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蘇教版三下《爭論的故事》評課

本文已影響 3W人 

  《爭論的故事》評課之一

《爭論的故事》情節生動,妙趣橫生,人物個性鮮明。最近,聆聽了朱老師的一節課——《爭論的故事》,受益匪淺。這節生動有趣的課,朱老師以“爭論”一詞爲線索,把教學的重點聚焦在訓練學生思維上,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教學設計

蘇教版三下《爭論的故事》評課

一、整體感知,以詞促思

朱老師首先出示上節課學習過的生字詞,讓學生以多種形式朗讀,接着引導學生抓關鍵詞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來說一說,引領學生主動接觸文本,從而揭示課題《爭論的故事》。

(講故事,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所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用關鍵詞來概括故事的內容,能讓學生集中精神,邊聽邊思,既能促進學生對故事的整體把握,又能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個性閱讀,以讀促思

揭示課題後,接着師引導:誰和誰爭論?他們是怎樣爭論的呢? 結果又怎樣?你覺得這是一場怎樣的爭論呢?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自主閱讀。

(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走進課文,感悟內容?這個問題值得大家思考,語文教學必須尊重學生的語文世界,語文教學要重視精神重感染,但薰陶感染不是強行灌輸,而是要喚醒、激勵和鼓舞學生自信、自主、自覺地學習。當學生心中有疑問就會有想解決問題的衝動,這時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時間,讓他們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體會文章內涵)。

三、即時表演,以演促思。

在學生理解課文基本內容後,朱老師又設置了新的任務:“你們是不是覺得文中的兄弟倆很有個性,這次爭論也很有趣呀?”“想不想來演一演呢?”“不過在表演之前要分小組討論一下哥倆爭論時的表情、動作、語氣等等。”討論完後朱老師請了一位同學與他合作,一個扮演哥哥,一個扮演弟弟,其他同學既是觀衆又是評委。哥哥說:“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來就煮着吃。”弟弟說:“再好吃的東西,一煮還有還有什麼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纔好吃。”哥哥說:“你這話不對,大雁就該煮了吃。”弟弟:“烤了吃,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煮了吃”“烤了吃”……這時,朱老師突然問大家:“剛纔老師和這位同學的表演,誰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由此引出“爭論不休”的釋義。

(在這一環節中,師生合作表演,令師生浸染於和諧的氛圍之中,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之中,彼此感受到相互溝通的快樂,在良好的氛圍中討論交流哥倆爭論時的表情、動作。學生充分開拓思維,大膽想象心靈的自由,迸發熾熱的創新熱情,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以提高,個性得以張揚。通過讀演使人、文、課和諧交融在一起,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深入感悟。)

四、暢所欲言,以論促思。

當學生還沉浸在表演的快樂中時,朱老師及時給與轉換:“表演看過了,兄弟倆錯在哪裏呢?”“你想對故事裏的兄弟倆說些什麼呢?”“請大家寫一寫,接着請大家來評判一下,討論討論,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但一定有理由支撐。”學生各抒己見,氣氛熱烈。最後,朱老師總結說:“同學們已經將課文中的那12個小圓點作了生動形象的演繹,如此的有理有據,很會學習,很會思考,老師也要像文中的盛老師那樣給大家投去“讚許的目光”。

(這個環節是一次“思維風暴”,將學生讀書後的感悟勾勒出來,並用“爭論”的方式將他們的思維條理化。從這一短小片段中,可以發現教師把啓發式教學貫穿於整個課堂始終,集多種教學方法與一體,容看、想、說、演於一爐,使學生帶着目的與渴求投入學習,使之見於書、入於目、出於口、明於心。使“死讀書”變成了“活讀書”。)

  《爭論的故事》評課之二

《爭論的故事》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聽張素平老師執教這一課的第一課時,主要的教學內容有以下幾點:讀對讀通課文;認識生字詞;理清文章思路;認識特殊標點符號及用法。聽後有下列感受:

一、對課文語文價值的思考:

《爭論的故事》僅作爲一個故事,內容的確極富人文價值。既然編排到了語文教材中,我們就不得不深入思考它的語文課堂教學價值。除了“學字詞”和“明理”外,個人認爲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重視朗讀指導,讀出人物爭論時的語氣。文章主要採用對話的'方式推進故事的發展,以講代敘,所以適合進行朗讀指導。

2、指導學生講故事,能講得繪聲繪色。這應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要採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講故事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講故事水平,能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把我好人物的神態動作等,從而進入角色,把故事講得生動形象。

3、理解、積累“煙熏火燎”“兩全其美”“無影無蹤”“爭論不休”等詞語。

4、抓住文章空白,創設學生表達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課文中這樣寫道:“兄弟倆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不了誰。”可以抓住其中的“爭論不休”一詞,讓同桌扮演兄弟倆繼續進行激烈的爭論,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讀書感受,課文中的省略號表示了對其他人談的讀書感受。可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二、提高課堂效率的思考:

課文短小精悍,故事內容簡單易懂,但是教師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安排過於單薄。建議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從而提高效率。但上課老師似乎顯出爲難之意,原來是擔心學生初讀不過關。回想上課過程,教師確實在初讀上花費了約15分鐘的時間。重視初讀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但教師“逢讀必評”的做法卻是不可取的。對學生的初讀,更多地應該採取“再讀自糾”的方法,使學生自己改正,既不耽誤時間,同時也保護了學生的朗讀的興趣。

三、教師課堂教學基本功的思考

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張老師也是下足了功夫。讓學生在讀、講、悟的過程中,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全面提升。教師抓住讀、說,這最基本的訓練方式進行,對學生的引導和推進都有比較明確的目的。例如,在指導學生讀好兄弟倆說的話的時候,抓住“必以爲然”、“很不服氣”等詞語,感悟人物此時的心情,說時的語氣,從而進行朗讀的訓練,當學生讀得不夠到位時,張老師用自己的範讀、引讀,指導學生讀好讀生動。在讀的過程中充分感受人物形象,爲之後深入瞭解文本隱含的道理做鋪墊。

最後,張老師用自己的幹練、果斷和風趣,營造了寬鬆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帶着愉悅的心情學到知識,懂得道理。例如,一名學生在讀“煙熏火燎”“燎”這個字時,讀錯了。張老師這樣說道:“看來哥哥還要好好學習文化知識,不能光顧打獵。”一句幽默的話,不僅巧妙地指出了學生閱讀中的錯誤,還調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促使更多的學生來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