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交換律的教學反思範文大綱

本文已影響 3.65W人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整個過程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出發,通過質疑、猜想、例證、觀察、交流、歸納,親歷了探究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這個數學問題的過程,從中體驗了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

交換律的教學反思範文

  1.注重教學目標的整合化。

根據時代的發展和要求,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僅侷限於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瞭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髮展,在發展過程中落實知識。在“交換律”這節課中,教師在目標領域中設置了過程性目標,不僅和學生研究了“交換律”“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了數學問題的產生、碰到問題“怎麼辦”和“如何解決問題”。花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情並提出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激勵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觀察、分析,主動獲得“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既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又體驗了成功的情感。

  2.注重教學內容的現實性。

新課標裏曾指出,教學時應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出發進行,開展教學活動。這爲我們的教學改革在操作層面上指出了方向。“交換律”這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找準教學的起點。對學生學習起點的正確估計是設計適合每個學生自立學習的教學過程的基本點,它直接影響新知識的學習程度。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在浙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分別安排在第七冊和第八冊,而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對加法和乘法交換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認識,並能運用交換加數(因數)的位置來驗算加法(乘法),所以這節課教師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髮現並用數學語言表述數學規律和總結怎樣獲得規律的`方法上,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找到生活的原型。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實質是交換位置,結果不變,這種數學思想在生活中到處存在。本節課教師首先引導學生用辨證的眼光觀察身邊的現象,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然後採擷生活數學的實例:同桌兩位同學交換位置,結果不變。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你能舉出一個或幾個例子來說明嗎?這樣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祕,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3)改進材料的呈現方式。教材只是提

供了教學的基本內容、基本思路,教師應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選擇、補充和調整。本節課在教學材料的處理時,改變了把課本當作“聖經”的現象,讓學生參與教學材料的提供與組織,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創新和實踐的學習環境,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究慾望,又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一種成功的體驗。另外在材料呈現的順序上,本節課改變了教材編排的順序:在第七冊教學加法交換律,在第八冊教學乘法交換律,而是同時呈現,同時研究。因爲當學生在已有認知結構中提取與新知相關的有效信息時,不可能像教材編排的有先後順序之分,而是同時反映,充分做到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