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蠶姑娘課文教學反思大綱

本文已影響 1.65W人 

《蠶姑娘》這是一篇老課文,老師們都比較熟悉。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蠶姑娘課文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蠶姑娘課文教學反思

  蠶姑娘課文教學反思1

《蠶姑娘》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科普性小文章,形象地介紹了蠶一生的四個變化:卵——蠶——蛹——蛾,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說說自己對蠶的瞭解,有幾個小朋友家裏正好養過蠶,說了不少關於蠶的知識,然後出示了四幅蠶在不同階段的圖片,再讓學生用一段話說一說蠶的生長過程,在第一課時小朋友就對蠶的生長有了深刻的瞭解。課文的難點是瞭解蠶的整個生長過程及不同時期的不同變化,第二到第五自然段正是向我們介紹每一階段的特徵。

文章中的四個自然段是極其相似的,因此,我在教學時採取了先教後放的方法,重點教學了第二自然段,總結了學法後,後面幾個自然段讓孩子自學,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加大了課堂密度,也讓孩子感受到了自學的樂趣。學完整篇課文後,我出示了一個填空:從()裏鑽出來()的蠶姑娘,一共睡了()次,每次醒來都變了樣。第一次變得又();第二次變得又();第三次變得又();第四次身體一天天()。它吐()結(),最後()開了窗,飛出了()姑娘。這樣的填空,等於給孩子們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讓他們在輕鬆愉悅中理解了課文。反覆的朗讀也爲背誦打好了基礎,三堂課下來已經有不少小朋友能全文背誦了。

  蠶姑娘課文教學反思2

本篇課文最大的特點就是從第2自然段到第5自然段有着幾乎一樣的結構,連文字都大致雷同。面對這樣的文章,如果還是按照以往的方法,一味的抓重點詞,訓練朗讀,是肯定不行的,也是相當無味的'。因此,我在教學時採取了先教後放的方法,重點教學了第二自然段,後面幾個自然段讓孩子自學,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加大了課堂密度,也讓孩子感受到了“自學”的樂趣。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也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找找蠶姑娘每一次蛻變,要經歷哪些過程,做哪些事情,原來以爲孩子會把“不吃也不動”中的吃,動也作爲動詞找出來,於是,我在提問的時候,多說了一句:“注意,蠶姑娘沒有做的事情你可不能畫進去。”這樣簡單的一個提示,給了孩子們很大的啓發,最後,絕大多數孩子都能憑藉自己的力量,成功找出了5個動詞,疏通了文章內容。可見,老師的提問對於孩子來說有着很大的引領作用,因此,我們在預設問題,分析教材的時候,都應該多從孩子出發,多考慮,爭取提出有效,實際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課堂教學更加“嚴密,順利”。

  蠶姑娘課文教學反思3

蠶寶寶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已經很陌生了,想借助投影放圖片吧,投影儀又處在返場修理間,不知啥時候能回來,所以用PPT也是不行了。書本上的插圖雖然很可愛,但是畢竟和現實中的蠶寶寶差別較大,所以我提前讓家長們想辦法買幾隻蠶,讓孩子自己觀察,再上網蒐集一些有關蠶的圖片和資料。總之,教材和生活相結合,學習效果也纔會更好。

課堂上,爲了讓孩子們更感興趣,我把自己的絲巾帶到班級,讓他們親手觸摸感受蠶絲的軟、滑以及舒適,孩子們可喜歡了。另外,還有孩子帶了蠶卵和桑葉來,這樣教學起來就更直觀了,孩子們也聽得興趣盎然。

本課的一大重點在於瞭解蠶的生長過程,我讓他們帶着問題去讀課文,讀完就不難發現答案概括起來是“卵-蠶-繭-蛾”。此外,本文要求背誦,雖然篇幅較長,其實2--5自然段句式相仿,只是少部分字詞發生了變化,所以我教孩子們繪製了一張簡易的表格,把4次蠶眠前後的變化寫出來,這樣思路一清晰,把握住關鍵詞語,背誦起來難度就小多了。而且,也要漸漸開始教他們學會記筆記,畢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還順便練了字,一舉多得。

總之,這堂課是充實的,有趣的,快樂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