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揚州慢》優秀教案

本文已影響 2.12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揚州慢》優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揚州慢》優秀教案

《揚州慢》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寫法。

2、體味憂國傷時的情感及“清冷”的意境。

3、品味詞中引用前人詞句的寫作技巧。

重點難點:

1、學習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寫法。

2、把握憂國傷時的情感,體味“清冷”的意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鑑賞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flash音樂《煙花三月》。

這首歌唱的是什麼地方?----揚州。

揚州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譽。古今揚州皆是旅遊勝地,早在六朝時,就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之說。唐代揚州更是名家林立。揚州的古代文明和燦爛文化,也牽動了許多詩人的情懷和遊興。

(揚州風光圖片一組。)

李白曾在詩中寫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晚唐詩人杜牧非常喜愛揚州這個地方,寫下很多關於揚州的詩句:

題揚州禪智寺

雨過一蟬噪,飄蕭鬆桂秋。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贈別二首(其一)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遣   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從這些詩詞中可見當時揚州的繁華,可謂盛極一時。

幾百年後。到了詞人姜夔生活的時代,揚州又是怎樣的景象呢?

二、解題,作者、背景簡介。

1、姜夔(約1155—約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屬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於公卿之門,善書法、精音樂、能自度曲。詩詞俱工,詞尤負盛名。詞多紀遊、詠物、感嘆身世飄零,亦有寄寓憂國傷時之作。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

2、本詞是作者22歲時路過揚州所作。詞人雖然初到揚州,但對這樣一座歷史名城並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時,金兵頻頻南侵,揚州屢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視野的卻是一片荒蕪,滿目瘡痍,詞人頓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寫本詞時,宋金隆興和議已達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綱廢弛。詞人目睹當年經強敵侵凌後揚州城的累累傷痕和苦難頻仍的現實,豈能無動於衷?因而追懷喪亂,感慨今昔,寫下了這首詞,抒發了《黍離》之悲。

3、題解。

這首詞的詞牌是什麼?(揚州慢)這首詞的題目是什麼?(揚州慢)

明確:這首詞是一首慢詞。慢詞是依據曲調舒緩的慢曲填寫的詞,一般都比較長。姜夔作詞,常自譜曲而不用現成曲調,所以詞牌詞題是統一的。《揚州慢》既是詞調(詞牌)又是題目,與詞的內容密切相關,後來只被用作詞譜,就與詞的內容無關了。

三、整體把握。

一)、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自讀,齊讀。

1、提示:

慢詞——曲調舒緩、吐字宜慢、稍長。

內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詞韻——平仄有別、節奏分明。

2、要求:

感知文意、正音釋詞、體味意境。

二)、學習小序。

1、詞前小序交待了什麼內容?

明確:交待了詞作的時間(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見所聞揚州景色(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寫作的緣由(感慨今昔),他人的評價(以爲有《黍離》之悲也)。

2、小序中有一句話告訴了我們這首詞的感情基調,你找到這一句了嗎?

明確:“千巖老人以爲有《黍離》之悲也。”一個“悲”字,奠定了本詩悲切傷感的感情基調。一句“《黍離》之悲”深刻的概括了這首詞的主題。

三)、學習詞作。

1、揚州在隋、唐、北宋期間曾經是著名的繁華之地,詞人眼前的揚州城又是怎樣的呢?上闋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揚州城現在的特點?

明確:“空城”——破敗荒涼。

2、“空城”之“空”表現在哪裏?找出相關的詩句。

明確: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橋、無聲冷月、橋邊紅藥)等。

詞人“解鞍少駐初程”,站在揚州城邊,看到了青青的薺麥、廢舊的城池、高大的樹木、孤獨的二十四橋、無聲的冷月、寂寞的芍藥,聽到了寒氣中傳來的悽清的號角聲。一個“空城”,營造出了悽清的氛圍,結住上片,領起下片,實爲全詞詞眼。

3、下闋中,詞人想象唐朝的杜牧來到揚州,他會是什麼感受?爲什麼?

明確:“驚”。因“空”而“驚”,返照現實揚州何等悽清荒涼,何等令人心痛!此時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詩人杜牧是“重到須驚”,“難賦深情”。而姜夔則是實實在在的觸目驚心、心驚心痛了。這也就是詩家所提倡的“詩貴含蓄,忌直露”,不說自己,偏說別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

4、今日的揚州令姜夔悲從中來,那麼昔日的揚州又是怎樣的呢?請從上闋中找出一個與“空城”相對應的詞,概括昔日揚州的特點。

明確:昔日繁華的揚州城我們可以稱之爲:名都。

一“名都”,一“空城”,形成鮮明對比。

5、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詞句寫到昔日的揚州?這些詞句寫出了昔日揚州怎樣的特點?

明確:“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春風十里”、“豆蔻詞工”、“青樓夢好”、“二十四橋”等。

明確:繁華熱鬧。

詞中化用杜牧詩句讓人想起昔日揚州的繁盛情景。而今日的揚州卻是如此蕭條,寂寞冷清,兩者形成鮮明對比,撫今思昔,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對揚州昔盛今衰的感傷。引用詩句,可以加深詞的意境,促人聯想而意於言外。

6、詞人寫昔日的揚州與眼前的揚州分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昔日的揚州:虛寫。眼前的揚州:實寫。

一虛一實,虛實相生,這是本詞的寫作特點。

四、理解想象。

一邊是繁華熱鬧,一邊是蕭條冷落,一邊是虛,一邊是實,兩副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着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時傷世的意緒。

綜觀全詞,有情有景,有虛有實,迴環反覆,跌宕生姿,讀來確有身臨其境之感。詩歌鑑賞很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想象,這就需要緊扣關鍵詞語,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辭效果,善於聯想想象。只有做好了這一步纔算真正理解了詩歌。請自由選擇你體會較深的詩句,進行理解鑑賞。

1、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春風十里”是從杜牧《贈別》中“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詩句化出,杜牧詩句極言揚州之美,所以詞人化用來作了一個對比:聽說揚州繁華富麗、但一路之上,觸目之處,卻盡是青青的野生蕎麥,一片荒涼景象。

2、“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作者使用了擬人手法,廢池、喬木是沒有知覺的東西,詞人將它們人格化,意即它們是15年前那場浩劫的目擊者,戰爭的恐怖、敵人的兇殘,種種景象仍然留在它們心中。連“廢池喬木”都“猶厭言兵”,在痛恨金人發動的戰爭,物猶如此,何況於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對這戰爭的痛恨與詛咒,當然要超過“廢池喬木”千百倍。這樣寫,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對侵略戰爭的極端痛恨。

杜牧的《贈別》詩“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同樣運用擬人手法,以無情之物言有情,這是詩歌常用手法,增強了表達效果。

從表現手法上看,作者這裏採用的是擬人的手法。在本詞中有幾處都採用了這種手法。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這裏的“廢池喬木”,也是採用擬人的手法,把池、木人格化,賦予池、木以人的感情,以充分表達戰亂的悽慘景象。

3、“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句,因相傳古代有二十四個美人吹蕭於橋上,所以有此句。作者這裏滿懷淒涼的情感,如泣如訴地寫道:二十四橋仍舊,但橋頭沒有了吹蕭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圓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畫面無聲無息,冷絕悽絕。

“冷月無聲”,月本來無聲,可這麼一說,反而覺得它是本該有聲的了。爲什麼呢?因爲從前的二十四橋明月夜,遊人極盛,笑語盈耳,還有美女吹簫唱歌,月兒見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們一起歡笑。可是現在呢?“二十四橋仍在”,而歌聲笑語卻聽不到了,甚至連月兒也沒有聲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隨波盪漾。如此冷落淒涼的景象,怎能不令人傷懷呢?

4、“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

紅藥一到春天就開始生長,不管人世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自然物的本性不會改變。往年,它可以供遊人觀賞,可是現在城空了,人少了,何況國難未息,誰也無心去觀賞它。真有點兒“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味道。詞人藉此曲折地表現出劫後揚州人民的悽苦生活情況,以及自己感時傷亂的情懷。

這裏的虛擬非常耐人尋味。冬至之日,本來不是紅芍藥花開的季節,但縱使冬去春回,來年紅藥花開,又有誰來欣賞它呢?花開依舊,人事已非,花開也不過徒增空城的感傷而已。詞情跌蕩濃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五、遷移創造。

詩詞是無聲的畫,無聲的音樂,詞本身就是詩和音樂的結合。請大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揚州慢》改寫成MTV(音樂電視)。

分組討論,學生髮言。提示:

1、選什麼樣的樂器——表現的情感——抒發黍離之悲。

2、選什麼樣的場景。

3、選演唱者——舉止、神情、服飾等都要恰到好處。

六、結束語。

許多年過去了,揚州城依舊固執的荒涼在那裏,二十四橋也依舊綿延着久遠的寂寞,橋下的河水清冷的流着,搖盪着曠古的哀愁,像一個久遠的夢。只有橋邊的紅藥,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像是在講述着在河水中流淌的那遙遠而感傷的夢。

《揚州慢》優秀教案 篇2

【文本解讀】

《揚州慢》寫的是劫後孤城,聚焦於揚州今昔盛衰的對比,詞人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遊故地的震驚和悲哀,強化了兵火劫後的沉痛心情。學習這首詩歌的時候,一方面要注意體會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另一面要注意品味詩歌的聲韻之美。

【素養目標】

1.瞭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詞的寫作背景。

2.通過誦讀、想象等方法來鑑賞名句從而體會黍離之悲。

3.理解本詞對比、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達技巧。

4.體會作者蘊涵在作品中的憂國傷時、撫今追昔的哀思。

5.背誦全詞

【教學重難點】

通過鑑賞理解黍離之悲。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導入

揚州自古以來就是旅遊勝地,早在六朝時,就有“腰纏萬貫,騎鶴下揚州”之說。到了唐朝,揚州更是美麗繁華,讓人醉生夢死。李白就有“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詩句,而杜牧更是兩度在揚州生活。翻開杜牧的詩集,最亮麗、最受人喜歡的是描寫揚州的;可以說,杜牧傳播了揚州的美名,揚州成就了杜牧的詩名。三百年後,又一文人路過此地,揚州還一如從前嗎?他眼中的揚州又是怎樣的?今天我們來學習姜夔的《揚州慢》。

一、知人論世

1.瞭解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屬江西)人,後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南宋文學家、音樂家。早年隨父宦遊,居漢陽。後過着遊士式的生活,屢試不第,布衣終身。姜夔爲人清高,不汲汲於功名,一生困頓;以詩詞、音樂及書法與人交往,藉此謀取生計。其書法精湛,詩負盛名,尤以詞著稱。詞作或感慨時世、抒寫戀情,或寫景詠物、記述交遊。琢句精工,韻律諧婉,格調高曠,寄意幽邃,藝術造詣較高。有“詞中之聖”之稱,與辛棄疾、吳文英分鼎南宋詞壇。開創了風雅詞派,即格律派,對於南宋後期詞壇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響。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詩說》《絳帖平》《續書譜》《白石道人歌曲》等書傳世。

2.相關背景

這首詞寫於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當時作者21歲。這時距完顏亮南侵(1161)已有15年,距符離之敗(1163)亦有13年,但揚州城依然是四顧蕭條,一片殘破景象。作爲一個身世孤寒、流落江湖的旅人,一個關心國家前途的詞人,當他征途小駐,這座想象之中昔年歌吹極盛的名城,卻以殘破淒涼的姿態出現在他的眼前,他目擊心傷,就在沉重的嘆息聲中抒發對戰後荒城的傷悼之情,以及由此而生的無限哀時傷亂之感。

3.解題

“揚州慢”,詞牌名。寫的是揚州戰後的景象,因是慢詞故稱揚州慢。慢,即慢詞,是依照曲調舒緩的慢曲填寫的詞般篇幅都比較長。

4.瞭解慢詞

慢詞。慢詞從“慢曲子”而來,指依慢曲所填寫的調長拍緩的詞。慢,古書上寫作“曼”,就是延長引申的意思,歌聲延長,就唱得遲緩了。詞分小令、中調、長調三種,“長調”就屬於慢詞,“揚州慢”中的“慢”就是慢詞之意。

二、初讀感悟

(一)預習檢查

1.明確字音。

薺(jì)戍(shù)窺(kuī)蔻(kòu)

2.解釋下列詞語

①彌望:滿眼。

②戍角:軍營中發出的號角聲。

③駐:稍作停留

④春風十里:指昔日繁華的揚州道上。

⑤胡馬窺江:指金兵侵略長江流域地區,洗劫揚州。

⑥漸:向,到。

⑦杜郎:即杜牧。

⑧豆蔻:形容少女美豔。

(二)誦讀感悟

1.誦讀課文,用“/”劃分朗讀節奏,並用“”標出這首詩的韻腳。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

三、文本研究

【思考1】理解內容

1.分析小序有何作用。

明確主要交代了寫作這首詞的時間、地點——丙申、維揚,當時的情景——四顧蕭條,詩人的心境——愴然、感慨,詞的主題——黍離之悲。

2.揚州這座繁華之城在詞人眼中是怎樣的?(用一個詞概括)體現在哪?(找出相關詞句)

明確空城。

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橋、無聲冷月、橋邊紅藥)等。

【思考2】鑑賞語言

1.“清角吹寒”中“寒”字有何妙處?

明確“寒”字用得很妙,寒意本來是天氣給人的觸覺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說“吹寒”,把角聲的悽清與天氣聯繫在一起,把產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爲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聲把寒意散佈在這座空城裏。聽覺所聞是清角悲吟,觸覺所感是寒氣逼人。

【思考3】分析意象,體會意境

1.“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這幾句營造出一個怎樣的境界?

明確這幾句營造了一個淒冷寂寞的境界。二十四橋經歷戰火,雖仍然倖存,但物是人非,加上冷月無聲,令人感到分外淒冷。紅芍盛放而無人欣賞,就顯得更寂寞。

【思考4】分析手法,鑑賞效果

1.“廢池喬木,猶厭言兵”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

明確運用了擬人手法,連“廢池喬木”都厭惡說到戰爭,可見戰爭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表達了作者對殘酷戰爭的痛恨(或:對人民的同情)。

2.賞析尾句“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

明確以景結情故意虛寫(想象)寫那橋邊的紅芍藥花,不知人們的悲苦,依然笑迎春風,不禁質問:(你)一年年爲誰開得那樣豔麗?芍藥花年年開放卻無人欣賞,表現荒涼蕭條,含蓄地抒發詞人的今昔之慨。

3.本詞情感真切,貫穿黍離之悲(對國家衰亡的哀痛),請結合全詞分析作者是如何表達這種情感的。

明確上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以沉鬱的筆觸勾畫了一幅荒涼悽婉的畫面,野麥萋萋,廢池寒水,枯木西風,暗淡斜暉,清角空城,具體表現了戰後揚州的荒蕪蕭條,情景交融地抒發了亡國之悲。下片先直抒胸臆說杜牧如果現在故地重遊,也一定會大爲震驚。戰後揚州如此慘狀,即使杜牧有傑出的才能也難以表達我此刻悲愴的心情後借景點染,二十四橋水波盪漾,冷月悄然,以冷清荒寂之景表達黍離之悲。

4.請從藝術手法上賞析“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明確①用典:“過春風十里”化用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春風十里揚州路”,表現昔日的繁華。②虛實結合:“過春風十里”象徵昔日的繁華,此處爲虛寫。“薺麥青青”,爲實寫今日的.蕭條冷落。③對比:上下兩句今昔對照鮮明,突出了今日揚州的荒涼不堪的景象。

5.請簡要賞析“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三句的藝術手法。

明確①反襯(或對比),用杜牧筆下昔日揚州的繁華反襯今日的蕭條殘破;②用典,化用杜牧“豆蔻”“青樓”等詩句,強調此時的揚州已面目全非,即使有杜牧的才華也難以描摹;③這三句表達了對揚州遭金兵洗劫後繁華不再的悲愴及哀慟之情。

6.請賞析本詞的對比反襯手法。

明確對比反襯手法貫通全詞。上片用昔日“名都”反襯今日的空城,以昔日“春風十里”的繁華反襯今日“盡薺麥青青”的荒涼。下片以昔日“杜郎俊賞”“青樓夢好”的風流繁華,反襯今日的風流雲散;以昔日“二十四橋明月夜”的樂章,反襯今日“波心蕩,冷月無聲”的哀景。下片化實爲虛,借“杜郎”史實,反襯“難賦”之苦。“波心蕩,冷月無聲”既有俯視,也有仰視。以“波心蕩”之動,映襯“冷月無聲”之靜。“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作者用懸念之疑問結尾,移情入景,今昔對比,更催人淚下。

【思考5】對比《揚州慢》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異同

明確同:①這兩首詞都涉及到作者的見聞經歷,都涉及宋金軍事對峙這一重要歷史背景。如《揚州慢》:“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②這兩首詞都大量用典,借歷史人物抒發現實情懷,如《揚州慢》中提到杜牧。《永遇樂京

異:由於兩人的經歷不同,精神境界不同,因此作品的格調也就不同。例如,對敵人的侵擾破壞;姜詞說“廢油喬木,猶厭言兵”,只是抒發悲痛之感;而辛詞則說“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充滿了戰鬥之豪情。姜詞感慨昔盛今衰,再三提到杜牧;辛詞則壯心不已,連舉孫權、劉裕、廉頗。綜觀全詞進行比較,姜詞的基調是“悲”,而辛詞的基調是“憤”。

【思考6】閱讀與思考

淡黃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淒涼,與江左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宋光宗趙淳紹熙二年(1191年),姜寄居江淮一帶的合肥。金人入侵,由於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帶在當時已戍邊區。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橋:後漢喬玄次女爲小橋(小喬),此或借之謂姜夔在合肥的情人。

問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一書中談到詞有“有我之境”,又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請結合全詞分析姜夔此詞的“有我之境”。

明確①詩人看盡柳色的風光,覺得此乃江南舊識,這鵝黃嫩綠的垂柳就帶有了詩人客居異鄉的萬般愁緒:②異鄉又逢寒食,詩人唯怕花落春去,可見詩人惜春傷春的遲暮之悲;③全詞寫生機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襯空城巷陌的荒涼悽清,這些景象則暗含了詩人傷時感世的家國之痛。

四、明晰主旨

這首詞寫詞人自己路過揚州,目睹了遭戰爭洗劫後揚州的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悲嘆今日的荒涼,追憶昔日的繁華,寄託了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殘破的哀思,表達了詞人因祖國山河的殘破、人民的不幸而極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內心的鬱憤,也有愛國的深情。

五、拓展閱讀

詞是按照樂譜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譜然後才能填作歌詞。作譜與填詞的人都應該深諳樂理。在宋代,不少詞人同時又是音樂家,他們能夠創調製譜,往往自已作譜,自己填詞。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譜與歌詞皆出自他一人之手。但並不是每個詞人都能作曲,一人獨自作譜作詞的究屬少數。大多數詞人只是根據前代或當代現成流行的樂譜填詞,或者是一人作譜,一人填詞,進行合作。如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說:“柳永字耆卿,爲舉子時,多遊狹邪,善爲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爲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又如《碧雞漫志卷二》說:“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時時度曲。周美成與有瓜葛,每得一解(曲),即爲制詞,故周集中多新聲。”柳永和周邦彥都是懂得音律的大詞人,他們都同教坊樂工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制詞以填新腔。像這樣歌譜與歌詞分出於二人之手的,在宋詞中不在少數。如《玉梅令》,姜夔《玉梅令》詞序說:“石湖(范成大的號)家自制此聲,未有語實之,命予作。”又如《明月逐人來》,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說:“樂府有《明月逐人來》詞,李太師撰譜,李持正制詞。”

但是也有先作了詞然後再配以樂譜的。如姜夔《長亭怨慢》詞序說:“予頗喜自制曲,初率意爲長短句,然後協以律,故前後闋多不同。”他的自度曲可能好些是先作詞後譜曲的。又如《魚遊春水》一詞,《能改齋漫錄》說:“政和中,一中貴人使越州回,得詞於古碑陰,無名無譜,不知何人作也。錄以進御,命大晟府撰腔,因詞中語,賜名《魚遊春水》。”不過這種先作詞後作譜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按譜填詞,往往會爲了遷就曲譜,在文字語句方面受到一些句法和聲調上的限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容易充分、圓滿地表達出來。所以《碧雞漫志卷一》說:“今先定音節,乃制詞從之,倒置甚矣。”先作詞後配譜就可以不受拘束,如意表達。但這必須是作詞者同時又能作曲,或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才能使所作的詞適宜於配上諧美的歌譜。

楊守齋《作詞五要》說:“第三要填詞按譜。自古作詞,能依句者已少,依譜用字者,百無一二。詞若歌韻不協,奚取焉?”張炎在《詞源》中也感嘆道:“今詞人才說音律,便以爲難,正合前說,所以望望然而去之。”因爲宋代詞人並不都是通曉音律的,能夠完全依照音譜拍眼作詞的並不多。一般詞人作詞,本來並不要求合樂歌唱,所以往往不協律腔。他們大都只是選取前人的作品爲範例,依其字句聲韻填之。他們把詞詩律化了,只按照詞的詩律而不按照曲的音律來填詞,這已不是原來按譜填詞的意義了。

(摘自夏承燾、吳熊和《讀詞常識》,有刪改)

六、素材積累—姜夔名句

1.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點絳脣》

2.巷陌淒涼,與江左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淒涼犯綠楊巷陌秋風起》

3.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揚州慢》

4.萬里青山無處隱,可憐投老客長安。----《臨安旅邸答蘇虞叟》

5.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沙河塘上春寒淺,看了遊人緩緩歸。

6.人間別久不成悲,兩處沉吟各自知。----《鷓鴣天》

7.今何許,憑闌懷古,殘留參差舞。----《點絳脣丁未冬過吳鬆作》

8.二十四橋仍在,蕩心波,冷月無聲----《揚州慢》

七、作業

完成配套練習。

《揚州慢》優秀教案 篇3

一.寫作背景:

這首詞寫於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曰,即金兵第二次南侵後的第十五年。詞前的小序對寫作時間、地點及寫作動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爭洗劫後揚州的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悲嘆今曰的荒涼,追憶昔曰的繁華,發爲吟詠,以寄託對揚州昔曰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曰山河殘破的哀思。

二.賞析詞文:

1.揚州的路上,詞人心中的揚州是一幅怎樣的圖景?(用詞中的話回答)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春風十里(繁華)

2.進入揚州城,看到了怎樣的圖景?

見到:薺麥青青、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擬人。物尚如此,人何以堪!)、二十四橋、波心蕩(以動寫靜)、冷月無聲、紅藥

聽到:清角吹寒(以聲寫靜)

聯想:重到虛驚,難賦深情;橋月仍在、玉人已無;花開依舊、人事全非

揚州城已是“空城”(詞眼)

3.的想象與現時相比照,產生巨大反差,詞人心中產生了怎樣的感慨?

昔盛今衰

4.昔盛今衰的感慨,詞人是藉助何種表現手法抒發的?

虛實相濟。

5.解《揚州慢》詞中杜牧詩句的引用?

A.有很多詠揚州的詩作,猶以杜牧的幾首最爲著名。狀寫揚州之繁華無出其右者。

B.在《揚州慢》中要表現揚州的昔勝今衰,化用杜牧詩句,一方面自己可省卻許多筆墨,更重要的還可引發讀者美好的回憶,反襯當今的蕭條敗落。

C.但他的追昔,主要懷念的是揚州的風月繁華與風流俊賞,這多少削弱了嚴肅的愛國主義的主題。

6.賞析“清角吹寒”中“寒”字的妙處。

“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來是天氣給人的觸覺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說“吹寒”,把角聲的悽清與天氣聯繫在一起,把產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爲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聲把寒意散佈在這座空城裏。聽覺所聞是清角悲吟,觸覺所感是寒氣逼人。

7.“念橋邊芍藥,年年知爲誰生?”

花開依舊,人事已非,花開也不過徒增空城的感傷而已。詞情跌蕩濃烈,增加了藝術感染力。問得陡峭,問得奇特,無理而有情。

《揚州慢》優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瞭解姜夔及其詞作

2、掌握本詞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寫法

3、鑑賞本詞用典的技法

德育目標:

體會詞中的“黍離之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寫法

教學方法:探討、點拔法,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生一起復習前幾節課的內容,指出詞分婉約、豪放。重點複習婉約派詞的特點,指出本詞的作者也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

二、解題:

作者簡介:引導學生結合註釋介紹姜夔,教師稍作補充。他一生未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所以他的詞牌往往和詞題是一致的。揚州慢可以看出寫的是揚州戰後的景象,又是慢詞,故稱揚州慢。

三、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體會感情

教師放錄音,學生跟讀,進一步體會本詞傳達的情感,討論明確本詞的情感基調(詩人爲國家的殘破以及人民的不幸而及其沉痛的心情)

四、引導學生結合註釋,進行探討,把握本詞的文意及結構

問:本詞的寫作背景和緣由從哪兒可以找到?

引導學生討論明確:

在小序中可以看出作者爲何寫這首詞,以及寫本詞的目的,即抒發“黍離之悲”。(要求學生找出有關詞句)

追問:作者是如何書法自己的“黍離之悲”的?(即本詞的文意及結構如何)

討論明確:(結構示意)

所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蕭條冷落)

空城二十四橋明月

所聞清角吹寒(悽清)

所感杜郎須驚(難言之痛)對比手法

“黍離之悲”

冷月無聲(悽清)

橋邊紅藥(感時傷亂)

教師在和學生分析的過程中重點解決以下字詞:

霽,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冷月,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

五、引導學生研究探討本詞和前面的幾首婉約詞的不同

要求學生結合前面的婉約派詞來感受(文學史指出‘他的貢獻主要在於對傳統的婉約派詞的表現藝術進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審美規範’)

明確:語言由“俗”變雅,內容有開拓(如本詞跳出了以往的詞爲表現個人的狹隘情感的範圍,把國家和個人聯繫在一起),具體分析略。

六、要求學生進一步探究本詞獨特的寫作技巧

①明確:本詞着重用了虛實相生的寫作技巧

具體分析:詞的一開頭,使用虛寫“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是作者想象中的昔日揚州繁華的景象。接着是虛實相結合的寫法,“春風十里”是虛寫,“盡薺麥青青”是實寫,這對比鮮明的圖景,自然有昔勝今衰的感慨!由此詞人直抒胸臆,最後從聽覺處渲染。

詞的下片分兩層,第一層虛寫,以杜牧的難賦深情杜郎須驚反襯出今日揚州的淒涼,後一層實寫,寫二十四橋明月,發出年年知爲誰生的感慨。綜觀全詞,有實有虛,有情有景跌宕生姿,情景交融。

②引用前人詩句(杜牧)是本詞的另一特色(引導學生和辛棄疾詞作比)

明確:引用前人詩句是詞中用典的又一種方式,引用的目的是加深詞中意境,使人聯想而尋於言外。(舉例略)

拓展延伸:詞中引用杜牧詞的用處?

通過對比,撫今追昔,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對揚州的昔勝今衰的感傷。

七、課堂小結並完成課後練習

附:板書設計

所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蕭條冷落)

空城二十四橋明月

所聞清角吹寒(悽清)

所感杜郎須驚(難言之痛)對比手法

“黍離之悲”

冷月無聲(悽清)橋邊紅藥(感時傷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