的疑惑,這本書裏大多都有答案。我們下來後,都去找這本書來讀,靠自己解開這些疑惑,好嗎?

(讓學生帶着疑惑走向生活,這是一種積極的生存狀態。他們更會因疑惑的引誘,而主動走向整本的名著,走向文學的殿堂。)

生:(齊)好!

師:下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