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聽聽那冷雨》教學設計(原創)

本文已影響 3.52W人 

 教學目標

《聽聽那冷雨》教學設計(原創)

1. 在把握余光中獨具魅力語言的基礎上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2.通過解讀蔣捷的詞作體悟作者情思。

3. 根據自己的經歷,借鑑文本的表達技巧,能夠寫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教學重難點:

品味語言,感受文章的意境美進而領悟作者情思。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方自己的故鄉,故鄉之於我們,就如同母親一樣。曾經愛過,就永遠愛過,永遠不能忘懷。儘管可能會因爲歲月的漂泊而變得滄桑,但那曾有的思戀,卻永遠不會改變,因爲它藏在心的深處,時不時的浮上來,溫暖我們一生的夢。那麼在這種思戀中再加上一點雨呢?一點冷冷的雨,又會怎樣

呢?讓我們先來感受“聽雨”的意境之美,走進“雨”的世界,讓我們的思想伴着雨絲飛揚。(多媒體展示圖片)。雨景很美,文辭更美。共同走入余光中的“冷雨”中,尋找那一份久違的感動。

  二、1到4小節分析:

1. 文章的題目是《聽聽那冷雨》,課前你們已經預習過本文你們覺得全文都是在寫聽雨嗎?

2.你們看作者寫聽雨是從哪一小節開始的?

第五小節

3.大家看課文前面四小節側重於從哪些方面寫雨呢?或者說從哪些感官寫雨呢?

看看,那冷雨。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4.既然文章的題目是《聽聽那冷雨》,那麼你們有沒有想過作者前文寫看看、嗅嗅、舔舔那冷雨的意圖可能是什麼呢?

我們覺得一方面這是一個鋪墊,另一方面它爲我們營造了一個借用作者文中的話說“走入霏霏,想入非非”的意境。

5.那麼何爲意境呢?

課本98頁“活動體驗”第三題有對意境概念的闡述。

簡單的說 意:心之音即情感、情調。

境:場景、圖畫描寫

意境:通過場景、圖畫等的描繪潛移默化地傳達出來的情感及其構成的審美空間。

瞭解了什麼是意境之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那冷雨,具體感受一下余光中先生爲我們營造的意境之美。

 三、聽雨結構梳理:

1.課文從第五小節開始具體寫聽雨,我們一起在文中找找看:作者從聽覺上寫雨,寫了聽哪兩個地方的雨?

提示:文中有明顯的過渡段 第8節(生齊讀)

板書:古大陸

日式瓦屋

2.作者寫這兩個地方的雨,從音樂美的角度用了比喻來形容,分別是什麼?

板書:古老的音樂

回憶的音樂

 四、品味意境:

(一)第五節

1、在古大陸、日式瓦屋聽雨給作者的感受是否一樣?

帶着着個問題我們回到第五小節,請同學們聽我把第五小節讀一遍。(配樂朗讀)

好,同學們看一看在古大陸、日式瓦屋聽雨給作者的感受是否一樣?

不一樣

那是什麼感覺?

投影:淒涼、悽清、悽楚

悽楚、悽迷(多了一層懷鄉之痛)。

2、這種淒涼、悽清、悽楚、悽迷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表現也是不一樣的,這裏余光中先生化用了蔣捷的聽雨詞來詮釋他不同人生階段聽雨的不同體悟,下面我們把蔣捷的詞與余光中那段話放在一起對照着來品位一下吧!(投影)

對照朗讀:

A.在這裏余光中先生化用了蔣捷詞的意境表達了自己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聽雨的感受,同學們看一看這段文字中描寫了幾幅圖景?

三幅

B.哪三幅?

少年聽雨,中年聽雨,白頭聽雨。

C.從這三幅圖景中又傳達出作者什麼樣的心之音呢?

請學生分析

明確:其實,作者聽雨,何嘗不是聽人生呢?

少年聽雨 紅繡樓頭醉臥酒,殘燭剪影下奮筆,風流瀟灑,少年不識愁滋味。

中年聽雨 一個“客舟”,是獨在異鄉爲異客,是斷腸人在天涯、漂泊異鄉的滄桑,是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

白頭聽雨 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大陸與臺灣的分離,那種摧心折骨家與國,幾回迴夢裏回大陸的內心苦楚自不待言。

3、作者爲什麼會有這種獨特的聽雨感受呢?這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

作者介紹(投影)

瞭解了作者的人生經歷之後我們就能夠更好的把握文本、知人論世了。

4、所以作者在這一段的最後說 “雨,該是一滴溼漓漓的靈魂,窗外在喊誰”。

窗外在喊誰?是誰在喊?

故鄉在喊漂泊在外的遊子。

齊讀第五節

(二)古老的音樂,屬於中國。余光中不光在蔣捷的詞裏聽雨,還在王禹稱的竹

樓裏聽雨,在古大陸的瓦屋裏聽雨,那急雨聲如瀑布、密雪聲比碎玉,在詩人

裏充滿了詩情畫意,引起了詩人極大的雅興,那輕輕重重輕輕的敲擊樂聽起來溫柔而舒適。請同學們課後去品味6、7小節。

( 三) 余光中又說:雨是一種回憶的音樂。作者在兩個日式古屋裏聽雨,聽到的是同一種雨嗎?

不是。前一種聽到的是颱風臺雨、雷雨、暴雨、西北雨、寫到了淒涼的秋意,聽到這些的時候,作者那顆平靜的心再也無法寧靜,只剩下了一份淒涼,惆悵,冷溼的情懷。後者從春雨綿綿,聽到了秋雨瀟瀟,從少年聽到老年,雨是一種單調而耐聽的音樂,而且是回憶的音樂,於是自然地想到了江南,想到了四川。

齊讀第10節指導朗讀並評析長句。

師::在日式古屋裏聽雨,作者的思緒由屋內到屋外,由臺灣到江南到四川.

品味最後一句話”雨是潮潮潤潤的音樂下在渴望的脣上舐舐那冷雨”雨是潮潮潤潤的音樂下得遊子的思想也是潮潤潤的.下在遊子渴望的脣上,舐舐那冷雨.這句話體現作者思鄉之情.的深切。

 五、解題:作者爲什麼聽到的是冷雨?而不是苦雨或寒雨?

“冷”有兩層含義:景的淒冷和情的淒涼。

 六、品味第11節

二十多年前,作者尚能坐在日式的瓦屋享受那回憶的音樂,寄託自己深切的家國之思,那麼二十多年後的1974年的春分之夜也就是作者寫作本文的時刻,當臺北公寓時代已經來臨的時刻,作者還能夠坐在日式的瓦屋享受那回憶的音樂嗎?

不能(齊讀但不久……)

古老的音樂是再也聽不到了,回憶的音樂也只能留在記憶深處了,而眼前有的只是"沒有音韻的雨季"作者心中之冷可想而知!如果說前文表達的是家國分離之痛,那麼這裏更多是對傳統文化丟失的一種遺憾、一種哀嘆,正如作者所說“要聽雞叫,只有去《詩經》的韻裏尋找。現在只剩下一張黑白片,黑白的默片”。由此,作者表達的情感就很清晰了。(總結歸納主旨)

小結:鄉愁漸生燈影外,客愁多在風雨中,雨水中匯聚了詩人的淚水,雨聲在傾訴詩人的哀怨,寄託了古往今來多少失意詩人的愁苦啊!詩人余光中以其對雨的獨特感受,化雨成淚,在綿綿的季雨中,抒發了悠悠的鄉愁,更表達了對祖國難以割捨的文化戀慕,他說“中國是一個溫暖的家,臺灣是一個離散的兒”,“燒我成灰,我的漢魂唐魄仍然縈繞着那片厚土。”(齊背《鄉愁》)

 七、拓展有關雨的詩句。(投影)

  八、課外延伸:1.閱讀《永遠的蝴蝶》,比較寫景抒情上的異同。

2.課外練筆:“我心中的冷雨”,300字以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