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之衣食住行

本文已影響 1.76W人 

是天子、諸侯和大夫在祭祀時戴的,上邊是一塊長方形的木版,前後沿掛一串小圓玉珠。漢代以後,只有皇帝才能戴這樣的冕,所以後代稱皇帝即位爲“加冕”。打仗時還要戴上“胄”,胄在秦漢以後又叫“兜鍪”,後代又叫“盔”,如辛棄疾《南鄉子》“年少萬兜鍪”,這裏的“兜鍪”指頭戴戰盔的戰士。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之衣食住行

古代平民不能戴冠,只能戴類似後代的頭巾之類的東西,稱爲“帩頭”等,如《陌上桑》“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比平民地位更低的奴僕,則僅能以青布束頭,所以奴僕又稱爲“蒼頭”,如《董宣執法》“時陽湖公主蒼頭白日殺人”。

古人穿的短上衣叫“襦”,如《陌上桑》“湘綺爲下裙,紫綺爲上襦”。冬天穿的有裘、袍等。如《論語》“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詩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平民通常只能穿褐或布衣,如《五柳先生傳》“短褐穿結”。上古沒有棉花,布也是毛或麻製成的,但比褐要細一些,所以成爲讀書而未做官的人的常服,因此,“布衣”也就成了這些人的.代稱,如《出師表》“臣本布衣”。有時又僅指一般平民,如《廉頗藺相如列傳》“臣以爲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古人穿的下衣主要有裳(cháng)、絝(kù)、褌(kūn)等。裳就是裙子,古代男子也穿裙子。絝也寫作“袴”,今天寫成“褲”,但與今天的褲子並不一樣。與現在的褲子差不多的是褌。

古人穿的鞋有屨(jù)、履、屐、鞮(dī)等,無非是草、木、皮、絲質的,都比後代要粗糙的多。

古人衣料的質地除了毛、麻、皮等,還有總稱爲“帛”的各種絲織品,但那是達官貴人才能穿的,貧賤的人是穿不起的。《孟子》“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在孟子的理想中,如果國家治理得好,人民富足,家家種桑養蠶,那麼五十歲的人才可以穿上絲綢衣服。

古人最重要的佩飾是玉,常見的有環、玦等。環常爲婦女的佩飾,如《小石潭記》“如鳴佩環”。璧是古代貴重的瑞玉,它和圭、璋合稱三玉,自夏商始,就作爲禮器使用,至春秋戰國盛行,秦漢以後漸改作飾裝品。在古代能稱爲璧的,必須是“肉倍好”的圓玉,即玉邊寬度要大於孔徑。除此之外,依肉與好的比例關係,還有瑗、環、玦等。這些圓玉在禮儀中都有特殊用途,如國事訪問時以璧爲憑信,諸侯召見卿、大夫、士時以瑗爲憑信,斷絕君臣關係以玦表示,重新召回絕交的人以環表示等。如《鴻門宴》“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就是用玦暗示項羽早作決斷殺劉邦。

2,飲食

我國進入農業社會以後,就以糧食作物爲主食,統稱爲“五穀”或“六穀”。五穀是黍(黃米)、稷(小米)、麥(大麥、小麥)、菽(豆)、麻(麻子),此外再加上稻,就是六穀了。古書中還有其他一些糧食作物的名稱,如粟、粱、禾、米、谷等。粟即穀子,後又泛指糧食,如《孟子》“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粱是穀類的優良品種,常用來指精美的飯食,如《墨子公輸》“此猶粱肉之於糟糠也”。

古書中的“糧”字,通常是指乾糧,而不是今天的糧食,如《赤壁之戰》“船糧戰具俱辦”。

古人肉食中最主要的是牛、羊、豬肉和狗肉,如《孟子》就提到“雞豚狗彘之畜”。肉的吃法除了煮以外,還有膾(把魚、肉切細吃)、炙(烤肉)、醢(hǎi,肉醬)、脯(乾肉)等。一般的平民是很難吃到的,所以“肉食者”就成了統治者、當官者的代稱,如《曹劌論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另外,古人尤其是文人雅士,與酒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如曹操《短歌行》就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文學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們放曠不羈,常於竹林下,酣歌縱酒。唐朝著名詩人杜甫還作了一首著名的詩《飲中八仙歌》,對唐朝賀知章、李白、張旭等八位嗜酒如命的名人作了生動的描述。連“飲少輒醉”的歐陽修也樂此不疲,還自號“醉翁”。

上古的吹具主要有鼎、鑊、釜等。如《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請就湯鑊”,這是古代的一種酷刑,就是把人扔進鑊裏煮死。《七步詩》“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鼎之類不是一般平民所能用的,只有達官貴人才能使用,所以後代常用“鐘鳴鼎食”指大家士族,如《藤王閣序》“鐘鳴鼎食之家”。

古代食器的種類也很多,如簞、豆等,《孟子 魚我所欲也》“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古人一日兩餐,第一頓飯叫“朝食”,第二頓飯叫“餔(b

附錄其他相關名詞:

【五穀】古代所指的五種穀物。“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

【五牲】五種動物,具體所指說法不一:一種指牛、羊、豬、犬、雞;一種指麋、鹿、磨、狼、兔;還有一種指磨、鹿、熊、狼、野豬。第一種說法流傳較廣。

【五味】指酸、鹹、甜(甘)、苦、辣(辛)五種味道。烹調上講究“五味調和”。

【六畜】指六種家畜:馬、牛、羊、豬、狗、雞。

【八珍】指古代八種珍貴的食品。其具體所指隨時代和地域而不同。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九雲:“所謂八珍,則醍醐、麝沆、野駝蹄、鹿脣、駝乳麋、天鵝炙、紫玉漿、玄玉漿也。”後世以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炙、猩脣、熊掌、酥酪蟬爲八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