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教學設計精選

本文已影響 1.48W人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之一

這是一篇反映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課文。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作些什麼呢?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關於這篇課文的教學,我緊抓“道”字,做了如下設計。

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教學設計精選

  一、導入,引出“道”

1.故事導入。

這是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放學,我揹着書包正往家裏走,突然,我發現前面不遠處的麥地裏,一隻喜鵲正撲騰着翅膀,卻怎麼也飛不起來。於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隻喜鵲。我發現,那隻喜鵲的翅膀受傷了。我連忙把那隻喜鵲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傷口,敷上消炎藥,把它包紮好。不幾天,那隻喜鵲好了。我很喜歡它,怕它飛跑了,於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給剪了,並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給它食吃,給它水喝,精心餵養。可是沒多久,你們猜,它怎麼了?(它卻死了)

2.引出“道”。

是呀,這是爲什麼?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板書課題。

3、讀題,解釋“道”。

學生讀課題,說說這裏的“道”是什麼意思?

  二、學文,領悟“道”

1. 預習質疑:

通過預習,你有沒有遇到不懂的問題?(學生說出在預習課文中遇到的不懂的問題,如我和同伴在小龜遇到危險時很焦急,爲什麼嚮導卻“若無其事”?嚮導明知道把小龜抱到大海會害了小龜,可他卻還是抱起小龜朝大海走去?嚮導的話是什麼意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2.篩選問題:

上述問題哪一個最有研究價值?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在學生提出了不懂的問題後,教師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確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在下面的教學環節中進行討論與交流。)

3、讀書釋疑:

(1)指名讀書。

指幾名學生朗讀課文,主要檢測學生對課文的熟練程度,便於作教學指導。

(2)組內討論:嚮導的話是什麼意思?嚮導明知道那樣做會害了小龜,可他爲什麼還是抱起小龜朝大海走去?自然之道指的是什麼?

(3)彙報交流:引導朗讀、讀中感悟自然之道。引導朗讀的重點是第四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

  三、拓展,內化“道”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請同學們打開書再讀一讀《大自然的啓示――“打掃”森林》,看看你還有什麼樣的感受?

1、拓展閱讀。

2、舉例說明。

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具體例子談體會,使“道”得以內化。

  四、綜合性學習(下節課的任務)

自然的啓示

  板書:

自然之道

遵循人違背

保護↘↙傷害

海龜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我深感缺失太多。反思教學,諸多感觸涌上心頭,其突出者有三:一是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之中。課堂,是教師精心爲學生搭建的可供學生生動活潑主動進取全面發展的平臺。課堂上缺少了學生的活動,或者說學生的活動不充分,或者說沒有使全體學生動起來,那麼,這個課堂是缺乏生機和活力的。這是我在這節課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過觀察估算了一下,在這節課中沒有完全動起來(主要是腦動)的學生佔着不小的比例。是什麼原因呢?對學生情況把握不準確,在教學構思上對主體性和全員性考慮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二是朗讀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朗讀是閱讀教學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段,它對領悟情感陶冶情操培養情趣很有好處。所謂讀文悟道披文入情,強調的就是讀。這節課中,對朗讀的處理,沒能很好地與閱讀教學的特點統一起來,從而使閱讀教學顯得單薄,顯得縹緲,顯得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這是因教師的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缺憾。三是評價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催生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無疑會喚起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的進取心,激勵學生的求知慾。評價猶如催生劑,給學生以力量,給學生以風貌,給學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我明於心而未能明於行。今作如此反思,意在矯正自我,改進教學,使教學日臻完善。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之二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啓示的興趣。

  第一課時

 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麼,有什麼新的要求。

2.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啓示。(板書課題)

  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1.按常規或按要求自讀自學:把課文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遊   築巢   幼龜   沙灘   偵察   企圖

情願   蠢事   返回   海鷗   補救

爭先恐後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雲霄

3.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並多讀幾遍。

4.彙報: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瞭解課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並從中受到啓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2.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a.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帶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價,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欲出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並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的表演,範寫“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語,如:“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頹廢”,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後指名上臺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分小組再說一說。

4.回答:我們幹了一件什麼樣的“蠢事”?

5.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後範寫“愚蠢”,學生在草稿本上寫兩遍。

 課堂小結,完成練習

自主讀課文,遍數自定,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導讀課文,感悟“啓示”

1.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

2.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3.默讀六、七自然段,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並寫一點自己的感受。

4.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5.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嚮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6.感悟啓示: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啓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啓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在學生廣泛發言後,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閱讀提示”,畫出其中一句話,並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明確要求,啓動“綜合性學習”

1.讀一讀“綜合性學習”安排,說一說活動方式與要求。

2.分組商議: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

3.全班交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4.課餘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及時瞭解情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