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21W人 

寫教學反思也是老師成長的方法!下面小編爲大家介紹《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幫到大家!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反思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反思1

在設計本節課時我想了下《大堰河——我的保姆》這樣一首以“母愛”爲主題的敘事性抒情詩,詩歌以朗誦爲主,爲了創設情境,我選取了閻維文的《母親》、中國古典管子曲《江河水》、配樂朗誦《大堰河——我的保姆》來營造氛圍,教室裏迴盪着哀婉淒涼的旋律,這旋律有着對悽苦生活的悲傷訴說,又有對悽苦生活的憤懣與抗爭,用來配合朗誦《大堰河——我的保姆》實在是最好不過了!同學們被他聲情並茂的真誠吐露所感染,情感也不由得隨之而律動起來。同學們體悟着詩人傾吐伴着起伏跌宕對大堰河的愛。

又選取了王恆績的《瘋娘》作對比,伴着哀婉淒涼的旋律,他們被感發着,激動着,彷彿不是在上課,他們已經被這激情誦讀帶入了詩的意境去了,帶到詩歌感情的漩渦中去了。

這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但並不排斥敘事,甚至是細節描寫,因此一定要學生反覆閱讀,充分體會詩人滿懷的激情。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也是此詩一大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反覆閱讀中體會並學習這些修辭手法。

在設計學習筆記時忽略了詩歌的語言,和候師溝通後他側重詩歌語言的“三美”,即3段首尾句重複的韻律美,6段我父母家和大堰河家的對比描寫形成的對照之美,紫色的靈魂”體現的語言的含蓄美。不過我在授課時有意識地去強調了詩歌的語言美。在對“紫色的靈魂”理解上學生有些困難,但有一個學生曹立北理解得很到位,他給大家講清楚了,所以不要忽略學生的資源。

在設計對比鑑賞時讓學生體悟不同素材、不同表現手法表達同一主題,尤其是對兩篇文章喜歡的語段做批註,學生一句話感言等收效不錯。學生除了體悟母愛的偉大之外還意識的要常懷感恩之心,勵志勤奮學習,回報父母。這節課的精心設計才收穫很多,因此每節課我都要精心設計,讓學生和自己共同成長。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反思2

在教學中貫徹地教育理念:德育滲透、美育滲透、學科滲透、科學人文滲透

對新教材及課程標準地認識:這是一篇傳統課文,具有永久地價值和魅力,既要學習品人,又要學習品文。

學生學習收穫

知識與能力:1.理清感情發展的線索,充分理解大堰河這一形象的崇高偉大,體會詩人對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2.加強對重點詩節的朗讀,仔細品味作者寄寓其中的感情,培養鑑賞現代詩歌的能力。 3.瞭解大堰河勤勞淳樸、慈愛善良的品德及其一生的不幸遭遇,體會詩中對以大堰河爲代表的勞動人民的讚頌之情以及對舊社會的憤怒詛咒。

過程與方法:誦讀——鑑賞——分析——共同研究

情感與態度:瞭解大堰河勤勞淳樸、慈愛善良的品德及其一生的不幸遭遇,體會詩中對以大堰河爲代表的勞動人民的讚頌之情以及對舊社會的憤怒詛咒。

教學中最成功地案例簡述

師:老師和大家的討論就此告一段落。下面的段落留給大家。大家自己閱讀自己感受。有不明白的地方,請提出來大家共同研究。也就是進行研究性學習。(一會兒有學生提出問題來)

生:我有個問題,那個“黃土下紫色的靈魂”,爲什麼是“紫色”的靈魂?生:我認爲紫色是一種高貴顏色,比如有的足球隊穿的球衣就是紫色的。……

師:非常精彩,因“承受太多苦難”而“尊貴、偉大”!同學們,大家看看,這個結論是誰得出呢?不是老師得出的,老師只不過是大家意見的概括者。結論是大家自己共同討論、研討、集思廣益得出的。在學術界,這個問題仍然是一個懸案,沒有一個定於一的結論。今天大家得出的結論,也可以成爲衆多學術觀點之一。這就是研究性學習呀!研究性學習並不神祕!

教學失誤及補救措施

一、鑑於同學們這是研究性學習,在大家研究學習的地程中,方法的指導多些,這樣的方法指導,在同學們熟悉了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和流程後,可以刪去,這樣,可留再多一引起的時間給同學們討論、思考。

二、在聲情並茂的朗讀、新穎別緻的教法、深刻透徹的分析,還有那親切的話語、巧妙的引導、廣博的知識方面做得不夠。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反思3

初春,乍暖還寒。我和學生共同學習了被譽爲“卓越的民族詩人”艾青的著名敘事詩——《大堰河——我的保姆》。詩中大堰河悲慘的身世、深深地摯愛乳兒的真摯而淳樸的情懷,如瀟瀟春雨輕輕地打溼了學生的心靈,學生被深深地震撼了。我見到學生的臉上盪漾的是感動的光影。我知道本課收到了較理想的效果。

首先,讀爲主線,以情感人,營造濃烈的詩境。詩歌是情感迸發的藝術。教學中我播放鋼琴曲《神祕園之歌》,這首曲子旋律舒緩、低沉,略帶淡淡的憂傷,很快將學生帶入詩境。由於我讓學生課前預習,因此,課堂上我沒有給學生自由朗讀的時間,直接入題,我與學生同讀這首詩,本詩共13節,我自薦讀前四節,餘下八節每組選一名代表讀,最後一節齊讀。學生入情,才能入境。

其次,理解詩意,喚起情感,走進大堰河的心靈。大堰河有怎樣的身世呢?“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她是童養媳” 詩人捨棄了大堰河的許多遭遇,而寫她的名字,這個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細節,卻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壓迫下貧苦婦女完全喪失人的尊嚴和價值這種觸目驚心的事實。這喚起了學生對大堰河的同情。大堰河卑微的身世,絲毫沒有影響對棄兒“我”的深摯的愛。強烈的對比,充分地體現了大堰河善良、淳樸、寬厚的美好品質,表達了詩人對大堰河深深地眷戀和感激之情。

有人說,課堂教學永遠存在着遺憾。是啊,本課不足之處有二:

一、時間安排不合理,沒有按計劃完成課堂教學內容。由於白板顯示器出現故障,調整課件虛擲了時間,導致教學很重要的環節——“當堂訓練”內容沒有完成。這可以說是一處顯而易見的敗筆。

另外,個別教學環節時間安排得不夠緊湊,造成了課堂教學節奏欠穩定的現象。如學生對本詩的寫作背景知之甚少,課堂上對我準備的課件上的內容讀得不夠熟練,延誤了時間。

二、吟詠不足,詩味趨淡。詩歌需要反覆吟詠方能讀出詩味。由於學生對詩人的身世及寫作背景瞭解得較少,因此對詩歌的解讀遇阻甚至失偏頗,勢必要擠佔課堂有效時間。而第四節寫大堰河“厚大的手掌”做了很多事情,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每個動詞的用法之妙,對解讀大堰河的形象起了重要作用。教學中此處處理得草草。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髮問:“生活中你見到一般的女人的手具有什麼特點?而大堰河的手具有什麼特點?重要寫用意何在?”

基於以上對本課詩歌教學優缺點的反思,我想如何實現現代詩歌的有效課堂教學呢?

首先,設置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如設置背景音樂、播放樂曲等,指導學生正確把握詩歌情感,給學生廣闊的空間朗讀詩歌,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

其次,引導學生仿寫詩歌,滿足學生積極創作、展示自我的願望。然後,讓大家在班級讀給大家聽,並評價。我在教學《樵夫,別砍那棵樹》一詩中,我給學生出了幾個題目,讓學生仿寫,如“小妹妹,別踩那片芳草地”“老爺爺,別將髒水倒入遼河裏”“獵人,請放下手中的槍”。學生奮筆疾書,大家樂此不疲地寫着。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反思4

1、迴歸學生。

讓課堂成爲學生體驗、發展素養的場所。課堂理念,以學定教,課堂行爲,幫助學生習得語文能力的形成。在先學自研環節讓學生自由選擇品讀的內容,自由確定品讀的形式,組內人人蔘與,深研一個問題,質疑一個問題。組與組之間有對話,有碰撞。有朗讀,有感悟,有集體讀,有個人讀。形式多樣,體現靈動課堂。課前佈置學生分組品讀課文,思考-----(1)選出印象深刻的詩節.(2)讀出你的情感。(3)說出你的感悟。(4)提出你的問題。

2、迴歸語文。

立足語文素養來推動學生學習語文。讓學生細讀文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全懂中找出不懂的東西,課堂的語文味比較濃。教學思路較清晰,教學重點突出。以最後兩節爲線索,整個課堂學生朗誦三遍,老師朗誦一遍。從形象感知到形象探討再到形象普遍意義最後到形象的昇華,再引出土地情懷。

學生細讀文本之後,鑽研就有了深度。如,爲何全詩反覆變換人稱?“紫色的靈魂”個性化解讀。特別是,從創作背景中提出“大葉荷”與“大堰河”的關係時,“大堰河”是“大葉荷”的諧音,爲何偏偏用“大堰河”來表述呢?這是我始料不及的,他們的問題匯聚了集體的智慧。

3、迴歸實效。

一堂成功的課,知道學生收穫了什麼?怎樣收穫的?收穫的可靠嗎?

(1)課堂目標收斂。從結尾入手,突出“敬”“愛”,形成課堂聚焦。一課一得,由小及大,切入巧。

(2)課堂過程開合。表現在活動內容的開與合;活動形式的豐富與失效;活動探索有深度、有價值;活動安排有層次,靈活。

他們首先想說,然後敢說,最後能結合課文說,學生的表現慾望促成了課堂的生動。

(3)課堂氛圍靈動。

學生參與的同時不忘教師的主導。我認爲大堰河離我們遠了,所以必須給學生營造一些氛圍。背景音樂和背景的介紹應該是課堂基調的形成。

我朗誦的兩節詩歌給學生作了示範,帶動他們全情投入。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反思5

長期以來我們語文老師一直關注着語文的工具性,忽視了語文的人文性。這節課我有意地關注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合。至少我在進行一種嘗試。我認爲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勇於嘗試。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於感受大堰河對作者濃濃的愛,感受大堰河的形象。於是我大刀闊斧對教學資源進行了整合,對文本進行了細緻地取捨。教學思路就是通過體會詩歌語言來感受詩歌傳達出來的愛。

爲了渲染一種母愛的氛圍,我用了兩節課來上課,第一節我用多媒體給同學們聽了小說《瘋娘》。小說大約播了25分鐘,我和同學們就在靜靜的聽着,不由自主地流淚。從這個小說裏我們體會到了一個“瘋子”母親對他的兒子愛到骨髓。大家都沉浸在悲傷之中,同時也都在想着自己的母親。我知道時機成熟了,這時候可以進行詩歌教學了。於是首先我說“大家眼裏噙滿的淚水,讓我想起了我最早最感動的影片《媽媽,再愛我一次》,世上只有媽媽好,因爲媽媽是最善良的,今天我們來學習《大堰河我的保姆》。”

然後請同學們談感受,談母愛,談真情。幾位同學分別說出了自己的內心感受。這個環節很感人,讓在座的各位老師也很感動。

接下來我給大家範讀全詩,這個環節很是重要,尤其在詩歌單元,教師範讀更是重要,好的範讀的確可以設置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果。另外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同時可以提高教師的威信。最重要的是教師用情地範讀可以鼓勵學生來讀,會起到提高他們閱讀能力的效果。韓軍老師的新語文理論裏面談到的最重要的就是教師的誦讀,本學期我有意的進行了嘗試。自己覺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本學期同事們在進行詩歌教學的時候,一般都會採用放名家錄音的方式,我認爲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互動的,教師範讀對於節奏的把握,重音的控制,聲調的抑揚都能表現出教室對文章的理解,通過朗讀的外部技巧,學生能感受到教師傳遞的重要信息。哪怕教師的朗讀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和缺陷都能比錄音更好的傳情達意。

在範讀的時候,我借用了二胡曲《江河水》,曲調低沉悲傷,對於理解詩歌的主題有很大的幫助。

在分析鑑賞詩歌的環節,我從語言入手,抓住細節之處的語言進行賞析,引導同學們體會其存在的意義。我對文本進行了選擇性地講解,主要挑選能最有利突出人物形象的語言,另外文章中運用了多處的對比造成反諷,在這裏我引出《賣炭翁》裏面的詩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啓發學生感知老人的艱苦,完成了既定目標。詩歌中色彩的運用也很有特點,但由於時間關係沒有深講,留給大家作爲作業。

最後的小結部分,我告訴同學們不要給自己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就這樣結束了這堂課,我認爲我這節課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我有效地整合了教學資源,兼顧了詩詞的誦讀,對詩歌語言實行了卓有成效的分析。這就是我上了這節課的收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