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蘇教版九上《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12W人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學反思一

蘇教版九上《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學反思

(一)激活語言層

課堂人生,人生課堂,是我所追求的課堂境界。

對於《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課,我首次完全採用了劇本式的教案。但是本課的問題設計依舊深深紮根於文本之中,立足於文本本身的語言點,內容點之上。引導學生在文本之中穿梭滑行,引領學生從文本的淺層進入文本的深層,從語言層到內容層進而思想層,同時,問題本身所指向的情感色彩帶着曲折轉換,高低起伏,使得全課猶如一出人生悲喜劇,在課堂中次第上演。

序幕:在夏日炎炎,雷雨陣陣的時候,你可能在幹什麼?

由學生生活談起,輕鬆的話題,過渡到舊社會中那個在烈日暴雨下掙命的苦命人呢——祥子。

天氣:烈日,暴雨?在你看來,還可以換上什麼字?(____日,____雨)

該環節原先的設計是“從何處可見烈日之烈,何處可見暴雨之暴的?”,看似只有細微的差別,但效果完全不同。原先的問題只是引導學生去尋找語言,品味語言,如果不能巧妙的引導激發,課堂容易陷入語言的泥潭,乏味而又無力;後來的換字則一舉兩得,一可促使學會尋找語言,體味語言;二可促使學生的主觀體驗,創造情境,在“____雨”環節,精彩答案頻出:苦雨、心雨、箭雨、亂雨、迷雨,將課堂帶入70多年前那個暴雨的世界,體會祥子苦難與掙扎。需要反思的是:“__日”環節的生成有些無味,教師引導也顯得乏力,原因之一在於文本內容語言本身的單一性和繁雜性,作爲課堂的第一環節,該問題的寂然多少影響了整堂課的節奏和氛圍。

(二)深入思想層

祥子:這樣的太陽和雨水,祥子爲什麼不像其他車伕那樣避一避,躲一躲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句子,說說你看到了一個______的祥子?

這是課堂中一個關鍵性的轉折性、深沉性問題,直指祥子的形象和內心。一問兩層,第一層:祥子爲什麼不像其他車伕那樣避一避,躲一躲呢?這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能充分激發思維;第二層:請從文中找出相關句子,說說你看到了一個______的祥子?是一個引導性的問題,順着第一問將問題的內容鋪墊下來,引導學生去理解第一問。學生容易答出一個勤勞,肯幹,好強,不甘心,不服輸的祥子。

掙命:如今,祥子不服輸,在你看來,祥子是在對誰不服輸?對什麼不服輸?(此時介入祥子先前買車,失車的過程

學生回答:對自己不服輸,對上帝不服輸,對命運不服輸,對生活的現狀不服輸。問題的擬題點在於學生的答案,但學生的答案又立足於文本的內容和語言,層層鋪墊,層層提升,一個好強不服輸的祥子形象完全樹立了。下面要做的,是悲劇,是讓他毀滅。

但是,他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嗎?請快速找出最能說明這一結果的句子。

圍繞“祥子一起跑回了家。抱着火,他哆嗦得像風雨中的樹葉。”這一巧妙的比喻,我開始大做文章,引入“祥子病倒了、虎妞難產而死”等後續事件,此時,以“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車”爲事件中心,分別在不同環節中介入了小說的前後情節,一部完整的《駱駝祥子》開始呈現在學生的面前,由一選段到一部作品,在本課中做了有益的嘗試。

(三)駱駝,祥子,還有我

尾聲:無疑,祥子的命運就是一個悲劇,用老舍先生的話來說,悲劇就是一個人跟自己的命運抗而抗不過。祥子抗了,而且堅強,堅韌地抗過了,但他這樣一個下層的勞動者在整個社會的風雨中只能像一片樹葉般地被吹落,他曾像駱駝那般地吃苦耐勞,他曾想以駱駝般的姿態奔跑在城市中,最終只能如“駱駝”一般,無法自主,被他人,被社會,被命運牽拉,擺弄。——這就是《駱駝祥子》!

現在,老師將手中的這本《駱駝祥子》輕輕掩上,我們對這篇《在烈日與暴雨下》閱讀也行將結束,《駱駝祥子》的悲劇會固然會留給我們許多思考,但老師更希望留下的是祥子身上的那些積極,美好的東西,生活在烈日和暴雨之下的祥子將會堅韌和抗爭留給我我們,而我們這些成長在風和日麗、和風細雨中的孩子,是否更應該去熱愛,去珍惜我們的生活和人生呢?

對於“尾聲”的環節,我頗爲得意的是將“駱駝祥子”作了一個極爲巧妙簡潔的解釋,我無法確切地找尋到這一處理的根源,大概只能歸功於對《駱駝祥子》的再次閱讀。在五年之前,我曾上過浙教版的《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但那時的我顯然看不到這些的,這得益我年齡的漸長,閱歷的豐厚。讀《駱駝祥子》中,我讀出了自己,我分明地記得祥子在茶館中孤獨的身影,沉默的眼神,這又多麼像有時候的我呀;我分明記得祥子對三起三落買車的執著,這又分明是我在教學上的起起伏伏啊;於是,我就讀懂了祥子,讀懂了老舍。課堂人生,人生課堂,以這麼一種眼光去看待我教學的每一篇文本,文本中的每一個人物,他們都開始站立起來,活躍起來。我看到《茅屋爲秋風所破歌》中杜甫作爲一個男人、丈夫、父親的自責;我看到《背影》中父親年輕時幹得大事,老來頹唐如斯的悲傷;我在奧巴馬粲然微笑中看到他祖先苦難而屈辱的身影……我看到一個精彩的文本世界,一條多彩的人生旅途。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學反思二

我在執教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這篇課文時,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景物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我在教案中設計了一個引導學生對比分析的環節。

具體教學是這樣的--經過大半節課堂時間的討論,學生們基本上理解了老舍爲什麼要把祥子放在烈日和暴雨下寫的原因了,有學生說:"突出了天氣的“毒”,似乎老天爺也存心和祥子的苦難是極爲吻合的。"有的學生還特意分析了寫柳葉的作用:"通過柳葉,寫出了天氣的變化,更寫出了人的命運。柳葉就好像祥子,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祥子都只能任人宰割,所以,結尾說“他哆嗦得像風雨中的樹葉”。"

課進行到這,我認爲問題基本已經解決了。但就在這時,有一個學生站起來問到:"老師,是不是自然界的“雨”本身就帶有剛纔所說的“惡毒”的感情呢?"

我一愣,繼而我認識到,這是我備課沒有想到的一點,同時,我馬上意識到這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的一個絕佳機會。我發問:"這個同學的問題很有價值。同學們,讓我們來共同思考一下,是不是自然界的雨本身就帶有老舍先生筆下的“惡毒”的感情呢?"

問題剛一提出,馬上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對,自然界的雨總是給人帶來麻煩,老舍先生正好用它來寫祥子的生活。"但這個回答馬上遭到另一個學生的反對:"不是,是老舍賦予了雨一種特別的含義。"這時,我進一步引導:"咱們還是應該通過比較得出結論,看看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裏還有哪些寫雨的?"我提醒學生們回憶。於是有的學生提到朱自清的《春》。"對,裏面有一段是寫春雨的,是吧?"我一邊說,一邊和學生一起背誦起來:"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在兩天......"背完之後,我問學生們,這段文字表現了朱自清的什麼感情。學生很容易回答出來:"表現了作者對春天和對和平美好生活的無限讚美之情。"我說:"對了,可見同樣是寫雨,這雨並不一定都是和人過不去的。"但馬上又有學生不服氣地說:"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當然不一樣啦!"我接過他這話大聲問:"是嗎?那麼,是不是隻要是寫夏天的雨就一定充滿了苦難呢?--同學們回憶一下,我閃是否還學過寫夏天的雨的課文。"於是,學生們又回憶起了《金黃的大斗笠》中對夏雨的描寫:"在用斗笠臨時搭成的小房子裏,姐弟倆坐着,任憑雨水洗刷四隻並排的光腳,腳趾頭還在得意地動呢!......笑聲衝出銀線織的雨簾,笑聲掀動金黃的大斗笠。"我說:"同學們看,這篇文章中夏天的雨可就是充滿歡聲笑語的啊!"

最後,我總結道:"可見,“一切景語皆情語”啊!夏天的雨當然要猛烈一些,用它來寫祥子的苦難生活當然要貼切些;但主要是因爲老舍先生寫作時飽含特定的感情,所以在他的筆下,自然界的一切都有了特定的感情!"

上完這節課,經過認真反思,我充分意識到要想做一名更優秀的老師,做好學生的帶頭人,在備課這一環節上,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前所謂的寫教案這一備課環節上,要轉變自己的備課思維,在教學設計上應重點着眼於學生的"學",以"學"爲主,以"教"爲輔。這樣的教學設計才符合新課程標準下的備課要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