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九年級《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學設計大綱

本文已影響 2.68W人 

引導語:《在烈日和暴雨下》通過敘述一箇舊北京的人力車伕祥子的生活,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在帝國主義和軍閥統治下,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表達了作者對掙扎在舊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深切 同情,和對人吃人的制度的強烈抗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學設計,歡迎參考閱讀!

九年級《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學設計

  目的要求

1.體會舊社會生活在底層的人力車伕生存環境的惡劣,遭遇的悲慘。

2.認識造成祥子爲代表的人力車伕悲慘遭遇的社會根源,即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制度。

3.瞭解本文通過自然環境的描寫襯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4.分析文中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寫景狀物的篇段,理解其表達作用。

5.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

  要點難點

1.運用景物描寫襯托人物。

2.人物的心理描寫。

3.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對寫景狀物的表達作用。

4.寫景時所運用的形象、生動、富有個性化的語言。

  寫作背景

老舍出身於平民家庭,家境貧苦,一歲時,父親犧牲於八國聯軍的炮火之下,他就靠母親和姐姐爲人洗衣服維持生活,他是家中唯一識字的孩子,但常常餓着肚子去聽課。這樣,他從小就和窮人打交道,瞭解下層人民的生活。這樣的身世和經歷無疑對老舍後來創作《駱駝祥子》,提供了豐富而結實的生活基礎。但是,老舍並不滿足,在創作《駱駝祥子》時還用了很長的時間去搜集了大量資料,他曾經請過許多友人爲他定期或不定期地記敘北京的各種風俗習慣,不管有沒有用通通留意收藏。在老舍的筆下,祥子是個悲劇人物。他號召千萬個祥子團結起來,擰成一股勁。

  段落大意

如文題所言,本文由“在烈日下”與“在暴雨下”兩部分組成。

第1至6段細緻地描摹了6月15日這一天天氣的酷熱,祥子在烈日下拉車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動。文中以天“發了狂”爲引線,從多方面描寫天氣的酷熱,以及在這樣天氣里人們的種種表現,展示了一幅夏季北京街頭的風情畫。而筆墨的重點則是人力車伕,尤其是主人公祥子變化、矛盾的心態,使人具體地感受到他肉體上的痛苦與心頭上的辛酸。

第二部分爲第7至16段,作者十分有層次地描寫了天氣由烈日當空到暴雨驟降的變化過程,並詳細描述了祥子在暴雨中苦苦掙扎的情景,進一步表現了人力車伕在大自然的捉弄下所遭受的痛苦,以及在人與自然關係中所處的被動無力的地位,從另一角度反映了祥子悲苦命運。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六段)寫六月十五日天氣的酷熱和祥子在烈日下拉車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動。

第二部分(第七至第十六段),寫烈日到暴雨的天氣變化過程和祥子在暴雨拉車的掙命情況和痛苦感受。

  主題思想

小說通過一箇舊北京的人力車伕祥子的生活,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在帝國主義和軍閥統治下,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表達了作者對掙扎在舊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吃人的制度的強烈抗議。

  寫作特點

寫景以突出主題

寫景是爲了寫人,寫景是爲了表達主題,這是本文寫作上顯著的特點。文中以大量的篇幅描寫太陽之“烈”、風之“狂”、雨之“暴”,而這一系列對自然景觀、天氣現象的描摹,都是爲了表現人、人的感受與命運。因爲自然愈惡劣,那麼在其中掙扎度日時所受的苦、遭的難就愈多愈厲害,就愈能表現勞動人民在這社會中低下的地位與悲苦的命運,從而愈能突出全文的主題。因此,文中對自然現象的大量描寫都始終與人物、與主題關連着,否則對景物(自然現象)的描寫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

綜合運用修辭手法

本文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排比、擬人、誇張等,增強了文章的形象生動性,使烈日和暴雨下人們的感受躍然紙上,引起讀者共鳴,有如身臨其境。例如在寫烈日下景物時,第2小節中,把“整個老城”比喻成“像燒透了的磚窯”,極其形象,可見熱的程度。接着用誇張手法,“柏油路曬化了,甚至於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化”,寫出了太陽的毒熱。寫在暴雨下的景物時,在第10小節,用擬人句“風帶着雨星,像在地上尋找什麼似的,東一頭西一頭地亂撞”,很生動地把風借雨勢,雨借風威的形象描述出來。

  捕捉細節

作者描寫自然環境,不僅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而且能善於捕捉細節,進行細膩生動的寫景。課文依照天氣的變化過程,先後7次寫到柳樹,在烈日下4次,在暴雨到來前後3次。尤其是第1次,說“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着層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着”。“病了似的”,說明柳樹缺少生機、缺少水分,可見天氣的乾燥程度。“葉子掛着層灰土”,說明天氣長時間沒有下雨。“枝條一動也懶得動”,說明沒有風。在這種酷熱的環境下,祥子還出車,可見他勤勞,不怕吃苦以及迫於生計而不得不拼命苦幹的悲慘遭遇。以後諸如此類的細緻的描寫,都是意在渲染祥子所處的環境是惡劣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