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優質課《聽聽那冷雨》教學實錄

本文已影響 2.98W人 

 學習目標

優質課《聽聽那冷雨》教學實錄

1、在反覆誦讀中體會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獨具魅力的語言。

2、合作探究“冷雨”“聽雨”中蘊涵的豐富而深沉的情感,領悟作者的鄉愁情結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懷念和追思。

 教學方法:

研討法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輕輕地閉上眼睛,靜靜地聽老師敘述這樣一個畫面,悠悠地展開聯想和想象)

一個春寒料峭的季節,春雨淅淅瀝瀝,淋淋漓漓,纏纏綿綿。一位年近半百的老人,“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他神情惆悵憂傷,臉上刻滿了漂泊的滄桑。

他時而看看這冰冷的雨,時而嗅嗅這冰冷的雨,時而聽聽這冰冷的雨。他要回家,他在回家。

他似乎口在呢喃:“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他似乎聽到誰在呼喊:“歸來吧,歸來喲,別在四處漂泊!”

他就這樣“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他感到孤獨,他感到淒涼!

好了,同學們睜開眼睛,回味一下剛纔的畫面,有什麼感覺呀?

(預設學生的回答)(美、淒涼、令人感傷、思念家鄉、思念祖國……)

畫面中的老人就是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當代詩人、散文作家、文學評論家。祖籍福建,生於南京。1949年赴臺灣,入臺灣大學外文系。後三次赴美學習或講學。以《鄉愁》詩獲得“鄉愁詩人”的稱號。在離開大陸25年後的1974年,他寫下了著名的《聽聽那冷雨》,表達對祖國的思念。

 二、句段誦讀:

(過渡)是啊,相隔25年了。他品嚐着這細雨,這冷雨,這與祖國大陸緊緊相連的冰冷的雨,怎麼能夠不百感交集、思緒萬千呢?

有人說,餘先生是用“整個生命和修養”在聽雨,想必那雨一定是很美妙的。美妙的文字不厭百回讀。我們不妨把這美妙的雨聲,用我們誦讀的方式,呈現出來吧!

課文寫雨聲的句子很多,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讀出來,要讀出形象,讀出情感。

(請若干同學讀一讀,老師作評價,並傳授朗讀的技巧)

 三、賞析“聽雨”:

(過渡)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進一步感受到了余光中先生的雨真的很美。美雨不厭百回讀。那就讓我們先走進這冷雨的世界,去感受這雨的淒冷,品讀這雨的意境吧!

1. 本文題目是“聽聽那冷雨”,作者重點寫的是聽雨,那麼作者主要在哪幾節寫了聽雨?

主要是第5-10自然段。

2. 那麼都聽到了哪些雨聲呢?

這裏老師有個要求:文章把雨聲寫得很美很詩意。我們概括時也不要破壞餘先生的意境。請大家依照“疏雨滴梧桐”的語言形式,概括出作者所聽到的雨聲。

(學生概括預設)(梅雨溼苔蘚、梅雨溼臺階、輕雨敲屋瓦、綿雨奏黃昏、驟雨戲芭蕉、密雨潤江南、天雨連日夜、微雨滴紅燭、脆雨敲竹瓦、纖手拂黑鍵、灰雨飾天地、冷雨飄人間、冷雨灑江河)

老師也概括了一些:疏雨滴梧桐、驟雨打荷葉、美玉脆竹樓、纖手弄琴鍵、梅雨溼苔蘚、狂風挾熱浪、斜雨打芭蕉

3. (過渡)同學們的概括,讓我又一獲得了美雨的享受。無怪乎作者說,聽雨,只要不是石破天驚的臺風暴雨,在聽覺上總是一種美感。雨的意蘊情調很美,但同學們的概括也毫不遜色。

這麼美妙的雨聲,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呀。常言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面我們就來集中探討其中的一個場景。我們就以第一個場景爲例。這段主要是寫疏雨滴梧桐、驟雨打荷葉的的聲音。請大家思考並討論兩個問題:

“疏雨滴梧桐、驟雨打荷葉”的聲音有怎樣的美?

作者借聽雨表達了怎樣的感受?

討論的要求:不架空;要合作;要昇華

(學生作3分鐘的討論)

4.交流第一個問題:“疏雨滴梧桐、驟雨打荷葉”的聲音有怎樣的美?

老師描述情境的美。

疏雨滴梧桐:稀稀疏疏的雨點,滴在清秋的梧桐葉上,發出嘀嘀達達的響聲,錯落有致,清脆幽遠。(教師着重引導品味聲音的“淒冷”)

驟雨打荷葉:天空一片迷濛,淅淅瀝瀝的秋雨,點點滴滴敲打在枯荷上。聲音深厚均勻。(教師着重引導品味聲音的“淒冷”)

明確: “疏雨滴梧桐”的聲音應該是清脆的,而“驟雨打荷葉”的聲音更加渾厚一些; “疏雨滴梧桐”聲音均勻分佈,有溫柔之美,“驟雨打荷葉”聲音錯落有致,有一種力度的美。

5.作者聽雨時的感受是什麼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