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二年級教案

《蠶姑娘》教學教案+評課稿

本文已影響 3.16W人 

  《蠶姑娘》教學教

《蠶姑娘》教學教案+評課稿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6、7自然段,進一步瞭解蠶的整個生長過程

2、朗讀課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詞的反義詞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穿--( )新--( )嫩--( )

瘦--( )黑--( )晴--( )

2、我們知道蠶姑娘在蠶牀上經過四次睡眠,身體漸漸發亮,那麼睡了四次的蠶姑娘還會發生些什麼變化呢?

 二、學習第6段

1、看課件後讀課文,思考:蠶在什麼地方幹什麼?

2、重點理解“蠶山”,“蓋間新房”。

⑴、看課件理解“蠶山”。

⑵、在課件的畫面中找找,哪些是蠶姑娘蓋的新房?蠶姑娘的新房是用什麼蓋的?“蓋間新房”究竟是指什麼?

3、指導朗讀,重點讀好“成了、成了”。

 三、學習第7段

1、字句:繭子裏頭的蠶姑娘,一聲也不響,過了好幾天,繭子開了窗。

“開了窗”是什麼意思?“天窗”在哪兒?

2、看圖:說說蛾姑娘在幹什麼?(產卵)告訴學生:蛾姑娘把卵產在蠶紙上,產完卵就死去了。

3、指導朗讀,“變了、變了”作重點指導。

 四、朗讀全文[總結全文]

1、說說蠶的生長過程。

2、總結:蠶兒是個寶,蠶結的繭,可以繅絲,織綢。我國栽桑養蠶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兩千年以前,我國的絲綢就已賣到國外,絲綢是我國的驕傲。

3、完成課後作業題。

  板書:

蠶姑娘

卵又黑又小

又白又胖

蠶蛾又黃又瘦

  《蠶姑娘》評課稿

今天有幸聆聽了趙芹老師執教的《蠶姑娘》一課,受益匪淺。趙老師親切、自然的教學語言,思路清晰的教學流程,設計巧妙的教學環節等都值得我去學習。

《蠶姑娘》是一篇科普性課文。文章用7個自然段介紹了蠶孵化出來後生長、結繭、由蛹變成蛾的過程。課文篇幅較長、學起來較難。但課文的2-5自然段段落結構相似,趙老師充分利用教材這一特點,巧妙地設計了扶放結合的教學環節,化簡爲繁,化難爲易,突破了教學難點。在這一環節教學中,趙老師先扶,重點指導教學第2節,抓住一系列的動詞“吃、睡、脫、醒、變”,並讓學生用“先______接着______然後______最後_______”的句式說說又黑又小的蠶姑娘是怎樣變成黃姑娘的,從而瞭解了蠶第1次蠶眠時的生長規律。在重點學完第1小節後,趙老師將蠶四次蠶眠的過程通過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一目瞭然,非常清楚。師生先一起總結填好第1次蠶眠過程的前後變化,接着,趙老師拋給學生一個問題:蠶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蠶眠的過程又是怎樣的呢?然後趙老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去閱讀理解課文的3、4、5小節。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這裏趙老師給學生一個廣闊的閱讀、發現、探索的舞臺。學生們在自讀、感悟之後,趙老師讓學生去發現課文3-5小節與課文的第2小節有什麼不同?再次抓住重點詞語進行辨析、討論,使學生的發現上升了一個層次,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感悟了語言,積累了語言,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裏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孩子學習的熱情有時需要老師激情的評價語言去點燃,所以課堂上趙老師的課堂評價語言如能再豐富些、導向性再明確些,可能孩子的學習熱情會更高,效果會更好。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