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學案例

本文已影響 1.96W人 

 一、教學背景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學案例

時隔四年,當我再次走進初中課堂時,我明顯地感覺到這羣初中學生與高中學生的不同,他們的眼睛裏充滿着稚氣與聰慧和求知慾。憑第一感覺,我想這些學生如果好好引導,一定會學有所得。雖然在教學中由於這些初中生的活潑好動自我約束力還很差,也曾給課堂教學組織與管理帶來些不便,但更多的是給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活氣與生機,更方便我們落實教改思想。

“教育的使命是使每個個人(無例外地)發展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性的潛力。”(《學習:內在的財富》)所以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共同生活和發展,“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在教學過程中,貫徹二期課改精神,將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引進課堂,注重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創造環境和機會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主體性地判斷及更好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思考問題的方法,培養其主動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進行探究活動的態度,培養學生的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的意識,在當前顯得更爲重要。

作爲教師,我們首先就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只有給學生減了壓,學生在課堂上纔可以大膽地想,大膽地說。在新課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到底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我想,最起碼應該是朋友關係,教師和學生要平等對話,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者,而是學生的知心朋友,教師是指導者、引導者、輔導者,學生不能領悟的,在生活中解決不了的,需要教師幫助的,教師在鼓勵的同時,給予學生以幫助,使他們走出學習的“困境”、心靈的“困境”,獲取更多的樂趣。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促使學生得以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發展。課堂上老師偶爾出出“醜”,說上一句“老師不明白”“請你們教教老師”,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的新理念,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不僅無損於“師道尊嚴”,還可以進一步激活課堂,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學過程

每上一課前,我讓他們自己課外廣泛蒐集查找與課堂教學有關的語文學習的資料,在預習課文時大膽地質疑。同學們興致很高地展示自己查到的資料,尤其是當其所查找的資料是獨一無二時,最讓他們得意。有時我對有些知識故意裝作不知,學生就會以抓住我的小辮子而得意不已。有些小調皮學生就會在課內外想盡辦法來抓我的小辮子,有時他們會提出一些希奇古怪的問題。他們總以抓住我的錯誤爲樂。這也鞭策着我在教學上必須一絲不苟,要求學生做到的,我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課前準備充分,不上無準備的課。

在教學過程中,將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引進課堂,將教學的視野放寬,就不再侷限於教材本身,而是以教本中的課文做引子,進行適量的拓展性閱讀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進而培養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上《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之前,我佈置學生預習任務,完成生字詞的音形義識記工作,瞭解《駱駝祥子》這部著作及作者有關情況,並提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碰到的感到困惑的問題,帶到課堂上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如學生看過電影、小說或連環畫,先讓學生準備說說故事梗概和對作品的理解。同學們都能按要求完成辨字組詞,查找作者有關情況。有的同學將老舍的一生的主要作品目錄及作品簡介都下載下來了向全班同學介紹,這比我一人在講臺上介紹的效果顯然好得多,並且也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我在他們介紹的基礎上再作些適當的補充。

《駱駝祥子》這篇小說的故事梗概,學生通過上網能夠查到,但初中學生的理解力畢竟有限,有的雖然看了原著,但對其命名的用意還是不很清楚。所以我根據自己當初學習的經驗(當學生時,一直不知道“駱駝祥子”爲什麼叫“駱駝祥子”)在課堂上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了根據《駱駝祥子》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的片頭,讓他們形象直觀地看到:祥子是如何在兵荒馬亂中將自己好不容易辛苦攢錢買來的車給丟失,而又在戰亂中牽回三匹駱駝,祥子自此就有了“駱駝祥子”這一稱號。所以“駱駝祥子”這一名字的本身就是祥子命運無法自主,被他人、社會任意捉弄的印記。以此爲契機,我讓學生課下自己去看小說原著,以求更全面深刻地瞭解駱駝祥子的悲慘境遇。其中一名同學當天晚上看完小說,第二天竟來找我理會說原著和課本上節選的內容不一樣,祥子在這樣炎熱的天氣下去拉車還有一個原因是小福子要借用他們的房子接客,所以虎妞催着祥子出門了。我們到底相信書上呢還是相信原著呢?

我首先表揚了這位同學的發現問題和質疑的能力,然後啓發他們思考節選內容與原著的區別。節選只是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而長篇小說則要反映一定社會羣體的某階段的生活現象,體現衆多人物間的關係,像《駱駝詳子》這篇小說就是反映整個北京當時下層民衆生活的苦難,而小福子的生活在當時就很有代表性。我們課文的課題是《在烈日和暴雨下》,只是反映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如何艱辛的拼命地拉車,以反映舊社會人力車伕生活的艱難和爲富不仁者的冷酷,進而認識到舊社會窮苦人民的悲苦命運不只是自然造成的,更主要是社會造成的。通過這樣的拓展閱讀與課堂討論,學生對於老舍及課文的理解與領悟,絕對不再是停留於教本的淺層要求上了。

當學生已經瞭解了祥子是爲了生計不得不在任何天氣下去拉車時,便產生了疑問:祥子的生活到底有多艱難?我順勢提問:在本文中作者描寫了祥子在幾種不同的天氣下拉車的?學生很快能從課題中看出在兩種不同的天氣下拉車的。緊接着我就問學生,這種課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篇課文的課題也是這種形式,這種文題目的課文的文章結構一般如何安排?學生很快想起了上學期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結構上明顯分爲前後兩部分,中間還有個過渡段。有了這個範例,學生能快速分清本文的結構的兩部分,貫穿全篇的線索是祥子的活動和感受。

然後我們就重點剖析作者是如何來描寫天氣的惡劣和祥子在這種天氣下拉車的感受。

學生在默讀課文第1至8段後分組討論:寫烈日的層次是如何由概括到具體地抓住哪些不同景物來多角度描寫的?在這樣的天氣下,祥子拉車的心理和生理上有什麼反應?

通過討論,同學們能很快地找到文中描寫不同景物的句子,然後教師通過板書顯示,讓學生認識到本文寫景上的特色:如第2段中既有用誇張等修辭正面描寫烈日,又有通過人、動植物側面烘托酷熱。第5段中作者從視、聽、嗅、味、觸覺多方面着筆描寫驕陽的炎威。從而學習掌握了“廣角鏡掃描”、“多角度”、“正面直接描寫和側面間接描寫”結合起來的描寫景物的方法及好處。通過分析祥子心理與行動的矛盾、生理上的不適應,認識到祥子性格上要強、勤勞的一面以及爲了生計忍受的烈日炙烤的痛苦。

學習完此部分內容後引領學生琢磨這一部分寫作技巧:寫景:先廣角鏡掃描,後多角度描寫,有正面直接描寫和側面間接描寫。瞭解了小說中景人的關係:先景後人;寫人的方法:由一般到個別。然後我便佈置了學生課外小練筆: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寫一段300字左右的天氣極冷的景色。後來在第二節課上展示出來的寫作片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們都能從不同的角度來寫天氣冷到何種程度,並且運用一些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方法,寫得讓人身臨其境。

從第8段,作者描寫的.景物已經開始有變化了,這種變化是給祥子帶來轉機呢還是帶來新的災難?我讓同學們快速閱讀了後半部分的內容,同學們很易發現是又帶來了新的災難。接着我問學生,作者對暴雨的描寫與前面對烈日的描寫,在寫法上是否相同?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暴雨中的最具體現天氣變化的景物。學生們分組討論後,很快就能將其中最能反映天氣變化的景物——柳樹的動態變化、雨點變化的詞句找出。然後在歸納這部分寫景的技巧的時候,同學們就能在前文學習的基礎上,得出"正面直接描寫和側面間接描寫”結合起來的描寫景物的方法,隨着時間的發展,寫出景物的動態變化過程。接着我又問到:作者接下去又是如何由景及人的描寫祥子在暴雨下拉車的情景?此處寫法與前文是否一樣?學生注意到此處不只是正面描寫祥子在暴雨中拉車的舉步維艱,還描寫了坐車人的冷酷無情,這是爲什麼?我緊追着問:這裏寫坐車人的反映與刻畫祥子的形象有無關係呢?作者寫這些意在說明什麼呢?集中討論分析其中祥子在暴雨中拉車的情態與坐車人的反應以及兩人的一段對話描寫。爲給學生更生動的體驗,我還在教學課件中插播了此段影片內容實況。學生竊竊私語,討論得出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這樣寫決不是簡單的表現祥子拉車碰上了惡劣的天氣的倒黴,而是爲了更深刻地揭示祥子受煎熬的社會原因。

通過此篇課文的教學,學生掌握了文章中寫景方法的多角度、多側面、動態發展變化性,以及景物與人物的關係及處理。當然如果教學到此爲止,任務也算完成,但我則是開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們談談學習此文後的感受,把學生的眼光引向我們現代社會的“祥子”身上,讓他們課下去接觸、採訪我們今天社會中的下層民衆,寫一篇調查小報告《今天的祥子們》。讓他們懂得我們今天應該如何做人,如何去看待人,在今天我們應做一個怎樣的坐車人。這一任務學生完成得很積極投入。有的同學一放學就去採訪校門口的那些蹬人力車的車伕,有的坐上他們的人力車,和他們一路聊天,很方便;也有的同學去採訪我校的那些清潔工;有的同學去採訪那些街頭的揀垃圾的……通過這次的課下采訪活動,同學們瞭解到他們生活的艱辛,懂得了社會底層的人民的生活的不容易,懂得了去關心社會的弱勢羣體,懂得如果今天我們不努力學習,將來沒有一技之長,只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進而大大地激發了他們學習的上進心。

  三、教學反思

本堂課是將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引進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的一次嘗試與探索,意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現代化的便捷的網絡資源來輔助我們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敏銳的觀察社會的能力,樹立一種大語文的教學觀念,將學習的視野投放到整個的社會生活的空間。本堂課做到了上述幾點,學生學習的熱情很高,既能做到課前的預習、查找資料的工作,養成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習慣,且能在課堂上大膽地質疑,並且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走出校園做一定的社會調查工作,培養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的意識,這些正是他們向研究性學習跨出的成功的一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