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課文《徵友啓事》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99W人 

語文課堂,講究人文,講求拓展,但是永遠都不能丟掉最基本的語言文字訓練。接下來小編整理了課文《徵友啓事》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課文《徵友啓事》教學反思

  課文《徵友啓事》教學反思1

有的才能放矢,全國小語會祕書長陳先雲曾經說過:教什麼比怎樣教更重要。因此,我把自己放進文本,反覆閱讀,逐漸明晰了教學的目標要求,教學重難點,由此生花,構建主體。

一、擰線串珠,構建課堂

這篇課文很長,對剛邁入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確實是有閱讀的難度的。怎樣才能突破重點,降低學習難度?大道至簡,我把課文的全部教學就看做是線和珠的。線是課文中的“徵友啓事”,珠是課文中的生字詞。就這樣,我擰着“徵友啓事”這條主線,把一個個生字詞串上去。這就是我隨文識字的構想。在實際教學中,對於這一顆顆珠的把握,又另有側重:“獵狗、耕田”採用圖畫識字法;“興奮”採用表演法;“團團圍住”採用貼圖法理解詞義;“怨言”舉例法理解詞義。對於單個字的教學,“張、迎、或”重在新部首的教學,筆畫的書空,其中“迎、或”還重在書寫指導……這樣,體現了生字教學的層次性、針對性和目的性。

二、對比教學,學中明理

兩則徵友啓事,讓學生在對比中明確不同,讓學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明白第二則徵友啓事多了“或者”“其中一點”幾個詞語,卻少了很多對朋友的要求,從而懂得與人交往時,既要考慮自己的需要,也要考慮別人的實際。

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訓練。

①角色朗讀法:讓學生扮演小動物朗讀。如:教學第一張徵友啓事時,讓學生扮演小牛,教師啓發:小牛,你想找個什麼朋友呢?(小牛)我想……這樣就不着痕跡地把徵友啓事通過小牛之口讀了出來。

②對比朗讀法:讓學生對兩張不同的啓事進行對比讀,在讀中加深認識、理解。在形式上有兩生分別讀,男女生對比讀等。

③師生合作讀:對於9到12自然段小動物說的話,我覺得讓學生了解就行了,於是我採用了輕描淡寫式的師生合作讀的形式。教師讀前半句(××說),學生讀動物說的話。而且我採用的是走到誰的身邊,誰就接下去讀,這樣有意識的長久訓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不敢有半點鬆懈。

三、愉悅氛圍,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本課教學中採用多種角色轉變的形式,減少了學生思維的定式,課堂氛圍就顯得輕鬆愉悅。如:讓喜歡扮演小牛的孩子上臺貼徵友啓事、讀徵友啓事。讓學生扮演山羊、獵狗、花貓、馬駒等小動物。教師採用採訪小動物的形式,第一張徵友啓事的不好之處就不言而喻了。

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端端正正坐40分鐘,的確是一種考驗。這個階段,學生的注意力也很難持久,所以“課中操”的形式應運而生。根據課文的內容,我把找朋友的律動操安排在小牛找到許多朋友後。這樣,後面的複習生字詞的環節,學生就會處在一個精神飽滿的狀態,有利於教學內容的實施。

四、不足之處

爲了教學內容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充分。今後,必須在教學過程的優化上多下功夫,期盼着真正做到教師輕輕鬆鬆教語文,學生輕輕鬆鬆學語文。

  課文《徵友啓事》教學反思2

一、課堂拾貝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創造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主動發言。開始上課時,我先讓學生一組配樂圖片,同時提問:邊看邊想,你覺得小牛生活得怎樣?這種情境的創設,能讓學生從直觀上感受到小牛很孤單,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創設情境,通過體驗學習突破難點。

小牛兩次徵友的結果,爲什麼不一樣呢?這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小組自學比較兩個徵友啓事的基礎上,可以師生互動通過角色扮演、口語交際的活動方式進行體驗學習,體會“一起……一起……一起……”和“或者一起……或者一起……或者一起……”的徵友要求能帶來不同的結果。教師可以扮演小牛,學生自由選擇扮演課文中前來應徵的小動物,貼出第一張徵友啓事,分別詢問扮演山羊、獵狗和馬駒的小朋友:“你能和我做朋友嗎?”在師生角色扮演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第一個徵友啓事要求太苛刻了,第二個徵友啓事減低了要求,求同存異,許多動物都能成爲小牛的朋友了。使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愛好、習慣,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完全適合自己的人是不存在的。要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與他人交往。

3、引導學生體會角色的情感,有效地進行朗讀指導。

這篇課文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必須體會故事中角色的情感變化,可以抓住“興致勃勃”——“垂頭喪氣”“悶悶不樂”——“興高采烈”這樣兩個情感變化的點,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邊讀邊想像各個角色在課文描述的故事情境中的情感變化,入情入境地朗讀。例如“唉!世界那麼大,怎麼連一個朋友也找不到?”要體會小牛的失望與傷心,讀出難過的語氣。朗讀指導者還要注意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讀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

4、語言實踐,拓展延伸

要學生自己寫一個徵友啓事,想想怎麼寫,能讓自己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二、有待改進

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讀仍是訓練的重點,雖然也採用了多種讀的方式,但感覺學生還是說的較多,讀得較少,今後一定要將讀落到實處。讓學生有感而發,讀出真情實感,才能實現個性解讀。

  課文《徵友啓事》教學反思3

這次的備課短暫而顯得有些匆忙,在選課的時候,突然覺得,凡是能編入教材中的課文,每一篇不都是經過各位語文教學的專家精挑細選出來的麼?我們自己只管沿着新課改的路子,按照自己的理解,將精彩的課儘可能生動地講給學生,使得教學相長也就夠了。由於自己是所有老師中第一天上課的,好了,就順着進度講那節《徵友啓事》吧!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每一門藝術中都有值得自己欣慰的地方:

一、抓住主線,貫穿課堂

全文有13個自然段,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的確是很長的一篇課文,而這樣的故事性課文,最忌諱從前向後上成“流水帳”形式,於是,我抓住了文章中的兩份徵友啓事作爲主線,然後進行對比學習,不僅使得課堂脈絡清楚,而且在對比中名理。

二、語言訓練,隨手拈來

語文課堂,講究人文,講求拓展,但是永遠都不能丟掉最基本的語言文字訓練。在進行兩則徵友啓事對比的時候,我讓學生觀察第二則徵友啓事和第一則相比,有什麼地方不同?學生得出:多了“或者”和“其中一點”四個詞語。我又追問:“多了幾個詞語,意思上有什麼改變?”讓學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明白第二則徵友啓事多了“或者”“其中一點”幾個詞語,卻少了很多對朋友的要求。

故事的進度到了第二則徵友啓事的結果部分,“牛欄前熱鬧極了。大家把小牛團團圍住。”在這裏,“熱鬧”“團團圍住”兩個詞語可以很好地讓學生體會到第二則徵友啓事的成功,如果能緊緊抓住這兩個詞語,“好”與“不好”的徵友啓事分別爲誰便不攻自破了。可是,如何讓學生輕鬆地來理解詞語呢?我拋出問題:“孩子們,牛欄前熱鬧起來,你還見過哪裏有熱鬧的情景?”學生紛紛舉手:“快過節了,超市裏人真多,好熱鬧啊!”“大雁塔廣場上很熱鬧。”“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就要開始了,真熱鬧。”學生在簡單而形象的感知中,早已經將“熱鬧”的含義明白了。我又讓學生來做出“團團圍住”的動作,在動作中理解詞語讓學生輕鬆而快樂。

此外,在備課中,我發現在四個動物都要和小牛做朋友的四句話中,有四個字“同”“陪”“跟”“和”意思非常相似,但是作者並列地運用了它們,避免了語言的重複和累贅,可是,如何處理這部分,才能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神奇之處呢?我依然採用了最原始但卻最紮實的造句訓練,在多個句子的感悟中,學生明白了這四個字的意思其實是基本一樣的,體會到了文字的神奇。

三、和諧愉悅、享受語文

我是一個追求詩意課堂的人,語文教學變來變去都不離其中的就是:爲了達到對學生進行文字的訓練。而我,更喜歡與學生在和諧的交談中,讓學生邊享受邊學習語言。“徵友啓事剛一貼出,小動物們都有什麼反應呢?”學生看圖後紛紛舉手發言,於是,我拿起準備好的頭飾,隨意地走到一個學生的面前,又隨意地將一個小馬駒的頭飾戴在他的頭上,“請問,你就是那匹健康的小馬駒嗎?你爲什麼走開了呢?”“請問,你是可愛的小花貓嗎?你會邊走邊想些什麼呢?”沒有任何的雕飾的,孩子會很自然地微笑着回答:“是的。”“我想:太好了,我早都想找個朋友了,快去看看有沒有收穫吧!”那時候,我想,我和孩子,我們都是微笑的,因爲我們在享受着語言帶給我們的美妙和幸福感。

四、個性閱讀,不拘一格

小牛沒有找到朋友,心情會怎樣呢?文中寫到小牛去找老牛訴苦,“訴苦“!兩個字對於7歲的孩子來說,實在有些難以理解,怎樣使這裏的“訴”能“苦”出味道來呢?我讓學生加上小牛此時的心情描寫來讀讀這句話,學生加上了“小牛難過地說”“傷心地說”“垂頭喪氣地說”……等描寫心情的詞語,然後我請學生按自己理解的心情來學着小牛訴訴苦吧!學生將這句話讀得有了滋味。

在教學“可是,看完了,小動物們又一個個搖着頭走了。”這句話時,我請學生帶着動作讀一讀,體會小動物們的心情。“請問,你爲什麼要離開呢?你會邊走邊說些什麼?”在學生反饋以後,再帶着那樣的心情去讀,使學生讀出了自己的理解,讀出了自己的個性。

另外,承擔“課中文化”課題以來,在課堂中間的活動上自己也再邊做邊積累。本課以“朋友”開始,以“朋友”結束,於是,在小牛找到好朋友的時刻,我趁機讓學生和小動物們一起“慶祝慶祝”,唱起了“找朋友”的歌曲,使學生得以放鬆。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又都是一門不完美的藝術。

在這節課中,老師有點着急,應當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時間。點題時,可以更加自然一些。另外,要是能夠想辦法將第二份徵友啓事放在最後“隆重出場”,緊接着後面又讓學生仿寫啓事,那會效果更好。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不過,只要不斷摸索,自己就會有所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