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公開課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2.09W人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公開課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公開課說課稿

公開課說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首先感謝大家爲我的新秀課進行評審,下面我對>這節課進行簡單的說課: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音樂一年級下P60—61,學唱歌曲《誰在叫》。

[教材分析] :

本單元教材內容是《汪汪與咪咪》,在歌曲中出現的形象都是同學們喜歡的小動物形象。在這學期的歌曲中,有很多歌曲都是有關小動物的,比如:《小燕子》、《放牛歌》《杜鵑圓舞曲》、《數鴨子》、《我的小雞》、《貓咪別淘氣》等等。《誰在叫》這首歌曲中又多了一些動物形象,教學中,我結合教材並聯系生活實際,開發學生想象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創造活動,使學生在今後生活中更加喜歡和保護動物,美化了學生的'心靈。

[學生分析]

上學期,我通過與學生的接觸,互相瞭解,我面對的一年級小朋友年齡雖小,但天真活潑,在課堂上已經能大膽唱歌、跳舞,師生能互相配合,同學們已特別喜歡上音樂課。因此,在該課中,我便結合學生情況,設計說一說、唱一唱、演一演這些學生興趣濃厚的活動方式,更好地激發學生學好音樂、表現自我的慾望。 [教學目標]:

1、學會唱歌曲《誰在叫》,並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了解各種動物的叫聲

及生活習性,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教學中結合唱、編、演多項活動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情趣以及創新能力。

[教學設計意圖 ]

1、在音樂課堂中充分體現課程改革精神,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學會唱新歌,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學生的多項活動貫穿整個課堂,設計理念突出一個“新”字。

2、音樂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體現一個“動”字。

3、教學內容圍繞主題,結合生活實際,採取說、唱、編、演、畫多項活動使音樂知識生活化,體現音樂課堂中的“情”、“樂”、“美”。

教學流程

一、課前複習先前所學歌曲,目的是爲了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一種寬鬆愉悅情感氛圍,同時也爲導入新課起到一個過度的作用。

二:在授新課的環節中,課件出示課題>後, 讓學生聽一聽,是哪種小動物在叫?它們是怎樣叫的?學生通過聽,說,培養了他們的欣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敢於大聲說話。然後播放歌曲錄音《誰在叫》前半部分,讓學生對這一部分有個整體的認識,這也體現了低年級以聽唱爲主這一要求。分句教唱是爲了讓學生能更準確地唱準歌曲旋律,在教唱”啦”部分,我採用了對比的方法,使學生更易於記住歌曲的旋律,讓學生用動作來表現歌曲時,我讓學生自編動作,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緊接着學習歌曲後半部分,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先理解歌詞, “小貓想捉老鼠”、“小雞找媽媽”、“還有小魚”、“……”,瞭解了動物之間的生態關係,教育學生細心觀察事物,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歌曲的教唱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句子,學生找一句,跟鋼琴學唱一句,既學會了歌曲,也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學生邊唱邊隨音樂做小動物可愛的動作。教唱過程中,師可採用師生地唱、分組對唱、學生領唱,打擊樂伴奏等教學方式使學生儘快熟悉歌曲。

三、激發學生寫一寫,小組合作編創歌詞,使課堂充滿活力

1、讓學生根據歌曲內容,聯繫動物生活習性,模仿其動作,創編各角色舞蹈動作,再分組表演。

2、分小組編創舞蹈動作。學生在小組長帶領下,對小雞、小貓、小鴨、小豬、小老鼠、雞媽媽、小魚各角色聯繫自己的生活實踐和想象,編創可愛的舞蹈動作。

3、分角色表演。

(1)小組內各自扮演自己喜歡的動物角色表演。教師對有困難的個別小組的活動給予及指導。

(2)開展各小組比賽活動。教師對每個小組成績都予以表揚,對編創得較好的舞動作師生共同學習、借鑑。

最後小結本課所學內容,並教育學生從小保護小動物,保護大自然,保護生態環境,體現音樂審美教育這一功能。

公開課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內容是新課程七年級數學教材第八章多邊形第二節三角形的第三課時——三角形的外角和。

教學目標:探索瞭解三角形的外角的兩條性質以及三角形的外角和,能利有平行線的性質證明這兩條性質,並應用計算。

重點闡述:三角形外角的性質以及外角和

難點突破:添加輔助線

二、說教法

教師通過引導、啓發、探究等教學互動。引導學生採用拼圖和數學說理兩種方法,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剪剪拼拼,動手操作,探索發現有關結論,另一方面又加以簡單的數學說理,使學生初步體會:要得到一個數學結論,可以採用觀察實驗的方法,還可以採用數學推導說理的方法。從而,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探索三角形的外角的兩條性質以及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說學法

本節主要通過學生的動手實驗,自主探索,概括出三角形外角的兩條性質以及外角和性質;並通過交流探討,說理論證,加深認識三角形的兩條外角性質和外角和性質,進一步綜合運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三角形的內角和性質進行有關的計算。在課堂上儘量充分地體現了學生主體性的地位和學生學習的`規律,即:發現知識——認識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四、說教學程序

一、複習提問

1、三角形內角和等於多少?

2、什麼是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與它相鄰的內角之間有什麼關係?

二、新授:

(一)探究與概括

1、(1)圖中有△ABC的外角嗎?(∠BCD)

(2)與∠BCD具有公共頂點的角是那一個角?(∠ABC),∠A、∠C、與∠CBD有公共頂點嗎?(沒有)

∴∠ABC是∠CBD的相鄰內角。

∠A、∠C是與∠CBD不相鄰的內角。

2、問:(1)三角形的一個外角與它相鄰內角有什麼關係?(互補)

(∠BCD+∠ABC=180°)

(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與它不相鄰的內角又有什麼關係呢?

實驗P47做一做

將∠1,∠2剪下拼在∠1′與∠2′位置

公開課說課稿3

1.說音樂

(1)課題分析

音樂家故事《小毛頭與賣報歌》以學生喜愛的連環畫形式呈現於教材之中,這個故事拉近了聶耳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感受到可敬可親的音樂家就生活在他們中間。編者將這個故事巧妙地安排在《賣報歌》的前面,讓學生先通過故事瞭解聶耳的生平和《賣報歌》產生的時代背景,爲學生理解《賣報歌》的歌詞和表演歌曲做好了鋪墊。

《賣報歌》曲調簡單,節奏平穩,旋律流暢,通過生動形象的歌詞將一個賣報童的悲慘生活展現在我們面前。學習本首歌曲,讓學生在體驗報童生活的同時學會熱愛生活。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精神,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要注意教學過程中方法的選擇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因此,我將本課的三維目標整合如下:

a.瞭解人民音樂家聶耳的生平與主要作品。

b.體會“小毛頭”街頭賣報的`情景。用純真的心情唱好歌曲《賣報歌》。並能積極參與《賣報歌》的情境表演活動。

(3)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體會演唱者的心情,唱好《賣報歌》。

(4)教學難點:創設“小毛頭”街頭賣報的情景。用歌聲與形體動作體會她當時的心情。

(5)教學理念:本課在教材的呈現上注重了情境性、趣味性和活動性。它以情境教學活動爲手段,引導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參與和探索,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爲根本的現代教學理念。

2.說教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製作了課件,將音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緊密結合起來,以媒體爲手段,使技能訓練滲透於藝術感受中,貫穿於音樂學習中。

爲了便於學生學習,我採用了視覺圖象、創設情境、興趣引入、音樂律動等方法進行教學。

3.說學法

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確定如下學法:自主探究法、實踐法、羣體合作法。

4.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重溫升國旗儀式(多媒體課件進行情境教學),介紹作曲家聶耳。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圖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入本課——音樂家聶耳。介紹作曲家是爲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訓練學生蒐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講述音樂故事《小毛頭與賣報歌》。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賣報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爲學生理解歌詞和表演歌曲作好鋪墊。

(4)講述聶耳耳朵的故事、幫助學生練習耳朵,板書節奏練習,讓學生聽拍讀、視拍讀。

設計意圖:爲歌曲的節奏練習作好鋪墊,解決歌曲中的重、難點節奏。

(5)學唱《賣報歌》

a.學習旋律。老師分句出示、彈奏旋律,學生隨樂用“lu”哼唱。

b.分組接龍,熟悉旋律。

c. 填詞演唱。

d. 聽錄音範唱,整體感知歌曲。

e. 歌曲處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詞曲作者,完整演唱歌曲,並採用多種形式進行演唱,通過歌詞分析,感受歌曲的情緒,體會演唱者的心情,

這樣纔會把歌曲唱得更有感情。

(6)情境表演。(全班分三組,每組推選兩名學生,一名扮演小毛頭,另一名扮演聶耳,其餘學生扮演街上的行人,看哪一組演的最好,

並對其作出簡單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即表演,使學生的動作表現與歌曲的情感相結合,加深學生對小毛頭悲慘生活的體驗。

(7)師生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評價,使學生相互幫助、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進步。通過師生共同參與,相互激勵,體現教學相長,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8)感恩新中國。(在雄壯的國歌聲中爲我們偉大的祖國加油、喝彩!)

設計意圖:首尾呼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與學習機會。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師生的教育與互動,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主動表達自己的見解。它能使學生張揚個性,主體突現,思想解放。而教師與學生一起互動,真正成爲了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點撥者、引導者。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有目的地去聽、去想、去做,成爲一個會聽、會想、會說、會做,創新意識強的學生。

公開課說課稿4

各位評委、各位領導:你們辛苦了!我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樹有多少棵》,它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簡要闡述我的教學思路。

教學內容:

《小樹有多少棵》這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一單元第2、3頁的內容。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上學期已經熟練掌握乘法口訣基礎上,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教材利用三捆小樹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探索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也是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方法的基礎,爲第四單元、第六單元學習筆算乘除法打基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通過口算訓練,既能培養學生迅速的口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注意、記憶和思維能力,同時也是學習筆算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已經能熟練掌握一位數乘一位數的表內乘法,能運用已學乘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並對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着濃厚的興趣。

教學目標:

⑴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⑵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教學難點:

發現規律,將乘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遷移到乘數是整百、整千數的口算乘法中。

教法學法:

爲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發現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個“發現者”。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展開思維,發現方法,發現規律,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2.練習法,練習在數學教學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本節課在新課後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通過一系列靈活多樣,一定量化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遷移法,由於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十分緊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應當運用遷移規律,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以舊引新。乘數是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就可以從乘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中進行遷移,這樣的知識遷移,最後轉化爲技能技巧,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我用激勵的語言祝賀孩子們成爲三年級的小學生,歡迎他們重新回到學校。

以美化身邊的環境爲契機引出情境圖。

1、探索新知

(1)仔細觀察並說出數學信息。(2)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3)試着解決問題:3捆小樹一共有多少棵?

(板書課題:小樹有多少棵)引出:20×3=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是教學的必要手段,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並鞏固複習乘法的意義,爲新課的教學奠定基礎。

2、討論算法。(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交流算法)

(1)20+20+20=60(2)2個十乘3是6個十,就是60。(3)2×3=6,20×3=60 先不看20後面的“0”,2×3=6,乘完後再在6的後面加一個“0”,所以就等於60.

3、優化算法:以上算法你認爲哪種更簡單?

由於學習過乘法的意義,所以學生會根據已有的經驗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選擇第三種方法。而第三種方法是本節課希望學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教師抓住機會及時總結、強化。

4、小結:在乘的時候先不看乘數末尾的“0”,乘完以後再在積的末尾添上同樣多的“0”。

5、師生共同將題目補充完整,教師板書爲學生做好示範,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6、追加問題:4捆小樹有多少棵?5捆呢?(讓學生獨立完成題目進一步強化口算的方法。)

二、 遷移應用,探索規律。

1、出示練習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學生通過獨立計算,得出算式的結果,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幾組題目,找一找豎列算式的規律,用自己的話說說發現了什麼?學生能夠發現,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的'末尾依次多一個“0”,積的末尾也多一個“0”。學生已經把整十數乘一位數的方法遷移到整百數乘一位數,此時進行方法的強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計算的方法,既訓練學生的思維,又發展學生的語言。

2、拓展訓練

1、3000×2 5000×4 6×7000

在學生總結出整百數乘一位數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隨即出示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學生能夠類推出相同的方法,使學生真正理解添上同樣多的“0”的含義,並且把這種口算的方法熟記於心,達到內化的目的。

2.數學遊戲

教師事先準備好卡片,以同桌爲單位開展遊戲活動。

遊戲規則:一位學生取一位數,另一位學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數,然後兩個學生都計算這兩個數相乘的結果,看誰算得又快又準確。

(設計意圖創設遊戲環節,是爲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培養學生的思維獨立性和靈活性。)

三、 變式練習,積累內化。

1、口算練習(學生獨立計算,指名說說算理。)

2頁3題30×4 50×8 9×600 40×5 60×7 800×4

3頁2題70×8 30×6 600×9 4×60 20×7 3×800

90×5 8×50 700×4

2、歸納鞏固

整十數、整百數、整千數乘一位數,先不看()末尾的“0”,乘完以後再在()的末尾添上()的“0”。

2、佈置作業。

解決問題:3頁3題(利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鞏固複習乘法的意義)

四、說板書設計

小樹有多少棵

20×3=

① 20+20+20=60

② 2個十乘3是6個十,就是60。

③ 2×3=6,20×3=60

【設計理念:簡潔明瞭,能讓學生一目瞭然,黑板的右邊空出來,方便學生自由練習】

公開課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選自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音樂第3冊第九課美麗的動物中的表演曲目《金孔雀輕輕跳》,教學內容有:學唱歌曲《金孔雀輕輕跳》,利用鈴鼓、三角鐵爲歌曲伴奏和表演《金孔雀輕輕跳》。

2、教材分析

《金孔雀輕輕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數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節拍爲2/4拍,一段體結構,屬五聲E宮調式,曲調清新優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進行,如第一樂句:3135|5-|3612|2-|,第四樂句633|122|1612|2-|。配以XXXX|X-|爲主的節奏,自然,流暢,好似傣家小姑娘與小孔雀那輕巧的舞步,姿態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繪了一幅秀麗的圖畫,給人留下美好的遐想與回味。

3、教學目標

根據音樂新大綱的要求,重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感受理解,表現欣賞音樂的審美能力的培養,我對本課教學制定出以下教學目標:

(1)思想教育:讓學生在清新優美的旋律中,感受所描繪的動物形象,培養他們愛護動物的意識,並從優美的舞姿中領悟到團結友愛助人爲樂的道理。

(2)技能訓練:

①指導學生用柔和、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②用鈴鼓、磁鈴爲歌曲伴奏;

③學習傣族舞的基本動作,自己創編舞蹈。

4、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歌曲並能用柔和、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難點:歌曲中同節奏、同歌詞,但不同旋律的最後兩樂句的比較:633|122|1612|2-|和633|122|3161|1-|

5、教具準備:

光碟、錄音機、頭飾、拼音卡片,孔雀扇、鈴鼓、磁鈴。

二、說教法

1、情景導入法。老師創設孔雀跳舞情景,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到學習新課的趣味感、新奇感。

2、旋律模唱法:教師分樂句彈奏出歌曲旋律,要求學生用“la”音模唱出與音高、節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如第一樂句,教師彈3135|5-|3612|2-|,學生模唱“la……”這樣有利於訓練學生的音準節奏又能培養學生音樂記憶力。

3、手勢感受法:爲了突破歌曲的難點,最後兩樂句在音高上不同,我採用了孔雀手勢法進行教學,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認識化難爲易,也體驗到音樂課中的趣味感。

三、學法:

1、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在指導學生學習歌曲的過程中,重在讓學生通過閉目聆聽音樂,從中感受音樂的旋律、節奏,再跟琴模唱找出歌曲較難唱的樂句,分析視唱化難爲易,最後親自嘗試,完整並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羣體合作法。在創編舞的過程中,爲了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發揮其獨特的才華,鼓勵他們互相幫肋、互相啓迪、互相促進,發揮其羣體力量,增強他們的交往能力,達到共同提高。

四、說教學程序

(一)組織教學,音樂常規,老師彈琴,學生做小鳥飛的動作進入教室,然後跟老師一起作律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氛圍的濃厚。

(二)基本訓練。爲了保護兒童的嗓音,在學唱前,應充

分讓學生打開歌喉,以免拉傷聲帶,由於低年級學生對枯燥的練聲曲目不感興趣,我把練聲曲目敢編成兒童喜聞樂見的動物朋友,歌唱前提示學生挺胸、收腹,嘴打開。這樣既爲學習本課歌曲作了適當的鋪墊,也達到了保護兒童嗓音的目的。

(三)導入新課。

老師戴上頭飾,做幾個孔雀活動的`動作,請同學猜猜是什麼動

物。學生猜出後,告訴他們:今天要學習一首關於孔雀歡舞的歌。

(四)新課學習

1、音樂範讀歌詞,讓學生從視覺上聽覺上理解歌曲,簡述歌曲大意,重點理解“展翅開屏”和“傣家”兩詞的意思。

2、學習歌曲:爲了激發學生學習新歌的興趣,老師有感情的範唱一遍,然後放錄音,請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用手輕輕點拍感受歌曲的節奏、旋律。接着老師用琴聲帶領學生用“La”音模唱旋律,找出歌曲中容易唱錯的兩樂句:“633|122|1612|2-|”和“633|122|3161|1-|”。

3、難點樂句教學:請學生試着打一下兩樂句的節奏。兩樂句旋律上的不同主要通過孔雀手勢法來感受。這樣充分達到了寓教於樂的效果。

4、大膽嘗試,用柔和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在熟悉節奏旋律後,解決了難點的基礎上,學生對歌曲的學習已是輕鬆自如了。在此過程中,我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練習唱歌:齊唱、分組唱、分男女生唱、個別演唱等多種演唱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演唱才能。

5、成立簡易樂隊。在唱好了歌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用一些簡易樂器爲歌曲伴奏,利用鈴鼓、磁鈴爲歌曲伴奏。老師用鈴鼓示範,磁鈴主要用在打擊長音處。學生分組練習用鈴鼓和磁鈴爲歌曲伴奏。這樣,既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也使他們有一定的成就感。

6、創編活動:美的旋律、美的歌詞更需要美的舞姿。爲了激發學生學舞的興趣,老師隨音樂表演一段,然後重點把傣族的幾個基本動作給學生示範一次:孔雀鶴立、孔雀開屏、傣族舞語彙,鼓勵學生三五個一組,互相啓迪、創作,老師指導、觀察,請一些創編的好的同學在前邊來表演,音樂再次響起,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各盡其能、各得其樂、各有所獲。整節課都讓學生處於愉悅之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