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五年級下冊《談禮貌》教學札記

本文已影響 3.84W人 

  《談禮貌》教學札記一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與人交往的時候,以禮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五年級下冊《談禮貌》教學札記

在這課教學中,我重點完成兩個教學目標——(一)初識議論文。(二)通過理解文本,讓孩子明白禮貌待人的意義,並落實到行動。

爲實現教學目標一,我在板書問題後,問: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起了哪篇與此相類似的文章。(《說勤奮》)(1)這類“談”“說”“論”的文章有鮮明的觀點,例如《說勤奮》,作者在開頭說:古今中外所有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心血和汗水澆灌出來的。在結尾有說:要想有所作爲,就要一生勤奮。(2)爲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作者往往會舉例、引用名言論證,以便以理服人。《說勤奮》作者用司馬光和童第周兩個人的事例,還借用華羅庚的名言論證自己的觀點。然後讓學生默讀課文,(1)找找課文《談禮貌》作者的觀點是什麼?(2)作者用哪幾個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的?學生循着剛纔複習的舊知,很快找到了解決新問題的橋樑,交流時,我發現差不多每個學生都掌握了本文的提綱。

有了這樣的認識後,我再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結合課文中的具體事例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去論證、辯駁作者的觀點。我發現作者安排三個事例頗具匠心。文章開篇說:“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所以都選取了中國的事例。而且這三個事例層層遞進。首先用牛皋、岳飛的`事例旗幟鮮明地告訴學生“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接着用小朋友無意反錯立即道歉,避免了糾紛的事例告訴學生要學會主動道歉。最後用朱師傅無心犯錯了,周總理卻主動安慰的事例告訴學生要學會寬容別人。這對於學生來說是最難的。

語文課終究不是思品課,我們只能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適時地對學生進行禮貌教育。

在教學第一個事例時,我抓住牛皋和岳飛各自的動作、語言來體會,並設置了補白:假如,你就是那老人,看到岳飛彬彬有禮,你會這樣想:。

對於第二個事例,我抓住本自然段結句,也是中心句“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樑,減少相互間的矛盾” 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生經過認真閱讀課文,結合起來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髒後的例子,抓住“微笑”“沒關係”等詞語,有的感到女青年不但沒有責怪小男孩踩髒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禮相待,這是小男主動地道謙,使用禮貌用語的結果。有的學生感到女青年的“微笑”就是對小男孩冒失的諒解,理解了小男孩此時懊悔的內心。有的學生認識到,在我們今後的生活中,應該用好禮貌用語,同學之間纔會和睦相處。

最後一個事例聽樣在讀好周總理語言的基礎上補充理解周師傅的內心活動。

語文課,應該更多的是一種交流,一種對話,是雙向互動,師生、生生之間暢所欲言,發表觀點,在交流中學習知識,培養情感,得到教育。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用詞造句準確、傳神,培養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口頭表達的能力以及在此過程中實現禮貌教育。

  《談禮貌》教學札記二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主旨明朗,語言淺近,結構嚴謹。面對這樣一篇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該如何處理,才能把這一篇思想性很強的文章上出語文的味道來呢?經過反覆的研讀,我找到了教學的方向。

一、讓文體知識穿行在問題情境中

蔣軍晶老師曾說過,一堂課的教學主線最好清晰點,主要問題最好精簡點,否則學生的精力和智慧就會在不斷的環節轉換和問題切換中消耗掉了。所以我在教學伊始,開門見山地提出了三個問題:談什麼?怎麼談?爲什麼談?學生在對這三個問題答案的尋尋覓覓過程中,既可根據這個提示很迅速的將課文劃分成了三個段落,體會到本文的層次清楚,結構嚴謹的特點;又可以通過這三個問題初步認識議論文,從感性上了解有關議論文的知識:論點、論據、論證過程。此舉可謂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爲?

二、讓理解道理貫穿在故事對白中

本文作者精心選取了三個事例:當自己有求於別人時,無意中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時,別人無意中傷害了自己的時候。這三個事例從不同側面來說明問題,再加上既有古人又有今人,既有大人又有小孩,既有偉人又有普通人,所以說服力特別強。所以我在教學時,就緊緊抓住這三個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道理,讓理解道理貫穿在故事對白中。

例如:在理解“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一句時,我先讓學生結合第三個故事說說“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指的是哪一句(周總理安慰的話),再說說朱師傅聽了以後心情有了什麼變化,來理解“溝通了人們的心靈”,最後讓學生結合周總理說的話來體會他是個怎樣的人,理解“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於是講道理就不再是講空洞的道理,讀故事也不再僅僅是讀有趣的故事,二者在相互印證中讓語文課上成了“讀書”課,讀中理解,體會中再讀。

三、讓禮貌待人滲透到學生心靈中

“禮貌”一詞在課文中出現在五句裏,共八次,就象樂曲中的悠揚旋律貫穿始終,縈繞在人們的心田。所以,我想,何不讓“禮貌”一詞也貫穿在我的教學始終,成爲我教學的主旋律,一遍又一遍地在學生的心間裏迴盪。所以,我在學生初讀課文時,就讓他們讀讀古訓、俗語“禮到人心暖,無力討人嫌”;在回答三個問題、劃分段落時,也讓他們找找課文中同時出現兩個“禮貌”的句子,讀一讀;在理解三個事例時,也讓學生反覆讀那些含有“禮貌待人”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到了最後,仍是不捨,還是讓學生又配樂再次回顧讀這五句。努力讓“禮”成爲這堂課的種子,讓“讀”促成它生長,長在學生的心裏。

讓教學從容,學有所得,“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希望在反思中不斷前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