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月光啓蒙》語文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13W人 

《月光啓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中的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作者是著名的詩人孫友田。文章用細膩的筆觸回憶了自己的母親及爲好的童年生活。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啓蒙老師,用民間文學給我啓蒙,引領“我”走進了詩歌的王國。

《月光啓蒙》語文教學反思

在教學這一片段時,出乎我的意料,學生的表現令我驚訝,他們對民歌民謠根本就不感興趣,在自瀆時,發現有些同學在暗自發笑,我想,這也許是因爲這些歌謠、民謠是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作品的緣故,早就落伍啦!現在的學生更喜歡的是卡通人物吧。

在聽母親吟唱的錄音,同時要求想象自己同樣也在媽媽的懷抱裏時,有些學生顯得有些不耐煩,更加不會感興趣,更出乎我的意料。但是我進而一想,恍然大悟:現在的.學生鍾情於電腦和電視,家中也沒有露天的陽臺,父母也沒有心思給孩子講那些老掉牙的民俗歌謠,難怪毫無興趣。更何況,現在的學生對於自然科學知識瞭解不少,對於那漆黑的夜空早已經沒有了聯想和憧憬……

在這些歌謠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自發的進行四人小組合作的方式,小組之間進行了討論,自己進行探究,一部分本來沒有學習自主性的同學在另一部分同學的帶領下體現出了自己學習的個性,他們也能積極思考,體會到了母親的勤勞,辛苦,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這些都是同學自學體感受的,體現出來的。

在學習到最後時,我適合進行拓展,通過課外資料及學生的資料來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人物的分析、感悟更深了,我又及時拓展母親年老後的形象“母親老了,甚至失去了記憶,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裏,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裏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着我笑……”通過拓展母親老年的形象,又適時回到課文,把作者記憶中的母親與年老後看到的母親進行強烈的對比。使學生更能感受到母愛的偉大,更能體會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啓蒙老師

人間處處有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閱讀是感悟、積累是過程、探索是發現,教會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多看、多聽、多想,從身邊的事物中獲取學習語文的信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